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用炉子前,细细烤起来,直烤得青白的面容,涣出些血色来。
这才狠狠嗅了几口,转头蜒脸道“什么好东西,这些日子啃砖粮啃的嘴巴都撩起泡”
“小三又有什么收获”
“又撞上一个快骑的,我先斩了半条马腿回来”
“有新鲜肉食了”
“那好一半切快了烤,一半煮”听着这话,顿时活跃起来。
“嘴中都淡出鸟来了,只想吃点热食,谁还有剩的罐头,匀半个”
就有人嘟囔着搬出个小罐,用短刀撬开封口,不由眉眼挑飞起来
“好个利头,居然是鱼肉焖菜的浓汤”
另有人将煮水的行军壶拿开,通了通碳火,添了几块干净的雪,直接架上,闷滚的热气蕴漓,将冻老硬的砖粮用刀把敲捣成小块,投进去,再贴身掏出一只小壶摇两下,恋恋不舍倒了些许进去,又小心藏好,冰天雪地的这东西可是很能活人一命的。
小三,端着一碗热滚滚加了好几个浓姜糖的杂烩汤,用刀子插着快用板油煎的黑糊糊的马肉,心中满是快意。
作为新丁出身的他已经很满意了,半年多前,他还是乡下的农人,也就逢年节才能买块肥膘让全家人润润嘴,结果贼军来了,家也没了,收成也没指望了,有把力气也有股血劲的他,为了饱肚子,拿了官军发给的东西和贼军做起对的差事。相对大多数人,他运气很好的一开始就有斩货,被优先补进了义勇,逐渐习惯了这杀人与被杀的拼命勾当,后来正逢那总领关中十几路百多股民军义勇的罗大将军,要扩编人手,他因为熟悉地方,又没有家事牵累,被替补进了正军员额,现在每月可以拿到7、800钱,还有各种节庆犒劳和外勤补贴。
在那位总大人的辖下,基本没有寻常军伍那种亏员吃空的弊情,也没有苛减过军士的用度,待遇供给反较寻常行伍充裕的多,作为前线的部队,有什么好东西也都能先用上,每月领到的饷钱花不掉,也有随军商团组成的军社存收,斩获和赏赐都能有地方折价变现,甚至换成紧俏的用品。
上头还有安置的许诺,据说一些些表现出色的老兵,回到地方上,至少也是个吃公粮的官家人。
这会,包裹里的东西也被带队的军头分检出来,兵器铠甲公用,私人钱物一律半交半留,其中除了几缗钱外,甚至有一把细碎的金饰,让他激动了好一阵,回到楼观山大营,在自发交易的老兵合作社中,至少又可以换成数十个罐头或者一匹好马。
那带队军头,翻出一扎朱红印契的东西,不由面色一变,脸上的疤都泛出血光出来,急冲冲的就闯出去。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三五口啃完手中的东西,身上正蒸出汗来,不多时就听得门口招集铃摇响。
……
上百白披军人,蹲伏在一高处,默然遥遥望做那绵延横亘的潼关城下,
只见黑黝黝恍若巨兽的城楼门洞,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轰然洞开,无数高举火把燃矩的人马行伍,有如一条巨大的火龙,鱼贯而出,整齐划一行进中滚踏的雪尘,几乎淹没了火光,无数只步伐踏雪扬尘带出的咆哮,甚至冲破了漫长冬夜风霜。虽然隔的极远,却也能感觉到那仿佛扑面而来的凶煞战栗。
稍许之后,领头的队正始回首大喝道“点烟燧吧,贼军潼关里出来了”
队中的旗号手,手脚麻利的一脚踢翻水壶,挑起一只燃材,迅速摔在一凹用黑油浇淋的材堆上,刹那轰燃起高昂的火炎,三条浓黑的烟尘直窜如柱冲上云霄。
直到远眺天边另一只细黑的烟柱腾空而起,仅有几骑这才跃身上马,在远远飞赶过来的敌之前,背身迅速扬尘而去。
那队正这才转身过来,对剩下的人说。
“现在该看我们的了”
一片高举兵器的轰然应喝。
“游击军,死地而生……”
一条条军令飞快的传达下去
“检查兵甲”
“除长刀弩具披套外,抛弃所有多余负重”
“多带弩矢”
“清点库存”
“埋藏补给点”
“人手十天份携粮,至少一半的烈酒姜糖”
“五人多备一套工具”
……
小三正在满头汗的对付一捆短矢,初临大战的紧张让他老觉得扎不紧,却被人背后狠狠拍了一下,却是同室的疤脸军头。
“放心,我们只是去阻敌,不是无谓拼耗,这冰天雪地里,有马也不见得顶事,只要带足口粮,往山林中转上几天,贼军是耗不过我们的”
“恩”
……
相比苦寒干冷的北方,成都的冬天就要让人舒服的多了,环抱盆地的群山,直接阻隔了南下的寒流,而纵横的江河水系,让成都府的天气虽然寒冷,却没有那种让人皮肤发紧的干燥。
在早阳才不过杆头的位置,就晒的人舒服的之想发困天气下,我正牵小丫头站在沿街茶肆最好的位置上,与多数闷冬的人一样,阴云天在户内窝的日子多了,又好不容易得了晴日又是旬休,赶紧乘早出来逛街消闲,舒活筋骨和精神,正好碰上一场盛会可看,今天据说正是大秦人过降生节的日子,有所谓的十字僧游街的热闹看。
最喜欢纷扰嘻闹的小东西自然,喊起脚酸赖着不走了,于是找了雅座来看看。
刚上了小东西喜欢的甘草茶,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得底下看客“来了!”“来了!”低压压一片骚动声中,早耐不住的小丫头一个翘首趴在了栏杠上。
远远传来,各种鼓吹鸣乐,虽然中土特色的丝竹板笛,却有一种让人很熟悉的异域风味,不由我思索起来由。
“这降生节,据说是大秦人信奉的西方耶圣人基督氏降生的节日”一身青褶长衫温哲,也被小东西拉出来散心,随行左右见状笑着说。
“这事源前起些天,城中的大秦教的信众上书成都府司马,请沿长安旧例,准予举办降生节的庆典”。
我晕,还是什么西方耶圣人基督氏降生的节日,还真是很有中土风格的称谓啊,连姓耶、名酥、字基督都有了。这降生节,不就是后世通常所说的圣诞节,
“不过,好象时节不对啊”我记得后世的圣诞节都是在12月5日,惊讶道“现在已经二月也太晚了吧。”
“这好象是中土和大秦历法的差别,他们依照西方故国的历法推算的时节吧”他也不敢肯定了。
这么说,我在一千多年前,提前过上了圣诞节,睹物思情,本来已经沉淀在心底过去时光的点点滴滴,百味翻沉的被搅动出来,颇有些隔世飘零的恍惚。
眼前,正是这些信徒为庆祝降生节的游行活动,在这个节日中,各种族类、肤色、发色、服色的人等,都各自排成了游行方阵,高举着各种十字造型的器物,和圣人们的画像、雕塑,高唱意晦不明的赞美歌,沿着城中的大街巡回着,祈求着大光明天赐予他们的好运气。
虽然前后只有数百人,但是老少妇幼齐声虔诚的唱起各种口音的赞歌,也颇为壮观,再加上猫了一冬已然闲极发霉,累街沿巷指点光望看热闹的百姓士民,也算一场盛会。沿途队伍前后,还有笑容可掬的白袍十字僧,布撒一些小袋的胡饼和果儿,更是引得无数孩童闲人的尾随嬉闹。
(与后世枪炮军舰打进来的宗教信仰不同,当时唐朝作为世界文明顶端和超级大国的上游效应,这些外来宗教,不可避免都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运动,以适应中土的传道需要,因此上帝成了信徒口中光明天,大光明胜主,耶酥成了耶圣人,十二门徒的圣保罗、圣约翰也成了保罗法王,约翰法王,教堂叫十字庙、大秦寺等等,带有明显中土风格理解的称谓。)
“不是说大秦人的节庆么,怎么还有许多中土人”游行队伍中,我看见许多明显不是番人的存在。其中甚至还有些熟面孔,包括了我家番文馆里的编撰、校字,礼部司藩使的通译、干办,还有些明显是行商、工匠摸样的人。
“这些都是景教信众”一旁的温哲应声道,他在长安混了数十年,甚至在接待外宾的四方院也混过,勘称部活典故了。
“原来是景教”,那我的一切疑惑就有了答案了。
景教我也不算陌生了,作为后世在考古学界上算一件大事件,西安出土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以叙利亚文汉字撰写的了景教在中国发展兴盛的情形。也成为考古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重点。
据说有唐一代,秉持一个大开放和包容一切的态度,对外来宗教是奉持的是不干涉,也不鼓励的有限态度,因此这些外传宗教,在中土的历史上都留下了诸多多员文化的浓重色彩,景教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被称做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会。
景教的始创人为叙利亚人聂斯脱里,其起源西方文明史上,继325年的尼西亚会议和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后的431年第三次泛天主教会议——着名的以弗所宗教会议(见电影达芬奇密码。)
早期的天主教教会并没有教皇一说,由定期召开主教联席会议决定重大事务,
当时由于野蛮人入侵的文明大破灭,古罗马大量文献遗失和毁灭,对残存教义的阐释和理解的分歧,在教会中产生众多的流派,当时主要按照地区分为罗马、安提阿、耶路撒冷、君士坦丁、亚历山大五大派系,其中做为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来,全欧洲天主教和文明的中心,君士坦丁派一向是教会中主导力量。
聂斯脱里正是君士坦丁派的教宗,由于他提出了“基督二性二位说”主张耶酥就是上帝在现世的化身,代表了人性的一面,玛利亚只是天主降临的一个载体,不值得崇拜,引起主张圣父、圣子、圣母三位一体说的,亚历山大派教宗奚利尔的猛烈抨击,二者各自拥有安提阿派和耶路撒冷派教宗的支持,最终演变成上帝神性与人性的全宗教的大争论。
而五大派中最为弱势的罗马派,适时作为调解者和公证人介入,于431年在小亚细亚省的以弗所城,召开了全欧洲200名主教组成的乏宗教会议,就重新修订和解释圣经,天主教神话的创造,宗教人物的历史和传说的定位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但是实际上这次会议的最后的受益者,却是天主教罗马派。
在会议上并没能消除矛盾,甚至发展到四大教派相互开除教籍,相互宣布对方为异端的。到了会议的尾声。利用四大教派激烈的争端影响到帝国的安定和教会团结为由为借口,罗马天派教宗大利欧第一世,勾结拜占庭皇帝狄奥多西斯二世,以政权力量强势介入,宣布聂斯妥里所创立的学说是异端,将聂斯妥里其及追随者全部流放东方,在聂斯妥里客死埃及后,又故技重施,宣布其理论为正确,流放亚历山大派教宗奚利尔及追随者。
通过这些四川变脸式的拉一边打一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巧妙手段,天主教罗马派,最终清洗和镇压了教会其他派系中的不同声音,在帝国的支持下压倒性的获取了教会主导权,进而废除了传统的主教联席会,确立了罗马教会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于四五一年的迦克墩会议,将罗马城的大主教(教宗)大利欧第一世加冕为首任教皇,开创了1500年至今的罗马教廷时代。
而被流放带东方的聂派教徒,却没有因此消亡,波斯境内继续发展,曾先后以亚述教会名义传教,随着东西方交流的频繁和商路的发达,这些 聂派也传入了中土。因为安息语中,“景”就是光明的意思,因此聂斯脱里派教徒被中土人称做景教,他们膜拜的上帝,也被称做光明天。
“不过本朝不是有明律,化外人只许在化外居地行其俗么?”
我想起一条例律,毕竟这成都算是内地,可不比长安这个万国来朝的大都会。
原来按照《唐律。名例律》中,唐代对外事务的主要原则“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所谓化外人就是唐朝统治的王化之外的番人,泛指一切外国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这是最早的涉外法律条文。其风俗、信仰也依律同之,因此按照《唐律》,这些域外宗法,只能在其族人聚居区立寺自参自修。
见我露出对这话题的兴趣,温哲也有些得意了。
“说起来这些景教,在本朝也算一个异数”
原来这景教比较特殊,与同期的其他外传宗教不同,传入尹始就走的是上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