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奇历 作者:凭江临风(17k2013.07.02完结)
“快起来啦,小烦今天一早听说你这小子昨晚晕倒,就带着鸡汤赶过来看你,还帮我做饭呢——你可好,睡到现在,我都不好意思了!啊……我烧的鱼又糊了,都赖你!”母亲大人一边急急忙忙转身回厨房,一边背对正捂着头上大包哀嚎的我说。
“什么?小烦来了?”我惊道。
这时卧室的门框内突然冒出一个脑袋,往我这边不停张望。还能有谁?不是别人,正是小烦。此时她晃动着似瀑布垂洒而下的长发,明亮的大眼睛在她那张晶莹瓷白的俏脸上忽闪忽闪的,似乎在责备我昨天不该鲁莽行事,又似乎在向我表达关切之意。发现我盯住她的时候,小烦又不好意思起来,只见她晶莹的脸庞忽而渲出绯红的彩霞,天鹅般洁白修长的颈部泛起了迷人的粉色,粉嘴一嘟,铃铛般叫了声“讨厌”,便扭头走开了。
我登时就看呆了,连母亲大人刚才**裸的人身攻击都忘得烟消云散。
说到小烦,我不得不提起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老话:女大十八变。小烦本来不叫小烦的,原名叫谢晓芳,可是打小的时候就像跟屁虫一样和我们这班鼻涕男玩耍,我们又嫌她女孩子麻烦,所以慢慢就叫她“小烦”了。记得那时候只有我好心收留她做我的手下,还在别的男孩欺负她抢她玩具抢她零食的时候出手相助,慢慢地她就喜欢和我一起疯疯癫癫地满世界找乐。后来不知道为何,小烦就是越长越标致,出落就是一个大大方方的美人儿,真让人大跌眼镜,正应了那句“丑小鸭变天鹅”。
所以说呀,泡妞就要从小抓起——我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这不,小烦对我关心得很,还带了鸡汤给我喝?哈哈,这回又有口福啦,她的手艺可不是盖的,比起我的母亲大人简直是好上千倍万倍。
“咕~~~~~~~~~~~~~~~~~~~~”一阵沉闷却明显的响声。
我的肚子已经在严重抗议了,我这才想起从昨天中午到现在,我可是滴水未沾、粒米未进。
那还等什么,快些去祭拜五脏庙吧。
第三十七章 奶奶讲古
我早已饥肠辘辘,一出卧室门后,见到小烦和母亲大人已在摆满热腾腾的美味佳肴的饭桌边等我了。那还客气什么,尤其是有小烦协助母亲大人完成的午饭,绝对是现在的我最致命的诱惑……
这一顿吃得可真是香,我几乎风卷残云般地把饭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还狼吞虎咽轻松收拾了整个电饭煲里面的大米饭,最后双手举起小烦弄的鸡汤,“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才心满意足地躺坐在椅子上。母亲大人和小烦看着微笑着打着饱嗝的我,几乎看呆了,心想该是怎么一个饿鬼转世,才能吃下这么多东西。
我可管不了这么多,昨天的经历她们根本不知道,我也不打算让她们知道,因为除了增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也做不来什么。
吃完饭,我送小烦回家。一路上,我们就这样肩并着肩走在一起,很有默契地都不说话,只是慢慢地悠闲逛着。我感到无比的温馨,不由自主地多瞄了她几眼。小烦穿着长袖T恤和淡蓝色的牛仔裤,尽显玲珑曲线,尤其她身上独有的一股微微香气,袅袅地飘散过来,让我几乎神魂颠倒,差点迈不开步伐。
我真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我俩就这么一直走下去,永不分离。
有时候,人的要求就这么简单,如果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许走到天涯海角都愿意。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小烦家转眼就到了,我依依不舍地送她入屋,和她告了别。突然想到奶奶的家就在西新六巷,刚好在这附近。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就一个人寡居在家,平时儿孙都要上班工作,她一个人孤零零也怪可怜的。
不如去她那坐坐——我打定主意,朝六巷走了过去。
说到我奶奶,我的心头就暖烘烘的。这么多孙子里边,奶奶最疼我,可惜我现在浑浑噩噩的,每天都要被无休无止的怪梦折磨,要不然我肯定努力赚个大钱,孝敬她老人家。我随手在街边买了奶奶最爱吃的猪脚圈和咸水果,来到奶奶家,敲响了奶奶的门。
奶奶马上打开门,一看到我就开心地笑了起来,拉着我的手就往里屋钻,然后拿出一大堆平时舍不得吃的零食,一个劲地催我吃。我笑着把她老人家最爱吃的猪脚圈和咸水果递上,说:“奶奶,近来身体还好不?看我带什么给你吃啦?”
奶奶更是笑颜逐开,拍着我的肩膀说:“乖孙啊,奶奶就是没白疼你!”看到奶奶这么开心,我感到欣慰又隐隐有点心痛。
是啊,老人家需要的,或许不是赚大钱给她大鱼大肉的阿二,而是一个惦记着她关心着她的阿二。
我打消了进来坐坐就走的念头,冲了一泡功夫茶,耐心地坐下来,和奶奶闲聊起来。
就这么扯些家常,聊些琐事,轻松无比。
突然,一个念头在脑海一闪而过,我思考了半响,向奶奶问道:“奶奶,你知不知道有一样东西,叫做大圣樽?”
奶奶一下子楞住了,脸上的皱纹抖了抖,然后反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
我也怔了一下,然后对奶奶说:“没什么,我就只是问问而已。”
没想到这时候奶奶却像是回忆起什么似的,眯着眼睛,像是做了很大决心似,慢慢地向我说:“乖孙,你刚好问对人了,我就知道关于大圣樽的一些事情。”
“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渡边新吾在金山日军地下秘密仓库取得的大圣樽,难道奶奶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不过,说来话长,你可要慢慢听我说完。”奶奶走回沙发,沏了一壶单从,悠悠地和我说起来:“其实,说到大圣樽,就不得不说到府楼猴……”
话说在1911年以前,凤城中昌黎路和义安路交叉口有座三层楼结构的报更楼,因在旧时清朝府衙之前而称府楼。
说到这座府楼,可是大有来头。潮州自东晋建立州郡以来,历唐宋而元,州治府衙都设于金山之麓。明太祖洪武年间,明朝初肇,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官府收入颇丰。鉴于原府治在金山下被元兵屠城时烧毁,后元朝虽有建造但不够规格,故当时的县令便和乡绅合计,拍板决定将旧衙门改为镇台衙门,而迁址于义安路新街头另建新衙。
其时,担当此项工程大任的是通判张杰。他是个建筑行家,博古通今,精通画图和营造,自然把浑身解数和满腹心血灌注到府楼的建造中。
张杰对新府衙的建设要求极严,亲自操刀,呕心沥血地设计和监工,除照州府衙门格局的配套设施外,还精心设计了一个规模宏伟的谯楼——这原是在城楼上作为防卫的鼓楼,现置于府衙门前,也就称为府楼了。
当时,府楼作为府衙一部分同时动工,被建得雄伟壮观:楼高三层,四面垂檐,逐层收煞,上锐下平。全座三层十二面走廊共有一百零八根柱头,每个柱头上都匠心独具地放置一只形恣各异的木头猴子作为装饰。由于有这批猴子的装饰,整座建筑显得生动活泼和朝气蓬勃。
实际上,纵观全国,别的地方也有不少更楼,但大部分由于没有什么装饰,故显得呆板,流于形式和俗套。而凤城府楼如此设计和装饰,在四面都是民居的衬托下,地位更为凸显,不知不觉中成了古代凤城的代表性建筑。
况且古代等级森严,装饰的动物,均是帝王将相的象徵,如皇帝用龙,总督(省长)用虎、狮、象等。州府古代为百时方圆的侯郡,猴音喈侯,故用猴子装饰;加上猴子机智灵活,人皆喜爱,猴王孙悟空又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灵,能带神猴们镇妖揖怪,确保凤城人民平安;而庄严的府衙前有群猴为戏,其乐融融,在肃穆中又平添一丝活力。故府楼建成后,官民皆大欢喜,纷纷拍手叫好。
第三十八章 府楼猴说
话说府楼柱头上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子从造型到动作神情,栩栩如生,没有一只相同的,令人叹为观止。其镂刻的刀法简练生动,线条明丽,群猴眼、鼻、嘴、耳朵和面部表情,都镂刻得神态活现,简直像活猴似的,令人越看越可爱。
实际上,这令人赞赏不已的这一百零八只猴子,如北京雍和宫罗汉山的五百罗汉一样,一个罗汉一个设计,都是各有性格和特点,使人越看越感有兴趣。可是从这二处雕塑的制作过程来看,却又截然不同。雍和宫的罗汉是首先征集五百位罗汉形象草图,经过修改评选定稿后,才由名师巧匠精心制作。而“府楼猴”的制作,又是别有新招。
据传负责设计府楼的通判张杰为求仪态各异,他别出心裁,特挑选当时潮州各县各地最负盛名的一百多名木雕艺师到衙门竞艺。张杰以竞赛性质,让他们隔离于密室之内互不往来,再令他们每天按尺寸各做一只木猴,再由木匠自己精心制作出的三只最得意的木猴上缴,最后张杰在这些候选佳作中又筛选出各有独特风格的一百零八只木猴。
张杰固执地认为这样挑选出的艺术精品,才能异采纷呈,各擅其胜,具有十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形象地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实际上,经过精选出来的木猴异彩呈纷,每具各显神工鬼斧,活灵活现,如真猴子一般。
随着岁月推移,府楼猴在人们心中,由于艺术的魅力,又派生出神乎其神的传说。由于府楼在凤城的心脏地段,其鼓声又是全城百姓的警钟,故有的人说它们长期在窗外吸取日月光华,已成活猴;也有的人认为它们是孙大圣的子孙,它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能明辨是非,识别善恶,甚至是能帮助府太爷破案的神猴;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亲眼看到府楼猴晚间跑出谯楼,到府前街捉弄人家,偷吃水果,还成群跑到湘子桥上,坐在桥梁上纳凉……
说到这里奶奶还饶有兴趣地和我讲一个她小时候亲耳听前辈说过的传说:
当年府前有个小贩,专在府楼附近卖豆汤养家糊口。有一天在府楼上仰卧歇息,昏昏欲睡之际,忽听耳边有人谈话。恍恍惚惚中他听到其中一人说:“明日午刻,湘子桥第三洲头,当有乞仙到。”另一个说:“乞仙既到,便可同游。”
听到这他立刻惊醒了,环顾四周却发现四下无人,只有柱头两只木猴相对而蹲。此人心里知道必有蹊跷,隔天豆汤也不卖,马上就到湘子桥第三洲头张望,果然见到有一个乞丐正在讨食。小贩想到昨晚两猴的对话,便知面前此乞儿是仙,于是马上倒地长跪,求其超度。
乞丐吃了一惊,问道:“你何以知我是仙?”小贩起初不肯说出实情,后来乞仙便责怪地说:“你要我度你,如不告知实情,便非坦诚相见。”他只好和盘托出。
乞仙听完后,从怀里拿出一包槟榔果说:“既是木猴教你,你应感谢他们,可把此槟榔一猴一粒,放在猴头上,然后回来见我,我再度你。”
小贩不知是计,满心欢喜地拿了这包槟榔果,一股烟溜到府楼之上,把两颗槟榔果放在昨晚对话的俩猴头顶。谁知登时冒了一股白烟,等消散过后,槟榔均化为把木猴钉住之铁钉——此乃涉露仙踪之报。
我吃惊地问:“奶奶,这是真的吗?有这么神奇?”
奶奶笑着说:“估计都是那些老人家编来哄小孩的,呵呵,不过府楼猴后来很多确实都用大铁钉钉死了……”
原来在清嘉庆以来,潮州到处赌风极盛,赌徒们财迷心窍,经常求神问卜,祈求大发横财。事有凑巧,东城有一赌徒财迷心窍,拜了“府楼猴”之后,赢得了钱。消息传出,木猴子就被描绘成法力高强、有求必应的神明。刚好原本木猴只是用孔榫接住檐头,取出较易,后赌徒们便趁夜黑人稀偷回家供奉,日夜跪拜木猴助其赌场作弊成功。府衙怕被偷光,只好命人把剩下的木猴用大钉钉住。
可惜那些留下在谯楼上“坚守岗位”的猴子,最终也逃不过宿命的安排。1911年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人策动巡警、炮兵驻军迎接起义,凤城一下子风起云涌,战火连天。当时,革命军在司令指挥下进攻潮州府城,知府以谯楼为据点,负隅顽抗。在他溃逃的时候,放火烧了谯楼,可怜这些所谓“神猴”,就像阿房宫一样,大多数被熊熊烈火焚毁升天去了,就算能够死里逃生的,又都沦落于民间,沦为赌鬼乞求发财致富的偶像。
说到这里,奶奶不禁叹了一口气,仿佛感叹世事无常一般,眼帘低垂,眼里满是对往事的追忆和深思。
我内心也不能平静,但是还是追问了一句:“但是大圣樽又是怎么一回事?与府楼猴有关么?”
奶奶似乎从遥远的过去回到现在,脸上的皱纹动了动,抿了一口单从,继续说道:“我也是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