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自有下人禀报,可是孔融现在满脑子里都是和郑玄谈经论道,根本没有功夫见张德,听说下人禀报张德来了,孔融也没听清楚,只知道是有人来拜见,谁来了都不知道,只是说了一声将来人带到厅中等候,便又和郑玄交谈起来。
两人一直谈到日落西山,此时两人都觉得腹中饥饿。那可是,两个人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东西,虽然有小童送上茶点,可是毕竟点心不如干粮那么管用,于是孔融吩咐一声,让厨房准备酒席,宴请郑玄。
此时下人问道是不是一起宴请太守张大人。孔融顿时愣在了那里,急忙问道张德是什么时候来的。下人答道,晌午的时候已经来了,当时已经禀报过了,如今张德已经等了一天了。孔融这才想起来是有人禀报过自己有个什么人来访,当时光忙着跟郑玄谈论经学去了,把这事给忘了,这回可是失礼了。
随后孔融又一想,自己今天是宴请郑玄,让张德掺和进来实在是不好,便要独自去见张德。可是郑玄却不这么想,郑玄游历天下,阅人无数,对张德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排斥,张德自从到任北海太守后,北海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作为北海人的郑玄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在郑玄眼中,张德此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况且今天孔融是因为自己到来将张德晾了一天,郑玄心中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请求孔融将张德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孔融见郑玄说话,不好驳了郑玄的面子,况且今天让人家等了一天,自己的确是失礼于人了,请人留下来吃顿饭也是应该的,便答应下来。
而另一边,张德、陈宫和王琼三人等了整整一天,茶水点心换了无数次了,就是不见孔融到来,虽然三人都有些不耐烦,可是如今是来请人家出山相助的,所以自然不能露出一丝不满,只得在厅中干等。
一直等到日落西山,孔融才慌慌忙忙的进来,道:“张大人,真是失礼了,在下在后面略备薄酒,若是大人不嫌弃,就进来坐一坐。”
张德心说,今天太阳哪边出来了,孔融老顽固请客吃饭,新鲜啊,便答应下来。
张德三人被引到后堂,见此时后堂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儒生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书院的院士。张德心说,这么隆重,今天书院的人吃错药了,自己哪会来人家不都是爱答不理的,今天竟然这么多人都来了!
张德哪里知道人家不是来迎接他的,今天郑玄来了,院中的院士当然要迎接郑玄,所以晚宴相当隆重,院中的院士全都到了。
不一会,就见孔融来了,身边还跟着管宁和一个儒生老头,这个老头六十岁左右,身穿粗布儒生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朝手上看去,两手都有粗茧,要不是穿着个儒生服,又和孔融在一起,张德真的会以为这是哪里的老农民呢。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张德大吃一惊,这个老头被安排在了孔融的旁边,比管宁的位置都高。张德开始琢磨开了,这个老头是谁啊,这么高的地位,以前在书院里没见过啊,看了看陈宫和王琼两人,两人也都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这个老头是谁。
众人落座后,孔融对张德道:“张大人,我身边的这位就是一代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先生,今日刚到书院的;郑君,这位就是北海太守张德张大人!”
张德听了心中一惊,这个老头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一代经学大师郑玄,这人的名气可比蔡邕、卢植等人大的多,在经学的造诣当属第一,门下弟子无数!要是他能站在自己这边,恐怕天下士子必然能认可自己。想到这,张德朝陈宫看去,陈宫当然知道张德的意思,点了点头,示意张德想办法把郑玄给忽悠过来。
————————————————————————————
写了一晚上,终于完成承诺了,明天做火车回去,就能恢复速度了,求下推荐!
新建书友群一:68233823书友群二:48576714欢迎加入!
第九十四章 张德忽悠孔文举
郑玄是北海高密人,张德到了北海后就打听过原来北海还有这么一个大人物,可是当张德派人去打听郑玄的住处的时候,来人却告诉他郑玄这个人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喜欢到处云游讲学,不在家中,要找他难比登天,所以张德就没有去拜会郑玄。
但是没想到的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如今竟然出现在了六艺书院,自己的面前,而且怎么看怎么像个老农民。
其实郑玄家中并不富裕,因此,郑玄平时是靠种地为生的,所以说白了,郑玄就是个农民。
张德见到郑玄,立即拜道:“在下北海太守张德,见过郑先生!”
郑玄也是第一次见张德,这几年张德政绩斐然,官声不过,老百姓都称张德为张北海,郑玄久在民间,自然知道张德在老百姓中地位非凡,所以郑玄打心眼里并不排斥张德。因此也客气道:“张大人客气了,我不过是一个小老儿,不敢当不敢当。”
接下来众人吃吃喝喝,好不热闹,席间众人谈经论道,纷纷畅谈心得,各抒己见。陈宫和王琼都是读书人出身,所以听起来都头头是道,大感增长的见识,可是张德呢,马克思主义学过不少,论语、孟子这类的儒家经典还真没看过多少,偶尔知道的也是那几句脍炙人口的话,所以这顿饭张德吃的是好生无趣。
饭过半晌,酒过五旬,众人便趁着醉意开始吟起了诗来。汉末的诗与唐朝古诗鼎盛时期不一样。这个时候什么五言七言并不是古诗的主流,五言诗是到了建安七子以后,才开始兴起,而七言诗兴起的更是晚。汉代的诗多是抒情诗,而且很多留传下来的汉代古诗既无题目,也无作者。
但是,今天张德算是长见识了,这些大儒赋诗,没有什么特定的格式,有用四言的,有用五言的,还有不少用《离骚》的写作手法来赋诗的。
这时后,就听管宁对张德道:“张大人,既然来了,何不即兴赋诗一首!”
其实管宁倒不是难为张德,那天张德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管宁的触动太大了,所以管宁想听听张德口中还有什么高谈妙论。可是殊不知,这可难为坏了张德。
于是张德连忙推脱,引来了周围嘘声一片,陈宫急忙朝张德使眼色,示意让张德赋诗一首,要是今天张德做不出来什么诗,想必孔融定会看扁张德,到时候想请得孔融,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张德当然明白孔融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脑子里却在想自己看过的那些古诗。
背那首呢?自己会的诗本来就不是很多,翻来覆去就那几首简单的,本来想背首《咏鹅》,但是想想现在大冬天哪里有鹅给自己咏,总不能抓起桌子上的烤鹅在那里高喊“曲项向天歌”吧。于是张德又一想,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不错,但是张德抬头看了看天,顿时泄了气,今天天上没有月亮!
正当张德烦愁的时候,突然看到院子中的枯黄的野草,张德顿时想起了一首诗,便一指外面的野草,朗声颂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白居易的大作在现代可谓是脍炙人口,小学生都会。所以这是张德能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几首古诗之一。但是,白居易不愧是一代大诗人,所做诗句岂能一般,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回味悠长。因此当张德念完了后,厅中一片安静,大家都在回味张德刚才所“做”的诗句。
半晌过后,还是管宁开机偶说道:“好,好诗啊!此诗不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回味悠长,易于深刻!此诗足可留芳百世!张大人果然有大才啊!”
而众人也都体会出来这首诗的妙处,心说张德这个太监之子,看样读过书,肚子里有些墨水啊!至少这首诗自己可做不出来。所以不知不觉中,张德在众人眼中有高了一位,毕竟大家都会承认有才华有本事的人,所以张德此诗一出,让不少的学士多张德的看法有了大大的改观。
孔融当时是听过张德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本来孔融还在怀疑此话到底是不是出自张德之口,但是今天张德即兴赋诗以后,孔融确定下来,眼前这个张德,是真的很有才华!
又过了半晌,孔融见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便让大家都散了,而张德则被孔融让到了前厅。孔融亲自招待张德,而郑玄和管宁二人作陪。毕竟张德是一任太守,书院中虽然有不少大儒学士,可是论身份地位,还是他们三人来见张德比较合适。
小童送上香茶,退下后,孔融问道:“张大人此次前来,不知道有何要事找老夫?”
张德道:“孔大人可知道社稷将倾,我大汉江山将要不保了!”
孔融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张德急忙说道:“孔先生,自从灵帝死后,少帝即位不足一月便失踪了,西凉刺史董卓立当今陛下为帝,可是当今陛下今年不过七岁,如今朝野可是董卓当权啊!”
管宁笑着看了看孔融,似乎已经猜出了张德的来意,而孔融却茫然不知,很上套的问张德:“张大人,你说的这些在下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与社稷将倾有什么关系。自从武帝以来,我大汉朝宦官外戚轮番掌权,但是天子毕竟是天子,外戚宦官总有一天要还政于陛下的,况且如今陛下年幼,有个能臣辅佐,也是实属应当!”
只听张德答道:“孔先生,你有做不知,这个董卓,可不是什么能臣,他是在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啊!”
“此话怎讲?”孔融开口问道。
张德装作义愤填膺的道:“这个董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自从董卓进京以来,王公大臣若是稍有违逆董卓意思者,轻者被发配边疆,重者被诛灭九族。董卓欺压陛下,将朝中大权独揽在身。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他还夜宿龙塌,奸淫宫女。而且他还……”
说到这,张德一顿,只见孔融瞪大了眼睛,问道:“他还什么?”
只见张德悲愤的道:“那个董卓竟然还招公主来给他侍寝……”
张德话还没说完,孔融一拍桌案,站了起来,大喊道:“竖子安敢如此!竖子安敢如此!!!”接着一口气没喘上来,晕了过去。
陈宫见孔融晕了过去,心说张大人这个嘴可够厉害了,将这董卓说的十恶不赦,不过这个董卓祸乱后宫张大人是哪里听来的。陈宫当然不知道张德是在后世史书中看的。
而王琼更是思量,张大人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可比自己强多了,自己也就是说个瞎话面不红心不跳,可是看看人家张大人,不但慷慨激昂说假话,还能把孔融给说晕过去,可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张德自然不知道现在王琼还在心里面琢磨自己,此时见孔融昏倒了,慌忙过去,又是掐人中,又是拍胸脯,就差人工呼吸了,总算将孔融救醒。孔融在那里气得是大口喘粗气,还不时说道:“竖子大胆,安能如此,当杀,当杀啊!”
又过了一会,孔融算是恢复过来,对张德说道:“张大人,多谢大人相告。董卓小儿竟然敢做出如此的事情,明日我就进京,去找那个董卓算账去!”
张德一听,心说说你是倔驴一点都不冤枉你,怪不得你被曹操砍了,真是怨不得别人。就你这脾气,听说董卓这个样子就要去京城找董卓算账,先不说董卓手下有数十万精兵,你孔融一个文弱书生,就是董卓用一只手都能干掉你!再说了,你要去了京城,我今天不就白忙活了么!
想到这,张德急忙劝道:“先生莫要生气,董贼所作所为实属可恶之极,该千刀万剐。但是现在董卓手中可是有数十万精兵啊!”
孔融冷哼一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是能铲除国贼,我孔融虽死无憾!”
“孔先生此言差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孔先生若是去了洛阳,恐怕会凶多吉少,不如留着有用之身,铲除国贼?”王琼帮衬的说道。
“那我该当如何?”孔融问道。
这时候陈宫道:“孔先生,如今董贼势大,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搬到董卓的,依在下看来,若是想推荐董贼,当联合天下有志之士一起讨伐董卓!”
“恩,张大人说的有理!”孔融道。
“所以我想请孔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张德道。
“我能够帮得了你什么?我是一个文弱书生,并不会领兵打仗!”孔融说道。
张德心想,现在想起自己是个文弱书生了!刚才还要去跟董卓拼命呢。但是张德想归想,嘴上却道:“现在之所以让董贼逍遥,主要因为大家都没意识到董贼的所作所为,但是相信不久,必然有忠义之辈站出来讨伐董卓,到时候在下一定参加。所以我想请先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