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象高昌国王自以为远离中原千里之遥,又有隔壁沙漠中号称热海恶风的天险,稍微对邻居的龟兹什么的,干了点“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剪径勾当,人家一投诉,领导人唐太宗生气了,人家大老远上门送礼的,还被你小瘪三给打劫了,这还得了,于是一声令下,结果高昌举国都被端掉,鞠氏王族高唱着“大唐天朝好“”,集体移民长安做永久居民户口,首都交河城也贡献出来,为大唐第一任安西都护府的添砖加瓦。
后来又有天竺那群阿三们玩改朝换代,有个阿罗那顺的土鳖篡了玄奘时,与唐朝亲善友好的戒日王的朝,头脑发热的扣了唐朝的使团,大使王玄策跑路出来后,就近向唐太宗的好女婿松赞干布借兵,回头把阿罗那顺打的满地狗血,一路高喊江湖救急,屁颠颠的从东天竺一直跑路到中天竺,找了许多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挡驾,也没能逃被逮回来祭旗的命运。王玄策同志还因此大有感触,继承前人玄奘、法显的遗风,在战时闲余写了本旅游日记《中天竺行记》,聊以纪念。这王大使身在异乡,人生地不熟的,用的还是泥婆罗和吐蕃借来的客军,据说也多是仰仗了这部书。
可以说是在大唐征服西域的过程中起了极大的做用,难怪玄奘同志出门的时候是,“我偷偷的去,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回来就“道俗奔迎,倾都罢市”。连伟大的领导人唐太宗同志,也亲切接见这位前无古人的偷渡客,并力劝其还俗出仕,毕竟是多好的宗教版特工007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潜行万里,
还不用国家操心,全是自费出国旅行的。
而江达央出身的噶尔家族,也有礼佛传统,先祖禄东赞时是最早开始接受佛法的吐蕃贵族之一,在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传入吐蕃的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至今在雅龙噶尔祖家的封地上,还有专门供奉佛教的家庙,还是文成公主时,为镇压高原风水之说中,盘恒在大地上的大罗刹魔女,而建造的一百零八庙的头一批,其历史可以朔及到大、小昭寺建造同期。
直到5年前,噶尔一族中还曾有人,奉前赞普赤德祖赞在暗中派去汉地取经,在汉地取得大量经典(包括金光明经,小乘戒律等)和一些医学着作。他们返回时还请了着名的汉地高僧。但因为赤德祖赞已死,逻些的形势又对佛教不利,于是他们不得不把同来的汉族和尚送回汉地,将取来的佛经藏到山南钦浦地方,等待有利时机带回逻些。
因此,此次出使前来,私家还有代族人求请佛法之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一百六十九章
同样满腹心思的,还有吐蕃人江宗达央,
行走在内苑,处处庭宇雕梁画栋,恢弘中透出的华美精致,相较他自小长大的号称千堡联城,巍峨粗圹的红山宫,自是另一种风味,不由想起唐国君臣,哪怕是在落难中也无法放弃奢华与享受,然后对引路的小黄门套话,恰如其分的发出一声声惊叹,努力扮演好一个少见多怪,心慕中土的外番土包子的角色。
自然他并不象面上表现的那么浅显,在吐蕃诸家精通汉学的子弟勋贵中,可算的上一个佼佼者“大唐通”,担负的任务,也决非那个表面上的正使,那个小王钦木家,所能比拟的。
对于汉地这场史无先例的变乱,大拂庐内部意见纷至不一,究竟是彼弱强取,还是彼联迫唐,逐缓侵之,或者乘虚西向,打通草原,甚至联接大食,内断臂翼……既要考虑火中取栗的巨大诱惑,又要考虑一旦在内乱中,回过头的唐人态度和放应,其中的尺度,着实让那些贵宗家的执政大臣,取舍不定。毕竟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和趋向,由于各自拥有的领地和实力不同,所在位置远近的差别,对各种方案得失争执的也不一,
虽然,马向大人希望在这场内乱中巩固执政,剪除政敌,取利以获得更多亲附,年轻的赞普希望能够籍以立威和培养起忠于自己的班底,及早还政归一,诸家执政大臣希望为自己所代表族群和领地,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部族首领、世系军将们渴望新的武勋和战利品,到了具体的方向上却是莫衷是一,就算主张的进兵的,也自有急进派,缓图派,折中派之分,而最激进的也在攻取的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有主张乘唐国大军南还,西向乘虚而入谋取西域的,也有力争突入河西的,反对和支持的意见都相当有分量,西域之地小国众而师弱,广阔而富有商更利,好在唐人边远难顾,还可籍以打通与草原的通路,联为助力,然西域之地,还有西方接壤大国大食人的虎视耽耽,并不能保证这个强邻难不得有什么想法,甚至让吐蕃的努力为人嫁衣的可能。
而取占平坦富庶的河西,断其西北路,再图西域,无疑胃口更大些,图谋的代价和规模也更大些,但是河西乃是唐人经营多年的腹地,虽然物产丰盛,人口滋盛,但是对吐蕃的久战之地,留重兵守护,取之不易,就算一时倾力取占之后,也有不能保证能马上占稳脚跟,长期占据的周期和成本太长,一旦唐人回过力来,就近首当其冲,不过就算最后仅仅尽掠而去,也足以让唐人在西北的经营元气大伤,将唐吐的攻防易势……其间存在的风险和利益的诱惑同样巨大……
而作为吐蕃的主干,内四族的宗贵们也各有自己打算,出身羊同一系的贵姓们,自然希望就近取西域之利,党项羌的豪酋,则更指望袭河陇,而并青唐羌众,以壮自身。
如何在这场内乱中将吐蕃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如何在王庭暗潮汹涌的君相角力中为家族获得最好的结果,他自知,自己所代表的,未必是家族唯一的选择,为了家族的主干能够更繁茂一些,牺牲一些枝叶,又不是第一次,但是他,虽然有这个觉悟,但却没有乖乖接受命运地道理。
当年的葛尔家,在史上曾经极显一时,自禄东赞后,世袭大、小伦,以兄弟划地而东西治吐蕃,几任赞普芒松芒赞、都松芒波吉都是在葛尔家手上废立更易,但是正应了汉家那句“盛极而摧”的老话,第三代的葛伦在外敌内患中,被压抑的王室,沸怨的大臣,不满的部族联手手推倒,直系的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若不是雅垄祖地的一支,坚决站在恭顺服从王廷立场,葛尔这个姓氏的三百年家门就终结于斯,但家世的衰败依然不可避免……
至少,自己这番出使的所见,所闻,对大唐君臣的品鉴,对国力军势的评推,都将成为大穹庐上,决定力量倾向的砝码。如何借势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圆满的完成各方面的任务, 成为葛尔家重新崛起的契机……
就他个人而言,相教别人越发了解唐国,就越发明白这个口民众多,物产极丰的庞然大物,所拥有的国力和战争潜力是何等的惊人。吐蕃虽然拥有广域领土,最勇猛无谓的将士,号称领国十数,千万部族,带甲数十万,但是酋众杂错,关系与恩怨繁复不休。作为支撑长期战争的基础,无论人口和产出,都不免无法比拟的,苦寒的环境固然养出了最坚忍不拔的战士,但也大大束缚了国力和人口的增长,故此族内的贵姓大人们,都对温暖富庶的低地,充满了渴望。
而唐就好比天竺人进贡过的一种叫大象动物,看起来再怎么温驯无害,一动就是地动山摇,雷霆万均,大象就是大象,那怕它为内在的病痛所困扰,也不是来自雪域到处雄狮,轻易可以撕搏的。对唐国内乱暗中适当的援应也好,明处恰倒好处的牵制也好,但在这只庞然大物进一步被削弱和耗尽力量之前,他是不主张吐蕃这么早,就站到这前台来的。
至少大宴上那个,酒醉失言的家伙,表现出的见识,就足以让他惊警不已,如若唐国上下,对吐蕃都有这般见地,怕是吐蕃正当谋划的大计要生出许多变数。虽然明显有刻意示威的意味,但已经表现出一种让人警惕的倾向了,谁知道又不是汉地那些喜欢玩心机的人刻意的做作。
当然事后轻易就打探得那个人身份,更是深感棘手,以汉地举国之大,要找一些西域通或草原通并不希奇,要找一个兼通西域和草原也不是很大问题,但似他这般在军队中有军权和实力,又在汉家皇帝身边有影响的人物,才是最麻烦的。
至少由这个人引出的,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多的足以偏转将来的趋向。
而当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小勃律之战中,飞渡天险而击,将所擒获的勃律王及王后赞普之妹吐蕃的大公主,献俘游街的,让素以勇武着称的吐蕃军,上下蒙羞的李万骑,现今就在西北,当年横扫西域的陌刀将,如今已是节镇一方统帅。也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
而吐蕃真正依仗长期与唐国周旋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那人所说三利三害的天险,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吐蕃在多数时候,扮演了主动的攻击者,而每次大举而出的攻略,无论受到怎样惨痛的失败。都能有足够的空间和缓冲,让缩回高地的狮子,能够舔好伤口,期待卷土重来。但如果唐人真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那又是另一番局面了……
至于他在同时代表吐蕃王庭的试探,代表赞普亲丛的接援外,还当担为家族求法的任务,也是家族延续的重要保障,虽然他历来是个坚定的大吐蕃至上者,一直在赞普身边长大,但也无法忽视来自出身家族的意愿和声音。
“江副使”
他抬首看见来人,凛然一惊,随又又平容无波,拱身形了一礼,用一种不温不火的声音道:“原来是总府梁大人”
那人靠坐在回廊上,显然事先等候在这里了,摇了摇手,引路的小黄门就细步退走,乃笑咪咪地道
“江副使有没有兴趣为唐吐亲善慕好,做些事情”
“什么?”他心中大惑不解。不过既说这亲睦之道,无论虚言实做,都与他得任务有干,自不能不做些姿态“梁军府倒有什么好见教,小使愿附翼一二”
“恩”那人弹了弹衣摆,站起身来“我家正在做些小生意,想给下面人,在贵境讨些生活”
“那个”他表情转做错愕
“据说贵家的雅隆之地,物产颇丰”
他眼中愈加警惕,却愈做低姿态,轻笑道
“鄙家不过偏远荒芜之地,且比中土之繁盛,不足挂齿”
“不过我听说那里可是好地方,据说有高峡地裂,云雨充沛,号称一山四季天,晴雨各半边”
“扼”他心中咯噔了一下。竟再度被这人给唬住了,不知道究竟还掌握了多少情况。思虑好的满腹对应之法,
“所以,什么都可以了,牛羊、皮货、金银铜器、珠玉珍宝,听说你那里盛产天珠、红珊瑚、松绿,就是兵器也可以啊,据说还盛产珍稀奇药,不过贵国境内输送的干系,得你家自行解决”
“那个”他彻底无语了。
小小的政事堂内,余怀贞轻轻放下一叠朱批。
“余相”一个声音轻轻唤住他。
“是不是觉得所见多谬然”他看了一眼对方几位年轻的舍人值学士,终是有人忍不住出声了
“只是……略觉不免轻率了”说话那人相当的年轻,自有一种大家出身的从容优越,只是眼神中,被一种夹杂着不服、妒忌之类的莫明情绪所影响。
余怀贞暗自叹了口气,那人出身卑微,却似乎极好运的一步步登天,一切得到的似乎太容易了,本来足够就让人眼红的,如今又以进言国事列身学士,让这些自诩名门家世的精英们,感到了危机,若再让他袭了三原李的名门……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过这些人,好歹都于自己的亲党内属,多少有所干系,有些东西还是说明白了好。
“不“他正色道”倒是你等轻率了,你不觉得到了今日这一步,他来自哪里已然无关大局了,陛下其实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一个对臣下说的过去的理由而已”
“理由?”
“对,是一个理由而已,因此陛下说他是李卫公的传人,他就是货真价实的卫公传人,你想证明什么。难道说你比陛下还有眼力……”
说到这里他很满意看到这些人,都被自己话说的噤声不语“毕竟,他这个位置,可不仅仅是靠欺上瞒下的手段,才坐得了的”
“……”
他有缓了口气说
“你也莫要不服,对陛下来说,一个出身算得了什么,就算要怪罪他隐瞒学识,也是也是责切他苟切贪安,不思尽力报国而已。有大才而污于小事,这是他的存身之道,陛下既然不想揭破,我们又何苦去顶个难题出来。”
“如果真要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