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每个如下有千户所和下千户所,被称为东岱,五个如共有四十个千户所和五个下千户所。此外,还有四个逻些川王属领地出身的,禁卫军千户所,负责镇守边境。每个分如有都大将一人,副将一人,判官一人。分如在旗帜和马匹的颜色上各不相同,以资区别。军队编制以一百余人为单位,设一个百夫长,五个百夫长由一个五百人长统领,千户长共统领军队一千余人,管辖属民一万余口。
(据《中国通史简编》载:四如军合计,军士共有四十六万二千四百,其中卫如(拉萨一带)军士数特多,人口至少也有八九十万,合其他四个如,吐蕃基本人口当在三百万人左右。据藏文史料记载:“当时着名的大臣有三百人,是赞普身、语、意的服侍者”大多数都聚集在拉萨。)
所谓逻些城,没有明确的城郭,乃是以药王山和红山上,号称千堡之城的红山宫建筑群为中心的内外三道城墙,以供奉文成公主所携释迦牟尼像的大昭寺,和供养尼婆罗公主所携带不动金刚佛的小昭寺,为南北地标。
按照身份阶级的等秩和血统亲疏,分布着大小贵族、封臣的堡楼和庄园,再外围才是蚂蚁窝一般的平民的平房毡屋和集市,以及奴隶娃子们的窝棚和他们耕作的土地。由高自低,层层向外分布出去,煞上壮观,居住在红山宫的人,无论从哪个窗口望出去,都有一种征服和统治的大气慨然。
最底层的木台上,是按照身份高低,层层叠叠分布着各家宗贵的家臣、部曲、仆人,他们的最下层,站立着大量只能拥挤做一团的平民、商贩,还有许多穿戴异域风格华丽衣裳的人,那是为了展示王家的威仪与雄武,特宽恩准许那些路过逻些,只允许停留城外的异域商人,进入红杉宫前的大广场观礼,当然了,为了表达对王家和大弗庐的遵从和敬意,大笔的贡献与孝敬也是不可少的。
(由于吐蕃雄据高原,同样也掌握了穿越帕米尔高原连通东天竺,被称为羌中道的商路分支,自此商旅往来络绎,许多天竺商旅和高僧,都会就近取道喜马拉雅山山口,过青海入唐土,也为高原王朝带了了许多多元文化和丰富的舶来品)
看着底下演武的战兵已经换了几拨,苏毗的梭镖骑手刚退下去,上来的自羊同的西番兵,正在展示整齐如划,晃花人眼的刀盾技艺,突然被街巷中冲出的几骑,大声挥鞭叱喝着,冲乱了人群,
虽然隔的远,但是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种慌乱的气氛,在底下观礼的人群中扩散开来
少年赞普不由皱了皱眉头。
“达扎路恭”
“是,我的尊主”一个戴着挂满金章和瑟瑟颈链的中年大臣,躬身摊手趋前几步。
“去看看,究竟什么事情让,雪域的雄鹰们,象鹌鹑一样的惊慌”
随后,一名披盔带甲,高举着带角旗和金箭的武士,顺着蜿蜒在盘山而上宫殿建筑中的阶级,穿过各式华美的造像、金潼、苫盖、伞旗,急汹汹涌上来,
“报”
“四大东岱平乱的勇士。已在百伏山被暴乱的贱民包围,尽数为国献身。那些潮水一样的贱民冲破了上河地日伦家的城堡,尊贵的血脉。举族。蒙雪山大王和先祖的英灵召唤去了”
“什么?”左右的亲臣中顿时轰然骚动起来,日伦家虽然只是远宗,但也十四姓小王的尊贵的血系,居然也被那些下贱的奴人和乱民给玷污了。
“你这个报丧的黑恶鸟……”
就有愤怒的亲贵冲上前去,
将报讯的武士顿时被他一脚踢翻,摔滚下宽阔阶级,将雪白的云阶沾染的鲜血点点,却又挣扎着手脚并用的爬滚上来,将歪斜的铁盔紧紧贴在地上,低伏着喘息不敢起身。
“你这该死的……还有什么恶讯么?”
“那些卑贱污浊的人……还沿路抄掠了下谷地宗贵们的陵寝,将珍宝掘尽一空,贵人先祖们暴尸荒野”
“……”
这话顿如滚油浇进一大桶冰水,全场一片哀鸿群情汹然。
……
旷广的下河谷地,
城堡的残烬还在袅袅,被血水染成大片黑酱色,吐蕃风格的柱堡碉楼下,无数的堆叠的尸体,交错纠缠在一起,面目狰狞,似乎都用尽了生命中最后一分气力。
荡漾在城堡上空,
此起彼伏的女人们的惨叫声,已经嘶哑的低低不可闻,无数面目呆滞神情木然,褴褛肮脏的人,在刀枪的躯赶下,排着队走进内堡碉楼的门洞去,然后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的带着一种混杂绝望和热切的表情走出来,却是义无返顾的抓起简陋的武器,站到城墙下等候的人堆中去狼吞虎咽起来,偶尔也有抱头痛哭畏缩着被拖出来,一刀斩下头庐。
那些代表历代主人,荣功与武勇的雕柱与壁画,正在火焰的灰烬和尘土中呻吟着崩解。
穿戴着东岱千户特有的,长长垂落的马尾角盔,黑牛革钢镶甲的潘拓失,面无表情的望着这一切。
这就是战争的代价,作为曾经生活在唐、吐拉锯征战夹缝中生存,山羌众多部落的一员,那些崇拜八部鬼神和血祀的吐蕃人在羌人身上所做的一切,甚至比眼前的更仁慈多少。除了强壮一些的,可以掳为奴人外,所谓的活动的人畜,两脚羊,莫过如此。
现在这些高高在上的人,被他们所奴役的人狠狠践踏在地上,枷在尽是污秽的拘笼里,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妻女高贵的身体在卑贱的下人手中哀号痛哭,折磨死去活来,然后一点点的断气。每每有昏过去的,又被几支茅尖狠狠扎的痛醒过来。
手中把玩着代表首部大将,权威与身份的白牦尾的节鞭,终于停下来,轻轻一指,
“告诉他们,不要全弄死”
“留着路上还有用处”
“是!”
“呼”“呼”
那是一个年轻的骑士高声嚎叫而过,兴奋着在枪头上挑舞着一串串玉质、金、银、铜、铁质地的,曾经代表尊贵身份的告身链牌,在阳光下泛出闪亮的颜色,它们的主人要么成为城头上风中抖荡的尸体,要么就在内堡的暴民手中无奈的苟延残喘。
仅仅半年多,他已经记不清楚,这已经第几批附丛作战的羌部健儿,虽然许多人被永远留在这快土地上。
但显然他们想的其实很简单,那些年轻的面孔上,也仅仅是复仇的快意和战获武功的兴奋,只要来作战,用他们年轻的性命,为家人换取足够生活的牛羊,而这些牛羊,却是来自与他们敌对的吐蕃人,所谓不择手段,以很少的代价,造成最大的破坏和混乱,把敌人的国土变成战场,这是那位大人亲自传授的超限破袭战法。
这是一个全石基的大堡子,光石棱的柱楼就有八座,其坚固程度,甚至沿途那些小城也难以媲美,主人的身份之尊贵和那些堡兵族人的武装之精良,战力之顽强,让明明是里应外合的“马贼们”变成硬碰硬的攻坚,多付出许多意外的代价,但收获也是意外的丰富。
在另一端,
无数的金银器皿在场子中堆成座小山,按照功劳的大小首先破城的顺序,一些幸运儿排着队走上前去,他们将获得诸如能拿动多少,就算多少的奖励。
作为吐蕃最大最好的黑粮(青稞)产地,富饶的大小河谷密布山南地域,绵延分布着众多大小贵族圈占的庄园堡寨,其中也间杂着一些附庸和服务这些堡子庄园而存在的,由平民和奴人聚落的大小村庄。当然最好的土地,永远是圈占在贵人和贵人附庸的庄院里,那些卑下的人只能在卵石的河滩或者靠山的坡地中,开出一些贫瘠的口粮地,这里虽然没有好战马,却有众多膘壮的牛羊和产量最高的黑麦。
凭借魏长史先期经营通过走私回易建立起来的眼线和暗伏的内应,还有商队沿途测绘的粗略地图支持下,这些装备可简陋的千里镜和特制行军罗盘,伪装成迁徙羌部的转职马贼们,成功的饶过防备森严的边防,深入吐蕃腹地,一路烧杀所过,竟然是出奇的顺利。
随军小小的参军司,虽然穿的都是羌人的服饰,一丝不苟的正在流水的发号施令。
“照例分成三次走,日落后本部先行出发”
“从军的附落们,收拾清理完痕迹,入夜再走,带着所有的伤员,马不停蹄的将牛羊和所获,赶运回那边去”
“待那些娃子拆毁所有围墙后,留个带队和十天的口粮,去抢其他的小庄子”
这些人虽然多,但对保持战斗力和机动本部来说,只是无益的累赘,潘拓失虽然不懂得后世,某只军队那些打土豪分田地发动贫苦大众地道理,但他显然选择了一个最简单最快见效也最血腥残酷的方法,——投命状,强迫那些卑贱的奴隶和平民,去冒犯尊贵的上族。
虽然世代为奴,已经深深烙在他们骨子里的对上位者的服从与畏惧,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但自愿或不自愿的沾过贵人们的血或是享用过贵家的女人后,无论是平民还是奴人娃子,他们其实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吐蕃作为一个等级森严残酷的奴隶大国,任何冒犯上位者的行为,永远都不缺乏诸如剥皮、剐肉等无数让人生不如死的手段,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无主漫无目的结伙流窜,还是待粮尽后自发抢劫村落,都可以制造更多的混乱,为本部吸引一些不必要的关注和威胁。
必要的时候武装起来,驱使他们声东击西攻击一些小邑城落,为本部制造机会,总之搅的越混乱越好,这就是他们存在意义,只有表现出特别武勇和血性的少数人,才会被额外挑选出来,吸收入本部作为后备和补充。
带不走的物资照例都被秘密埋藏起来,作为暗中的中继和补给点。下一站目标也是随机的,所谓要出其不意,就要有足够的速度和突然性,虽然已经截杀了好几波驿使和烽燧斥堠,但并不能保证小心能封锁多久。
作为山字营的最核心任务,不是要杀伤多少敌军,或是抢掠多少财富,而是要通过破坏与混乱,让吐蕃国的最大产粮地,数年内都无法恢复的伤害。
这是农作司那些人研究的结果,高原苦寒之地适合耕作地方不多,种植作物的种类也有限,虽然不易发病害,但生长周期更甚于低地,如果耽误了农时,是无法象低地平原上,可以靠抢别种作物来弥补。
因此选择的目标也是大有讲究的,虽然付出了多余的代价,但显然效果也很明显,只要发生这里的惨状随那些娃子流窜的消息传开,那些吐蕃贵人们将农奴聚守庄园不敢出来,基本目的就达到了,一旦过了耕作的季节……
至于吐蕃人后续的报复与反扑,他倒不怎么放在心上,身位军人本来就是要马革裹尸的,能够站在这里的,都是心无羁绊的决死之士。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
当鱼朝恩汗淋淋,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的时候。
我正在对小白,解说我的新学。
“老大的心学”
“饿。,那个……其实是我那位无名师傅的学问,我只是承其遗志,要代传于世而已”
当然这所谓的学说,
乃伪托战国传承儒家八派之一,在荀子、孟子所代表主流之外,当年因为焚书坑儒,而出避域外的遗泽,所谓海外儒家。
而事实上,
两汉大兴之后,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佛教和本土随五斗米教运动崛起崛起地道教,先后对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整个南朝五代北十六国,几乎是佛道昌盛的时代,
三国结束后短暂的曹魏、司马晋,更是禁言毁谤,杀文士如切菜瓜,足足把文人杀的胆寒,以至于为了逃避现实,流行起清谈说玄之风
又经过了五胡乱华的破坏和废止,旧有的儒家体系一度消亡和式威的,毕竟,北朝那些游牧领袖或草莽出身的君王将相眼中,对儒家这种顺安逆从统治思想多是不太看的起的,只有在新朝建立的时候,为了收揽一些遗老遗少的人心,招揽治国之士,才稍加礼遇,大多数时候也是继承了魏晋的遗风,杀人文人儒士屠如戳狗。
在这种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全面危机的情形下,迫使传统儒学,为了生存和出路,而不得不不断的自我改进,以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所谓痛定思变,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被破坏,加上道教佛教的兴盛,亦造成很大的冲击。
直到隋朝一度还是崇佛灭儒的,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以经学为根本的科举制度倡导下,儒学才重新开始复兴(隋虽然有科举之说,其实是隋炀帝一时兴起,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