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我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有些僵硬的偏过脸去,对随行的书记于嵩道

  “你不是说卢稚的女儿还没成年,只有十岁出头么,这是怎么回事”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赫然道。

  “稚阳保卫战,一打就是数年,大家都忘了岁月,卢大人好些年没回家了,大概记混了”

  “不过卢小姐最多不会过十三年华”

  “什么?”

  这下乌龙闹的大了。

  一看到她我就后悔了,十三岁有这么成熟的吗,看那身段,说是十六、八岁也照样有人相信,只有稚气和纯真的面孔,才让人觉得一丝丝还没有长大的青涩韵味。

  这算什么,我家有一个未成年的小丫头也就算了,再来一个看起来比她年纪还大些的女儿,这搞的是哪出啊,一想到这位将来可能要对着年纪比她还小的小丫头,低头叫阿母,我就觉得无比的荒谬。

  “其实……大点也好,稍微养养,无论是自家用,还是联接婚姻,都很快能派上用场。”

  崔光远果然不出无良令尹的市井本色,马上就想出了新的打算

  “如果大人不想自己有婚姻之念,用小辈的结一个儿女亲家也不错”

  “就算一时无良选,万一将来府上的小公子出世长成,有一个伴随照顾的长姐也不错啊”

  我白了他一眼。

  “其实大人不必在意什么……据说许多世家豪门,都会从近宗远支里选一些长的出落,寄养在名下,无论是用之结亲,还是收拢外姓的骏士良才……”

  显然来的路上已经被交代过了,左右将士的各色异样的眼光,虽然让她有些害怕,却还是低着头鼓着勇气走到我面前。

  我努力摆出一副最温文可亲的模样

  “以后就让我照顾你把,请多多关照”

  “恩”

  “愿意的话可以叫我阿爹,不愿意的话也可以叫我世叔好了”

  “恩”

  她似乎眼泪再也困不住,倾流如注的,我顺势抱着这个娇好似少女的身段,习惯条件反射式的抚摩着缎一样温滑的颈背,我心中很有一种金鱼佬占小姑娘便宜的错觉。

  “好了,好了”

  左右起哄声一片。

  “居然让老大白赚了个便宜”

  “热闹也看了,亲也认了,你们这些兔子崽子也不能白看”

  “……”

  “你们这些做叔伯辈什么的,还不该拿出什么见面礼,不要告诉我,这些天四出扫了十几州,连点象样的东西都凑不出来吧。”

  “@#¥%&……”

  “崔光远”

  “饿……”

  “你出的好主意,就从你带个头吧。”

  几句话问下来,长的不错,对答得体,也很有教养和气质,只是有些被这一连串变故,给被吓的有些不大敢怎么说话。

  而在同时。

  西边的一里多外,一个朱袍的官吏,得到消息脸色的大变,从人招呼抬了轿笼掉头就走。

  “主薄大人,怎么说走就走了”一些惶然急切的声音追在后面,试图做最后的挽回“不盘恒一二,对方不是什么大来头啊”

  “盘恒你个头”那主薄几乎是用一种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声音,用一种咬牙切齿的声调道“你这个杀才,怎么不说死鬼卢明远已经投靠了梁开府”

  说到这里,他几乎想一脚揣死眼前这个蠢材。

  “这个梁开府是个典型的疯狗加蛮子,又最是护短了,你去逼迫人家的后人,被找上门来了居然还想让我家大老,替你们顶缸”

  “这……难道没有缓郏的机会。”还有人不明白。“我们可是一体的干系啊“

  “那位梁开府在河北道恶名昭着,受全权清理地方,随便处置个刺使、太守,也不过是一句话,我这点小小的品级还不够人家杀的,你这群蠢货,既然敢招惹上他,从今天开始,我们再无干系,你们还是自求多福把。”

  话毕,气冲冲扬尘而去,丢下一堆大眼瞪小眼的人。

  “吃绝户,这也太可恶了,虽然老子无法改变这个陋习,但撞见了,起码要让这些家伙付出代价”。

  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卢玉坊乖乖的坐在车里,静静的听着外边的声响。

  “龙鳞队”

  “在”

  “去查查,都有谁参合过卢家的事情,全给我清出来”

  “哪只手或脚碰过她的都给我废了,骂过的她全给我掌嘴一百,把卢家吃多少进去也全给我翻倍吐出来。”

  “什么,不愿意吐,你们手上的家伙是干什么吃的,上门自己去拿好了”

  “什么,敢隐匿不报,卢氏一族,现在还有什么风光么……怕激起民变,行,据说现在到处在闹乱兵,盗匪横行之下,绝几个门户是很正常的事情把……在不行,还有通敌范阳的罪名……”

  ……

  听到这里,卢玉坊轻轻的低下头,捏紧了手中绢子,那是母亲留给她最后一点记忆。

  虽然听到的,都是一些少儿不宜,让人心惊肉跳的话题,但却让她对将来的生活,开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期许。

  而我这次出行的第二站,却是洛阳。

  找到隐居在南方的茶圣陆羽了,要说服他出山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来人给他看了乌龙茶、普洱茶等制作的基本工艺原理,他就答应了出来试一试的,顺便见一见发明的人。当然要他效力的条件是,得先把一个人从大狱里捞出来,这人叫李治,又名李季兰,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一个女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女道士,以人物文采风流哧名一时的人物。

  作为唐代崇道的产物,道观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许多名人雅士都喜欢混迹其中吟诗唱对,因为道家相对佛门没有那么多繁缛琐节,因此成为许多妇女避世和寻求清净的所在,更有许多女子籍入道门,以逃避婚姻和家庭的束缚,一些人到了道观也不甘寂寞,其中一些属于敢爱敢恨蔑视礼法的存在,公然与男子成群结对,交游饮宴,彻夜欢畅。她们的存在,也让道观文化,带上了一些青楼文化的色彩。因此,是众多桃色绯闻、风流韵事、才子佳话的发源地之一。

  据我所之知道,在成都那位喜欢动不动到我家揩油的玉真大长公主,也是个典型出家不出世的女冠,从来不把节律什么的当回事,身边经常带着一些容貌俊秀的童子,华衣车马,抛头露面的招摇过市,夜出昼归,据说从诗仙李白到白衣卿相李泌,都曾是她的幕下之宾,日子过的是十分逍遥。

  这位“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的女道士李季兰也是唐朝历史上与“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女道士鱼玄机、“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的女校书薛涛并称风流多情的奇女子,号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始年六岁时,就能作《蔷薇诗》,吓的她老爹惊呼这女儿将来难守妇德,干脆送去玉真观出家做女道士。剡中交游文士,广有名声,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和尚)意甚相得。

  说到后两位,我又把眼角撇向虞侯将鱼同,在唐朝鱼是一个很稀有的姓氏,太原的本家因为附逆遭到了清算,混的比较好的也就这位,薛涛已经注定在我家长大了,难道那位由状元夫人改去做道士的唐朝豪放女——鱼玄机,就将出在他的后人里。

  这位李季兰早年也曾与公孙大娘并称双绝奇士,名动京华,闻达上听的人物,据说玄宗老皇帝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不过她此刻正深陷牢狱,因为光复后,她被人检举出来曾经在洛阳写诗逢迎过安禄山,如果我没介入的话,大概历史上就会因为附贼案的牵连而被仗杀。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我的名人收藏的嗜好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什么饮中八仙,关中十三友、上京四秀,大历十才子,但一个能够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名人却是麟毛风角,要知道直到近代被印度取代前,茶叶一直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在古代要找这么一个专家多么的不容易,特别他还是所有茶道文化公认的祖师,一句话就能叫岛国上那群猴子扑街去。不过,他老相好的这种似是而非的小罪名,对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给新任的河南尹苏震一句话就够了。不过要想让人死心踏地,雪中送炭再加上适当的高姿态,是必不可少的。



【河北篇】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叶停高驾,空林满从官

  东北史家兄弟的内战,在还在继续,一个有城有粮,一个有兵,一时半会还很难分出高下来,新上任的河东诸路元帅郭子仪,乘机进行轮换整编,在相州至云边、大同一线,重新构建了一条防线,却没有急于进攻,只在史朝义露出上风的情形,才派出小股骚扰牵制一二。

  意料中朝廷招还的诏令,却迟迟未下。

  因此在洛阳之行后,我还应了已经卸任诸军都元帅事,改任安抚处置大使的太子小白之邀,陪他上了一趟传说中的少林寺,上山之后,唯一的印象除了牛B还是牛B,嵩山西与九朝故都洛阳毗邻,北依黄河、南近颍水,群山耸立,层峦叠嶂,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少室山大小三十六峰,少林寺尽半而围,山下十万顷的山林田地,都在其封中,绵山而上阡陌石阶,还有类似城关堡寨的所在,光从迎客的山门,走到山脚的僧兵居住的下院,就要一个时辰。进入登封境内,一路沿途行来,尽是遍布各种于少林相关的产业田庄。

  以少室山连天峰为中心,散布着二十八院、堂的建筑群,多达一百多房的精密职事分工,从药石、营建、器械、锻治,饮食、织补、耕作、买卖都有人负责,简直是一个自己自足的小社会,再加两万五千名除了吃饭睡觉,就在练功的武僧,三千名特许披甲的僧兵,还有囤积经年的粮食,无怪安氏叛军曾多次派人攻陷嵩州登封县,却始终拿这嵩阳最大的地主少林寺没办法,要只里面据险而守,非围攻上个经年持久,不得寸进。

  当然叛军之所以打这主意,是因为

  据说里面不但有仅次洛阳白马寺之古老的经卷藏书、古迹善本,还有历代供奉赏赐,积累下来的金银佛具、珍宝器皿的财富,还有信徒供奉和经营积累下来堆积如山的粮食物资。安史之乱爆发后,又有众多募其名,而带着金银细软上山投奔的大户豪门,以及大量依庇门下的流民。

  当然,此次太子小白上山,就是以告慰巡视之名,让这些和尚识相的放点血,拿出点库藏来,现在河南、河北一片残损,河南还好些,从淮南道、江南东道总有一些调剂的东西,而河北就属这里最有钱了,东边北边还在打战相持,哪里都需要钱和粮食。

  我的随行,虽然纯粹给人家充充场面,壮壮声势。当然也不免发生一些,同样江湖出身的部属一时技痒,就谁的拳脚更快更结实,人的脑袋硬还是石头结实等等人体力学上的问题,和少林寺的僧人切磋一二,交流一下感情,然后顺便制造一些伤员什么的。

  但大多数时候是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太子为首的朝廷代表,与少林的高僧们,就少林寺的过去将来,回顾和总结,进行深入的探讨。回顾了国家对少林寺的投入和优待,对少林寺维持地方的安定团结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了肯定。最后坚信,少林寺作为佛教界的领袖之一,和一个爱国忠君的重要宗教团体典范,会为国家的平叛事业,和战后重建,发挥更大的作用。

  和我那时代所见,清乾隆年间被烧毁后重建的缩水版现代少林不同,以连天峰绵延开来院、堂都算是的少林寺一部分,从上到下,尽是一副北朝沿袭下来皇家寺院的气派,又因为独树一帜的武僧传统,所以大部分建筑在历次天下动乱中,得以保全,随便一砖一瓦都是年代久远,大有来历的事物。

  李白有诗赞之:“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深山荫丛,禅林绵延。处处是名胜古迹,光走马观花式的粗略浏览,没有几天几夜,难窥全貌。

  因此,在太子小白和那群眉毛胡子都发白的老和尚,废话连天的扯皮之际,怀着战乱中偷闲旅游的心情,暂时放松一些也不错。

  观摩了那快大名鼎鼎的北齐《一佛二菩萨造像碑》,太宗御赐紫金袈裟,达摩面壁所的留影石、太室、少室、启母等汉三阙、武则天封临过的中岳庙、唐高宗御札飞白书摩刻,剑峰石晴雪,来自天竺的娑罗树,五百年的凌霄滕、三花树、汉时的大小将军柏。

  还有什么五乳峰下的初祖庵,钵盂峰下的二祖庵,太室山东麓的三祖庵,玉柱峰下的法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