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这个王朗很有才气,而且,王朗这人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在王朗看来,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匹夫之能,而且王朗这个人也确实很有辩才,所以,一般的事情,王朗都来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靠着自己那两片嘴皮子解决问题。
袁绍一看王朗出来了,心说这个王朗怎么来了,这家伙太烦人了,跟自己手下陈琳倒是绝配,两个人骂人不带半个脏字,区别是这王朗用的是嘴,自己手下陈琳用的是笔。而且现在的袁绍也不想跟张德发生什么冲突,王朗出来,正好给袁绍个台阶。
此时,颜良文丑回到袁绍身边,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袁绍一听张德朝船上运东西,急忙朝远处观看,见十几条大船已经启航了。
“张大人,那些船可是你的?”袁绍问道。
“不错,正是我的!”张德心说,反正你都看见了,我也就不隐瞒了。
“张大人,船上都装的些什么啊?”袁绍又问。
“呵呵,不过是些俗物罢了!”张德答道。
俗物?此时袁绍哪里会相信张德的话,袁绍认为,张德连夜搬运这些东西,而且又是从洛阳方向运来的,一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难不成张德在洛阳城中有什么收获?应该不会啊,洛阳城值钱的东西都被董卓搜刮走了啊!于是袁绍又问道:“不知道是何俗物?据我所知,洛阳城内已经被董卓搜刮一空,不知道张大人哪里来的俗物?”
张德老早就想好了说辞,道:“不过是家父生前所留之物罢了,袁大人难道也有兴趣?”
张德一句话,立刻把袁绍堵在那里了。袁绍是谁,“四世三公”,家世显赫,而要是船上装的都是张让之物,就算白给袁绍,袁绍都不赖要!宦官的遗物,袁绍就算是看一眼,都嫌脏了自己的眼睛,而且袁绍知道张德说的十有八九是假话,但是去搜张让的遗物,袁绍还真丢不起这个人!于是袁绍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这边,张德看了看袁绍的背影,暗自一笑,正巧典韦也回归本阵,张德急忙喊住典韦,道:“这位将军可是典韦典将军?”
包括典韦在内,大家都一愣,典韦不过是张邈手下司马赵宠的一个侍卫,名声不显,刚才在两军阵前也没有报名通姓,怎么张德知道典韦!
典韦愣了一下,答道:“不错,在下正是典韦,不知道张大人是如何得知在下的?”
张德心说,自己猜的没错,这人果然是典韦,不过自己总不能告诉典韦自己是看了三国猜的吧,于是张德高深一笑,道:“在下对天象命理之术略有研究,呵呵!”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张德可不是一般人,别忘了他还是那个求雨的张神仙,不是说神仙能够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年么,看来张德果真有这个本事!
……
长安城。
董卓已经安定下来,毕竟仗着函谷关天险,董卓并不惧怕关东诸侯。
但是,一件事情却一直围绕在董卓心头,那就是派谁去镇守函谷关。
看看自己手下之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都是领兵大将,派去守函谷关有些大材小用,吕布的并州人马被董卓安排在了长安,保卫长安的安全,董卓舍不得他们离开,李蒙王方等人虽然是自己手下老人了,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董卓还真不敢把函谷关交给他们,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徐荣,却被自己派去断后,结果兵败,至今下落不明。(张德并没有把自己生擒徐荣的消息散播出去)
最后,董卓还是决定问问自己的女婿李儒该怎么办。这李儒还真是董卓肚子里的蛔虫,一听董卓问自己,急忙答道:“父亲大人,我看这函谷关守将,非姐夫莫属!”
李儒口中的“姐夫”,便是现在的汉中太守牛辅。牛辅和李儒都是董卓的女婿。以前说过,牛辅这人做事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他去受函谷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儒这一提醒,让董卓恍然大悟,不过,要是牛辅去守函谷关的话,汉中又派谁去呢?
汉中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难免是刘焉的地盘,东面则是荆州。所以南郑和上庸两城担任着牵制益州刘焉和荆州刘表的重任,而且汉中富庶,是产粮大地,董卓自从得到汉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为军粮担心过。
李儒见董卓踌躇,立刻看穿了董卓的心思。立刻说道:“父亲,您是不是担心汉中没人把守,其实小婿心中早就有了合适人选!”
“哦!快说来听听!”董卓立刻问道。
“汉中一郡,无非就是南郑、西城、上庸三城,上庸城临近荆州,但是荆州刘表虽然为一方诸侯,却不足为虑。荆州世家众多,刘表实际上还是要听从那些世家的,所以上庸只要派李蒙将军前往足矣!”
“西城在南郑和上庸之间,依照小婿看来,不如派王方将军前去,如有意外,可随时增援两地!”
“至于南郑么,则是汉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益州刘焉可不是善于之辈!虽然现在刘焉忙着和蜀中世家争权夺利,但是,一旦刘焉腾出手来,恐怕南郑就危险了,若是南郑不保,汉中休矣!况且蜀中能人众多,不可小视。所以,需派大将镇守,小婿向父亲大人举荐一人!”
“何人?”董卓问道。
“姐夫手下有三员大将,乃是结义兄弟,乃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此三人是姐夫前几年途径咸阳时招揽的。想必父亲大人应该知道!”李儒不急不慢的说道。
董卓立刻回忆起在冀州讨伐黄巾军的时候,那个俊俏的白脸汉子,后面总是跟着一名红脸和一名黑脸,于是点头道:“恩,为父记起来了,那个张飞甚是厉害,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这三人,能行么?”
————————————————————————
讨伐董卓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本书也算是完成了基本的铺垫,真的好戏将要开始。下面的内容中,女主角将要闪亮登场,而诸侯们也将要开始火并,我们的主角终于要牛起来了!废话不多说了,求下推荐!
第一三一章 李儒之计
李儒也知道董卓担心什么,毕竟蜀中智谋之士众多,刘关张三人都是武将,虽然勇猛,但是从来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南郑地理位置重要,让董卓不敢轻易将南郑交给这三人。
于是李儒说道:“父亲,单凭这三人当然不行,不过父亲难道忘了贾诩贾文和现在也在姐夫手下。我看不如将贾诩留在南郑,帮助刘备一起守城,一定没有问题!”
说句实话,李儒并不了解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儒和刘备三兄弟也只是数面之缘,只是平时牛辅唠叨多了。而且现在董卓手下还真没几个合适的人选。
而董卓天天听李儒说贾诩之才不在李儒之下,想必贾诩是个很有智谋的人物,于是点头称善。函谷关和汉中这档子事算是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武关需要人把守啊!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称为“秦之四塞”,而武关另外一个名称便是“三秦要塞”,武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建。武关东面便是荆州的南阳郡,所以武关距离宛城很近。武关南面有一河,名为武关河,而北面则依靠着少习山,可谓是依山傍河,所以地势也算是十分险要。但是相比函谷关,武关的位置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原因是毕竟武关距离长安比函谷关要远的许多。
但是,武关东面的南阳郡确实袁术的地盘,所以不派大将把守武关,董卓心里面还是十分不安的,于是董卓问李儒道:“贤婿,这武关守将可有合适人选?”
李儒想了想道:“张济有一侄子,名叫张绣,乃是枪神童渊的徒弟,武艺非凡,在凉州人称‘北地神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听说就连马腾也不及他,父亲大人可派张绣前往把守武关,足矣抵挡袁术!”
“恩,好!就让张绣去守武关!哎……”董卓突然叹了口气。
李儒见董卓叹气,急忙问道:“父亲大人,为何唉声叹气?”
“那些关东诸侯,真是可恶,我给他们官职,到头来他们却来反我,一群白眼狼!”董卓突然气愤的大叫道。
李儒踌躇了一下,说道:“父亲大人,关东诸侯看起来齐心合力,实则是各怀鬼胎,其实只要稍加分化利用,这个诸侯的联盟,不攻自破!”
“贤婿有何计策?”董卓问道。
“十八路诸侯当中,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都已经是暮年之士,垂垂老矣,相信没多少年头了,可以不用考虑。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济北相鲍信,三人乃是平庸之辈,不足为虑。西凉太守马腾,远在西凉,可以暂时不用管他。广陵太守张超,一向以哥哥张邈马首是瞻,陈留太守张邈,颇有能力,手下又有重兵,需要防备。冀州刺史韩馥乃是袁家故吏,若是袁绍登高一呼,想必韩馥会将整个冀州交给袁绍。因此袁绍此人不得不妨!南阳太守袁术,有孙坚这样的人做爪牙,也是很难对付啊……”
李儒还没说完,董卓就不耐烦了,直接问道:“贤婿,你直接将妙计说出来吧,别兜圈子了!”
李儒见董卓有些不耐烦,索性不分析了,直接说道:“若是冀州归属了袁绍,那边幽州公孙瓒和并州的张扬、黑山贼张燕等人肯定坐不住了,到时候不用咱们费事,只要稍加挑拨,他们自己肯定会打起来。袁术身在南阳,背靠汝南,汝南乃是袁家祖籍所在,相信袁术一定会想法染指豫州,而袁家则是袁术最大的仪仗,父亲可任命山阳太守袁遗为豫州刺史,到时候袁术袁遗二人必然有所争斗,让他们袁家的人自己争斗,即削弱了二人的力量,又能让袁家内讧,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兖州,恰好在众位诸侯之间,无论是袁绍、袁术还是其他诸侯,想必都想得到兖州,到时候,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能让张邈头疼一阵子。不过张邈应该不是袁家兄弟对手,而且我听闻曹孟德和张邈关系关系不错,依小婿看,咱们不如给曹操个河南尹,正好和陈留挨着,到时候,曹操一定不会看着张邈灭亡,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曹操还是明白的!”
“恩,贤婿说得好,不过好像还有一个人吧!那个北海太守张德,他手下黄忠足矣和奉先一较高下,实在是我心头大患!”董卓说道。
“张德么!容易。父亲难道忘了,青州刺史焦和现在可是在长安啊!”
……
焦和已经来到长安好久了,自从被灵帝招到洛阳以后,焦和便一直待在洛阳。焦和不是不想回去,但是自己是被灵帝招来的,灵帝不发话,自己也不敢回去。焦和曾经多次上奏灵帝,请灵帝下旨,让自己回青州。但是,都被张让想办法压了下来。
董卓进京后,对京中大小官员严加监视,焦和当然也在此列。但是京中豪门官员甚多,焦和一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二来背后也没有什么大势力,况且京中官职比焦和大的官员大有人在。于是,董卓很快的便将焦和遗忘了!
再到后来,董卓放弃洛阳,逃亡长安,原来洛阳城中大小官员全都被董卓强行带到了长安,于是倒霉的焦和也跟着董卓一起来到长安。焦和以为,恐怕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青州了,所以此时的焦和心灰意冷,天天只是赋闲在家,打发时间。
但是,这日,李儒却来了。焦和当然知道,李儒在董卓身边的地位。老谋深算的焦和很明显的感觉到,上天可能要眷顾自己了,于是立刻迎接李儒。果不其然,李儒给自己带了个好消息,自己可以返回青州继续当青州刺史了!
“焦大人,现在的青州可不比以往的青州了啊!北海太守张德你可认识?”李儒问道。
“不错,在下认识!”焦和陪笑的答道。
“焦大人,张德手下有雄兵三万,战将数十,恐怕焦大人的刺史位置,坐不稳当吧!”李儒接着说道。
久经官场的焦和马上明白过来,这董卓放自己会青州可不是白方的,看来董卓是要自己去对付张德啊!焦和这个人也是有些野心的,不过这种野心并不是那种图霸天下的野心,如今诸侯各自为政,焦和一直觉得眼红,所以,焦和心里面,还是很羡慕那些诸侯的。无奈自己一直困在京城中,所以此时的焦和一直想回青州。焦和也知道,董卓要还张德,如果是自己不答应,恐怕肯定回不去,可是自己答应的话,哪里会是张德的对手!临淄城中不过只有两万郡兵而已,自己守城尚且不足,哪里敢招惹张德!于是焦和立刻说道:“李大人,临淄城中可调动之兵不过两万人而已,要对付张德,在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李儒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递给焦和,焦和一看此书,大感疑惑,莫名奇妙的的看着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