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
“姑姑!”庄妃心有余悸的回首看了眼黑沉沉的关雎宫,“皇上真是被那贱人迷了心窍了!”
皇后不答,左右谨慎的看了下,悄悄拉着侄女儿上了翔凤楼:“暂时先别去招惹皇上!”也不知是风吹得人身子冷,还是心里怕得紧,她打了寒噤,小声颤道,“我怕……盛怒之下,他会拉人给宸妃殉葬!”
粗重的抽气声:“殉葬?!不……不太可能吧?”
“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涉及宸妃,皇上……就会完全失去理智……”
“姑姑……”庄妃害怕的偎依住皇后,“那咱们该怎么办?皇上他失去理智的话,当真会杀了我们……”
“没关系……咱们还有福临,咱们还有九阿哥……”
“啊,姑姑,你瞧,那楼底下墙外头竖着的是什么东西?”
“是……是个人吧?”
天色渐渐转亮,凄冷的树下,孤独萧瑟的站了个人,一动不动的仰头望着关雎宫的屋檐,像是入定的圣僧,又像是千年石化的雕塑。
“咦?”庄妃眼尖,终于认了出来,“是他……睿亲王!”
“啊——”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从关雎宫内传了出来。
皇后和庄妃二人俱是一震,面色惨白的互望了一眼。
“皇上他……”
“疯了……”
尾声-不是结局的结局5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凌晨,关雎宫宸妃薨逝,大清皇帝伤心欲绝,痛哭不止,完全失去了一个帝皇该有的仪态风范。
众臣唯恐皇太极身体受损,屡屡劝导。
“皇上以万乘之尊,为中外之所仰赖,臣民之所归依。如今皇上过分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切思:夫妇人伦之大道,皇上眷爱情困难已。但以臣等愚见,皇上于情宣哀,于理未免太过,况天佑皇上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今天威所临,功成大捷,松山、杏山、锦州克取在指颐间。此正我国兴隆重,明国败坏之时,皇上直体天意,自保圣躬,可为率不可自爱?皇上应以江山社稷为重!宜以理抑情……”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一番话让歇斯底里哭至哑声的皇太极终于收了哭声。
正当众人暗暗松了口气时,皇太极忽然带着悲凉的哭腔大笑起来,形同疯癫。
“江山……美人……江山美人……”他喃喃自语,坐在宸妃梓棺前,手抚冰冷的棺面,泪水汹涌而出。
往事历历在目,她的一颦一笑,是那么深刻的印在脑海里,如何轻易抹杀得去?
“……皇太极,江山和美人,对你而言孰轻孰重?”
“……江山美人,孰轻孰重……”
他笑着流泪,慢慢的笑声凄恻的变成哭声。
当年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法给出一个答案,只得说了声抱歉。而如今生死关头,他毅然弃下松锦所取得一切战果,当时在他心里,压根就没再想过半点江山社稷之事。
唯有她!
他生命的意义,从头到尾,其实都只是为了她!
“悠然……悠然啊……”抚棺失声痛哭。
大臣们面面相觑,眼见得堂堂大清皇帝,在战场上骁勇无敌,在朝堂上力挽狂澜,如今却成了个为儿女情长发昏发傻的昏君!
从踏进关雎宫那一刻起,皇太极的魂魄仿佛也被宸妃带走了,他只是守着梓棺,精神恍惚的不吃不喝,到得最后竟是言语无绪。据那些伺候的奴才回报,皇上一会儿喊着“东哥”,一会儿喊着“悠然”,一会儿又喊着“海兰珠”,颠颠倒倒,双目发直,语无伦次。
二十三日,皇太极突然昏厥,药石不进,诸王大臣吓得没法可想,只得在神佛前叩拜祈祷。许久后,他才苏醒过来。
尾声-不是结局的结局6
崇德六年九月廿九,宸妃初祭之日。
皇太极亲率后妃、文武百官,以及内眷命妇前往。
“皇帝谕:祭关睢宫宸妃。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
祭文幽幽的飘荡在坟茔四周,透着飘渺的凄凉。
从此,天人永隔。
此生,又只剩他一人……
崇德六年十月廿七,皇太极追封关雎宫宸妃为元妃,谥号“敏惠恭和”。
姑且不说这谥号竟破大清先例字数最多,且一个“元妃”便在朝政之上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皇上真是越来越胡闹了,这元妃之名从何说起?”按满人旧俗称谓,元妃的地位之尊可比汉制的皇后,更有第一位原配妻子、第一个女人之意。
宸妃归于皇太极时,皇太极早已后宫佳丽无数,这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第一了。
“元妃啊……”礼亲王代善失神的看向窗外,“他的元妃么?”隔了好一会儿,他蹒跚着站起身。
“礼亲王,您倒是表个态啊。”
代善凄然一笑:“随他吧,这个封号未必是替这一位讨的……我想这个世上如今也唯有我懂他的意思。罢了,他有心就好……至少还是记得的,不曾忘……的确,怎能忘呵……”
“礼……老天。”很小声的嘟哝,“礼亲王不会是老糊涂了吧?怎么说话也是颠三倒四的?”
崇德七年四月十八,以草木萌芽时节,祭关雎宫宸妃。用引幡一、佛花四十五、金银纸锞五千、纸钱二万,绘缎整纸一万、剪幡四包、彩围七、米橐七、牛一头、羊八只,治席二十桌、备酒十瓶。
皇太极率诸内大臣、军中亲王、贝勒以下、牛录章京以上诸人前往。
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朝鲜国世子之昆弟、固山额真谭泰、阿山、内大臣等各奠酒一巡。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多罗睿郡王多罗福晋、多罗肃郡王多罗福晋、多罗饶余贝勒多罗福晋、和硕彦哲公主、颂国托公主,和硕额希图格格,上前行礼祭之。
崇德七年九月十八,关睢宫宸妃周年祭,皇太极率后妃,带祭品前往,皇太极恸哭奠酒祭之。
祭文曰:“崇德七年壬午九月初一戊辰,十八日乙酉,谕旨:敏惠恭和元妃,今以周年小祥,不胜哀思,特备祭品,施以敬意。纸钱二万,纸锞五万,各色整纸一万、牛一头、羊八只、席二桌、酒十瓶、搓条饽饽二槽盆、豆面剪子股二槽盆、米六斗、炒面一斗……”
尾声-不是结局的结局7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夜。
关雎宫尘封了两年,自打宸妃薨逝之后,除了他,再无人能进入这里。
桌椅、床褥依旧宛如当年,轻轻推动梁下的悠车,听那孤寂的嘎吱嘎吱声,恍惚间似乎还能看见她哄小八时甜腻的笑颜。
如今……人去楼空。
剩下的,唯有无尽的相思。
陷入深长回忆中的皇太极,不知又回想起了什么往事,唇线上扬,勾出一抹幸福的笑意。
但转眼间,眼前的一团阴冷黑暗再次残酷的将他打回原型。
她不在了……早已不在了。
“悠然……”轻轻的唤着她的名字,缠绵悱恻,令人怦然心动。这么高傲的男人,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不属于这里的女子。
然后,一次次的心痛,一次次的受伤,又一次次的沉沦……
“你什么时候回来?”他的目光柔情似水,慢慢的转身,在冰冷的炕上躺下,伸手摸到床内侧的一只圆圆的紫玉坛,轻柔的摩挲着。
许久许久,漆黑的空屋子里寂静得只闻他一个人的呼吸声,他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你嫌闷了么?是啊,你是最定不下性儿的,老让你待在屋子里,你必然会嫌闷的……我带你出去走走吧。”捧着紫玉坛,他翻身下床,脚步迟缓蹒跚的走向门外,“我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月季呢……是我亲手栽的,你见了定会喜欢。”
院中的花不畏严寒,有好些花瓣已经凋零得不像样儿了,皇太极半蹲着看了好一会,有些心疼的自责:“我也不知道会这样呢,你别生气啊!”捧紧了坛儿,他吃力的爬了起来,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有种说不出的疲倦。
“今儿个还有好些折子没看呢,陪我好么?”
清宁宫暖阁内也是一片沉寂,皇后未曾在暖阁睡,她这两年一直睡西屋。
小心翼翼的将紫玉坛搁南炕的炕桌上,皇太极喜滋滋的看着它:“这样真好,感觉你还在似的……”
半个时辰之后,折子上的字迹渐渐模糊起来,他拧着眉头将折子凑近烛火,却仍是瞧不清楚。颤巍巍的用剪子将烛芯挑亮,却听噼啪一声,烛芯爆响。电光石火间,他只觉一阵儿恍惚,门外竟是朦胧飘渺的走进一个人来,巧笑言兮:“皇太极,宵夜吃不吃?我在炉子上炖了两个多时辰,薰得我眼睛好疼呢……”
他目瞪口呆,贪婪的盯着那张娇俏的容颜。
她微微脸红,扬手作势欲打,嗔道:“你到底吃不吃?不吃我拿去喂狗!”
“嗳,吃的,吃的……”他连连阻止,兴奋的放下手中的剪子,伸手欲去接那汤碗。
伸出去的手停顿在半空中,他茫然而又失望的望着空荡荡的屋子,心阵阵抽搐。
“我累了……”他低喃,对着那紫玉坛低喃,“别再和我捉迷藏了,我累了……寻你不着了。你若是当真不想再回来,那就带我走吧……悠然,带我走吧,一个人活着,太寂寞了……悠然……悠然……悠然……”
声音逐渐低迷,大清开国之君黯淡的坐在南炕上,面上带着揪心的伤痛,缓缓阖上了眼睑。
尾声-不是结局的结局8
崇德八年八月初十,黄昏。
寸子鞋底踩在厚厚的落叶上,每走一步就会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胆战心惊的左右观望,虽然不是很怕鬼神,但是……她此刻手里捧着的东西,实在是……
“拿来了么?”冷不防的,树后有个阴冷的声音响起。
她吓了一跳,战战兢兢的问:“可是睿……睿亲王么?”
树后冷哼一声,昏暗的光线下只能隐约瞧见他的一个轮廓。
“东西呢?”
“这……”她颤抖着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递了过去,而后怯生生的问,“王爷是否当真会帮我家格格?是否当真会站在九阿哥这边?”
“哼。”他如获至宝的将那东西捧在了怀里,“苏茉儿,回去告诉你主子,这个情我多尔衮记下了。”说罢,毫不犹豫的转身。
“睿……王爷,王爷……”她压低声音焦急的连唤数声,他却置若罔闻。
顺治元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完成了皇太极未尽的心愿。
屋子里浓烈的飘散着呛鼻的牛油味儿,他懒洋洋的躺在椅子里,痞赖松懈的笑容挂在他脸上,嘴里不停的大口嚼着生煎牛肉,时不时的灌着白酒,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王爷!”
门外管事奴才稍一露头,多尔衮立马翻脸,怒斥:“滚出去!”
“王爷!”隔着门板,管事奴才小心翼翼的回道,“门外洪大人求见!”
他眯起眼,嚼了两口牛肉,大声道:“宣他进来!”
没过片刻,远远的传来一个老成的声音:“微臣见过摄政王!”
“哈哈……洪承畴,你来的正好,本王请你吃牛扒……这可是好东西啊!”
不等他说完,洪承畴跨前的脚步猛地刹住,一副被薰到的痛苦表情,五官扭曲的挤在一块。
“南蛮子,不识此美味!非本王知音人也……”
洪承畴吓傻了眼,被他这么一搅和,竟连来这里的初衷也顾不得说了,忙找了个借口逃命似的逃出了摄政王府。
“哈哈……”他朗声大笑,眼角却缓缓的渗出了眼泪。笑声一点点的敛去,最后化作一缕心碎的悲哀。
“你欠我的,必然要还我……你休想逃得掉!死都别想……”
顺治五年十月十一,礼亲王代善病卒于北京,享年六十六岁,葬于西山门头村,帝赐祭葬,立碑纪功。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崩,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二月梓宫运往盛京火化,与太宗文皇帝合葬于昭陵。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官兵等猎于边外。十二月初七薨于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
顺治八年二月,定已故皇父摄政王十四项罪责。帝下诏,将其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罪臣多尔衮开棺鞭尸,以儆效尤!
“启禀圣上!昨日启棺,在逆贼棺椁内发现太宗皇帝御用之物……”
“呈上来。”
一尊紫玉坛被恭恭敬敬的呈到御驾前,坛身约莫香瓜大小,幽幽的发着冷光,近前细看可见坛壁上刻着一圈“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满文字样,旁边还刻了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