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不得不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比起来,农耕民族永远是处在被动防守的阶段。
张德很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这些游牧民族,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不现实的!
想要彻底的征服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合!让游牧民族变成汉人,文化的侵略才是最可怕的!屠刀永远无法完全灭亡一个民族,可是文化却能让一个民族消亡!
翻看中国古代历史,汉人好像一直是个比较排外的民族,汉族当权者总是将别的民族视为蛮夷。汉中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汉人以为,自己才是最高等的民族。
不同时期,不同的当权者有着不同的民族政策。但是绝大多数的民族政策却是不平等的。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除了汉武帝差点给匈奴来了个斩草除根以外,其他皇帝想的都是和亲!
东汉的王昭君、唐朝的文成公主,就算到了后来的明朝、清朝,和亲政策一直是当权者最主要的武器。
元朝实行的是等级制度,将人化为四等,而原先的南宋遗民被列为第四等的南人,地位还不如蒙古人的一只牲口。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的矛盾,短短几十年,强大的元朝土崩瓦解。
清朝的统治者就要聪明得多,清朝奉行的奴化政策。本身满族人的结构就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金字塔下层的是上层人的奴才,而金字塔最上层的当然就是皇帝。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将这种理念带给了汉人,让汉人留辫子的同时,不忘了进行思想上的侵略,一面用血腥的手段镇压反抗者,一面拉拢那些投靠满清的人,清朝初年,又多少汉朝大员被入了八旗籍,或者成为满族贵戚府上的包衣。
但是在多尔衮心中,满族仍然是高等的,要不然也不会定下满汉不能通婚的规矩。
多尔衮做的很成功,汉人逐渐被奴化了,成了满族人的奴才,这也是当权者最希望看到的。清朝皇帝需要的不是人民,不是百姓,而是忠于自己的奴才。
相比较元朝跟清朝,同样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前秦跟北魏的民族政策就要成功的多。
前秦苻坚,任用汉人王猛,推行改革,实行汉化,最终统一了北方。而后北魏孝文帝更是继承了这种政策,学习汉文化,使用汉字,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连姓氏也都改为了汉姓。
鲜卑人学习到了汉人的一切,包括汉人腐化和汉人喜欢窝里斗的特点,所以北魏灭亡了。但是,鲜卑人的这种民族政策却是值得张德学习的。
跟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比,汉人无疑有着优势的文化,当优势文化统治弱势文化的时候,弱势文化会被逐渐的同化,消亡!而张德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让北方游牧民族统统的被汉化!
想让游牧民族被汉化,首先要消除的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消除民族矛盾的关键钥匙,就是平等!
建安六年二月,张德成立北域都护府,委任鲁肃为北域都督,总管幽州附近游牧民族事宜。
三月,张德下令,凡鲜卑、匈奴、乌丸、扶余、羯、氐、羌等族民众,皆可由幽州总理衙门入汉籍,入籍后,等同汉民!史称“招胡令”!
四月,北平、上谷、渔阳、昌黎、辽西、辽东六郡,张德专门选定了地方,起城十五座,六郡空余土地也被从新统计,凡是新入籍的者,若想耕种土地,可以直接到幽州总理衙门申请!
五月,高句丽传来消息,公孙度领兵进高句丽后,连战连捷,攻克高句丽都城丸都。
六月,公孙度建立北海国,定都丸都,公孙度自称北海王。
七月,乌丸校尉阎柔来报,乌丸原大汗丘力居的儿子楼班愿意加入汉籍!
楼班是丘力居的亲生儿子,但是丘力居死的时候,楼班还小,所以丘力居的从子蹋顿趁此机会夺了权,继承了丘力居的位置,成为了乌丸大汗!而楼班则备受排挤。
八月,鲜卑族阙机率部来投,愿意入籍成为汉人,这也是招胡令公布后第一个举部来投的部落首领。
而张德也从阙机的口中得知,如今鲜卑族并不是那么团结。原先的鲜卑大汗叫做和连,但是和连这个人是个好色之徒,不思进取,弄得众叛亲离。
后来和连被人射死,而和连的儿子蹇曼年幼,这个时侯和连的侄子魁头就继承了大汗的位置。
蹇曼长大以后,自然要跟魁头争夺大汗的位置,魁头在汗位争夺中死了,魁头的弟弟步度根继承了魁头的位置。代郡西面的鲜卑也都叛离了,自成一体,像是后来闻名的拓跋氏、贺兰氏、慕容氏的祖先们都在那里。
而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其大人一为步度根,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二为轲比能,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为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而这个阏机部因为距离幽州比较近,而阏机部首领有特别崇拜大汉文化,所以就举部来投,希望成为汉民!
可以说,如今塞外的游牧民族是一盘散沙,但是如果聚集起来,仍然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
这章有馋虫对中国数千年来的民族政策的大致看法,不是很详细,本章观点纯属馋虫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意的也别来书评区骂馋虫啊!
第二六二章 乌丸来犯
不得不说,鲜卑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张德本来以为,那些游牧民族全都是不善于种地只会放牧的人。但是投靠过来的鲜卑人很快就学会了耕种。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鲜卑族和氐族曾经都建立过强大的王朝,而且都曾经一统北方。最终鲜卑族的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接着又变成了北齐和北周。隋文帝杨坚就是篡了北周的争权。而后才有了大隋帝国!包括隋文帝在内,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当权者身上都有鲜卑人的血统。
平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鲜卑人不是那些只会拿着屠刀的蒙古人,也不是只靠宗人府给钱过活的满人!
在鲜卑人被同化的同时,鲜卑族的一些习惯也开始影响起汉人。在张德看来,这虽然只是个民族融合的开始,但是这却是个好的开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张德却希望后代能够将这个事业继续下去,而不是互相的仇恨。
终于,麻烦来了。建安六年九月,乌丸大汗蹋顿听说张德收留了楼班,兴兵来犯。
楼班是上任乌丸大汗丘力居的亲生儿子,而蹋顿却只是个从子。所以按理说楼班应该继承成为乌丸大汗,可惜的是丘力居死的时候,楼班还小,所以蹋顿抢夺了本来应该属于楼班的汗位。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丘力居的死,多多少少会跟蹋顿有些关系。可是史书向来都是胜利者所书写的。
楼班长大后,也多多少少听到一些流言,说是蹋顿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而蹋顿也觉得,楼班长大了,对自己是个威胁,所以暗地里经常想将楼班置于死地。
乌丸大举进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像是公孙瓒就是跟乌丸打仗打出来的名堂。不过在张德占领幽州以来,乌丸这么大规模的进攻还是第一次。
对于乌丸,张德并不怎么熟悉,不光张德,就连张德麾下的那些将领也都不熟悉。只有赵云对乌丸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对方的情报。如今张德手下的将领连乌丸怎么作战都不知道,这仗可不好打。
无奈,张德是好任用幽州的将领。
田豫、牵招、阎柔、田畴,这四人都是原本袁绍手下镇守幽州的大将。田豫多年来镇守右北平,跟乌丸作战经验丰富;牵招曾经是袁绍手下的乌丸突骑,阎柔是乌丸校尉,而且阎柔小的时候一直生活在乌丸跟鲜卑族的地方,对乌丸和鲜卑两族十分熟悉。而田畴,更是历史上曹操破乌丸的最大功臣。
田豫、牵招和阎柔三人都是武将出身,田畴则是地地道道的谋士。谋士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参谋,行军打仗的事情,最先问的当然是参谋。
“子泰(田畴表字),乌丸大军来攻,可有对敌之策?”张德开口问道。
田畴犹豫了一下,又跟田豫阎柔两人对视了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终于田畴咬了咬牙,好似下定决心一般,看口说道:“欲破乌丸,可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破!”
田畴说完,自己的观察起张德的反应来。
其实田畴早就有办法对付乌丸,不过计策却有些冒险。这个计划田畴可以说是谋划了多年。
田畴年轻的时候跟随刘虞,当时就向刘虞进献此策,刘虞这人对乌丸的政策是以安抚为主,所以当时刘虞肯定不会采纳田畴的意见。
后来田畴跟随公孙瓒,田畴也向公孙瓒进献这个计策,但是公孙瓒却不屑田畴的这个计策。当时公孙瓒的白马从义打得乌丸毫无还手之力,在公孙瓒看来,只要自己骑兵一到,乌丸肯定是落荒而逃,根本不用耍什么计策。
再到后来,袁绍击败了公孙瓒。田畴再一次向袁绍进献这个计策。可是当时田丰沮授等人觉得这个计策太过冒险,而且当时袁绍一心想着争霸中原,自然也没有采纳田畴的意见。
所以田畴三次献策,三次失败,这对于田畴的打击是十分厉害的。因此,当张德问田畴有什么办法的时候,田畴欲言又止。
对于乌丸,张德是个门外汉,这样的事情,这个计策是不是可行,张德当然要问问懂的人。于是田畴开口向剩下的三人问道:“三位,你们觉得子泰此计是否可行?”
“可行!”田豫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紧接着,牵招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人,在下自小在乌丸长大,若是大人用此计,在下愿领兵出卢龙口!”阎柔开口说道。
“好!既然这样,阎柔听令,命你带兵出卢龙口,奔袭乌丸!”
……
冀州,锦竹。
作为成都前面最后的屏障,张任已经在这里苦苦坚持了好几个月了。
几个月来,面对马超的猛攻,张任苦苦的坚持。但是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刘备兵分两路,西路军由刘备亲自率领,马超为先锋,一路上杀敌斩将,出剑阁,克江油、大破梓潼,庞义在梓潼战死,杨怀等人投降刘备。
紧接着刘备进军雒城,转眼间就到了锦竹。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琢磨。
蜀道艰难,这点张任只心有体会的。如果不熟悉道路,这从剑阁到锦竹恐怕就得走上一些时候,可是刘备好像有人带路一般,一路上没走半点弯路!
张任敏感的意识到,这里面有鬼!虽然张任知道,刘备新任命的军师叫法正,曾经在益州为官。但是法正却是雍州人,在益州的时间也不长,这么短的时间,一个外来户不可能完全弄清楚蜀地的地形!
蜀中,绝对有内鬼!要不然,刘备不可能对蜀地这么熟悉!但是,张任却怎么也想不出来这内鬼到底是何人!
而另一个消息更让张任觉得雪上加霜。那就是刘备的东路偏军已经下了江州,而东路军的主帅正是刘备的三弟张飞!
————————————————————————————————
恩恩,上章馋虫的观点果然引起的反对,情理之中。
历史么,一个人一个看法,一个人一个观点!馋虫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观强加给别人,而别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历史观强加给馋虫。
馋虫不是什么愤青,也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在馋虫看来,什么匈奴人、鲜卑人、女真人、蒙古人,如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为国家做着贡献。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
馋虫很看不惯有些作者动不动就杀鲜卑杀匈奴的,中华民族应该有中华民族的气魄,一个民族能不能延续下去,并不是看有多少人多少兵,而是看文化的传承。就算这个民族一个人都不剩了,只要文化传承下来,民族不灭,文明不灭!
归根结底,物质的侵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侵略。物质的侵略只让一个民族低头,但是文化的侵略却能灭亡一个民族!
另外张德是馋虫塑造出来的人物,馋虫自然要借张德的想法来说出馋虫的想法。馋虫身为本书作者,这点特权还是应该有的吧,若是大家看着不顺眼,恩恩,你们自己写本就是了~呵呵。
关于馋虫八路的身份,从本书一开始就有过不少争论,说张德一个土八路懂的太多了!所以在本书结束之前,馋虫会写一个张德外传,写一些张德前世的事情,让那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朋友无话可说。馋虫是写手,编故事是强项,准保把各位忽悠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