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





  吃完饭菜,除了老大夫妇去收拾碗筷外,大家自然又聚在一起说话,从婶婶、老二、老三的口中再加之饭前听了婶婶和老三的一些话,我对这一家子人才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叔叔,一九四七年入伍,一九六五年任浙江省玉环县武警中队楚门分队长,一九六六年春调往成都物资局工作,支援三线建设,任成都物资局党委委员。一九七o年下调下属单位机电设备公司,任党委书记。一九八九年因心脏病突发——心肌梗塞死于前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时快六十岁,距离休只有几个月,死后留下了一妻,三子,一女。婶婶是个家庭妇女,今年已七十二岁,因叔叔是解放前当的兵,如果健在的话算得上是个离休干部了。叔叔去世后,机电设备公司每月给婶婶两百元的抚恤金,婶婶就靠着这微薄的抚恤金过日子,当然,她的子女经常会给她钱。老大今年五十岁,在成都铁路局成都东站段做车辆维修管理工作,月工资一千七百元,其妻几年前内退,不在单位供事,内退金五百元,其女儿现年十八岁,在读高三,明年高考。老二少我两岁,六七年前从机电设备公司下岗,无业,月下岗失业生活费四百元,膝下有一男,在西南交大附中读高三,也是明年高考,老二家有一套比老大老大稍大点的约八十几平方米的改制房。老三是这班子女中唯一的一个女儿,现年四十四岁,在机电设备公司汽车销售中心做财务工作,月工资一千多元,其丈夫三年前一次性卖断工龄下岗,拿了三万元的安置费,现也无业,家上有一套间,在六楼,上面还有小阁楼,总面积不过一百平方米,有一子,在西南交大峨眉校区读二年级,除此,他们在成都还有两间临街店面房出租,月租金三千多元。老四,也是机电设备公司下岗,因身体不好,单位照顾他比老三多两百元的生活费,今年四十二岁,和婶婶同住在当年物资局分配给叔叔住的老房子里,面积只有五十平方米。从就业,经济收入这两方面来看,除了老大和老三差强人意外,其他人的情况不很好,甚至是很不好,这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我的心情不禁有点沉闷了,因为来成都之前,我曾听人说过这一家子人的情况,他们完全不是这样子的!
  来成都前,故乡章家村的老大姑姑的儿子,我的同堂哥哥章水连告诉我:“成都那家子人很有钱,特别是老大在当官,是成都铁路局的党委书记兼局长,是大官,权力很大,而老三的丈夫尤其利害,什么生意都会做,很能干,外面的交道很好。”然而,当我的双脚一踏进老大的家,听了婶婶和老三及老二的话后,我才知道章水连所说的那些话全都是子虚乌有!是胡乱编!是撒谎!这章水连真是个瞎吹蛋!在这件事上,我对章水连没了好感。
  叔叔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在世的时候没有为自己多打一个算盘珠子,再加老伴无业,又多子女,他的生活是很清贫的,他没有给这班子女留下什么丰厚的财产。他去世后,加之子女们多数下岗失业,他的老伴和子女们的日子过得很艰苦,生活不尽人意。对于他们的这种状况,我甚是同情,我的心紧紧地被揪住了。我完全想不到他们会是这样子!不过,我初来乍到,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想这些问题,因为整整一个下午我都是在同亲戚们见面、说话和交流当中,空不得闲来。关于这些问题,在送女儿到学校报到以后,我会慢慢地去想的,因为那时我就有时间了。现在我还得把主要精力化在我们初次见面所必需经历的场面当中去。
  当天晚上,吃的还是同样的菜,还是这些人陪我们讲话,不过九点钟后,这些人便陆陆续续地离开这里,回各自的家,就连老大的妻子也回了娘家,而且老大的女儿也到老二家去睡了。家里只剩下老大一个人。他执意要睡在沙发上,把房间让给了我们,这真叫我们当担不起了。可是,主人的安排是铁定了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恭敬不如从命,我们也就只好“悉听尊便”了。当夜,我和妻子睡在老大的房间里,女儿则躺到他女儿的床上。不过,这一夜我没有睡好觉,失眠了,那原因大抵是由于我白天听了太多的话,又不能很快地用梦来驱赶掉这些话的缘故,还有我老是在想:老二的妻子和老四为什么没有来?这也是我失眠的原因了。
  十二号是女儿报到的日子,考虑到老二家和女儿学校都在金牛区,近,来去方便,于是第二天中午吃过饭,休息片刻,到了下午两点钟,老三便带我们去老二的家,而老大夫妇则用用自行车送我们的行李——佩瑶的航空箱和我们的猪肚袋(因袋子的形状如同猪肚子那样的肥大,故称之为猪肚袋了)去老二的家了。
  第五章 老二不仅仅是个困苦不堪的人
  老二家在白果林银杏路一幢一单元八号,从老大家到老二家只需乘二十多分钟的公交车再步行六七分钟的路就可以到。老二家在四楼。当我们到了老二的家门口,老三便用她那纤细的小指头轻轻地敲了几下房门的时候,房内骤然响起了一阵猛烈的狗吠声。一会儿,房门开了,是婶婶来开的。因慑于狗的凶猛,我们都有点怕,不过老三却是第一个进去了,自然那狗是要在她的脚腿旁腾扑闪挪“威风”一阵子的,见此状,女儿胆怯得如临猛虎般地倒退到我们身后的门外去了。“打死!”“打死!”“是客人!”“是自己人!”婶婶和老三狠狠地呵斥了几声狗,那狗才摇着尾巴离开房门口,但仍是躲到不知哪个角落汪汪汪地叫个不停。我们进去了。婶婶和老三领我们到客厅,此时客厅的沙发上正坐着个鼻梁上驾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见我们到来,这男子便起身向我们点点头,笑了笑。“这就是老四!”进了客厅,我们还没有坐下屁股,婶婶就将老四介绍给我们了。“你好!”“你好!”彼此间问过好后大家终于坐了下来。接着又是像昨天一样地说话。大约过了一支烟的功夫,狗又叫了起来,老大夫妇也到了。这一天下午,除了老大去帮助老二烧菜外,大家又在客厅里讲了许多话。“啾啾啾——!”说话中我听到了从窗子那边飞来的许多鸟叫声。老二家有鸟儿,而且听声音数量还不少哩!看来,我得同这鸟儿相处一段时间了,我心里想。当然,他们只顾和我说话,并不去理会那鸟儿,这大概是他们已经听惯了那声音。
  大家又聚在一起吃晚饭,这顿饭,除增加了老四外,所有昨天在老大家里见过面的都来了,然而席间我仍没有见到老二的妻子,而老四也是一个人来的。怎么,老二和老四……难道他们……这仿佛是一个谜,这个谜开始缠绕在我的心头,对于他们,我感到有些蹊跷了,但我无论如何猜不出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至今为止,我对于他们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要了解他们,解开老二和老大的谜是需要一些时日的,更何况我们相隔了四十年,这一两天的时间能搞得清楚他们的身事和经历么?能完全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么?不能,实在是不能!不过,这次来成都,我是作了打算的,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日子,一来可以照顾女儿,二来也可以同这些亲戚叙叙旧,并对老二和老四的身世作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关于了解老二和老四身事的欲望是起始于昨天晚上的),但妻子却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四五天就够了,不要住得太久,那会给亲戚们带来许多麻烦的。尽管妻子的想法没有错,不过我的主意已定,因为现在在我看来,我是很需要在这里住下来的,因为这一家子人单单是老二和老四就很值得我住更长的一段时间了。我对他们发生了兴趣。我需要了解他们,他们也需要我的了解。我的打算比妻子更有道理。
  晚九时许,客人散去。我去洗澡。当我穿过厨房时,我发现了洗碗槽上的自来水龙头在滴水,我以为龙头没关紧,伸手去拧,但龙头已关紧了,看来这龙头已经老化坏了需要更换。到得卫生间,我又发现洗脸盆上的自来水龙头也是漏的,不用说我就知道这也是年久失修需要更换的了。洗完澡,出来,我发现有一道强烈的光柱从厨房的过道射过来。是谁把电灯开起来呢?老二下岗经济困难,很节俭,进出是要随手关灯的,我刚才进卫生间前分明已把厨房过道的灯关了,又是什么人把它开起来呢?不过,当我进入过道便发现强烈的灯光下,是一只大玻璃鱼箱,这鱼箱放在一张桌子上,里面在游弋着许多小金鱼,原来开灯是为了金鱼——让人欣赏灯光下的夜生活中的小金鱼的千姿百态!这灯光无疑是老二开的了,这显然是为了我,为了沐浴后的我见到这金鱼后能有个好心情,自然也为了我的家人,老二真是个细心而体贴的人!我很为他的细心和体贴所感动。
  这一夜,我们仍得到了优待:老二的睡铺让给了我们,女儿则睡其儿子的那张床,而老二和他的儿子分别睡到客厅的沙发和地铺上,这实在是叫我们过意不去。然而,老二的好客比之于老大夫妇来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客情,老大夫妇我们尚且推辞不掉,而老二,我们就更拿他没办法了。于是这一夜,我们又是在温暖和舒适中过了,而将冰冷和不适留给了老二父子。
  这一夜睡前,我又想了许多事情:老二的妻子为什么不在家?连晚上也不回来过夜?厨房和卫生间龙头为什么是那样地漏?为什么不修?这可能是没有钱吧,还有老四为什么单身匹马来会面?他的妻子和孩子呢?……但这一切的一切又叫老二家的狗,鸟儿以及金鱼,从我的脑海中给赶走了。狗、鸟儿和金鱼,老二也蛮有雅兴的,这在当今的社会中若不是富裕人家是不会有这种情趣的,是绝不会去玩这玩意儿的,这可见老二并不是一个困苦不堪的人,至少老二还是个玩得起狗、鸟儿和金鱼的人!这我多少有了点安慰,因为我是多么的想西蜀的故人——老二他们现在过的是一种与我们这个社会能同步富裕的生活,除此,我还能有什么奢望呢?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我就听到门外响起了脚步声,这大概是老二起床了:老二的儿子赶读书,老二给他做早饭了。一个钟头后,我看了一下手机的时间,是上午七点钟,我们也该起床了,因为我们今天上午要送女儿去学校报到。
  “叽叽叽——!”,“喳喳喳——!”当我们爬起床,穿上衣服,刷洗过牙脸,吃了饭,到得客厅时,窗台又传来了鸟啼声:老二此时正在窗台边给小家伙——鸟儿喂食。见到这些小家伙,女儿便告诉我:今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她房间的窗子就有许多鸟儿在“啾啾啾”地啼叫,仿佛是在叫她起床,同她“闹宵”,——为她上大学今天报到开心,那叫声像是音乐似的,听来十分的入耳,很讨人喜欢。女儿把鸟啼声当成了音乐,这足见她是那么的喜欢鸟儿,是那么的富有音乐细胞了。当然,老二是更喜爱鸟儿的了,不然他为什么会那样精心地照料这些心爱的“小家伙”呢?不过,老二是否也将那鸟儿的啼叫声当成了音乐这倒不得而知,因为我还不知道他是否像女儿那样的赋有音乐才能了。
  临出门前,老大来了,我们可以出发了。自然,当我们一靠近房门,那狗又是摇头摆尾,手舞足蹈,“汪汪汪”地一阵欢叫了,听得出,这叫声是在为佩瑶送行了,——这狗是那么的有灵性,通人情哩!——大家特别是女儿对这狗也不免有了好感,昨天那种恐惧的心理顿时消失了。是呵,今天是她报到的日子,她甭提有多高兴了,这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喜事,这关系到她往后的生活,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是一辈子。这是一件十分让人兴奋的事,不但女儿,我们,西蜀的故人,就连鸟儿和小狗都在为女儿高兴。女儿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中和我们一起走出了老二家的。我们送女儿去报到了,那时已经是上午八点多钟。
  第六章 寻找生活的原动力去
  送女儿到学校报道回来后,我们就回各自的家,我和妻子自然还是住老二的家。
  我和妻子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上午我们就和老二去考察市场了。先是到西门生产资料市场。西门生产资料市场在金牛区,离老二家不远,步行二十分钟就到了。
  西门生产资料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生产资料基地,主要经营各类机电产品,也有部分的水暖和汽配产品,市场规模很大,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不过我们来这里时,市场上并没有多少客户,交易不十分的旺火,甚至有点清淡。这似乎给了我当头一棒,因为我想:这西南地区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怎么会如此的冷清呢?这不会没有原因吧?固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