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是,刘表骨子里面还是个书呆子,习惯来个先礼后兵,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属上策!所以刘表决定先出来给你讲道理,道理讲不通,再开打。
但是,孙策却没有这个打算。孙策虽然没少念书,也算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不过孙策更喜欢的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只听孙策答道:“我乃孙坚之子孙策是也!刘表匹夫,纳命来!”说完就朝刘表奔过去。
刘表本来想跟孙策讲道理的,没想到直接杀过来,这刘表登时就吓坏了!调转马头就超回跑。
刘表乃是汉室宗亲,加上又喜欢舞文弄墨,平时出行喜欢坐车,很少自己骑马,所以骑马的水平也就是能用“会骑”这两个字来形容。看过赛马的人都知道,这马跑的快不快,不光跟马有关系,和骑士的骑术还很有关系。这骑术好的人,马骑的骑术不好的人快得多。
论起来骑术,刘表比孙策差远了。孙策虽然生在马匹稀少的江东,但是从小练习武艺,同时练习骑术,所以孙策的骑术其实很好。加上孙坚疼儿子,给孙策的马也是好马,所以,这孙策速度上就比刘表快了许多。刘表还没回归本队,就被孙策追上了。
刘表见孙策追上来,心说自己冲那个能干什么,非要上去给人家讲道理,看来今天我命休矣!
——————————————————————————————
说明一下,昨天馋虫那章写到了书籍。有书友说了,汉代用得是竹简,其实这一点馋虫早就查过,纸张的书籍在晋朝已经完全普及,而且后汉书贾逵传记载,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这说明当时已用纸抄写书籍。汉章帝时代差不多是公元90年左右,而一百年以后的汉末,馋虫虽然不敢说纸张书籍有多么普及,但是也应该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关于东汉纸的质量。其实从东汉出土的蔡伦纸来看。东汉的纸的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折那么几下没有问题。以前也有架空作者说东汉的纸多么多么劣质,其实从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文武来看,虽然东汉的纸比不上现在那些正版书籍用纸的质量,但是对于一般使用,完全能够达到要求。至于有人说东汉的纸比不上现在上坟的黄纸或者方便的卫生纸,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其实,馋虫这本书虽然前面有几处无伤大雅的小BUG,其他地方还是比较严谨的。馋虫每写一处都会查阅大量的史料,当然这样也影响了一定的速度。不过馋虫始终觉得,既然是架空,就不要有太多的太过分的YY,架空还是要严谨一点,剧情激荡一些,而不是用无限的YY和无限的春色来吸引读者!
最后,感谢热心书质疑出这一点,没有质疑就没有收获嘛!再顺便要下推荐!
第一三四章 刘备得子
就在刘表闭眼等死的时候,就听旁边有人喊道:“修伤我主公!”接着,闪出一员大将,刘表定睛一看,此人正是手下大将文聘文仲业!
文聘是刘表手下第一大将,文武双全,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兵法,但是,文聘并不是什么世家子弟,因此,文聘在荆州只能屈居蔡家和蒯家之下,但是论本事,文聘确实比蔡瑁等人强。
文聘提大刀来战孙策,这文聘武艺本来就不弱,号称荆襄第一,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一上手,便和孙策打了个难舍难分。
孙策毕竟现在还年轻,只有十六岁,武艺还不如后来横扫江东的时候高强,而且孙策从昨天晚上道现在一直激战,没休息过,体力损耗很大,文聘可谓是以逸待劳,因此现在的孙策只能和文聘战个平手,要是再过几年,或者孙策体力充沛,文聘绝对不是孙策的对手。
此时,刘表已经回到了自己阵中,手下谋士武将都围了过来。此时蒯良献计道:“主公,我军人多,敌军人少,我等大可不必在这里跟他们耗下去,依我看来,不如一起冲上去,干掉孙策!”
要是以前的刘表,肯定不会答应,以多欺少,不是君子之风,但是刚才刘表差点被孙策干掉,此时正是气急败坏,听了蒯良的话,立刻点头喊道:“好,大家准备给我冲!杀掉孙策者封五百户!”
就在此时,后方远处又传来了隆隆声,刘表心想不妙,难不成孙策来援军了不成!于是急忙回头查看,只见远处尘烟滚滚,好像有不少人马朝这边赶过来。刘表虽然是个文臣,但是也知道被人两面夹击不好受,于是立刻命人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不一会,这队人马走近了,刘表定睛一看,为首一人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自己一看,这人自己认识,乃是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
论官职,南阳当属荆州管辖,不过,袁术可是袁家的人,刘表虽然贵为大汉宗亲,但是还真管不了这个袁术!所以这几年来,只要袁术不找事,刘表也懒得管他。不过今天不一样了,刘表可是知道,孙坚多年前就投靠了袁术,自己找孙坚麻烦,这袁术怎能不来帮忙。
自从张德离开洛阳后,袁术急着会南阳召集军力追孙坚讨要玉玺,于是也跟哥哥袁绍告辞,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南阳。到了南阳一打听,刘表已经派黄祖去堵截孙坚,而且刘表也集结兵力,支援黄祖。袁术心说好机会,自己只要跟在刘表后面,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这袁术一直跟在刘表后面。
以前说过,孙坚军中有袁术安插的间谍。当孙坚死了以后,这位间谍心说不妙,立刻连夜骑快马去报袁术,袁术一听,孙坚死了,心中大惊。本来还想坐收渔翁之利的,没想到孙坚死了,那么孙坚军肯定会树倒猴狲散,到时候恐怕玉玺就到了刘表手里了,于是急忙留下一些人马看守辎重,自己则带着少数人加快速度,想在孙坚军覆灭之前赶到,正好遇到孙策大战刘表。
孙策自然认识袁术,也知道袁术这几年对父亲多有提拔,见袁术来了,便跳出战圈,奔向袁术。
袁术一看孙策和四大健将都在,心中琢磨,估计玉玺应该还在孙家人手里,于是急忙迎过去,假装不知的问道:“贤侄,你怎么在这呢?文台呢?”
孙策梗咽的说道:“伯父,家父他……家父他战死了!”
“什么?”袁术装作一副很吃惊的样子。
“伯父,还请伯父为家父报仇啊!”孙策大哭说道。
袁术立刻安慰道:“贤侄,你看,我现在所带人马不多,况且刘表乃是一方州牧,可以调集一州之兵,在下虽然想给文台报仇,可是……哎,贤侄,听伯父一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贤侄不如先跟我回南阳,再做打算如何?”
孙策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袁术虽然看中孙坚,那是因为孙坚勇猛,如今孙坚不在了,人家既然肯收留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于是便答应下来。但是孙策却不知道,袁术完全是为了传国玉玺。
初平元年八月,孙坚战死,其子孙策跟随袁术回到南阳。
……
“师兄,你看,我拿到和氏璧了!”王越欣喜的冲左慈说道。
左慈将和氏璧拿到手中,眼中流出了泪光,喃喃道:“想不到数百年来的师门重托,竟然会在咱们手中完成!”
“师兄,这次我有闯祸了,我一不小心吧孙坚给……杀了!”王越接着说道。
此时左慈心情大好,随口说道:“哦,孙坚死了,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的!师弟,走,咱们先去找你三师兄,然后一起回师门!”
……
长江的一处芦苇深处。
“老大,刚刚得到消息,苏飞将军被孙策给杀了!”
“什么!”随着这个声音,还有一连串的铃铛声。“苏飞兄死了!怎么会这样!孙策是么,好!好!苏飞兄!你等着,总有一天,我甘宁会为你报仇的!”
……
南郑,一处大宅院中。
一名俊俏的中年汉子正站在一间房屋门口,来回的走动,显得坐卧不宁的样子,很明显是在等着些什么。
这名俊俏的中年人身后站着两人,一人身高九尺,红脸长须,丹凤眼,卧桑眉,此时正闭着双眼,站在那里好似大山一般;另一人身高八尺有余,黑脸大胡子,长的是凶神恶煞,这黑脸人比那中年俊俏之人还要着急,上蹦下窜,不时的朝屋子的方向看过去。
不用说,这三人便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
终于,一个响亮的哭声从房中传来,刘备顿时一愣,关羽也猛然睁开了眼睛,而张德则跳到刘备近前,一把抓住刘备,大声喊道:“大哥,生了!嫂子他生了!”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愣愣的说道:“嘿嘿,生了,是生了……”
不久,接生婆抱着一个孩子出来,张飞快步跑过去,大声问道:“是男的是女的!”
接生婆先是被张飞吓了一跳,才颤声说道:“恭喜大人,是个公子!”
“大哥,是男的,是男的!”张飞吼道。
刘备此时也是欣喜若狂,疯疯癫癫的道:“哈哈哈,我刘备当爹了,我刘备有儿子了!”
————————————————————————
刘备的儿子,这位本书后期超级BOSS级别的人物,终于出现了!甘宁,也因为苏飞的事情走到了孙策的对立面!下章,我们将会回到北海,而张德,又要开始招人了!求下推荐!
第一三五章 河南尹
刘备这几年一直待在汉中郡。汉中郡富庶,因此刘备待得也舒心。南边的刘焉和东面的刘表都不敢找董卓的麻烦,所以数年来,汉中无战事。加上汉中“五斗米教”盛行,而张鲁又被董卓封了个大大的官,百姓也算是安心。因此汉中倒算是这乱世中的一片绿洲了!
刘备这几年闲来无事,便开始了伟大的“造人行动”,结果,甘夫人真的怀孕了,生出来的就是眼前这位公子。
正当刘备欣喜若狂的时候,简雍走了进来。
简雍是刘备的老乡,这几年一直不得志,听说刘备在汉中混的不错,便来投奔刘备。刘备见是自己的老乡,便收留了简雍,两人关系一直都不错。
只听简雍说道:“玄德兄,是不是嫂子生了!太好了,今天真是双喜临门啊!”
“宪和(简雍的表字)来了啊,来,快来坐下!”刘备此时心情正好,看谁都觉得那么的顺眼。
“玄德兄,喜事啊,我刚刚接到消息,牛辅将军被董太师调到函谷关去了!并且太师钦点玄德兄镇守南郑,抵御刘焉,所以今天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真的?”刘备此时更加高兴了。南郑城中有三万精锐,其中一万是凉州兵,久经战阵,实力非凡,而剩下的两万是汉中本地招募的兵马,虽然不如凉州兵精锐,但是汉中毕竟是富庶之地,又没受到黄巾之乱的波及,加上“五斗米教”,使得人人吃的饱饭,因此,汉中兵源的身体素质比其他地方的人强得多,所以这两万汉中兵并不弱。
如今牛辅走了,这南郑城的老大就是自己了,三万兵马啊!这对现在的刘备来说,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刘备终于成为了统兵一方的大将,所以刘备高兴异常。
……
洛阳城中,众诸侯已经走的七七八八了,只剩下兖州此时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和盟主袁绍了。
这没走的人当然是各怀心思。如今董卓逃到了长安,这洛阳地区还空着,由谁来管理,的确是个问题。
此时的洛阳和历史上不一样,本来洛阳将被一把大火烧掉,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谁都不想要。但是,现在洛阳城基本上保存完好,只是百姓不如以前那么多。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最多的便是流民。
更加重要的是,要是拿下洛阳,像是虎牢关、荥阳这一类的重镇都会划到名下。虽然会成为阻挡董卓卷土重来的第一道墙,但是,洛阳这块肥肉仍然让人眼红。
只不过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守得住洛阳的。真正对洛阳有竞争力的人无非就是王匡、张邈、袁术等人。
王匡的河内郡,张邈的陈留国,还有袁术的南阳郡,都紧靠洛阳,因此,这三人便成了角逐洛阳拥有权的最有利人选。但是袁术为了得到玉玺早早的离开了,但是,王匡和张邈却留在洛阳。
另外,济北相鲍信也想留守洛阳。济北国狭小,比洛阳差远了因此,鲍信希望能够留守洛阳。而兖州刺史刘岱因为是诸侯中唯一的一个汉室宗亲,加上洛阳乃是帝都,所以刘岱也留在了洛阳等候最后的结果。
管理洛阳及其周边的行政官员便是河南尹。东汉各地多成为某某郡或者某某国,而行政长官也成为某某太守或者某某相,但是唯独洛阳周边不一样。因为洛阳是国都,为了说明其地位不同,掌管洛阳附近二十一县的长官便叫做河南尹。
河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