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城故事 作者:亦缘(晋江2012.10.16完结)
“你要跟樱怡去上海吗?”这触到了彦华的心事,就长叹了一声。
“你要是去了上海我怎么办呀?”
彦华心里有些烦躁,但还是耐下性子对如心说:“傻丫头,你想这么多干什么?你迟早要嫁人的。”
如心哭起来,说:“可是我只想与你们一起呆在家里呀。”
彦华本想打趣她:“到时候不赶你走你都要急着离开家呢。”终究觉得对十二岁的如心说这个话不妥,就咽了回去。
张父是在秋天的时候病逝的。如心哭得死去活来。张父虽然不是如心的亲生父亲,对她却比亲生父亲还好。如心经常梦到张父没死,一家人又和和乐乐地团坐在饭桌旁。张父或者哥哥讲个笑话,全家人都笑起来。梦经常到这个时候就醒了。如心醒来觉得非常悲哀,抑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嘤嘤地哭起来。如果彦华听到如心的哭声,必定会过来安慰一番。彦华自己也很悲哀,可是人死不能复生,这个道理他是懂的,活着的人只有更好地活着才能对得起死去的人。
第十一章
等彦华把他的悲伤慢慢收拾停当后,他决定去上海看望樱怡。樱怡的信来得不如以前频繁,信也短了些。彦华沉浸在父亲病重的悲哀中,不敢想象与樱怡的未来,因此回信也是寥寥数语。父亲去世后,彦华帮着母亲处理父亲的丧事,又要安慰母亲与如心,都无暇顾及樱怡。
彦华到了上海。他觉得自己不喜欢上海,上海也不喜欢他。彦华是那年冬天去上海的,上海的冬天非常冷。上海人的脸也是冷若冰霜的。彦华按地址找到樱怡的住宿楼。樱怡见了他倒是很高兴。樱怡先领着他去食堂吃中饭,问了他一些张父去世前后的情况。
彦华问起樱怡的大学生活。樱怡似乎很喜欢大学生活,与一年前高三时的精神状态完全两样了。彦华问刘父怎么样了。樱怡低声说:“右*派帽子摘掉了,只是没有复原职。”樱怡似乎不愿讲太多这方面的事,可能这件事太伤自尊。这却让彦华觉得两个人之间有了隔阂似的,因为以前樱怡对他无话不谈。
樱怡问起彦华是否准备夏天考大学。彦华实话实说他不打算考了。一是现在家里需要他,二是他觉得自己全力以赴也是考不取的。看得出樱怡有些不悦,但她没有多说什么。
傍晚的时候,有个身材修长的男生来找樱怡,男生名叫逸枫。逸枫请她去他家里吃饭。樱怡回绝说:“今天我有朋友在这里,下周再去吧。”逸枫却坚持着:“今天妈妈专门做了你爱吃的白斩鸡,好不容易买到的整鸡,就等你去吃呢。”樱怡只好对彦华说:“爸爸的朋友。我去吃个饭就回来,好不好?”然后嘱咐了彦华自己去食堂打饭,就与男生走了。樱怡晚上回来,却不见了彦华,室友说彦华自己去住招待所了,明天再来。樱怡才想起白天忘了问彦华住哪儿。
第二天樱怡见到彦华,就向他解释昨天去吃饭的事。原来樱怡的父亲有个解放前的大学好友,就住在樱怡的大学附近。樱怡的父亲托他照顾樱怡,周末的时候经常来叫樱怡去他家吃饭。逸枫是他们的儿子,也在同一个大学,比樱怡高两个年级。
彦华说:“你好像与他很熟?”
樱怡笑着问:“你吃醋了?”
彦华正色说:“其实我是没有权利阻止你做什么的。我没有能力,也一直没有努力去抓住你。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承诺,你是有自由的。”
樱怡听他说出这么一段话来,吓了一跳,说:“你想哪里去了,我和逸枫只是普通朋友。”
彦华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天白天玩得很高兴。樱怡带着彦华去外滩,南京路逛。两个人手拉着手,又象回到了从前。但是彦华明白,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与樱怡这么手牵着手了,他该放手了。
在车站与樱怡告别的时候,彦华瞅着樱怡,那么使劲地瞅着,象要把她吸到他的眼睛里去。樱怡含着笑向他挥手。虽然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棉袄,却让彦华觉得她满身的光彩,那么永恒地定格在他的大脑深处。
在回去的车上,彦华闭上眼,满脑子都是樱怡,含笑的樱怡,梨雨带花的的樱怡,嗔怒的樱怡,惶恐的樱怡,从容的樱怡。樱怡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又遥不可及。
彦华忽然觉得身心俱疲。
第十二章
其实后来彦华又去了上海两次。都是到樱怡的学校,在樱怡宿舍对面的操场上坐了半天。那时彦华已经在信里写明了分手的事,樱怡着恼彦华的轻言放弃,回信说了些有缘无分之类的话,算是默认了。因为太思念樱怡了,彦华忍不住跑到上海去,又不想让樱怡知道,因而没有告诉她。最后一次是在春花烂漫的四月,彦华透过花丛看到樱怡和逸枫牵着手在校园里走。樱怡光彩照人,逸枫玉树临风,走在一起是非常出色的一对。彦华的胃突然剧烈地痛起来。
彦华回到芦城后象变了一个人,抽烟喝酒。如心非常不喜欢哥哥这个样子。张父去世不久,彦华又处在这样颓废的状态,如心觉得象是到了世界末日。彦华一直是如心的心理支柱。如心觉得彦华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有道理的。如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从来没见过彦华这个样子,因而整日里心里惶恐恐的。忍不住了,如心去问张母,张母只是叹气,不说什么。如心又去问彦华,彦华发着呆,问多了,显出痛苦不堪的神情。如心心中不忍,说:“我能帮你什么吗?”彦华淡淡地说:“哥哥这段时间心里苦闷,过阵子就好了。”
到了夏天,如心猛然悟到这个夏天少了什么,少了樱怡!少了樱怡的来信,哥哥口中不再提起樱怡。如心恍然大悟,是樱怡不与哥哥好了!如心本来就不喜欢樱怡,所以并没什么遗憾。看来彦华的颓废是与樱怡有关的,因此如心心里微微地有点恨樱怡,但又有点怀念樱怡,毕竟樱怡与彦华好的时候彦华是快乐的。
又回到如心与彦华一起过夏天的日子。近几年的夏天都有樱怡,如心努力回忆没有樱怡的夏天。可能夏天活动多的缘故,如心的很多记忆都与夏天有关。如心记得她还没上学的时候,与彦华一起去小舅的船上玩。小舅在船上工作,负责在水乡跑运输。一个机动船头,拖着几节装满货物的船身,在河里运行。有船队交汇的时候,小舅需要拿着杆子去看,防止两条船队互相碰撞摩擦。过桥洞的时候,小舅要尽量把船开到中间,以免货物碰着桥洞顶端。一般一条船上有两个人,轮流值班。如心与彦华随着小舅走过几趟运输。白天哥哥小舅他们下棋打牌,如心一边拿个杆子捞水里漂着的东西,一边看沿路风景。
如心最喜欢下雨。雨前河面上的蜻蜓很多,如心追着蜻蜓玩,运气好的话彦华还能帮如心抓上一个。眼看着雨点要落下来,首先大家要忙一阵子,从一个船身跳到另一个船身,检查货物上的遮雨布有没有盖好。检查完毕,雨就下大了,大家聚在船首烧东西吃。雨打在船篷顶上,噼噼啪啪地响,吟唱似的。雨打在河水里,激起一个个大水泡,迅速消失,又激起,无穷地反复着。很快吃的东西做好了,这时候吃到嘴的总是特别香。
如心还喜欢船上的夜晚。大家在甲板上点个油灯讲鬼故事。油灯火焰飘忽不定,小舅他们特别喜欢讲水鬼的故事。这时候如心总要坐在彦华前面,怕后面的水里会突然冒出一个水鬼。有一次彦华应着小舅讲的故事,假装水鬼一下子掐住如心的脖子,还发着阴阴的鬼叫声。这着实把如心吓坏了,气得如心对彦华拳打脚踢。此后如心更是害怕,只好到处跟着彦华。虽是彦华作弄了她,她却也只信任彦华。
夜晚睡在船底,想象隔着一层木板就是水里,又有些奇妙。此时如心觉得很安全,总是很快地昏昏睡去。
那时候如心痴痴地想,一辈子呆在这船上也不错。可是彦华去了几次,没了新鲜劲,就不愿去了。彦华不去,如心也就不去了。
如心回想船上的日子很悠闲很放松,很想再去体验一下船上的生活。她心里还有个想法,觉得彦华到船上会忘了烦恼,与她一样快乐起来的。于是如心拉了彦华去跟小舅的船。彦华知道如心的心思,不愿拂了她的好意,便凑个周末请了两天假,与如心一起上了船。
第十三章
在船上,彦华的确忘记了他的烦恼,小舅未婚,小舅的搭档也是单身汉,大家一起瞎聊天,粗俗的汉子,讲的是最直白简单的话题,对彦华却是疗伤的一剂好药。
如心则是另一种感受。她找不到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简单快乐了,取而代之的是处处的不自在。那年如心十三岁,听到有些话是要脸红的。晚上与三个男人一起睡在船底,满室男人的气味,让如心想起家里自己简陋清洁的小房间。记忆中的种种乐趣,也并非那么有趣了。沿途的景色是单调的,一成不变的河水,无穷无尽的一模一样的桥洞。她也象小时候那样拿个杆子去捞水里漂着的东西,玩了一会儿,觉得幼稚而无聊。
第三天,如心忽然发现自己的小便里有血,吓坏了,偷偷地告诉了彦华。彦华开始一愣,然后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如心,脸上神色变幻不定。过了一会儿,彦华说:“快收拾东西,我们上岸回家去。”如心也不多问,匆匆与小舅告别,随着彦华上了岸。两人走了很多路,还搭了一辆货车,辗转回到了家。
张母在家。彦华压低声音与张母说了几句话,便走开了。
张母把如心叫到里屋,讲了一些有关女人的话。从那天起,如心知道了做女人是多么不容易。如心也明白,从这天起,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如心见到彦华都很局促。吃饭的时候匆匆扒拉几口,吃完了赶快躲进自己的房间。刚巧那时候开始彦华要值夜班了,一周有两个晚上住在厂里。两人碰面的机会少了,倒是减少了一些如心的尴尬。
张母给如心做了一些胸罩让她戴。如心洗胸罩总是趁彦华不在家的时候,做贼似的,洗完了挂在自己房间最隐秘的角落。算着彦华值夜班的那天,如心等彦华早晨上班去了,把胸罩外罩一件衬衣,叉到外面去晾着晒太阳。
有一天白天,彦华有事从厂里回家了一趟。出门时天要下雷阵雨的样子,彦华看到屋外挂着两件如心的衬衣,就把它们收进了屋。
下雷雨的时候,如心在教室里想着:这次胸罩白洗了,早知道不拿出去晾了。放学回到家,看到衣服收在屋里干干的,如心呆呆地发愣,想着不知是张母收的,还是彦华收的。
张母回到家,如心问:“妈,你今天白天回家过没有?”张母说“没有”,忙着做晚饭去了。
如心在自己房间里把衣服叠起来,叠了很长很长时间。后来她穿上那两个胸罩的时候,总有一种异样的微妙的感觉。
如心沉默寡言了许多。她偷偷地照镜子,对自己体型的每一点变化觉得恐惧,陌生,神秘,忧愁。她顾影自怜,暗暗咀嚼着她那个年龄的少女特有的哀怨与遐思。那时候如心正在上初中,班里的女生与男生很少说话。大家互相好奇着,偷偷地打量着对方,思忖着对方,但不会鼓起勇气去与对方说些与学习和班级活动无关的闲话。男生喜欢女生,反倒去作弄女生更显得自然一些。到了初三的时候,男生成熟起来,女生也矜持起来,大家不再那么井水不犯河水了,却又彬彬有礼的,似乎想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可以在以后的记忆里幽幽地绽放开来。
第十四章
岁月静静地流淌。生活的表面平静似水,其实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化着。
不知不觉中,食物供应紧张起来了,买东西都要凭票买,还要排上长长的队。后来排了长队也买不到食物了。彦华在工厂里吃饭吃得好些,家里却很少有像样的晚餐。张母与彦华想了很多办法搞食物,其中之一是打鸟。每逢周末,彦华就拿了弹弓去郊外,同时叫上如心。郊外非常荒凉,田地里光秃秃的,庄稼都被饥饿的人们割了吃了。不时能看到一些男孩在拿着弹弓打鸟。彦华叫上如心是让她帮着看鸟的。
天空中的飞鸟少了很多,打到的次数并不多。如心跟着彦华走了不少地方,倒是见识了芦城附近的景致,如果不是饥荒,风光还是挺旖旎的。这里大部分地区是平原,经常有一眼眼湖泊跃入眼帘。有一次他们走到一个湖边,湖水瓦蓝瓦蓝的,湖中有个小岛,上面杨柳依依,倒影在水中,世外桃源似的。如心转来转去看个不够,笑着说:“以后可以来这里郊游。”回头看彦华,只见彦华背靠在一个树背上,手撑着胃部,脸上痛苦不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