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可惜了这《太平要术》,如此奇书竟然被烧成了一堆灰烬,自己没有机会一观,真是遗憾啊。想到这,戏志才惋惜的拿起了一个已经烧成碳的竹片,突然,戏志才眼前一亮,扑到了竹简堆中,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已经被熏得乌黑的竹简。
戏志才欢喜的打开竹简,见里面果然一点没被烧掉,自己仍然清晰可见,只见开头几个大字“龟鹤延年紫金丹”!
戏志才仔细的看了下去,渐渐的目光有凝重变为了欢喜。戏志才见左右没人,急忙将竹简塞到怀里,心里面暗想,真是老天有眼,有了这丹药,奉孝的病有救了!
第五十七章 袁隗计害张德
张德终于在十二月底回到了洛阳。其实大军没有这么快回来,可是张让传来书信让张德在年前回京,所以张德便快马加鞭朝洛阳赶,并且派人去接黄忠的家人,好让黄忠一家人能在京中团聚。
腊月二十八,张德一直到傍晚才赶到洛阳,张让也早就摆下宴席为张德庆功洗尘。张德一回到张府,见一大家子都没吃饭,正等着自己回来呢。满厅中张让的干儿子和干孙子几乎都来了。张让笑呵呵的把张德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心里面别提有多高兴了,自己终于有了个出息的儿子!
饭后,张让将张德叫道房中,仔细听了张德说了此战的经过后,沉思了片刻,道:“我儿立此大功,实属不易,可是毕竟冀州的主将是皇甫嵩,为父怕他又用什么手段隐瞒你的功劳!不过你放心,皇甫嵩那点手段我还不放在眼中!对了,显璋,我今夜叫你来是另有要事。”
“父亲请讲!”张德道。
“前几日刘焉上书陛下回府州牧制,由宗室之人担任,陛下非常心动。你对这事怎么看?”张让问道。
张德想起正是因为灵帝恢复了州牧制,才使得后来州牧权利过大,各自手下兵将无数,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才使得天下大乱,便道:“要是陛下恢复州牧制,恐怕各州牧权利太大,朝廷不好制约啊!”
“恩,显璋你说的不错,我也知道,可是陛下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天天为此事烦愁!”
“父亲,我有个想法,不如先选几州之地试行,如果真的可以,再在全国改为州牧制!”张德随口说道。
“好主意,过几日我就去告诉陛下!哎,如今地方上权利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我准备放你去做一任太守。汉中乃富庶之地,地势有险要,易守难攻,所以我想让你去汉中!”张让说道。
“全凭父亲安排!”
……
新年的洛阳洋溢在一片喜气中,虽然中平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可是在年终传来冀州黄巾已灭的消息却让洛阳城中的人松了一口气。
灵帝这几天已经翻看了好几遍刘焉的奏折了。这几日灵帝一直在寻找方法来预防再次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刘焉的奏折似乎让灵帝看到了一丝方法。
让宗室子弟担任州牧,的确可以防止那些危害我刘家江山的人,而且宗室中确实有不少很有能力的子弟,可以担当重任。只是这样一来,有点显得信不过外姓官员,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呢?
“陛下,夜深了,您该休息了!”张让来到灵帝近前轻声道。
“让父,朕睡不着啊,你看看这份奏折,帮朕想想朕该怎么办?”
“陛下,您是不是担心要是任用宗室会引起外姓臣子的不满?”张让看完奏折道。
“是啊,还是让父了解我,快给朕出个主意!”
“老奴觉得陛下担心很有道理,既然陛下拿不定主意,何不先选几州试行一下?”张让道。
灵帝恍然大悟,当下说好。这时就听张让又道:“陛下,这次平叛有功的将士名单都已经送上来了,这是三位中郎将大人的奏折。”
“恩,放下吧,朕明日再看。这些人有功于我大汉,一定要好好封赏!”
张让伺候灵帝睡下后,便离开了。而灵帝解决了一件心事,睡得也不错。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吃过早饭,便来到了御书房。
灵帝眼睛瞄了一眼桌子上堆的像小山般的奏折,突然看见了昨天张让提到的皇甫嵩等三人的奏折,便打开看了起来。
终于,刘备这个名字映入了灵帝的眼帘,灵帝心想,关键时候还是靠我汉室宗亲,想到这,更加坚定了灵帝大举任用宗室的决心。
……
朝堂之上。
“陛下,按照老臣看来,这份封赏名单有所不妥!”何进说道拿着一份草拟的封赏名单说道,名单上有对这次平乱有功人的封赏。当然皇甫嵩、朱儁和董卓三人是没有的,三人作为主将,会亲自到京接受陛下赏赐。而名单上的人大多是发个圣旨算了。
“有何不妥?”灵帝问道。
“陛下,奋武将军张德虽然立下大功,还是太年轻了,让他担任汉中太守,恐怕不妥!汉中乃我大汉产粮重地,张德乃是武将出身,不事生产,老臣以为还是派个文官过去,至于张德大人,不如让他在京中为官,待过几年再让他担任一方太守!”何进说道。
何进是日看到封赏名单上张德竟然被封做汉中太守,心里十分不愿意。按照何进看来,如今张德这么受张让看中,与其让他当个太守,还不如让他待在张让身边的价值更大一些!所以今天何进第一个反对张德当汉中太守。
张让可花费了不少心思为张德争取这个职位,如今见何进出来搅和,心里面非常不爽。
灵帝也知道张让非常喜爱张德,当时让张德担任汉中太守灵帝也没反对,现在见何进反对,但是自己又不能不给张让面子,便说道:“大将军说的有些道理,太傅,你怎么看?”
袁隗此时也在权衡利弊。让张德留在京中,张让在京中就多一个左膀右臂;要是让张德去外面做太守,虽然可以把张德赶出京城,可是阉党在外必然多了一个助力,这让袁隗十分为难。
突然,袁隗脑子一转,计上心头,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张德的确不适合当汉中太守!”说到这袁隗顿了一下,见张让的脸色都快紫成茄子了,心里十分痛快。
只听袁隗接着说道:“张德是武将出身,确实不适合任汉中太守,所以老臣举荐张大人为北海太守。青州现在盗匪丛生,张德将军有勇有谋,有张德将军坐镇北海,可宝青州一地无忧!”
灵帝听了,心想北海也不错,东临大海,况且这个张德好像也是青州人,让他衣锦还乡也不错,便点头称善。
而旁边张让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张让心想,袁隗你好狠毒啊,青州本来就盗匪丛生,如今黄巾军残部更有很多躲入青徐,恐怕青州贼寇加起来多大数十万,叫张德去岂不是送死!但见灵帝已经答应下来,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忍下来!
第五十八章 大封宗室
灵帝又看了看封赏名单道:“你们看这份名单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咦……”灵帝在名单的最末尾看到了刘备的名字。
“这个刘备怎么才封了个平原令?朕记得皇甫嵩说过这刘备是个汉室宗亲,也算是朕的亲戚,封个平原令太小点了,这样吧,反正咸阳令现在空着,就让刘备当个咸阳令吧!”灵帝说道。
别看同样是县令,可是这里面差别可大了。平原县城城小人少,土地贫瘠;可是咸阳靠近长安,是长安去凉州的必经之地,人口众多,而且因为咸阳在交通要道上,所以咸阳相对算是比较富庶。因为靠近长安,所以咸阳在黄巾乱并没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咸阳令虽然不是个大官,却是个肥缺!
就这样,刘备的命运因为灵帝的一句话彻底的改变了!
……
张让府中,张让正愁眉苦脸的坐在那生闷气,旁边张德安慰道:“父亲,别担心了,北海也没什么不好,你放心就是了!”
“显璋,这北海盗匪最多,哎,真是让为父担心啊!”
这时候管家走进来,说道:“主人,那个李儒又来了!”说着递上了礼单。
“李儒?让他进来吧!”张让看了便礼单道说道。
不一会李儒进来,拜见张让和张德后,便坐下来。张让问道:“不知道这回董大人又有何事?”
“是这样的,如今黄巾已灭,我家董大人也将进京受赏,还请张侯爷从中多美言几句!”李儒说道。
“哦,不知道这次董大人想要何赏赐?”张让问
“张侯爷,您也知道,我们家大人是凉州人士,所以我家大人希望能够衣锦还乡!”李儒道。
“哦,那即然这样,本侯会凑请陛下为凉州刺史的!”张让说道。
“多谢大人!”李儒打心眼里还是很喜欢和张让打交道的。这些宦官虽然名声不怎么样,可是收了你的钱自然会给你办事,比那些世族官员好多了。
只听张让轻叹道:“凉州是个好地方啊,凉州盛产好马。我最近想在城外建个养马场,只是可惜手头上没那么多马啊!”
李儒哪里还不明白张让的意思,马上到:“张侯爷,这等小事就交给我家大人,我家大人上任后立即会给张侯爷选取两千匹上好凉州战马!”
“那就烦劳李先生了!”
……
送走李儒后,张让冲张德说道:“显璋,这两千匹战马就是你的了,青徐之地没有多少骑兵,你有这两千战马,足够能组建一队骑兵了!”
张德刚才还在纳闷张让干嘛问李儒要战马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自己,心里十分感动。只听张让又道:“明天我再去陛下那里,想办法让陛下多派些人跟你一起去北海,青州多盗匪,多带些人总是有好处的!”
第二日早朝。
“陛下,去年青州大旱,如今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奴认为应当朝青州调粮。否则恐激起民变!”说话的是张让。
朝中大臣们都诧异的看着张让,难道自己听错了!这太监今天吃错药了?怎么开始替老百姓说开话了,转性了?
袁隗和何进互相看了看,交换了下眼神,都不知道今天张让要干什么?
只听灵帝说道:“恩,让父说的不错,朕准了,太尉,你立刻去筹措粮草十万石,准备运往青州。”
这时候张让朝赵忠使了个眼色,赵忠会意,上前说道:“陛下,如今青徐之地还有不少黄巾残部,这粮食要是这样运过去恐怕会被贼人给盯上!所以老奴认为应当派大兵护送!”
“恩,说的有道理,好,就加派三千兵卒护送好了!”灵帝说道。
这时候张让又站出到,道:“陛下,北海太守张德正好要去北海上任,不如就让张德领兵押运粮草去顺道去青州,张德有勇有谋,想必能保证粮草安全到达!”
“恩,让父深得朕意,好!就派张德押运粮草去青州。”灵帝说道。
旁边何进和袁隗这才明白过来,张让这家伙,无声无息便给张德要去了十万石粮草和三千精兵!
……
三月,皇甫嵩、朱儁和董卓三人都回到了洛阳。灵帝亲自接见,准备加以封赏。
大殿之上,灵帝说道:“三位爱卿劳苦功高,维护我大汉社稷,说吧,你们想要什么封赏?”
皇甫嵩还没来得及说话,只听朱儁和董卓齐声道:“臣愿为陛下守土保疆!”言下之意是不愿在朝为官。
灵帝打内心里是不喜欢一个很有功劳的大臣待在朝中的,所谓功高震主么,见到朱儁和董卓两人倒是识趣,当下答应,说道:“也好,朕就命朱爱卿为雍州刺史,董爱卿么……”
灵帝刚要说话,只听旁边张让道:“陛下,不如让董大人衣锦还乡吧,再说这些年凉州羌族多有叛乱,想必董大人到了那里定能震慑宵小!”
“恩,好。董爱卿,就命你为凉州刺史!”
第二天,灵帝有突然下旨,在幽州、益州和荆州三地恢复州牧制度,并命原幽州刺史刘焉为益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而荆州牧却给了刘表。
此诏书一下,朝廷中官员大惊!没想到灵帝突然恢复了三州的州牧制度,而且派出的都是宗室子弟。刘虞是宗正,就不用多说;刘焉在幽州大破黄巾,也算是颇有才能;而刘表学识出众,更是宗室中的佼佼者。
三天后,灵帝又下诏,命韩馥为冀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丁原为并州刺史。这三人中,刘岱是宗室的人,刘岱的父亲是刘舆,按辈分刘岱是灵帝的哥哥;韩馥则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当年袁家一手把他给提拔起来;至于丁原,更何进私交甚好,可以算是大将军一派的人。所以灵帝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
而不少明眼人都看出来,经过黄巾之乱,皇帝这是开始对外姓人不放心了啊,大汉最富庶的两个州益州和荆州都给了宗室子弟,而贫瘠的并州和饱受黄巾之乱的冀州却给了外姓人!
第五十九章 陈县令忽悠张德
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