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但背景和渊源复杂,令出多门,以派系私嫌,见死不救,观望自保,乃至纵敌自肥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屡屡丧失破敌良机,致使局势败坏也屡见不鲜了,纵使有再多的忠臣义士,也经不起内斗的消耗,历史上那位守城专家的悲剧,不过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当时河南被任命几位节度使、节度副使,各自有自己的背景和内援,再加上派系厉害关系,各有打算。结果在叛军第四次江南攻略的睢阳保卫战中,那位守城专家虽然屡败叛军,却始终不见任何支援,被逼的“人尽相食”,九死一生的派义士南八突围出来求援,
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时任河南节度副使贺兰进明理由是,害怕出兵后,同为河南节度使却是宰相房倌派系的许叔冀,占了自己的根据地。
只有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不知名守将援助兵三千,但这些士兵由南八率领杀开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结果当年十月睢阳被屠城。
据说那位守城专家坚守睢阳,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了 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他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死守睢阳,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江淮及江汉的保全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但实际上,他们的血肉却成就了别人的功名,叙功时那些见死不救的将领,多数因为击退叛军,保全江南有功而身晋高位,那些烈士只得到死后追封和一座祭庙。
当然在这个时空,他总算没那么狼狈,因为在再次杀败叛军杨朝宗部,斩将20人,杀敌一万余,并策反叛将李怀忠收复谯郡,而被加主客郎中,与那些守帅镇将们,有些并立的底气,当然这么下来,也不免被当成某方面背景的一党。
相比河南官军各自为战的守势,正在北境修养了一个冬天的朔方军动作更大。
这位不愧是史上名将,面对河北糜烂的情形,并没有与那些河北境内游荡肆虐的胡骑过多的纠缠,而用的是釜底抽薪的法子,一面继续通令各地守臣清野坚壁固守城塞,另一面从朔方军控制的边塞大举出击,以乌承玼、扑固怀恩、扑固瑒、浑释之四大番将为先锋、东向反扫荡那些从逆附番的领地,
所谓的游牧民族,并不是真的就是不需要定居下来的时候,所谓冬天牛羊需要过冬地,春天牲畜也有蓄肥地,这些地点往往都是固定的,游牧骑兵虽然号称来去如风,但是其老弱部众,可是跑不快的,又有同样游牧民族出身的番将领路(乌承玼是乌罗护突厥人、扑固怀恩、扑固瑒父子出身铁勒仆骨部,),几乎一抓就准,一路烧掠无数,狼烟四起直向东北迫去。
毕竟,这些胡人的根子还在草原上,来中原时间再久,所获再多,也终究要回去的,失去立身的根本,对这些游荡的胡人是灾难性的。
当然这么做,还有威慑契丹、奚夷、室韦、渤海那些东北附藩的意思,至少到目前为止,出现安禄山军中与朝廷作战的番军,主要还是出身河北羁縻州,和别部旁支的中小部落名义加入,而那些所谓契丹大八部联盟、五大室韦的那些酋首头领们,虽然暗中与安禄山有千丝万缕的干系,但表面上还在观望中。
让我惊讶的是,所谓的蛙跳战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得到充分的运用,朔方军出云中绕道边境,千里奔袭河北大同,就是最好的前例。
而将运动战术运用的最出彩却是那位太原留守李光弼。
根据那些外派河北的见习士官们收集的战报,李光弼手下主要由的朔方骑兵和晋阳子弟军组成,相对郭子仪所部不多却相当精悍,以太原的根据地,常常穿插消失在敌军背后去,围弱而诱强援,再截击于半途,往往斩获不小。象史思明、蔡希德这些叛军资深宿将,楞被他调的晕头转向,神出鬼没拍的满地找牙,几次三番打的仅身逃还。
而作为主力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用兵大气磅然,手下都是多年跟随的老部下,马步番射军种齐全,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西北精锐,相互娴熟而配合默契无间,动如雷霆,发如山倾,几乎无懈可击,以压倒一切之势,根本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让人空有出奇制胜的智谋却没有用武之地。
两相配合,从北自南压迫叛军几无反手之力,若不是受限于漫长粮草补给之累,大大影响了大军持续作战和活动范围,早杀到洛阳城下去了。而在他们的交替压迫下,河北叛军不得不一面引入外胡抵抗收缩,一面又组织兵力拼命向南侵攻,形成现下中原腹地一个犬牙交错的奇怪局面。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场烽火连胡月(二)
在这个情形下,只要确保那位守城专家站好岗,守好地盘,不让叛军流毒到江南去,这场战乱结束只是迟早的事情。
收回心思来,再看看这些自供状,再次有些遗憾内长史温哲没在身边,岑参、韦韬之流,虽然很努力,但对这种挖人阴私的事情实在不在行,要是以八卦众出身的温哲之能,少不得穿丝破茧,挖出许多重要的暴料来。
耐着心又看了好几册,夹杂着高官大老相互举告的龌龊隐私,实在让人大开眼界,直到翻到某册的后面,看到一个落款,我眼角不由跳了跳,开声道
“崔大人.”
“在!”
“你可知杜君卿这个人么?”
“这位啊……”
崔光远有些意外的想了想,很快就恭声回答道。
“似乎京兆宗望之一,曾为宰相世系的杜家子弟,少年一辈中,颇有才名的人物。”
“哦?”
我面上不动声色,心中跳动起来,居然是杜佑,没搞错把,又是一个未来着名治政能臣,这位杜佑就是后来编撰通典,人称食货宰相的人物,出身名门,历事唐玄宗至宪宗六朝,长期居官任相多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比较了解,对朝政弊端也有所认识。又精于吏道,颇受朝野敬重。最出名的是他的理财手。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场烽火连胡月(二)
据说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主张以《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去补充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思想,指出“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通典。总序》),强调物质经济条件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在传统的士大夫中,算是比较积极和开明的存在的。
更关键的是,他很有远见的,反对征收人头税,主张只征收土地税与山泽、工商之税。所主张的:“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谓之政治”,算是我搞的那套不伦不类的政治经济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这位也是有名的学理宗匠。
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着《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编撰的《通典》一书和《唐律疏议》一般,流传到周遍的占城、林邑、新罗、日本等诸,被沿用了近上千年,而鲜有变化的。此外还撰有《理道要诀》一书,系《通典》的要义,被后世朱熹称为“非古是今”远见之书。
如果有这么一个未来和潜力的人,来支持我的那些学说,显然比一个成都官学,更有影响和前景的多。
心计如此,
我便在他名字上,重重签了个头等朱批,算是最优先挽救和保荐的人,杜佑现在居然被困在长安里,才不过二十四岁的他,还是个以父荫补官的四门馆学士,以我的现在势力,要把他弄来捏扁搓圆,还是很容易的。
但更出名的是他的侄子,杜环,有史记载第一个行游欧亚非三大陆的中国人,
据说他行迹西方列国,最远到过埃塞俄比亚。再过几年,此君也该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之间的马撒里港坐船回来了。
他是恒罗斯之战被俘虏的唐人之一,恒罗斯之战,大食人最大的收获,也就是俘虏了大量的随军工匠技人,如造纸匠、纺织匠、画匠等等。让先天不足沙漠民族,所匮乏的工艺技术,一下子突飞猛进的许多,其中就包括让阿拉伯人获得了被称为“骑士克星”的弩。
杜环作为高仙芝部队的一个随军书记官也成了大食的俘虏,曾在大食居住十年之久。他在大食时就曾见过中国工匠在当地工作,其中有“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批;织络者,河东人乐陵、吕礼,’。
按照后世官方教科书的说法,这些人把唐代高超的手工技艺,教授给阿拉伯人,进而传到欧洲,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敲响了依靠垄断知识而把持人们思想的天主教教会的丧钟,所谓宗教裁判所的存在意义,最初的就是消灭“通过廉价的纸张传播亵渎教会的文字”为目的之一。
说起怛罗斯战役,这场影响三大帝国和未来世界许多大事件的战争,对这个时代大多数唐人来说,和大多数对外战争一样,却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存在。
怛罗斯战役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怛罗斯在前苏联境内江布尔城附近。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因石国“无番臣礼”率兵征讨。石国王约降,高仙芝允诺和好。旋即高仙芝爽约,将兵袭破石国,俘虏其国王,献于阙下斩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笃等,’。石国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邻国求援。各国对高仙芝的欺诱贪暴,甚为愤怒 ,计划共同袭击唐西域四镇。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想要先发制人,将兵进攻大食。参加唐朝联军的有葛逻禄部及拔汗那国兵,据说共有番汉兵三万,①其中汉兵两万,番兵一万, 深入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遭遇决战。
至于恒罗斯之战,阿拉伯大食并不算什么胜利者,因为这场战争,是在大食的国土上进行的,奉行先发制人的高仙芝,既然深入敌境七百里,当然不会对敌国的城市和人民客气了,几乎打到了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呼罗珊圣地,当时为了抵抗唐人的“番汉兵三万”。
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率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Ziyad ibn Salih ),领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ghazi )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甚至连呼罗珊等地的人民号召起来发动保卫圣地的圣战。
最后还是依靠重金收买了附庸军队的葛罗禄突厥反水,才击败侵略者的大食,也是损失惨重,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
再后来,功大主疑这个戏码也不是国人的专利,拥兵十数万而声望大涨无两的主将阿布。穆斯林,不可避免因为功高震主,而终究没能逃过大马士革方面黑手,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叛乱,呼罗珊地区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随后就献宝马骆驼于长安以求重修好,西域反而出现数年难得的和平。
虽然安西本镇因此损失惨重,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 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让那些西域番国更是由此看到唐朝的决心和力量,而更加臣事以恭。
因此说唐朝势力退出西域,与其说是战败的影响,不如说是由唐朝国内形势决定的,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的直接后果。
至于现在嘛,我很怀疑大食人是否还有这个机会。这时候阿罗罕的胡商团,最远的一支已经深入西域,他们还有刺探西域诸国的任务,而康提辛的人以护商的名义,正在高昌故都交河城招兵买马,一边有目的清理盗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就近派上用场。
我又翻开一封公文。
却是薛景仙的来书,蜀中一应安好,就是成都团结营,在将军席应元的主持下,开始扩编,似乎准备取代龙武军还京后的驻防空白,但是为了保护龙武军在地方长期经营的利益,太上老皇帝已经恩加特准龙武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