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作为善意的表示,我甚至可以允许你在这城里建立一坐礼拜堂”我轻描淡写的又重重在他心上加了一个砝码。

  “就如我们的哲人所说的,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是一切友谊和遵从的见证,我带来那些货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希望尊贵的大人,还能够收下我的敬意和友谊”

  他咬了咬牙,深深低头施了一个十足中土式的大礼。

  “不过,大人所说的事情实在太重大了,再强壮的骡子也是不可能代替战马,这已经不是我卑微的个人,可以做出的决断……,希望大人能够给我一些时间”

  我说的是真正的建立一个纯民族国家,而不是用金钱和卑微的讨好,营造出来的寄人篱下的虚假安逸和繁荣。马扎尔人既然可以在军事威胁下放弃信仰,必然还可以放弃第二次。被西方人称为阴沟老鼠一样顽强的犹太民族,未必会拒绝多一条退路的选择。

  “恩……你大可以把我的意见,转呈给希伯来人的大长老团,反正来日方长,我们可以慢慢的计议”

  我当然不会指望他这么一个表态,就可以决定一个族群的态度,但起码算是一个好的开始,按照东方民族放长线调大鱼的哲学,给予一定希望和实利,才会激发去争取更多的欲望和动力。

  “另外”我拍了拍手“你需要一个身份”

  正在门下侯命的掌书记之一杜佑,闻声送进来一个精美的封告,上面盖着光禄寺和礼部的印鉴,那是一个末等男的告身。

  “这个男爵的身份,将方便你在中土的行事,从今天开始,你也算是大唐的贵族”。

  “……”

  ……

  我看他走出去的身影还有些跄跄,似乎是被接二连三的喜讯打击的晕头转向,在转角几乎要一头撞在雕花的门格上,却恍然无觉的笑得脸都要肌肉发硬而被引出去,不由在嘴角挂上一丝微笑。

  犹太人虽然软弱而且吝啬着称,但却是最好的间谍和密探,在三大陆散布的也足够广,无论是极北的冻土冰原,还是极南非洲大陆的酷热沙海,无论是野蛮人的部落大帐,还是东方大君的宫殿,号称只要有钱币响动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存在。

  而且这些人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承,而且也注重相互之间密切联系,他们通过金钱和圆滑的手腕,可以比别人,更容易渗透到各种文明国度,各种形态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他们的商业网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高效流动的情报网络,这也是这个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动乱和迫害中,屡屡始终能保存一部分文明和传承下来的法宝。

  当然犹太人毕竟是最现实和功利的民族,大饼画的再好,也要见到实际的利益,才这么一个礼拜所只是象征性的,既然可以设立他,自然也可以取缔他,全看对方的态度,一旦礼拜建立后,所作为中土唯一一所,允许犹太人公开宗教活动的所在,未尝也不是我手中另一种变相的人质和抵押物。一旦新的商路建立之后,将会是我另一件抵押品,作为商品供应的卖方市场上线,以转手行商为生命线的犹太人,将不得不把他们的交到我手中。

  当然,连我也没有想到,这甚至不见诸于史的一个简单会面,最初只是纯粹把犹太人当榨取金钱和知识的活奶牛,拿十字军西征做幌子的一个几乎骗局的计划,会成为后世争议不止,席卷三大陆的轰轰烈烈回归战争之开端。

  但再这时候,犹太人约书亚的存在,也不过是我生活中波澜不惊的一个小插曲,因为河北发生一桩大事件,吸引了多多数人的目光。

  中书门下平章 录尚书事,领河北、河东转运大使,李泌,就如迟来的历史一般,终于忍不住上书,以河北田土多荒芜,人口凋敝,兵多且亢,需二、三户养一兵,实在不堪其苦,请易其弊,恢复北方诸道府兵之制,重开班田之法。顿然在西北朝廷里再次掀起泫然大波。

  因为。

  这大可以看做朝廷消权弱藩的第一步,不过这地一步并不好走,削夺军权是一件得罪人,并且很容易被煽动起士兵仇恨,而被当成事后的替罪羊牺牲的事情,连政事堂的二李那些宰相们,虽然说起来头头是道,信誓旦旦,却也都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没想到还是由这位了白衣卿相提出来了,大抵也只有他可以不在乎这些毁誉得失把,而且他很有办法还弄来了诸道元帅郭李等一大批人的副署,让事变变的更有说服力。

  而且不乏可行性,让将要被裁汰下来的多余的士兵,转变成耕战自足,出入为兵民角色转换的府兵。的确可以省俭朝廷巨大的供给,还可以通过府兵管理的过渡,避免这些士兵解甲归田后,不安于生活,而继续在地方为乱。

  但

  这件事里里的诸多行迹,却让我看到了背后另一个人的影子,正留在河北太子小百身边的少年参军李萼,

  话说原委,还是让时间如潮,刹那流转回到成都的那次初会面。

  “如今有什么打算”临别起身,我只是随口一问

  “这”

  他似乎迟疑了一会,下了很大决心方才道

  “此番晋见,某有意效法大人之举上书天阕,请重开国初的班田之制,归建府兵,以勇于抗敌的将士将授田之,军上以为如何”

  这话一出,不蒂一重锤,不由我与薛景仙相视而惊,要知道中原地区最多豪门氏族。经此一乱,破败无数,许多地方都不免成为无主之地,难道……

  “这可是颜公的意思”薛景仙代我问出心中的疑惑。

  “非也,不过是在下见大人减赋促战之策,一点小小的想法”他有些赫然道“倒让大人见笑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李萼未免也太大胆了,他的想法,似乎比我搞的减免税赋那一套走的更远,我虽然有动过效法打土豪分田地的念头,不过都是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指使手下吃大户的时候还要给对方冠上诸如通敌、资贼、抗拒官军等大义凛然的托词,

  因为这其中牵涉了多少的厉害干系,要是平常时期,早被众多利益切身的大地主官僚集团的口水给淹死了,难怪颜老头要把他派出来,他虽然有才华,显然在政治上还是个菜鸟,这种言论看起来很有道理,暗中不知道牵扯到多少人的即得利益,一旦被有心人知晓不要说前途灰暗,居然没被人下黑手干掉算他运气。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好办法,要知道千百年来,农耕经济体制下,土地本位制度的思想深入人心,能够拥有一快自己的土地,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让士兵通过战功获得一快自己的土地,这个理由就足够让许多贫寒出身的士卒为之拼命了,如果在推恩到那些民军义勇中去,天知道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本朝早期赖以横扫天下的府兵制度,就是建立这种大量获得授天田的自耕农的基础上,只是后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许多人失却了赖一生计的土地却还要承当军役,这才造成了府兵制度的彻底崩坏,到本朝开元年间,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甿失业,户口雕零,忍弃枌榆,转徙他土”。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到本朝开元年间,不得不实行改府归卫,改府归边。

  (注:所谓的改府归卫,改府归边,就是因为大唐内地承平日久,小户农民为主的府兵,每年要拿五分之一的时间去执役,还不算上来回时间,往往耽误了农时,因此时有避逃发生。加上地主豪强氏族的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作为府兵基础,当年依靠班田制建立的自耕农逐渐减少,府兵制度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先后采取了“并番”(几年番务并一年完成)“代番”(花钱免役)等措施,但还是无法扭转内地府兵兵员枯竭的问题,到了天宝八年,有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上番了。有钱人规避服役,而终日劳作的贫户却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加上许多失去土地这个立身的根本,别说自备武器服役,就是人身独立性也成了问题。其弊端也很多,番上过于繁扰,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农民负担过重等。

  为此当时宰相宋景特上书请废府兵易其制度。其中除了分布在安西、北庭、河西等边境上的军府改编为世袭边军军户外。一部分直属十六卫的军府,撤消了作为二级军队的建制,变成附属诸的下级地方兵役管理机构。其防务职能下放到地方,由道的节度使和州的守捉、团练兵分担。因此虽有其名却已无其实了。

  而作为本军长驻京畿地区的重要武装力量,十六卫是不能自行募兵,由地方各府输送,而且每卫所辖的数十军府是交错散布在天下诸道中,既在地方上通过不相统属的关系而相互制约,又在京畿本卫中通过多来源的兵员,防止某方面势力利用乡党、同年等名目抱团坐大,影响到政权的稳定性。)

  在这个时空。

  由于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已经达到四十九万人。

  边军府兵之所以能得到保留,道理很简单,土地兼并再怎么兼并,也不容易兼并到边境上去,谁愿意让自己的产业可能时刻处在外来的威胁之下,就好比后世全国私占滥用土地成风,但很少有听说边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被违规占用开发,这是一样地道路。

  而作为地区边军总帅“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因统兵作战的需要,兼管地方行政和财政。节度使权力无限扩大,“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成为大军阀。到了平乱结束的战后,天下节度使已有数十个,他们各掌握一州或几州的军、政、财权,使中央政府越来越无力控制。

  再加上,“河朔之民苦贼暴,所至屯结,多至2万人,少者万人,各为营以拒贼。”整个北方可以说是亢兵成灾。按照天宝十二年的户口军民比例,大致可以维持在十户养一兵,但是现在北方连两户养一兵,一户一兵在许多地方都很难看到了,青壮年全部进城当兵去了,现在全靠南输支持还没什么事,长久就要出问题的。这些经历过战争武装人员不是随便可以遣散,需要一个长期而周全的计划,一旦被利用起来,可能就是一场新的动乱根源。

  就算要实行,也不是现在,起码要等到战争把那些门阀氏族的根基扫荡的差不多,再考虑。当然这种话是只能心理想想,不能说出来的。

  “你的想法甚好,可考虑那些氏族大姓的反弹,这世上是没有人愿意把到手利益交出来”我意味深长的劝道道,要知道光我门下就荫包了许多原本登记中的赋税人口,如果将来要把他们发还原籍,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小萼啊,你有打算舍身取义的准备么?”

  “什么?”他非常惊讶的样子,让我再次叹息起来,有理想,有热血,还有头脑,多好的炮灰啊。

  “毕竟,有些事情光凭一腔热血和良好的前景,背后牵涉的东西太多,眼下朝廷还要仰仗他们的力量,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你进言上去,虽然你有报国心,但朝廷怕是不会在这个关口上为你一个人,去触动天下世族门第的根基……”

  “这”

  虽然他几句话就被我说的满脸失望,但我还是稍稍鼓励和肯定了,他的想法

  “恩,不过,其实你可以稍缓其事,先行请清丈土地,以其名收无主之地归于国家,将来时机成熟再行授受之事,一步步来,那时地为国有,想怎样也无大碍了”我给他列举了历朝历代几种比较成功的例子,

  他也不是那种愚钝的人,只是在政治上有些幼稚,点明厉害就心了,拜谢而去。后来在河北清理乱兵,他因此也负责起了一些,只能做不能说的事情。

  没想到,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终于爆发出来。

  相比之下,随后来自成都的动作也不慢,但就低调的多了,只是刚刚宣布一条《军田功授诰》,将为积累有战功的老兵授田,而且授的是关中战乱后广大的无主之地,早早就被龙武军的还乡团圈占下来。

  暂时适用范围也只局限于龙武军的老兵,而且真正得授的不过数千人,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