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奇历 作者:凭江临风(17k2013.07.02完结)
“东亚病夫!”小胡子轻蔑地抛下了这句话,咧嘴走人。
这种极端刺激的挫败感和无能感,让此刻兀自倒地不起、犹如虾米般蜷曲成一团捂住胸口的我,陷入无尽的苦痛和辛酸中。
缓了好久,在路人的惊讶和躲避的目光中,我才好不容易地撑了起来。
可是此际,我却浑然不顾自己伤势般地扭头,盯住不远处的那个沙井——因为就在刚才趴在地上的当儿,我好像从那黝黑的地底……
听到了老猪奇的呼救!
第九十二章 沙井盖下(爆更)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踉踉跄跄地站直了身子,有些难以置信地来到沙井口前,面对着黝黑的地下水道,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真的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直到第二次听到老猪奇的哀嚎从地下水道那深邃的漆黑中,飘渺地传入我的耳中,这才确信无疑。
难道老猪奇真的在这沙井的底下?
难道渡边云子真的做了什么龌龊下流的事情,把**熏心的老猪奇陷害在底下,让他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我不敢想,也不愿这么想,此刻自己只能确定绝对不能见死不救,必须下去一趟!
“哥哥,你是来拜佛的么?”
就在我咬紧牙关,准备顺着爬梯进入沙井盖下的地下水道时,身边忽然多了一句怯生生的话语。
我有些惊讶地循声望去,却看到一个年幼瘦弱的丫头,提着一堆用塑料袋装着、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香火蜡烛,犹如童话中冬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般,有些害羞地出现在我跟前。
我紧绷的心松懈了一些,柔声对她说:“小妹妹,乖,我不是要拜佛,而是……而是要去救人。”
“拜佛,也可以救人啊!” 小丫头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对我说。
“呵呵,可是哥哥要做的事情,无法通过祈求来实现。”
小丫头默默地低下头,低垂的长睫毛沾满了失望和不甘,突然扯住我冬衣的一角,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哥哥,你帮我……帮我买几柱香好么?求求你了,我爸爸不在,我妈妈又病了,我想卖点香,帮她换些药……”
我忽然想起近些日子,凤城的人们常提及的街头骗局,也就是说有些坏人专门利用小女孩扮可怜,说些悲惨故事的方式来博取路人同情,从而赚取钱财的故事。
我本来大可以嗤笑一声置之不理,可是这个小妹妹天真无邪的眼神,还有那低声下气的神态,让我不忍这么做。
而且,我也急着要下去营救老猪奇,于是有些地焦躁掏出自己的钱包,立刻抽出两百块,递给小丫头,认真地说:“我给你两百块,你快些去买药给你妈妈吧,别在这卖香啦,搞不好有坏人拐走你的!我还要下到这沙井地下去……去维修下水道,不和你聊了哈!”
小丫头欣喜若狂地接过那两百块,高兴地跳了起来,紧接着把所有的香火一股脑地递给我,忽而又皱起眉头低声说:“可我这些香火蜡烛,不够两百元……”
声音越来越细,到最后几乎辨别不出。
我不耐烦地把那袋东西塞回给小丫头,摆摆手说:“这钱你拿着,东西我也不要了!你就别烦我了,我真的有急事……”
“等我两分钟,真的,就两分钟,我马上回来!”小丫头喊出这一句后,就一溜烟跑开了。
我摇了摇头,庆幸好不容易才摆脱这个捣蛋鬼,这才倒抽了一口气,挽起了衣袖,开始往沙井内部攀爬下去。
不料,我还没走多几步,就听到头顶之上有个声音在大声呼唤,抬头凝视,发现又是那个小丫头。
我再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了,高声喝斥道:“你怎么又回来啦,烦不烦啊?”
“我有东西要给你,快上来,快上来啊!”小丫头一手拢着嘴巴朝我呼喊,一手使劲晃着手上的一袋物品。
我十分无奈地重新返回了地面,没好气地对这小丫头吼道:“你怎么搞的?不是叫你别烦我么,怎么又折回来?”
小丫头脸上表情很严肃,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刚跑回家和妈妈要散钱找回给你这位好心的地下道环卫工哥哥,可是我们家实在没有了,于是我妈妈说要我带这些东西给你,能帮上你忙……”
说到这,小丫头打开那个塑料袋,露出里面的手电筒、绳子、剪刀、小铲子之类。
我心头一热:多么好心肠的一家啊,我还差点误会是坑钱的把戏。
想到这,我连忙说道:“谢谢你哦,我就收下了。”
然后接过这袋沉甸甸的东西,转身就想钻进沙井之中。
“等一下,还有这个!”
小姑娘迅速拿出一个用菩提子串成的手环,用双手捧到我面前,真诚地说:“好心的哥哥,这是我妈妈用在开元寺树下捡的菩提子帮我做成的手环,能保佑平安的!我送给你,希望你好人有好报!”
我有些感激地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瓜,接着掏出我的钱包,把里面所有的钱都给了她,然后不理会她的拒绝和推辞,头也不回地往沙井下的阴影处走去。
幸亏有小丫头送来的手电筒,我才可以沿着爬梯,顺利地来到这沙井下的地下水道。
单枪匹马的我借助着手电筒的光线,逐渐看清楚了这地下水道的大体情况:因为凤城每年经常有台风光顾,时而造成内涝的局面,所以正上方新兴建的大型停车场在这方面,可可做足了一番功夫,不仅排水的管路既多且粗,而且开挖的地下水道又深又阔,看上去有些规模,比内地的一些一遇雨天就“水浸街”的城市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可是这里的环境真是叫人不敢恭维:不仅恶臭扑鼻,而且污浊脏乱,尤其是地上五公分厚的烂泥,踩上去就“吱溜”“吱溜”响个不停,稍有不慎便会叫人摔个跟头,这叫人情何以堪?
可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渡边云子和老猪奇为什么会到这里来?为什么最后只有渡边云子一个人从沙井口出来?为什么刚刚我会接连听到老猪奇的求救声,现在却除了污水排走的潺潺声就听不到任何别的声响?
难道他遭遇了什么不测?
我的心一下子又“咯噔”地提到了嗓子眼。
可面对前路,我有些迷惘,也有些犹豫:在上面的时候我已经估算过,这个停车场少说也有三千来方,要是把四周的建筑都算进去,那面积就更大了。在这么巨大的地盘搜寻一个人,着实不易啊。
可事已至此,难道要我临阵退缩不成?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看了看前边三个岔口,挑了最左边的,慢慢走了进去。
第九十三章 两具棺椁
说到进入诸如洞穴之类,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单单上回在金山地洞那,我就吃尽苦头,要不是老蒋和老猪奇屡次在危难关头相助,我怕是早就没有命了。但是关键是在于,单枪匹马地独闯龙潭虎穴,我还是头一遭,不禁有些没底地心里直发毛。
我定了定神,警惕无比地涉水前行,只见岔口里头一片昏暗,不时“吱”地一声跑出一只硕大的老鼠,考验着我的大脑神经,慢慢让人有些胆战心惊起来。
随着一步步地深入,我在这一团黑暗中渐渐感到有些不安和困惑,因为此时,我在手电筒灯光的照射下,发现这里的墙壁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龟裂、破损的痕迹,甚至发生小范围坍塌,碎砖碎土掉了一地。
我心里有些不解:这个大型的地下停车场的下水道应该是新近几年才搞好的,照理说建筑质量应该有所保证,而且近段时间又没有什么自然灾害或地质变动,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损毁成这种程度,除非真的是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
但是我的直觉已经非常敏锐地告诉我,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绝非这么简单——经过这些天的锤炼,我已经开始有些信赖甚至迷信自己的直觉了,简直是准得让我不得不佩服自己。
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地边走边探索,却发现越往里面,破碎程度越严重,到最后已经活脱脱一个地震现场了。碎砖烂土和着淤泥阻拦着我的步伐,加上地下水道特有的腐臭,从视觉。嗅觉和脚下感觉一起轮番轰炸原本就不太坚挺的神经,让我有些无法招架,脚底也开始举步维艰。
就当我打算知难而返时,手电筒的光亮忽然笼罩到一处古怪的凸起,掩映在瓦砾堆中,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我顿时来了劲,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几步,借助着手电筒的光亮,打量起眼前的小土包。
不料,我发现眼前的这个“小土包”,居然是一副两米左右的棺椁模样,似乎已经给人破坏过,这让我大为困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众所周知的是,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而椁呢,便是套在棺外的外棺。
以前,古人的墓葬都是将遗体放进棺材里,最后置于墓穴的。而官宦家族或是大户人家为避免棺木因为埋藏时间过久而导致腐烂,便将棺材置于棺椁里,以求保存得更为长久。可以说,这种举措也是身份的象征。
而现时,就在我眼皮底下的这副外椁呈现出一种米白色,和周围乌黑的土壤和淤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手电筒的黄光下晕开一片诡异的惨淡颜色。
我在脑海中思索了一阵:这种“三合土”式密封棺椁,一般是由石灰石、粗砂、糯米等材料混合,再经过层层夯打筑成,虽然不是很好看,但胜在坚实。可眼前这副棺椁显然已经给人为暴力开启过,似乎是用诸如大锤头的工具硬生生砸开一般,遭破坏之处,已经露出里面深褐色的棺材来。
但更令我猛吸了一口冷气的是,里面的棺材盖板也给人掀开了,露出一具用灰黄裹尸布包住的尸首。此情此景,让我忽地回忆起盗墓贼口中的那些“粽子”啊、“僵尸”啊之类的邪魅事端,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头皮发麻。
“冤有头债有主,大人你可要讲道理,我只是下来搜救我的朋友,千万不要认错人啦!”我双手合十,心惊胆颤地祭拜了这副棺椁一番。
眼见这岔道到了尽头,仍是没有老猪奇的半点影子,我便识趣地退避回来,根本不敢打陪葬品的半点主意,就连靠近棺椁瞧瞧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心思都没有——我深深地明白,自己可是为了找人才下来这个鬼地方,不要节外生枝地变成寻鬼,甚至主动招鬼给自己制造麻烦,那就亏大了。
可我心中犹有疑问存在,那就是:
谁砸开了“三合土”棺椁,又掀开了棺材盖板?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而这口棺椁的主人,又是何方神圣?
一切,似乎只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但是我牢记着现在最该解决的,不是这些难缠的谜题或是骇人的棺椁,而是老猪奇的踪迹和安危。
于是,心里拼命告诫自己不能再胡思乱想,一旦找到老猪奇便速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折返到最开始分开的三个岔口处。
我抬头用手电筒望了望,心里思索起来:最开始进入了左边岔道,发现了一口给人毁坏过的棺椁,那现在便剩下两条岔道了。
很可能,老猪奇就在两条岔道之一。
也很可能,未知的危险,也在两条岔道之一。
我咽了咽自己的口水,在小丫头给我的塑料袋里拿出一把小铲子,作为临时的武器使用,以备不时之需,尽管看上去滑稽多了,更遑论与那晚削铁如泥的虎彻短刀相提并论,但是此刻再怎么说都是聊胜于无。
更何况,从我下到这地下水道迄今为止,还没再听到老猪奇的呼喊,恐怕越一秒迟发现,越多一份凶险。
“挺住啊,老猪奇,上次金山地洞你都能逢凶化吉,这次该不会这么脆弱吧!?”我心里暗暗喊着,脚下已经开始走进中间的那个岔口。
这边的岔道也是毁坏得厉害,粘稠淤泥、残砖断瓦和顶上漏水,让我极为不舒服,一心只想搜到老猪奇便走人,不敢多做停留。就这么一脚深一脚浅地朝里边走去,又发现这是一条断头路,而且,仔细分辨,发现在路的尽头,居然也有一具棺椁,比之前见到的那口更大,看上去也更为高级。
可让我目瞪口呆的是,这具棺椁,同样也给人毁坏了!
古代棺椁中,有石制的,也有玉制的,尤其是汉白玉古椁,便极为著名。比如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唐贞顺利皇后武惠妃敬陵里,有一被盗石椁便是汉白玉制成。
我记得当时播音员说过,经实测,追回的石椁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仿宫殿造型,整体结构由五块椁顶、十块廊柱、十块椁板、六块基座共三十一块石材组成,造型独特,色彩鲜艳,体量庞大,反映内容也极为丰富。
可眼前这口给人破坏过的棺椁,在我看来,单论艺术性和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