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么狮子吼大概也是类似的原理把,中华古武学还真是玄妙啊。
不过见过了小丫头哄的太监老头用什么铁袖劲,甩手卷碎出完整的核桃仁来作为零嘴,如应我的要求做出一些诸如空手夺白刃,用肉掌将一口锋利的短刀轻易搓成麻花的演示,也就不太惊奇了。按照怀石的说辞,这些不外呼是力量与技巧的运用罢了。
于是我们的队伍又加入好些人,我手下也增加了一些新面孔。
有了这个契机,自然要好好满足我的好奇心了,那些新加入的家伙倒也不敢怠慢,很是说了一些我赶兴趣的东西。
据他们的说词,青城山便是本朝硕果仅存的钦名世家之一,“玄洞济佑”就是前代掌正的朝廷封号,其与李唐皇家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开国前,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尘烟的年代,天下豪杰英雄蜂起,各拥戴自己心中的明主撕杀征战。
待到本朝高祖李渊得天下后,便加封赏赐了一些,在平定十八家反王,五十四路尘烟的过程中,出过力的江湖势力门派,其中一支当然数少林寺最为显赫的,门下众多僧俗子弟效力军中,后来又力挺当时的秦王,得承大统中,多有助力,因此太宗亲政后,更加世袭辅国大将军,赐紫金袈裟,同散一品诰身,武僧总座同将军衔,可以自募养僧兵等种种恩遇特权。其他如青城之流也荣尽恩遇,以礼佛崇道的名义,世代赐修山门场所,恩加自荐世代子弟于朝廷效命,掌门世授种种真人号等等。
因此江湖一些大的门户效力于朝廷也不是没有前例了。
但后来在诸如玄武门之变的秦王夺嗣、废太子承乾逆乱等历次宫廷政争中,不免有些门户站错了队伍,被贬斥,甚至灭门的,最后之余下来的几家,因为历史悠长,又有官方的身份,在地方积累了依附和敬奉者甚众,普通百姓更是争相子弟投之,无论是资源和人才充足,门户光大子弟众多,在江湖中也极具影响力。而青城由于多了一重宗教上道门的法统,声望更是显赫一时。
但到了武周时代好日子也不长了,这些钦封名门与李唐王室的关系太过密切,有的卷入李唐宗亲的反周复辟运动直接被镇压,其他虽然离政治中心较远又谨言慎行如青城,但还是在武则天,宠佛抑道为名的高压政策下,掳夺了一切封赐和权号,加上其他江湖新生势力壮大此起彼伏风起云涌,逐渐淡出。在很长时间内,只是凭借在官面上还有个道统祖山的名分,才没有消亡。
而到了本朝天子,礼奉的是陶弘景、司马承侦一脉的上清派茅山宗的法脉。本代茅山宗地道师吴筠、李含光师徒先后行走宫廷,甚得皇帝宠信,先有诏命《命李含光建茅山坛宇敕》推崇前者为‘道高紫府,学总黄庭‘ 的一代就、宗家,后有赐号 “玄静先生”号,恩加特修紫阳观遥为供奉,茅山法宗一脉一时显赫无二。
因此,眼下青城山的虽然还算是前二十家以内的江湖名门之一,但作为江湖门派的实力和声望已经大辐缩水了,只是凭借上代积累下来的世系人脉和武学技艺,又是道宗圣地,经这些年的潜隐发展和恢复,才勉强位列最末。
这前情后要,听得我是大有感怀。这简单投效事件,还牵涉到某个门户兴亡的内情。
不过我这老太监怀石来历也似乎不简单,象他这般常年深宫内院的内官,怎么会知道这些前情内要和江湖逸事。这怀石应该也颇似道家的名号把,只是我再问下去,他就只含糊其词说是早年的一些见闻,追问不过,才隐约透露出二十多年前年,编列天下洞天福地的时候,有旨青城赐修建福观,自己便是宣旨的前情,便不肯再多说了。
不过这也不难解释,小说和传记看的多了,我也可以隐约猜的出一些东西。
根据史书上记载,李唐皇家得天下,不乏江湖豪杰追随的影子,既然有的这些草莽豪雄的助力,自然知道其中厉害干系,因此虽然历史中鲜有记载,在官面上也为有承认,一直是两个世界的事情,但作为庞大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恐怕一日也未放松过对某些人和事的关注和监控把,毕竟对任何政权来说,都不会对自己的统治内有不受控制的强大力量的存在和倾向,而放任自流的,而把控掌握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名利手段。这些钦命门派世家和对他们的封赏和扶持从另一个方面也只怕是一种力量的权衡和制约手段把。
而青城派,他们的新授的正式职位,也让我有点头脑发昏的感觉。
“咒禁博士”我骑在马上,大声叫起来,听起来象那种异世界YY小说中的宫廷大法师什么的干活,引的一片侧目,传喻的内官姚恩亦吓了一跳。
赶紧陪笑道“正是”又小心看我脸色“大人认为有不妥吗”
“不过是有些奇怪,知道这差使是干什么的吗”
“小的倒是知道”他释然“与巫卜的营生实大有干系”
原来按他说法,这咒禁博士和太医一起,都是属于宫内省太医署下的从八品下阶的官职,是一种类似巫祭的官职,源自于秦汉,主要为皇家的祈福做法辟邪什么的差事。连小丫头尚不存在的公主府将来也要配属的。
当下领了两名新进淄衣乌冠的咒禁博士来拜见,“玄月、玄清见过大人”, 看着这两位满面皱纹老的不能再老的,恭恭敬敬向我拱手鞠身行礼,心中不由一种荒谬的感觉。空扯些日后多多请教的废话。
看那两位嘴角却是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欣喜之意。我心中纳闷,不过是从八品下阶的职位,竟然高兴成这样,比特恩旨承袭了诰封还兴奋。后来才知,此间大是有隐情,还牵涉到道门内部的宗派之争。
在此之前,侍奉皇帝的都是由主修《黄庭经》《养生集》的上清派一脉茅山宗所把持的,宫廷中的符 箓 斋 醮,也多是由符箓派的另一支南天师道灵宝宗所主持。(道教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大型的功德法事,统称为‘斋醮‘。‘斋‘就是齐,祭祀之前,整洁身心;‘醮‘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道教斋醮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专用于超度亡录;金箓,除了超度外,还包含延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三、七、四十九天不等。)而除此之外,还有北方最大的宗派——楼观道,不但盛行民间,也在上层中有不小的影响。
而宫廷之中,那些宗室妃主,也多拜在这几支门下,比如那杨太真的太真,便是她道门女冠时的法号,还有玄宗的姐妹,如玉真公主等皆如此例。不仅日常官绅士民有大量的供奉,年节皇家宗室还有封赏赐赠,因此一时显赫无二。
相比之下,青城所属的北天师道,除了一个道宗祖山的头衔外,已经难有作为了。
因此,这咒禁博士虽然只是从八品下阶的官职,但标志事隔多年后,这支北天师道的法脉再次正式进入宫廷。
其中更是又涉及到天师道各宗诸脉竞争的情形。本朝天宝七年(748年),今天子令有关司衙审定张天师子孙,将有封植,以隆真嗣,并册追祖天师张陵为太师。而为了唯一的天师法统正宗,这南北道宗的各派各宗诸脉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至中晚唐时,逐渐形成龙虎山天师道,即所谓龙虎宗。这一派在帝王扶植下迅速壮大,为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如果青城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借助宫廷的力量分门立宗独成一路,获得人气和资源,将来独树一帜,成为北天师道最光大的一脉,也非没有指望。故而是无比的热心。
因此如今青城上下为了讨好皇家,可说是孤注一掷几乎倾力而出,包括掌门上代仅存的师叔,若干同辈长老,二代三代精干门人,底下几乎出色一点的子弟都被拉出来了,据说门户里只留下些香火道人维持山门门面和日常秩序的底层弟子。
当然了,作为首当投效皇家的嘉勉,那个青城掌正清微子,心满意足的得到了本代“辅佑显正”的加封,青城门户的总观——建福观也赦重修为建福宫,所有同行青城子弟选精良,暂充入内营听效,待甄选身家清白品貌端良的为朝廷、皇家驱使,变成我直接的手下。虽然青城派的倾力报效之举,已经得到皇家初步认可,但想在进内行走,甚至进入皇帝身边,人员勘验甄别还要过我这个主官一关的,要响侍卫宫禁,除了武学的高下,朔三代的家世背景,日常的风评等,都是必须考察的。
不过此君虽然表现功利了一点,但确实有些本事,也很会做人。对我这个现管,客气有加,不露痕迹的巴结着,还特地派了阅历老到的门中俗家高手两人,专门陪护在我身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成都篇】第七十七章 道门
同来的除了青城外,还有些若干蜀地的武林中人,无非也就是乘这个机会投效皇家,为自己的门户谋个好前程、出身罢了。也暂且充入军中效力。
我招呼了一声,正当值的那两人,皆青城二代资深弟子,一个号做重霄剑孙重霄,一个号叫白虹剑的方白虹,满面恭顺的应声 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不知道你们的门户里有没有女弟子”,哪知他们听了有些尴尬的摸样,更老成一些绰号重霄剑的,迟疑了一下,才陪着小心的说“大人真说笑了,青城为正一门下,虽然门下弟子不禁婚嫁,却也没有收女弟子的”,原来如此,难怪周旁一阵面色古怪,不过我看他们的表情都似乎联想其他地方去了。我只是随口一问,按下不提。
哪知清微子老道闻言,马上找了过来,郑重其事的问道。
“不知大人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
我知道这位掌正正当壮年,虽然外表淡薄,却颇是热衷功名的。
“只是觉得奇怪,贵门没有女冠道侣什么的吗”我笑问道。
他似是早从别人那里知道了什么,微笑起来了,“大人见笑了,鄙门习的是正一法宗,修的是内丹养气之法,倒是那些别宗的金丹道等此风颇盛,不过鄙门在张祖师后,在房中、养生也有些心得的,倒是愿与大人参详的”。显然还是曲解了我的意思。想到我家阿蛮这些日来婉转娇羞的情形,心头倒是一热。
这老家伙会做人啊,是男人都不会承认自己不行的,只多是道貌岸然的不好明求,更何况我有数量兼顾质量的雄心壮志,总道是有备无患,未雨绸缪什么的。
“那倒是谢过了”这倒是意外的收获把,不过要想侍奉宫廷,这些药物、养生、房中的东西恐怕不可少的。这咒禁博士除了做法祈福避邪外,大概就兼有类似宫廷保健师的性质把。我看他有点鹤发童颜的味道的,居体养气显然做的不错。
“这个内丹养气之法,怎么说来的”,我听见了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关键名词,不由大感兴趣。
“这便要从我道门宗法说起了……”他很有兴致和耐心的娓娓道来。
要说青城山,我那个年代作为一个着名的旅游景点,因为学校经常开研讨会的地方,我在大学时也没少去跑过腿。据说那里是御封的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还是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所在,因此作为道教主流天师道的发源地和祖山、祖庭名标史册。据说最早的初代天师张陵,就是在这里结庐羽化升仙的。全盛时有山上有七派数十观所。
不过我所知那个时代的青城山和眼前这个青城山已经是两回事,属于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北方兴起的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也是元朝国师的丘树机所创立的全真龙门派的地盘。由清代康熙年间,湖北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传过来的,和现代北京鼎鼎大名的白云观倒是同宗同源。
历史上这支青城北天师道,到了明末清初就算结束了,现存的是湖北武当山分过来的全真教龙门派的法宗。因为历史上,明末四川长期拉锯内战,加满人入川后,由于川人的强烈抵抗,采取了灭绝政策,十户不存一户,土着的四川人只剩下十几万人口,现在的四川人大多是后来清廷“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的后代,由于四川盆地有相当封闭,不象江浙地区,搞个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传的众所皆知,所以满族统治者可以放手屠杀,最后还可以把黑锅栽在张献忠头上,招集了一帮无耻文人杜撰了个七杀碑。
在这一点上,通过大屠杀来削弱汉族人口优势,满人做的和蒙古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满人吸取了蒙古人高压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