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猫与特产
我不由叹了口气,又是一个喜欢神出鬼没的家伙,和我家那号挑剔的近乎洁癖的老管家一个德行。
“手下的兄弟们过的还好么?”我不动声色道
“回大人,兄弟好吃好喝的都舒坦的很,就是闲平日子久了,身子骨闷的很”他露出他那一贯非常温顺无害的表情,必恭必敬的回答道。
他便是关中过来的义士头目,姓冒名璞,字樗栎,号崖南,关陇有名的刀客,人称冒一刀。不过江湖别号有点奇怪,叫老猫的。
所谓人如其名,仔细观察起来,这家伙还真有点猫的特征,体貌并不如何的强壮发达,手脚清瘦修长而肌肉饱满,给人精神有力,却蓄而不发的感觉。手口厚实的老茧,就如他操刀的本事一般坚实。
举止轻巧而矫健,行动起来,象猫一样的轻捷无息,属于那种如果站在不显眼的地方,就很那察觉他存在的类型。
只是这朴实温吞无害的外表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我家撞见小杨那一刻,眼中爆过那一闪犀利如刀锋的东西。
当初应我所召来报道时,自称是关西的刀客出身。
不过这刀客的成分很复杂的,既有慷慨豪迈仗义之士,亦有为钱卖命刀头添血的亡命。从他表现出不喜欢太过显眼,喜欢观察环境等习惯来看,因此之前的职业,也很值得怀疑,只怕是做没有本钱的生意,或是干脆就是花钱买命的行当,只是我用人不在乎出身,自在乎能不能用在恰当的位置。
说起他和他的手下,就不得不说到关中的一大特产。
有唐一代,由于河朔一带长年征战不断,军府众多,更兼甘凉自古多雄杰,所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因为关东富庶而多士族大姓,关西苦寒而民风强悍,多豪烈之士,由此形成了一个叫“刀客”的特殊群体,在官方有意无意的默许下发展到相当的规模。
乃至散布河西关陇,他们既有为商家保镖,从事大户护卫的,亦有投军建功,受聘官家,转入仕途的,也有流落草莽或是流寇一方的,还有的依旧浪迹江湖仗刀做游侠行,构成了一个成分乃至利益和关系相当复杂的特殊社会群体。
这些个人虽然多是目无王法,好勇轻生之徒,但只要是人都多少有那么一点天生的乡土故情的,总是岁月抹却不去的,叛军入关四出烧掠。因此当他们家乡遭到洗掠后,不乏有挺身而出的。
不过这些刀客再怎么厉害,也就带领门人子弟杀上十几个肆虐地方的叛军,然后就要在更多的叛军前来报复前,不得不弃家而走。一些南下避祸,一些占山落草,还有比较有责任感的就地变成义军。
其中相当部分人在南下逃亡中,接受了官军的招募,成为清风名月最初的外围力量。
挑选出其中身负有被破家灭族的血仇(虽然许多仅仅是因为可能帮助过官军的嫌疑,而遭到血洗),加以一定针对性的编训。
然后,以为父老报仇的名义,重新回到关中,以自己的人情和关系网,在官军金钱名位的支持招揽朋党亲众一起行动,组成关中关中民间抵抗力量的地下组织——明月锄奸团的基本核心部分。
他们三五一群的结队自发的狩杀敌军头目、斥候、信使、巡兵,洗劫恐吓威胁那些个自愿或者不自愿从逆伪官们,在正规军所不及的地方,虽然人数不多,但能够发挥的能量,以及产生的影响,绝不比明里活动的那些个游击军小,亦成为那些肆意侵夺屠戮百姓的叛军将士,恐惧的一个根源。
而这位“老猫”显然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佼佼者。
他最初的壮举,就是因为外出回来发现自己多年经营的田地庄园都被人烧成白地,一努之下率领一干贩私的兄弟,潜入县城敌营刺杀了到他家乡杀人放火的贼军将领,执首惊乱其军,正巧游击军来袭乘机大破所部,遂为招揽之。
几度下来,因为作风犀利阴狠,与其文绉绉的称呼他的大名字号,更喜欢人唤他做”老猫“,就象那种家养了十几年已经老成人精的老家猫。平时外表温顺无害的可爱,但一旦需要露出爪牙,就是不死不休。
长安烧掉叛军几十万石粮草的那场大火,他便是组织参与者之一,又在暴怒的叛军各部尽出随军江湖亡命和私家高手、护卫、精锐斥候,一路惨烈追索轮番围杀下,能够全身逃回武关的少数人之一。
因为他这般的能力,被招到成都后,为我勾画的类似恐怖主义的以牙还牙战术所吸引,自愿成为暗中特殊部队的头目,手下有一班尽是于叛军有毁家没族血海深仇已经没有任何牵挂的,拥有类似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人肉炸弹志愿者的觉悟,随时可以搏命一击的汉子。平日极尽优遇和苛酷至残忍的特殊磨练,现在到了他们派上用场的时候。
“现在有些事让你们做了”
“固某所愿,尽管吩咐”
……
“你尽管可以挑选所需人手和器具,必要时还可以让关中那些的剃刀、剧齿所部的弟兄协丛你”
他瞳孔一缩,却是凛然,早听闻这位大人有些秘密人手在关中活动,所过之处尽皆尸横遍地的无一活口的,这次却这么轻易交付了出来。显然极是看重的,他不由想起当初成都召见时,编造的名籍和案底被人一口揭穿,惊骇欲走时,却被困住的时候,这位大人说了一句“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便是好猫”。心中一热,只低头说一句话。
“唯戳力以死报效尔”
“恩这就好,你能够尽力就足够了,以死报效就不必了,还要留这有用只身为我多卖命几年不是。”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得家来,洗漱完毕,坐在前厅喝茶,正想叫初晴过来探讨一些人体的奥秘,那府长史温哲那张笑的而已朵花似的老脸便适时出现,凑了过来,象个老妈子一般细说起最近来的门下的一些见闻和处理结果。
其中的大事,无非就是成都四小公子的某某,最近霉星高照,又被小丫头逮着了吃一顿苦头,连累他老爹又割了一大笔的捐献出来……
又如自从吐突北上走了以后,汉中王家的老二接替他未尽的事业,继续成为趴墙登树流的中坚力量,将偷窥同好会事业发扬光大到普通民家,籍以品评美女居然搞出了些风流名声。
皇甫他们代表的关中学派与本地的蜀学派的再起风波,据说是因为涉及那位沦陷敌后的大家人物,关中士林北斗泰山一般的王吉摩的立场,又在几家文抄上引章据典的咬起来了,并有升级到考证对方祖先和宗师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人品的趋势。
这文人的笔头,某些方面可比刀枪厉害多了,可以将小小的一点事情引经据典的升级到国家民族大义的方向去,乃至传唱四方轰动一时,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这些人别的都好,就是有点魏晋名士的遗风,有点喜欢清谈的毛病,为了减少我的私生活,也成为别人八卦的素材的风险所以我偶尔也会使人出个好些个历史上很有争议的难题,让他们消耗一些过剩的精力和口水,相互咬去。
说到这几日文抄的内容,温蛰便是眉飞色舞的。
“大人这一手真是……神来妙笔啊,将来地方上要是还有什么针对大人的物议,也多半会为人牵扯到巴蜀和关拢的学流之争去”
“是么?”看他一脸殷切和自得的表情,这倒是我没想到的,当初只是想找个东西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而已。
看我淡然不放在心上,似乎更坐实了他的想法,面上欲发的恭敬和得意。
又说起一条。
似乎是那次夜唱事件引出的后遗症,临窗夜唱居然为地方少年引为风尚,虽然因为始作俑者的身份太麻烦,一个是北军大将,一个是相府公子,不敢直接质地。
便在文抄上指桑骂槐的说什么,自从天下大乱,如今世风败坏,礼统沦丧,成都有无良少年,好捉墙而歌,滋扰民家纭纭……
结果惹上了我家门下也有一班惟恐天下不乱的好事之徒,也引经据典的拿〈国风〉〈北府〉典章的驳论起来。说鼓慕少艾,通情达意,乃古风盎然,圣贤所倡之清平世景,所见不忿,为庸人食古不化纭纭。加上搅混水的,拉偏架的,你来我往的口水相交,也煞是的热闹。
“阿笑”细细脆脆的声音,小丫头自门外蹦达进来,旁若无人的一把扑上我的膝盖,压的我一阵不由呻吟“阿月啊,我家小猪又重了不少”,
昨天放舟漂流疯了一天的到现在心情都很好,小脸笑兮稀的拿粉嫩的胳膊挂着我的脖子,很是磨蹭了一会,才放过我。
不过在呵痒逗乐中,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那些个关键好象是长了点分量。难道是拔苗助长的春天来了。
“看看”
小丫头塞一叠纸过来,却是我没事逗乐时,教她炭笔简单素描的涂鸦。
最显眼的,便是一个个灯泡似的不规则球体。
“阿月你蔬菜瓜果画的不错啊”
“这是香瓜?”摇头
又翻一张
“萝卜球”拼命摇头
再翻一张
”蒲桃“拨浪鼓式的摇头
“难道是甘薯”
小丫头嘴巴一扁,大眼水汪汪的眼见要阴转雨的。赶紧采取防洪措施之后。
“画故事里的天使”我一楞,“那为什么个个都是光头,还有那个……圈圈和云彩”说实话,我还以为这东西是藤蔓和叶子呢,这古时个小丫头也有超现实主义印象派大师的潜质啊。
小丫头老大不高兴的嘟嘴说
“他们说的西方接引使者都是这样啊”
我嘿嘿然笑了起来,给她说故事多,倒是忘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了。
“错了,其实泰西的天使,都是一群张翅膀的鸟人”我手把手的教了起来“应该先一对毛茸茸的翅膀”,
“恩,哪个,就象内苑里养的天鹅”
……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封《题勉高军府做》
站在蓝田峪的关寨上的高适,轻轻一笑,这位大人果然其志 不小啊,心底那一丝尝有效诸葛为毕生志的心思,再次被撩拨火热起来。能有这么位士贵相知,付死以报的上官,也算是投身哥舒元帅之后,的再度幸遇。
“军侯,已经陈办妥当了”随帐的参军恭声陈秉道。
高达夫轻轻掂着那一小撮的胡子,盯着眼前纤毫必现的小型沙盘模型,再度生出些感触来,本以为那为大人所创的见习参军之制,不过是送些承荫袭爵的少爷兵来混点资历,过阵镀金回去,只叫人看顾着不出乱子就行。
时间长了,才晓得其中的意用深远的,这些科班速成的学军,虽然临敌战阵的经历少得可怜,但胜在学识,操办起军中的一些佐理事物,勘画地势,制作沙盘,整顿内务,规划营盘、明律禁行这些,条陈规正的,有板有眼的,不愧是从士官学堂里出来,有些甚至据说是那位大人一手调教带出的,其潜质,也不是那些沙场拼杀起来的粗旷汉子,可以比拟的。再想到外军军将轮换进修之制,就越发的佩服那位思虑长远周密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取
此起彼伏轰然如山的欢呼,显然是最后一处顽抗的要所,也被将士们拿下了。不久就有中军虞侯高声传报
“报……峪内各处已经尽数拿下,请军使校阅”
踏着遍地的瓦砾焦恒,不时发出筚拨做响,清理过的战场中,不时依旧可见反复争夺撕杀留下的残迹血肉。大量随军征发的民夫正在紧张挖沟填土,清理修缮残破的城恒。中垒营的将一具具弩车发石,推上据高处,残存的箭楼抵角上已插上了金吾军的紫底辟邪旗,迎风抖擞。
刀枪环视下,一堆堆垂头丧气席地而坐的俘虏,被烟火熏撩的焦黑的面孔,散发出一种颓乱的死气。
这对战的贼军将领也是果决狠段的人,眼见事情无法挽回,就堆起燃物,逐级纵火,一把火将大半峪内的营建陈设付之一炬,也将大部分苦力缠战敌我将士硬生生困断在了身后,自率了小部轻骑而走。
不过真的走的了么,高适轻轻一笑,这么大的声势那一头的人也已经看到了把。那些游击军长徙奔战的本事,可不是那么好摆脱。若有命留下来,他倒想见见这个缠战许久都未讨得多少便宜的老对头。若不是一向守势的
正寻思着,一小队人马迎了上来。与寻常将士不同的是,他们都戴着虎狼狮豹彪的狰狞皮面具,黝暗无光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