横行无忌闯三国
张德回到北海。刚进府没多久,王修的老爹王琼求跑来说是要求见张德。
王琼被张德任命为东莱令,因为王修的关系,王琼的日子过的也算舒服。
王琼乐呵呵的来到张德近前,道:“主公,近日有八大州之番邦来到我东莱,希望向我大汉称臣!在下已经将这些人带到北海了!”
八大州?这是哪里!张德使劲的想了想自己所知道的地里知识,也没听过这个地方!貌似自己知道的只有七大洲啊!从哪里冒出来了个八大州?
突然,张德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词语——亚特兰蒂斯!
传说中,地球上有个大西洲,那里的文明程度很高,后来沉到海底了,这个失落的文明被成为是亚特兰蒂斯,不过至今为止亚特兰蒂斯还是个传说,没有被科学证明,难道汉代的时候那个地方还没沉!还存在于世界上?如果这样,那可是重大的发现!
想到这里,张德问道:“王公,这八大州所在何处?”
“回禀主公,在下也不知道!在下没有到过那里!不过八大州的人却有人来过我大汉!那已经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王琼说道。
张德脑子变得有些紊乱,难道一百多年前亚特兰蒂斯人就到过中国!看来一些只有将那个使者请上来再说吧!想到这里,张德说道:“去请那个八大州使者进来!”
第二三五章 海军
看到站在眼前的“八大州使者”,张德有一种想把王琼抓过来狠狠揍一顿的冲动。
眼前这人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个子很矮,充其量只有一米五五。
王琼笑呵呵的看着张德,一副老子立大功的模样。突然,从张德嘴中冒出了几个字:“妈的,是个小日本!”
上辈子张德当八路军的时候,没少跟日本人打交道,一如一看眼前这人的发型服侍打扮,此人正是个日本人,弄得自己还傻乎乎的以来来了个亚特兰蒂斯人。
此时,那个日本人跪了下来,惶恐的用不纯正的山东话说道:“外臣奉八大州女王卑弥呼之命见过天朝大人……”
张德此时的心情全部被这个日本人打乱了,哪有心思在跟他说话,狠狠的说道:“王琼,这人就交给你了!”说完头也不回的就奔内堂而去。
此时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张德不喜欢这个矮子。王琼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
王修急匆匆的来到张德府上。没别的原因,老爹王琼又惹主公不高兴了!
而此时张德也冷静下来。刚才那使者说自己是卑弥呼女王派来的,这个卑弥呼在历史上可是个亲魏的人,献帝还曾经对她进行过册封,而后来曹丕篡汉之后,卑弥呼也于曹魏有很多来往。
从日本到东莱的路程可不近,而这个使者竟然能过来,看来这时候日本人的造船技术已经能够进行远洋航行了。
秦朝时候,徐福曾经东渡日本,到达了如今四国岛一代。那个时侯中国就已经拥有远洋能力了。而如今大汉的造船技术又能剩下多少呢?
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个不重视海洋的国家,翻看历史,中国人在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好像只有郑和下西洋这一次的出彩。相比那些岛国和半岛国家,物产丰富的中国对海洋没有多少的渴望。
这也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太强大的海军,当欧洲人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时候,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还停留在南洋马六甲地区。成吉思汗的铁骑可以杀到多瑙河,但是却无法征服浩瀚的海洋。
同时海军也是个烧钱的地方,特别是到了近代,大清购买一艘军舰能够装备当时北洋很多的陆军。不过还好,现在船还都是木头船,比以后的铁甲舰便宜的多!
张德想要一支海军,至少是一支能够运兵的海军。中国有广袤的海岸线,如果自己有海军的话,那么渤海湾地区、辽东、江东和交州对自己来说就是不设防!
但是张德对于海军却是一窍不通。上辈子时候,张德可以用双腿跑过美械师的装甲轮子,也能从朝鲜战场上破灭美军不败的神话,但是说到海战,张德只能说四个字:“俺只会游泳……”
就在此时,下人禀报王修求见,张德寻思一定是为了王琼的事情来的,就让王修进来。
王修来到张德近前,刚要解释老爹王琼的事情,张德却率先开口了:“叔至,能不能找到一些精于造船之人,最好是能造大海船的人!”
大海船?王修摇了摇头,虽然自己是精通内政,但是自己好歹也是个书生,就算是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算自己知道的再多也不至于能够连这种市井之事都知道啊!
不过身为臣下,当然要为自家主公分忧,王修这边摇着头,嘴上却说:“主公,在下虽然不知,但是有一个人肯定会知道!”
“何人?”张德急忙问道。
“海沙帮方大力!”
张德顿时醒悟,方大力可是东莱的地头蛇,又是海沙帮帮主,虽然靠贩卖私盐为生,但是手下也有不少的渔民跟着方大力混饭吃,这样的事情问方大力当然是最好了!
不一会,方大力就被叫来了。如今的方大力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刀头舔血混饭吃的人了,当年那个精壮的汉子,如今已经变成了个油光满面的胖子了。
听到张德要找能够造海船的人,方大力不由得紧皱起眉头:“主公,东莱原本是有几个精通造海船的老师傅,但是当年闹黄巾贼的时候就全都跑去江东避祸去了,如今东莱虽然有能造船的人,但是只能造些渔船,要是造主公想要的大海船,恐怕没有这样的人!”
方大力的回答让张德很失望。水军不比陆军,训练陆军简单,但是训练水军却是很困难,想想赤壁之战就能清楚。而水军实力如何,第一因素看的就是战船。赤壁之战中,东吴人虽少,但是船跟曹操相比却不吃亏。
造船不是个一天两天就能有长久进步的行业,特别是海船,需要数代人的积累。像是西班牙、英国这种在航海时代称雄的国家,无疑都是经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经验积累,才早就了一支成功的海军。
“主公,小的手下虽然没有大师傅,但是却也能造出大海船来……”正当张德失望的时候,方大力突然开口。
“哦,快说!”
“主公,小的手下虽然没有造大船的师傅,但是能造小船的工匠却是不少。东莱港不是有一艘东海蛮人的船么!那船不小,能放百号人!主公就干脆让小的将那船抢来,哦,不,是借来!小的手下的工匠不出半月定然能够造出跟那个一模一样的船来!那东海蛮人的船虽然比不上我大汉的海船,但是在海上却也经得起风浪!”
方大力口中的东海蛮人就是日本人。
张德眼睛一亮。这也是个办法。想想先秦时候徐福那船不就装了五百童男童女么!自己不用船能装多少人,一条船若是能装一百人,那么一百条船就是一万人马,一万人马放到哪里都是股不小的力量!
那日本人的船既然能够行驶到大汉,应该不至于太不结实!自己也不求能够杀到太平洋上去,只要能够在附近的海域运运兵就行,仿造些倭人的船也能将就着用。
“好了,方大力,这事就交给你个跟裴元绍了!船么,什么借不借的,到了我东莱的船,还想回去不成?”
……
在方大力造船的同时,张德命裴元绍在乐安、东莱、城阳、东海和广陵五郡招收通晓水性的人,若是渔民则更好,加以训练,作为以后行船打仗之用……
——————————————————
牛年喽,给各位拜年了!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厚颜无耻的再说一声,各位大大顺便也到书评区给馋虫拜个年啊!图个喜气……
第二三六章 取士之道
建安二年八月,过了中秋节,北海府放出风声,太尉大人准备选拔官员。
消息刚刚传出不久,各府官员名儒学士纷纷带着帖子来见张德,向张德推荐人才。
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前,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靠推荐。一个人名声好就一定会有人来请他出世。同时如果你认识一些达官贵人,那些达官贵人也会推荐人才进官府。
太尉府上。
郑玄、管宁、邴原、王朗等人聚集在一起。
邴原跟华歆、管宁齐名。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邴原是青州北海人,黄巾之乱的时候逃到了辽东,如今已经回到了北海。
郑玄看着张德,问道:“太尉大人,你叫我们前来所为何事?”
“是关于取士之事!”张德答道:“在下有个想法,所以找各位来商量商量!”
“太尉大人请讲!”
“此次北海取士,在下想换一种方式。以大学院学子为主。管先生、邴先生和王朗大人每人各出一题,共三题,由学子做答。学子所做答案由三位评分,每题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档!如此可分优劣!”
“有意思!太尉大人这个办法很有意思!老夫没有意见!”郑玄乐呵呵的说道。
邴原跟管宁互相对望了一眼,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而王朗如今在张德手下做事,当然也没有意见。
……
九月,大考开始,凡是有意为官的学子都摩拳擦掌,准备应考,报考的人不看出身,但是有学问就可!而其中大学院的学子占了七成。更多的学子一直在观望,看看太尉大人弄出的是什么名堂。
三道题,比起现代高考可少的多得多,虽然都是主观题,但是一般考生一个上午的时间也就答完了。而管宁、邴原和王朗三人每人只需要看自己出的一道题评分而已,加上考生人数并不太多,所以三人也只用了两日的功夫就批阅完了所有的试卷。
张德命人大张旗鼓的将各人的成绩张贴在北海城门口。三位考官的评分标准很高,能够得到甲的人却没有几个。而那些得分低的人被人公布出来,自然觉得无地自容,而那些得分高的人则个个面露喜色。
让张德关注的是,竟然有一名学子得到了三个甲,也就是邴原、管宁和王朗三人对于这人答得题目非常满意。
这人是荆州新野人,名叫邓芝!
这个名字,张德自然知道。邓芝作为三国能臣之一,当年刘备伐吴失败后,蜀国连吴抗魏,正是邓芝向诸葛亮建议的,而后,邓芝又亲自前往吴国,说服孙权。
值得一提的是邓芝活到八十八岁才死,也算是蜀汉几个老不死得人之一了。
如今的邓芝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邓芝听说蜀中庞义好士,于是前去投奔,但是庞义却是个看中出身的人,邓芝到了庞义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
蜀中有个人名字叫做张裕,当然不是酿葡萄酒的那个,这个张裕以看相闻名。于是邓芝就前去张裕那里找张裕给自己看相。
张裕本事也是鬼谷子弟,自然支持张德。于是就对邓芝说你在蜀中没有前途,而邓芝的气运在东方青州之地。
邓芝一想,青州不是张德恶的地盘么,于是邓芝就前往青州。恰好遇到张德取士,邓芝就报了名,结果得了三个甲,成为这次取士的第一。
面对这位历史上的名人,张德没有吝啬官职,委任邓芝为东海太守。而邓芝也觉得,那个算命的张裕果然是名不虚传,算的还真准,看来自己的运气是真的来了。
邓芝并不是世家出身,而且也不是大学院的人,结果邓芝却能够得到东海太守这样实权的官职,使得不少人眼红,一些一直在观望的学子们纷纷觉得追悔莫及。
在大学院大考完之后的一个月后,讲武堂的第一批学院也毕业了。这第一批学员都是从军中选拔的,大多是些聪明伶俐的人,还有不少人身上都有赫赫战功。张德命人将名单给送了过来,希望能够发现几个自己熟悉的名字。
不过让张德失望的是,所有的名字全都非常陌生,没有一个是张德所知道的。
……
转眼间就到了建安三年。整整一年,徐州城都没有遭到战事,彭城、下邳等地又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张德的报纸还再印,区别的是当年薄薄的一张已经变成了四大张,涉及的范围也逐渐的变广。
曹操新近得了袁术大部分的地盘,正是需要时间消化,而江东孙策也遇到了小麻烦,南方的山越再次叛乱,转眼间竟然杀到了会稽城下。
说起来,这也是孙策的失误。原本会稽太守正是王朗。王朗是个儒家,满脑子里都是以德服人,所以王朗对山越的政策是相当宽松的。
孙策占了江东以后,山越的日子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孙策人称“小霸王”,是个形如烈火的人,说起来孙策的性格比较像楚霸王项羽,所以对山越绝不妥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