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还有历次置换淘汰下来的大量军器,本来打算用在流民大营回炉的,适当也可以让它失踪一些,在那些南海唐人大族里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把,反正这些海外唐人被武装起来后,真要发生什么冲突和事件,倒霉的肯定不是大唐,而且还有介入的理由和借口,当年世界警察美国,就是靠这种手段,将影响力遍及世界的,蚕食吞并了原属墨西哥的三分之一的领土。

  而且苏门答腊岛,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要道,也是重要两大洋一个重要中转地,富有石油、煤、铁、金、铜、钙等矿产,苏门答腊的古名为suvara dvīpa(梵文:“金岛”),中国文献中也称为“金洲”,马来语称为Pulaw Emas ,也指金洲,显然是因为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山区出产黄金。16世纪时“金洲”之名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寻金。虽然对水路来说,远了点,但是可以先扶持一个代理人的据点起来。

  “打了就打了,怎么就不知道斩草除根”

  总知,逮着机会,就要把那群土人,打回石器时代,重新召见他们的时候,我下了决心。

  “什么?”跪伏的数人具是一惊。

  “那么你们的好意我都收下了”

  “多谢侯爷成全”他们面色稍稍一松

  “不过……”他们的心似乎有抬了起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需要什么?”

  “兵器……枪棒教头……自备武装的雇佣军也可以,还有低级的官诰出身,我手头也有几个,不过都要作价付钱的,用矿产或者物资抵价也可以,你们可知道,我的领地上最缺少的就是熟练的船匠和水手……”

  “……”

  看着他们欣喜若狂,恍若做梦一般,难以言自的表情,我心生慨然。

  就如崔光远分析利害说的,这事一出,整个南海震动,当时还有随船的南海各族旁观者,许多藩国、土王都在观望事态的变化,如果南海巡检司要想有作为,而不是仅仅优待亲藩的机构,就更不能轻易示弱了。

  然后是上书自辩,顺便痛陈一番,小番异国胆敢袭击使节的罪状,毕竟当年王玄策借兵攻天竺的例子还摆在那里。

  虽然闹的一时群情凶然,这时候,头顶上有个太上皇,就很管用了。

  据说这事情传到成都朝廷,也不过轻描淡写一句了了“南海一个岛夷小藩,打了就打了,难道还要天朝贴上脸面,去委事人家”

  既然这位曾有英主之名的老爷子都这么说了,常常把父子一体挂在嘴上的西北朝廷,在颜面上也不能太低三下四了,再说一个炙手可热的权臣,和一个不知道来历的岛藩小臣,孰重孰轻,大多数人还是分的清楚的。

  一面暗中训斥了那些御使无端多事,一面为了表示天朝无私,象征性的派个人去广州调查,就再没有下文了。毕竟从西北到广州何止千里的路途遥远,到了那里会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不管调查什么黄花菜都凉了。

  我最后会见的,却是个海盗出身的天竺人金昆秀,曾经在速里麻海横行一时,别号“加楼罗”的恶名昭着的人物,上岸时被同行出卖,在海南琼州治下被抓住后,干脆反水,成为与南洋海盗中的线人和中间商,所谓海盗这种产物,就象牛身上的牛氓,是伴随航线和海路的繁荣而存在的,而此时所谓的南海海盗成分极其复杂,唐朝没有海禁之说,所以许多海盗都是有合法身份兼职的,与陆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些海盗更有沿海国家的背景。虽然有足够的规模自保,但是沿途一些耳目和眼线是必要的,他带来一个消息,就引起我的极大重视,也进一步促成我对海南加强军备的决心。

  虽然底下暗流汹涌。

  但随后,另一件事引起的轩然大波,就掩盖了这件。

  我前脚走,后脚太子小白做出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这位殿下居然就把洛阳给卖了,严格说也算不上卖,他本来就是诸道安抚处置大使,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两京填户移民,筹集足够的重建资金。这填户的人口,也不是随便选的,必须是三等户以上的有产者,不然长安城外有的是流民,早把长安变成了一大贫民窟。

  当然身为太子的小白也不是点石成金的神仙,并不能凭空变出这偌大的需求来。最多允许他发放一些低级的诰身,筹集民间的捐助,作为启动资金。

  而官军在洛阳三日屠城,几乎把城里的户口屠戮一空,能抢的东西也给搜掠一空,只剩下一些搬不走的房屋宅地,当初,太子小白以度支艰难,这个安抚处置使要开展工作,几乎无以为计,在长安问计于我时,我就给他出了这个主意的原型,后来又试探于那些随军商人,几乎是一拍即合,又拉了更多的人来参与下线。

  把洛阳城里大量空置无主的房屋土地,按照前主人的贵贱等级,完好程度,靠近皇城大内的距离,是否临街等因素,进行估价,作为底线交给那些人拍卖,以十抽一为酬劳。

  此次堪称有史以来,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全国性房地产营销活动,居然没出什么大岔子,也让人很惊讶,从大力宣传到广泛拍卖,都得到了与龙武有关的那些商人的大力支持,从剑南到江南三道,从岭南道到淮南道,都有人愿意代理之,除了官方制钱外,还特许以米粮、布帛、茶盐等重要物资,作价抵用。

  虽然这件是一开始,在朝廷就闹的沸沸扬扬的莫衷是一,但是底下的百姓哪知道这些,有都畿道和河南尹印发的官方正式文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对那些向往接近京师贵人们的生活,又碍于入京的门槛过高,地方豪门富户,迸发出无比的热情来。虽然按照移民的标准,对参与拍卖的人员的财产和身份,等资格作了严格的限定,但反而又激起更高的热情来。

  虽然洛阳号称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房屋土地分布极广,但分摊到整个天下,还是极小的比例,供不应求的。而且这些薄有资产的人,将来要住进去,不可能对着个破屋子不理不管,于是重建和修缮的问题也预期可以自行解决了。

  不过让我惊讶的是,虽然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这件事避开他们,但是不但新到河北的建宁王参与其中,号称淡薄名利,与世无争的老熟人——白衣卿相李泌,居然也在其中推波助澜了一把。

  除去那些下线的抽头和花费,头期销售,就筹得钱三百万缗,还有价值两百多万缗的粮布等物资,这可是整个南方,茶盐诸课的二分之一,这还只是报到官面上数字,其中过手的人不可能不秋毫无犯,真实的数目可比这更可观。所谓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这笔巨款,掌握在太子小白手里,无论是用之军伍,还是站后重建,对巩固他自身的地位,都有极大的益处,有了这笔钱,重修水利,兴促耕织,都有了打算。还有暗中进行的结好军队,收买人心,也需要大量金钱的支持。

  于是知道了这笔收益的数目后,西北朝廷顿然出现短暂的失声,然后是一面倒的对这笔钱提出自己使用的主张。

  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卖官诰,卖出身,卖散爵这些来钱的手段,都成了小儿科。自开府议同三司至将仕郎二十八队,为文散官;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阶,为武散官;从上柱国至武骑尉十二等,为勋官。朝廷一直以来给卖了不少,却比不上这一次的收益。

  不用天文数字的迁置费用,也不用可能会激起强烈反弹的行政强制命令,只凭一个限定身份等级的拍卖会,就轻易解决了从重建到填户的大多数问题,而且不费朝廷一分一厘,或者专人督办,就让官民两便,仅仅付出一些预期中的微薄代理费用,就处理的好好的。

  这足以让某些号称有经国治世之才的人汗颜,虽然许多人对这笔钱的用途还有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这让太子小白执政处事的声望也无形间,已经高涨了许多。

  “善用其势之法,所谓商者亦可大用呼,孤算是见识了”这是太子小白给我送来的口信。

  当然了,龙武军在河北清剿乱军,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杀掉,这些乱军的军将主官,多数或战死,或被杀,或获罪、或陷敌,已然没有具体归属,但好歹是训练过并且有战斗经验的官军,一路收拢起来也有数万人之多,除了被龙武军挑走最精锐的以外,将剩余分批折价,卖给正在河北作战的蒴方、河西、镇西北庭等客军,补充兵员,也是一笔好买卖。

  再说虽然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和纯洁,除了象潘拓失的山羌营、段秀实的陌刀营、薛嵩的安东健射营等这样特殊军种外,已经不接受体系外的军队编制,但龙武军用不上,不等于别人也用不上。

  现在太子小白手中一大笔可以运用的钱财,再加上秘密提供的前官军精锐,所谓有钱有人,原本只是空架子的东宫三率三卫,也更加名副其实起来。



【河北篇】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国还家一望时

  卖洛阳事件的余波还继续。

  龙武军召还的命令也终于下来了,理由也很光明正大,龙武军是禁军,拱卫京师才是首要,现在河北无事,也不需要那么多,自当还京,当然神武军、神策军什么被留下来。

  龙武军奉诏开拔,也让许多人从头到脚的彻底松了一口气,据说在某些军营里甚至有开篝火营会庆祝,彻夜狂欢,就是因为一直盘旋在他们头顶上,象阴云一般挥之不去,讨厌的乌鸦终于走了。

  不过,有了洛阳,这个前例,后面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多阻碍了,乃至我还没回长安,就有暗人来试探的问我,可否在长安,依法炮制处理一些废弃的物业的打算。

  对于长安,我当然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天下可以卖好价钱的地方,就这几处,得好好经营一番。再说,象太子小白这样,足够分量出头做这事的代理人,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当然,走之前,也没有忘记给叛军留下一点东西,比如最近史军阵营中的李怀仙、田承嗣,令狐漳等人都受到了一些流言的困扰。

  ……

  自从过了潼关后,河东满目萧条的景象已经大为改观,放眼过去尽是绿油油如毯的田地,  无数马蹄奔踏,鼓动起的惊风,贴近地面,卷荡着路旁,那些刚刚露出一岔青色,却还没长高的禾苗一阵晃抖。

  耕作于田稼中,卖力蹬踏着翻车的农人们,却没有多少惊慌和差役,反而放下农具熟捻的对着行进的队伍,放声招呼起来,更有大群小股的年幼孩童,艳慕的盯着华丽亮堂的兵甲,沿着路边的梗沟里,追逐出老远,才被父母重新唤回去。

  终于又回来了……

  看着前方巍峨高耸的城郭,许多人在心中,口中默声说着。

  虽然少了许多熟悉的面孔,这就是战争,为了各自认为正确理由和坚持,人类相互残杀的游戏,无论你怎么努力,也避免不了伤亡,

  长安的重建看起来也已经初具规模,外墙上的大部分脚手架和吊车都已经撤除了,城门口川流不息的各种拖车引商贩,看起来相当热闹,显然这座最大的城市,正在恢复生机与活力,但这长安城里,大半还是与龙武军有关的人。

  早早侯在成门口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一群女子站的老远在迎接大军的归来,然后都会例行发生一些,看不到自己熟悉和期待的面孔,生离死别之类让人感伤,又悲喜交加的戏码,高声抵抑的声音和情感宣泄出来,哭喊欢笑成一片。

  不过毕竟但生活总要继续下去,她们也还年轻,在龙武军内部保障的体系内,她们很快就会找到新的生活支柱。

  作为出过大力的酬谢,太子小白,把他住过的长安旧诋送给我,作为前王孙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特色,就靠近皇城和东市,地方够大、房屋够多、够宽敞,其中左、右、后向,都有我最喜欢的连片的大园子,假山池泊亭阁一应具全。

  当然,其中还按照我和小丫头的要求,移植种满石榴、梨、柿、桃、李、梅、核桃、栗、榛、等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经济果木。

  一大堆莺莺燕燕的迎候在门外,千万不要误会,真正属于我家的,只有那四个,其他都是假公济私借来用的。

  因为还没搬家,所谓长安居所,偌大的宅地,只有她们四个人,不免太冷清了,所以我从女营中调拨了一些人,在家里服侍充役,主要都是一些身份敏感的可怜人,因为她们因为长的出色,结果在城陷时被那些叛军头面人物挑选出来,占为己有很长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摆脱了玩物的身份,结果官军回来后她们又变成罪眷之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