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而登州港本来就是商舶往来的大港,对防火本来就有规划,还有众多沟渠水道。这又给火攻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当然要是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烧,也不虞烧不干净这里,但他偏偏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他看了一眼。

  火光缭绕中的港区,就象一只狰狞的巨兽,无论多少人进去也填不满它。

  不由下了什么决心,转身道一群头脸都藏在垂笠蒙纱里的人,“金长老,事情紧急,后面的就拜托了”

  随后,一排大盾重新被树起,举盾的士兵都穿了双份的铁甲,虽然沉重的让人行动缓慢,却成功的挡下了大部分狙击的箭石,至少少不分人被拖换下去,再次接近燃烧中的建筑后,从盾墙的间隙中,纷纷伸出一些长槊,用斜刺钉钩住燃烧的箱笼堆物,用力拖拉倾倒。顿时清出一片空间来。

  只听呼啸一声,突然一些人影纷纷从这些盾牌后面飞身而起,踏着盾墙和箱笼,跳进烟火缭绕的建筑物中,顿时掀一片激烈的拼格撕杀声。盾墙裂开,轻甲短兵的步卒紧随其后涌入其中。

  战斗的激烈中另一些地方,一些船却在雾气中悄悄进港,

  山头上一群人拥这一位粗面蓬发的大汉,也对着登州港发生的事情,正在面面相觊,

  ‘干熊匿,他娘的老鬼,回头把苏老四那茬子,给俺栽了荷花,怎得有这么多的官兵,不是说登州港里空虚,正好做单大买卖”粗面蓬发的大汉

  他又啐了一口“这演的是那出啊,官军趔架官军‘

  “当家的,俺们扯呼吧。”

  “可是高大脚,老二那帮人已经进去了”

  “当家的,怎么办”

  “乘他们干的紧,抢他一列子碚”

  首领被被催促的心急了,眼角突然撇到外围招摇一扛大旗上两个大字,如被锤重击,不由大喝道

  “操家伙,娘的,扎出去博一吧。”

  “那,当家的,俺们拉哪一头,拣人多的么?”

  话音未落就被首领,狠狠一掌打了个却列。

  “傻才,当然帮看起来更贵气一些的”

  “锦上添花人家未必领情,那些贼兵人多势众,回头把你给吞了还不知道”

  “雪中送炭才让人感激,官军虽然也不是好货,但拉出那点人,如果想反悔,搓圆扁我们都好下手”

  “要得……”

  半刻钟后。

  只见敌阵忽然乱了起来,崩开一角,一群手拿各色兵器骑着驴、骡之类的另类骑兵突进来,将那些正在丢射火源的敌兵杀个措手不及,一些港上的船只也跳下来一些汉子,撞进敌丛中拼杀起来,虽然这点人冲进那些敌军的包围中,是很可笑的事情,但是他们的确搅乱了敌军意图。向保卫圈内的迫进不得不终止,而调过头来对付这些不速之客。

  残余的士兵奋起余勇,杀进来的江湖好手和敌兵重新逐出去。虽然这短短的一回合上,就残余的龙武军士,比先前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但援军比想象中更快到来后,进攻者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当我被簇拥着,重新出现在港区中最高的建筑顶上时,已经可以听到来自敌阵背后如炽的喊杀声,和如潮水一般退走的散乱敌兵,

  首先被突破的是西面的敌阵中,如辟波逐浪的露出一彪人来,人人从头到脚的严密披挂,手操狼牙棒、钉头锤之类的家伙,正是程十力为首的熊貔队,因为性格释然、物以类聚之类的原因,在程十力手下聚拢了一批精选的巨力之士,在他们挥舞如炼的长短重兵面前,任何抵抗就如糊纸片般脆弱。

  紧随其后的,却是一票手挺铁枪的骑兵,却是韦老二的亲军马队——突骑队,据说都是他当年学枪术时的门下子弟,他们象在赶鸭子一样的,驾轻就熟的将那些敌军,踩踏突刺的四散奔逃,硬是开出一条血肉狼籍地道路来。

  战斗还在继续,两厢回合,重新相见,三言两语,才知道前情后事。

  不出意料,登州城的守军以劳军为名,对刚刚立足未稳的龙武军,发动了突袭,酒坛里是放火用的油,粮包和布卷里藏着兵器,甚至还有些看起来很无害的老弱妇孺为掩护,让负责接待的将官,很难提起什么防备的心思。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龙武军应变能力,平时那些变态的特别训练,和长久以来的战训体系的作用,此刻就发挥出来,虽然一开始被突杀了一些军官,但那些士兵在没有命令也能自发的集结起来,按照兵种进行分工和搭配,推举出指挥人选进行抵抗。

  虽然那些突袭者很骁勇也很敢拼命,但是无论平海军,还是东莱守捉兵,作为一只更习惯水上战斗的地方部队来说,与装备精良兵种齐全的北军,在野地里打阵地战,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因此比我想的更快就派来的援军。



第二百四十五章 当新罗遇到高丽

  一大片横七竖八的尸体在染成红色的海水里不停的卷荡,随海草纠结摆动出各种狰狞姿态。

  究竟什么原因,能够让剩下的这些人明知道事不克为,舍死忘生的为争取时间,阻挡到最后一个人,为了减少牺牲,不得不召集射声手,一片片的集体射杀在海水里。

  这场战斗结束后,虽然我得到了一些的答案,但同时反而又得到更多的疑惑。在这登州城里,似乎还牵涉到更多的东西,登州是什么时候变成叛军的据点,这些安氏叛军中存在水军的来历,还有明显来自北边的神秘武装船队。

  因为,号称逃路专家的令狐潮又成功跑了,带他最后一点亲信,以及一干叛变的登州官员,利用这些被抛弃的部下所争取的最后一点时间,从容的登上船跑了,而在反包围战斗中,海上突然出现一只船队,似乎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在他们弓弩和石炮的掩护下,成功将大部分人都接上船,

  虽然港中留有一些大船,但是缺少合格的水手,也没有操船的经验,用车弩射上几轮后,龙武军也只能对着远去的船影望波兴叹。最可恨的是这些人走之前,还在登州城里放了把火,兵顺手把没能开走的船点了不少,

  不过作为秘密囤积的储备,登州城内还没有来得及烧掉的东西,清点出来也一笔大数目,登州港内还留下一些不及开走的船只,总之还是赚了一笔。还有登州大狱里关押的人群中,也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相比这些,突然出现在混战中的第三方,更让人惊讶,我居然被一群自称连山、龙山十八寨的山贼给救了一把,命运有时候真的让人很无语。

  事情始因很搞笑,作为战乱的伴生物,大量逃避战乱或者交战双方的抓丁,而逃上山的人,再加上登州靠海,富有渔盐,是以境内还有大量所谓盐枭、走私贩子的存在。这些势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山寨据点和所谓的绿林道,而他们这些山头的茬子,其实是因为一个消息,而暗中被人联络起来,准备做笔大买卖,洗了这登州港。

  当然,据我那些参军的推测,最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特意引他们前来,还有顺便做替罪羊的来掩盖真相的打算,没想到某些性急的家伙实在等不及,提前跑来埋伏了,结果反而变成意外的变数。

  “总府,他们当做如何处置”负责看押的郎将温疡,开口道。

  我看了眼,被接触武装,团团围做一圈,或蹲或坐在地上,两手抱头,垂头丧气的山贼们,表情别提有多郁闷了。

  “把家伙还给他们吧”

  帐下小有规模的我,还真看不上这些山贼性质的小武装,不过起码为我出过力的,作为一个赏罚分明的上位者,也不介意稍稍展示一下我的慷慨。

  “战获的兵器铠甲随他们挑拣一些,算是误打误撞的补偿”

  “是!”

  “慢这”他得令而去,又被唤住

  我忽然想起其中某些人是从海上进来的,

  “再问问他们有没有会操船的人,愿不愿意换个身份吃粮,如果能再替我招募更多一些会船工的人,还另有重赏”

  毕竟龙武军是客军,这些家伙出身和职业虽然不好,但在地方应该还有些眼线和人脉,适当的给点甜头,许之以利暂为驱使,还是可以考虑的。

  “先把领头的放回去好了”

  我转过头来,对日值参军常建道。

  “校尉的空白告身还有么,也盖刊一张给他们作为信物”

  “是!”他恭身道。

  “我承认,是我轻率了”我举双手投降。

  回到营地大帐,面对一干比我还紧张的亲信部将,我实在被看的不自在,赶忙承认错误。

  不由他们纷纷摇头,这位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实在喜欢突然出人意表,或者心血来潮的出点状况,也不知道运气太好,还是运气太糟。

  不过这次倒是被轻轻放过了。

  “大人不觉得奇怪么?”岑参开口道,他有意无意的看了侧立一旁的,左虞侯军别将鱼同一眼。

  “兵曹司下,已经堪检过那些伏兵的身份,除了河南流贼残部外,另有一些有契丹人、奚人,甚至还有渤海人和高丽人”

  “怎么又牵涉到安东去了”我顿时皱起眉头。

  作为唐朝四大都护府之一安东都护府始于总章元年九月,司空李积平高丽之战。高丽本五部,一百七十六城,户六十九万七千。其年十二月,分高丽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用其酋渠为都督、刺史、县令,令将军薛仁贵以兵二万镇安东府。

  上元三年二月,移安东府于辽东郡故城置。仪凤二年,又移置于新城。圣历元年六月,改为安东都督府。神龙元年,复为安东都护府。开元二年,移安东都护于平州置。天宝二年,移于辽西故郡城置。去京师四千六百二十五里,至东都三千八百二十里。

  “安东不是已经归复朝廷了么?”副将韦韬忍不住开口。

  当初安禄山诱杀安东大都护马灵察为所并其部,后来叛军主力被纠缠在河北,留守的安东副大都护王玄志、平卢兵马使侯希逸,乘机杀死安禄山委派的安东都护徐归道,而宣布归复朝廷。朝廷大受鼓舞,特将一个为委任为安东大都护,一位被委为平卢节度使

  “话虽然如此,但是眼下这位王都护,能控制多少地方还不好说了”岑参皱起眉头说。

  “哦”

  “要知道,前年降伏朝廷的另一位大将刘客奴,袭取范阳不果,为叛将史思明所败,逃归安东,却为王玄志所鸠杀,强并其部下,却也使得将士离心,军州多不从其号令了”

  “其实,安东之事可问一人,他世居安东的名门”岑参又说

  ……

  薛嵩作为带着三千多人加入我帐下的外系将领,还是前降将的身份,多少有些不受待见,不过他这人足够低调也足够勤勉,按照龙武军的章程,重新编练下属,一直做的不错在,是还缺乏表现的机会。

  第一次参加我核心圈子的召见,身处在一干明显年轻的将领之中,快过而立之年的薛嵩并没有任何意气消磨的迹象,面上也恰如其分的表现出点受宠若惊的味道来。一一见礼过才坐定下来。

  “贵家三代世镇安东”

  “是!”他轻轻点头

  “我正想问些安东的事情”

  “大人,但请吩咐”他又起身恭手

  “那你可知,那些伏兵中的高丽人么?”

  “属下已经奉命看过。”

  “哦,那你又有什么想法么?”

  “这”他抬起头,看了眼左右“那些其实不是高丽人,乃是新罗人”

  顿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

  “新罗人”着下轮我惊讶了,安史之乱中,那群棒子的祖先,也在其中参合什么么。

  听他的解释,我才明白过来。

  这个时代高丽,其实就是古高句丽,属于是一个东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主要还是前扶余王国时代流传下来的风俗和传统,战据主流。

  虽然国家灭亡了,但是那些高丽旧族还是需要继续活下去的,隋炀帝三征高丽,唐太宗两战次东征,虽然没能把消灭这个国家,却将高丽变成一个穷兵黩武,全民皆兵而民生凋敝的畸形社会,后来李积经略营州,采取的焚掠性的焦土战术,更始让高丽国内雪上加霜。

  生存的需要总是最现实的。再加上高丽兵能射善守之名,让历代征服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旧王朝覆灭后,大量失去生计的前高丽军人,为了吃饭和养活家人,纷纷转事征服者,为唐朝戍边,换取糊口的机会。

  其中的安东治下的新城州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南苏州、木底州、盖牟州、代那州、仓岩州、磨米州、积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