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翼 作者:[美]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答应让人造人获得平等地位的。人造人知道了这情况后,愤怒与绝望引发了暴乱,奴隶起来杀死主人,财产被毁,文明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克虏格的玻璃塔也被瓦哲曼摧毁,世界沐浴在血与火中,克虏格最后逃上了他的星际飞船,离开地球,飞向NGC7293星云开始三百光年的旅程。 
  这小说的结局留下了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到底那些外星传来的信息有什么含义?它到底是不是来自NGC7293星云?克虏格能否到达那儿?到了那儿又会碰见什么?反正这是个开放性的结尾,留下很多空间让读者去想像。 
  这部小说在思想上丰富多采,编织得令读者目眩,在人物性格的刻划上是相当成功的,例如克虏格的顽固执着、精力充沛;曼纽尔的温驯善良,瓦哲曼对其宗教的虔诚,都是很有个性,并非一般科幻小说所能及的。在语言方面,西弗堡不愧是个文字的魔术师,写得色彩鲜艳,生动有力,遣词调句确实做了一番精心的选择。在科幻小说中,能将思想与人物性格刻划得这般淋漓尽致,确是西弗堡傑出的成就。   
  (五)   
  《内心垂死》是西弗堡一九七二年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创作的一个顶峰之作。作为科幻新浪潮,这作品是使科幻小说与主流文学之间距离消失的一道桥樑。过去美国科幻作家大多是以流行杂志为标的,写作大多迎合读者口味的要求,很少认为自己是属於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他们只是以文字谋生罢了。他们热衷於各种科学道具,而忽视了现代西方文学上的发展,他们根本无视乔哀斯、D。 H。劳伦斯等作家在文学上的新发展,也不重视弗洛伊德、容格在心理学上的见识,他们也不理会海明威在简明快捷的文风上的创新,更不知道福克纳在探索人性上的深度。科幻新浪潮无疑是感察出这种距离,开始不同於过去的科幻创作方法,如菲立·狄克、西弗堡等作家,开始探索内在世界,描写人的心理、潜意识、无意识,西弗堡的《内心垂死》可以说是受到像乔哀斯、劳伦斯这些作家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写成的一本精彩傑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内心垂死》并不是一本科幻小说,而是一本属於主流文学的严肃作品,不过,这是科幻小说的一种新发展,使人难以界定,它既有科幻的道具,又是探索人性的作品。西弗堡在《内心垂死》中只运用了一种科幻的噱头,那就是心灵感应。小说是描写主人公大卫·西力格如何逐渐失去心灵感应的能力,但小说并不是集中於心灵感应本身,而是描写西力格失去这种能力随之而来内心产生的盲目与灰暗,因而感到惊徨与悲哀,失落与绝望。西弗堡自己就曾声言,《内心垂死》他并不是当作一本科幻小说来写的,而是一本严肃的文学作品。 
  从另一种角度看,《内心垂死》确实摈弃了很多像“硬科幻”的创作方法,更接近於心理小说,但探索内心世界,不正是“软科幻”重要的部分?这本小说中的西力格,具有一般人(人类当中绝大多数)所没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一种使他感到极不利的残障。西弗堡要探索的正是这么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眩颖浠!?br />   《内心垂死》这本小说并不只是探索内心世界,它同时也包含有极丰富的思想内容,西力格这人物是具有深刻的个性,即使撇开他逐渐失去心灵感应力这一点,他那种扭曲的、痛苦不安的个性,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个小人物在社会中是个没没无闻之辈,他在这个社会总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他在小说中曾说:“问题是在於我感到同其他人隔绝。”他虽然生活在上千万人口的纽约,甚至具有能看透人心的本领,但他永远是个寂寞孤独的人。 
  在四十一岁时,西力格感觉出自己的感应力已麻木。他本来是靠为哥大学生写论文来维持生活的,心灵感应力令他能看透教授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他准能凑出一篇令他们双方都满意的论文,不少学生请他当枪手,他收费是每页三元半,甚至保证能得到B+的成绩,若低过这分数不收钱。但一旦他的能力衰退,他就难以谋生了。 
  当小说交代了西力格的窘境后,作者就解释这窘境的成因,他关注的是西力格内心的灰暗与空白。西弗堡运用乔哀斯意识流的手法来倒叙,通过一系列的片段,甚至用整整一章来作西力格的内心独白,以表现出西力格心盲的实质。同时,也探索了西力格的人际关系,包括他同父母、义妹、多个情人的关系。他虽然有看透人心的能力,实际上却无法同人沟通。在小说中曾出现另一个具有心灵感应力的人物尼奎斯特,西力格同他也无法沟通。尼奎斯特只看到西力格的痛苦和孤寂,西力格羨慕尼奎斯特能过一种平衡而有规律的生活,总是怀疑他到底将内心的痛苦与孤寂藏在什么地方,他实际看不到尼奎斯特根本滥用心灵感应力,并不打算同别人分享。换一句话说,尼奎斯特是个极端自私的人。 
  从《内心垂死》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弗堡受现代派小说的影响相当深,《内心垂死》是乔哀斯的短篇小说《死亡》(The Dead)的一种新的衍绎,乔哀斯小说中的主人公永远生活在妻子的已死的初恋情人的阴影中,永远无法超生,但西力格却有希望,他的心灵感应力在内心死去,他却能在人类当中得以重生,成为人类当中的一个正常的人。 
  生与死,再生,这主题涵盖了整本小说,西弗堡这小说同乔哀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D。 H。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一样,是一本成长、发展、弃拒和成熟的小说,它描写一个人内心的矛盾,如何超越自己。 
  小说第四章用了整整一章描写西力格为一个哥大的学生写的论文,那是篇论卡夫卡小说的论文,这使人不能不怀疑这是西弗堡在大学时写的一篇论文。卡夫卡是个关注人的痛苦和异化的作家,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西弗堡受卡夫卡的影响颇深。表面看《内心垂死》并不是悲剧,只是个人的悲哀,并不波及到全人类,西力格的失落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但西弗堡在这小说中却通过这小人物,来反映出现代社会由於科技日益发展而不断非人化,生存在这社会中的人类所感受到的痛苦、软弱、恐怖、紧张与无助,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西力格的个人悲剧就不只是他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了。 
  西弗堡所以能成功地塑造出西力格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人物,这同他大量阅读严肃文学作品,尤其是现代派文学作品有关,也同他广泛地阅读诗歌、哲学、心理学的着作有关。所以《内心垂死》与其说是一本科幻小说,不如说它是一本主流文学的严肃作品,换句话说,西弗堡为科幻小说和严肃文学架设了一条沟通的桥樑。 
  当然,西弗堡近期又写了不少作品,包括以巴比伦传说写成的历史小说《吉尔伽密斯国王》、幻想史诗《华伦丁爵士的古堡》等,但我个人认为他在七十年代的科幻小说创作已达到高峰,所以后期的创作就不再论及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於多伦多            
《夜翼》作者:'美'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本书来自www.。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aba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