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张德心想,历史上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难道张让也和历史上一样跳了黄河么?想到这,张德急忙问道:“那我义父怎么样了?”
“张侯爷他跳黄河而死了!”太史慈道。
张德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惊得一屁股坐倒在地上,自己还是没有救得张让一命啊!
……
当时袁绍保护陈留王会洛阳,当接近洛阳的时候,从前面冲出来一大队骑兵,将袁绍的人给包围起来,袁绍一看旗帜,只见上面写着“凉州刺史董”的字样,袁绍大吃一惊,心说董卓怎么来了,而且还带了这么多的骑兵。
这董卓自从接到何进相招,便带着手下精锐凉州铁骑日夜兼程奔洛阳而来,当董卓大军来到洛阳的时候,刚好遇到何进被杀,袁绍带着一卫西园军去追张让去了,洛阳城防备十分的空虚,所以董卓趁此机会控制了皇宫一带。
后来董卓听说袁绍带人去追张让去了,心说这可是个护驾的大功,不能让袁绍抢了去,于是立刻点齐手下骑兵,奔黄河而去,结果正好遇到袁绍。
袁绍见董卓的骑兵包围了自己,便知道董卓没安好心,立刻喊道:“来者何人,没看到这是陛下的仪仗么?”
董卓才不管这一套呢,一挥手,西凉铁骑一个冲锋,便将袁绍的西园军冲了个七零八落,而袁绍也在乱军中逃跑了。其实这也难怪,西园军成军不久,战斗力平平,况且如今只是一卫的士兵,自然不如久经沙场的西凉铁骑。
董卓来到陛下銮驾近前,却只看到陈留王,没见到少帝,感到很奇观,急忙抓住陈留王,问道:“殿下,陛下呢?”
陈留王刘协心说这个董卓好生无礼,我好歹也是个王爷,你怎么就这么拉着我呢,立刻厉声说道:“董卓放手!你敢冒犯孤不成!”说着陈留王就挣扎起来。
这一挣扎可不要紧,本来放在怀里的圣旨却掉了出来,董卓见圣旨掉出来,急忙拿起来,打开一看,大吃一惊,心说这是先帝的立储圣旨啊!上面写着立刘协为太子!
董卓看了,心里面澎湃起来,原来先帝曾经立皇子协为太子,也就是说刘辩是篡了弟弟而帝位。而现在面前的陈留王,本来应该成为皇帝!
陈留王刘协看着董卓震惊的表情,想起了张让临行前的嘱咐,立刻说道:“董大人,这是父皇生前所立的一道诏书,大将军和太傅大人都不知道!”
听了这话,董卓的脑海开始翻滚起来,何进跟袁隗都不知道,如果自己将诏书公布出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此时董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心说先送陈留王回京,等以后问问女婿李儒该怎么办。于是董卓便将诏书收好,护送陈留王回洛阳。
因为董卓是轻骑简从,所以李儒这次并没有跟来,而是跟着后面大部队一起来的,所以现在李儒还没到洛阳。董卓将陈留王护送回洛阳后,一面命人急传李儒来洛阳,另一面命人加紧寻找少帝。
而董卓进京后的这一段时间,袁隗也没闲着,袁隗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夺权。可是如今洛阳城中两大军权,西凉铁骑和西园军都不再自己手中。西凉铁骑不用多说,都是董卓的铁杆;而西园军八卫,只有袁绍和淳于琼两卫控制在自己手中,袁绍的那一卫在几日前被董卓的西凉铁骑杀的损失惨重,而淳于琼那一卫是八卫中人数最少的,成不了什么大事,其他的六位还都是何苗统领。
何苗在何进死后变六神无主,幸好典军校尉曹操提醒,现在应该收拢兵权,所以何苗便将平时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这四人召集起来,总算保住了兵权。左校尉夏牟是个墙头草,见何苗势大便投靠了何苗,而此时董卓的大军也到了,何苗和董卓关系本来就铁,于是两人便掌握了洛阳城中的兵权。
更加重要的是,何苗跟董卓两人都不喜欢袁隗。特别是董卓,当年黄巾之乱的时候袁隗曾经阻止过董卓领兵剿灭黄巾,因此董卓非常记恨袁隗,暗地里对袁隗监视的非常严,这让袁隗想有所行动也没有机会。
不过,袁隗毕竟是老狐狸,当李儒从凉州赶来的时候,终于让袁隗找到了一丝机会,一个一石二鸟的机会。
——————————————————————
今天第三章!求下推荐收藏!
第九十章 乱世,开始?(求推荐!)
董卓进京十天后,李儒终于风尘仆仆的赶来,董卓也松了口气。
当李儒看了灵帝的圣旨后,心中一惊,半晌都没说话,最后董卓实在是等的不耐烦了,才问李儒该怎么办。
只听李儒说道:“父亲,首先,这道圣旨肯定是真的。现在有两条路给咱们选:一是将这份圣旨烧了,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按照这个圣旨行事,拥立陈留王为帝!”
李儒抿了抿嘴,接着说:“如今陛下还没有找到,如果咱们将这份圣旨烧了,那么帝位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如果一直找不到,时间长了天下一定大乱;要是咱们拥立陈留王为帝,到时候父亲拥立陛下有功,必定可以执掌朝权,这样做对咱们来说好处更大一些,但是最大的困难就是何苗那边,毕竟何苗手中还有五卫的西园兵,何苗是陛下的亲舅舅,一定不会允许咱们拥立陈留王的。”
董卓听了犹豫起来,其实心里面董卓是希望拥立陈留王的,到时候自己独掌大权,那有多好。自己年纪也不小了,要是能够位极人臣,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可是董卓实在是怕,他害怕如果自己拥立陈留王的话,朝中大臣,世家都会有所反应,到时候恐怕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在此时,手下来报,太傅袁隗求见,董卓心说这个老家伙怎么来了,本来想不见,但是毕竟袁隗是朝中重臣,世家的代表,自己不见就太不给世家面子了,于是董卓便请袁隗到前厅相见。
分宾主落座后,董卓问道:“太傅大人,不知道你前来有何要事呢?”
“是这样的,已经这么多日子了,陛下还是没找到,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在下看来,不如另立新君怎么样,不知道董大人意下如何?”
“太傅的意思是拥立陈留王了?可是陛下自即位以来,并无大错,要是咱们另立新军,恐怕不妥吧!况且陛下是先帝长子,又是嫡出……”董卓为难的说道。其实董卓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少帝的舅舅何苗手中还有西园兵!
“董大人,何苗那边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自有妙计对付,还请董大人以江山社稷为重!”袁隗一语道破董卓心中所担心的事情。
“可是……”董卓已经有些心动了。但是有句话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所以董卓才不相信袁隗会那么好心帮自己呢!
“董大人不要再犹豫了,我等一定支持董大人,不过在下有个小小的不情之请!”袁隗道。
董卓心想,你这老东西,就知道没那么好心,便问道:“太傅大人有事请讲!”
“我有个侄儿叫袁绍,还希望董大人多多提携,我们袁家多年一直居住在冀州,在渤海也有些产业,所以在下想给我那侄儿讨个渤海太守的职位!”袁隗道。
董卓心想,原来这老小子向我要官来了,董卓盘算了一下,自己还是能够占到不少好处的,便一口答应下来。
三日后,董卓宴请何苗,在途中被人刺杀。此后董卓收拢的何苗的西园军。因为何苗是在去董卓府的路上被刺杀的,而且董卓得到的利益最大,所以很多人的矛头都指向了董卓。特别是袁绍,一口一个跟董卓誓不两立。
又过三日,丁原携并州军来到洛阳,几乎同时,董卓的后续大军也来到了洛阳。
接下来的事情和历史上一样,董卓兴废立之事,虽然拿出了先帝圣旨,可是很多人一口咬定是董卓假造圣旨。但是本来说是支持董卓的袁隗却在这个时候变了卦,没有表态,袁绍也没有大骂董卓。而世家以袁隗马首是瞻,见袁隗都不表态,全都沉默下来。
丁原见太傅袁隗没有表态,心说凭什么你董卓要起废立之事,于是和董卓发生了冲突,接下来董卓用赤兔马收买的吕布,吕布杀了丁原,带着并州军投靠董卓,董卓一人独大。
接下来,董卓拥立陈留王协为皇帝,并没有遇到什么阻挠,然后,袁绍和历史上一样,被封做渤海太守。
……
袁隗府中。
“叔父,现在董卓独揽朝权,咱们……”袁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袁隗打断了。
“本初莫急,是不是觉得咱们这次什么好处都没到,反而让董卓手揽大权。本初,凡是要看远一些,董卓现在是带兵来京,咱们手里无兵无权,怎么能争得过董卓,这个时候就不如卖个好给董卓,现在咱们就让董卓来做这个出头鸟。如今咱们可谓是一石二鸟,一呢瓦解了何进的残余势力,二呢也使得董卓失去了大义。”袁隗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本初,你现在是渤海太守了,咱们袁家在渤海根深蒂固,你到了渤海后马上招兵买马,相信不久必然会有人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到时候你一定去争取个盟主,然后杀回洛阳,到时候无论名理上还是大义上,咱们袁家都可以独掌朝权了!”
“可是叔父,这样以来,您在洛阳岂不是非常危险了?”袁绍问道。
袁隗道:“我已经老了,活不了几天了。以后天下就要乱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本初,你比公路强多了,咱们袁家的将来就看你的了!”
此时,董卓和李儒也在密谋商量着什么。
“父亲大人,这一回合咱们看似赢了,可是实际上确实输了!没想到袁隗老匹夫如此好的算计,先是派人杀了何苗,但是却在废立大事上不表态,现在外面都以为何苗是咱们杀死的!这样无论如何,咱们都算是失了大义啊!”李儒对董卓说道。
董卓现在正是春风得意,根本没有听进群李儒的话,只是淡淡的说道:“贤婿,咱们现在手中有兵有权,袁隗老儿还能翻了天不成!呵呵呵!”
李儒见董卓听不进去,只好叹了一口气,起身告辞。
……
献帝即位,当然要招告各地,大赦天下,可是这回驿卒到了北海的时候,臧霸还在围着北海,所以这一切的消息张德并不知道。
而开阳城地处琅琊国中部,并且长时间被臧霸控制,朝廷的驿卒自然也不会将消息传到开阳。太史慈在攻下开阳后,从开往的商人中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急忙命人去打探真伪,确定消息是真的后,太史慈又匆匆回北海报告张德,可是这样以来时间就耽误大了,本来这些都是发生在九月份的事情,张德十一月才接到了消息!
而陈宫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敏锐的感觉到,乱世,就要开始了!
——————————————————————————————
馋虫又要出差,今晚上的火车,馋虫尽量在上火车前再写一章出来!
第九十一章 孝子
张德听完事情的经过,呆在了那里,虽然历史已经有了改变,可是现在好像又回到了远了的轨道。董卓进京,立刘协为皇帝,虽然这次少帝失踪了,袁绍仍然当了渤海太守,要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要来临了。
到时候自己应不应该参加呢?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虽然将董卓逼出了洛阳,可是大家到最后谁也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反而弄得矛盾重重,乃至后来引起了诸侯大战,天下大乱,百姓流离,生灵涂炭。
不过现在应该还不是自己考虑要不要参加讨董军的时候,现在主要的事情是,给张让办丧事。
自从张让死后,张让的干儿子、干孙子们要么是受到了牵连,要么就是找地方躲起来,更有者干脆跟张让断绝了关系,更别说给张让办丧事了。况且给张让办丧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张让是十常侍之首,宦官名声本来就不怎么样,要是现在给张让办丧事,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骂自己,也说不定直接有人来讨伐自己。
但是,张德毅然决然的给张让操办起了丧事。陈宫曾经劝过张德,不要给张让办丧事,现在最主要的是摆脱阉党这个尴尬的身份,可是却被张德顶了回去,张德当时说:“我虽然只是张让的义子,可是义父待我胜过亲子,要是连丧事都不给义父操办,那我张德与禽兽何异?”
有句话叫百善孝为先,在古代,特别是在士大夫掌权的时期,人才都是靠举荐得来的,而且当时举荐人才并不止看你的才能和学问,还要看家世,更重要的是看德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
“孝”是儒家伦理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