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我以为自己已经很有些身家了,可是见了这些场面,才知晓自己是井底之蛙的。
但据那些北军的老人们讲,这些东西、排场,相比长安城里的那些豪门大户来说,无论是气派品位还是质量数量,都相去甚远的,哪怕是成都府里的所在,不过是南方乡下爱摆显的土包子而已。
而抄家的具体操作的讲究的,也让我开了回眼。
一般默军士许顺一些值钱小件的零碎,因为有的东西零碎的主人也未必记得清数目;然后按照查封的数目,抵扣一些零头,就是主要办差人员的酬劳等等。这还只是小头,属于明面上不成文的管例。
主事的人员还可以具体情况操作一些查封的范围,看对象合作的程度,比如有意漏掉一些东西,或是交出一些隐匿的财产,换取比较体面的对待等等。
当然如果不合作,得罪了办差的人,那也不介意增加一些名目的,甚至连祠堂神牌,厨房锅灶也不会放过的,然后还可以再拷问追索可能隐匿的财产,那就不好过了,但如果比较合作,还托了人留情面,那还可以多留下一些维持度日的东西。
相比龙武军兵,那些宣诰的中使、内官就没那么客气了,他们跑路出来,几乎积蓄多年家当都没了,拷逼起来也特别狠的。因此许多人宁可选合作,也不愿落在这些有点变态的手中的。
最后当然也不忘多划些给宣诰传喻的,反正是康他人之慨的人情,倒把这些断了是非根的家伙喜的屁颠颠的。
超家抄的多了,也深有感怀的,总觉得这些犯官就好似朝廷眷养的猪一般,无论平时其怎么拼命搜刮盘剥,积下无数家财,养的肥肥胖胖的,(古时没有什么银行帐户保险箱之类的东西,真金白银万贯家产弄的越多越跑不掉),一有需要,便拉几头出来开开刀,既充实了国库又威慑天下,还可以让善良的百姓欢呼“皇上英明万岁”大收人心,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番清查之下,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的,也落得许多位置空出来,正好让那些新晋的大佬们权衡计较的角逐一番,为自己的亲丛旧属打算打算,谋个最大的益处。不过,无论这趟混水搅的再怎的厉害,又是如何的暗流翻涌的,我是置身的兴趣乏乏了。
借着他们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位置上,我也很是鼓捣了感兴趣的事物也有了些成果的,一时竟没得多少目标……
……
日上高杆,仍想赖着不起,听的门轴枝桠一声,惟帐外人影绰约,在收拾我的房间,听的悉悉索索轻手轻脚丝帛摩擦的声音,一个曲线优美的淡淡人影,随着微弱的光影,投射在帏帐上,竟让人窒息的不由秉住呼吸。
【成都篇】第九十七章 奴婢与飞仙
又躺了会,起得身来,人已经出去,梳洗妥当,推门出去,
却见一身材身材窈窕的女子在剪理花木,我也没多想,蹑手蹑脚的猛然从背后一个猫扑过去,“不想你还有这种情趣啊”一把抱住上下其手的,口中念道“看我超级咸猪手”
对方却生涩惊乱的在我怀里猛的挣扎颤抖起来。待我占足了便宜,察觉虽然手感润泽饱满的,但也大不同谢沅的,转过一张惊乱的俏脸过来,颤声道“见过主子”
她一身淡装,头挽乌云垂髻,素缟纹裙,婀娜腰伎,行如弱柳,只是容颜秀美中稍显清瘦,又是另一种韵味的风姿了。被我把住要害,一副清绝羞赫的情态。
哑然半响之余迟疑道“你是”,搜刮尽脑子也没想出府上何时多了这号,才见她脱开身去,有些慌乱摆理里衣裙,遂又谨然衽身一里礼
“奴本是侍侯雨小姐的,沅夫人这些日子,常奉应宫内的,便暂使奴帮衬点内院的事儿”。
“原来是初晴啊”真的很难和当初那个灰头土脸四脚朝天被按在地上的某人联系在一起啊。却也注意到内院多了些什物,一些东西被重新摆置过,本来放任滋生的花木,也被细心的修剪过,细微之处却显的富有些家居的气息。
看她也就一个人,每天都是做着这些的功课,把内院收拾的,很有些家的意味,倒是个不简单的女子,也似很见过了些大世面的,在最初被我偷袭的慌乱之后,很快恢复过来,有一种天生自然的仪容体态,言行应对的颇为得体的。
这种天然自成的教养和习惯,不是寻常人家所能出的,也让人对她的过过和经历,却愈发感兴趣了。
不过瞧见她此刻这副沉容得体的模样,反钩起人一些心痒痒的yu望,又有一丝施暴的情节,难怪当初就算用灰土刻意遮掩了容貌,还是不免被人盯上的。
心念转过了许多,我嘿嘿道
“这样说来,你算是我的私奴吧。”
她头低的更低,却是默认了。
“那我不是怎么处置都行,可以要你做任何事情了我把这两个字咬的特别重,意味深长的“任何的事情”,
“恩”的一声,却是把颈首垂的更低。
虽然我看不见她此刻的表情,但从被羞色染的绯红的粉颈,可以看出她不论情愿或者不大情愿的,却是副逆来顺受,任君欲求的态度。
心中欲发的得意,传说中的女仆、制服、调教什么的也不过如此罢。
若不是今天还有事,倒想就这么拉进房间详细身体力行,探讨一下作为奴婢对于主人具体的权利义务干系。
毕竟人到了一定的地位,生物钟的频率已经不以白天黑夜的差别为转移的。
“我需要个房中铺床叠被的,你有空就过来帮忙罢”,放她一马,反正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滴。
“是,主子”她低低应了声
“哈哈”我心情大是舒畅,高唱起“我是一直披着羊皮的狼……”扬长而去,
……
新到的校尉向震,这两日在武学中很有些收获的,今逢得旬修,亦是依礼节来拜谢军上栽培的。报了身份,通传进去。
却见院内的亲军个个举都举着藤牌大盾的,如临大敌的模样,不时望向天空的,心中纳闷,难道大人在行什么机密之事,需要这般警戒森严的。问起众人支吾了半天,只说大人正在晨炼的。
心中更是惊讶,难道大人武功高强如斯,连亲军都需要退避三舍。这倒十难得见识了,却未察觉左右,望着他进去的眼神,有几分怜悯,又有几分兴奋的。
嘀咕起来“又来了个不怕死的,看他能坚持多久出来的”
若大的一个内校场,门口只有亲军打扮的一人,站在正中,只是头瓢毛发只刚长出的青青的一岔,很有些可笑,见了向震,露齿一笑的“来见大人的吧。”
向震“恩”的声,却见几个兵器已是空空如也的,小心的问道“不知总大人这练的是什么功夫,这十八般兵器怎么多不见了”。
对方很憨厚的笑了笑,指给他看
“呐,都在墙头上,屋顶上,树上呢,还有些飞外头去了……
看的向震很是无语的震撼中,突然对方
“小心”,眶谠一声,却见他手疾眼快的,架住不知何时飞过来的一柄飞旋的陌刀,挑起抄使了几下,卸力甩在地上,不由脑后有些发冷的汗津津,半响才吐出一句“好险”。现在他总算明白外面的那些家伙为何,总举拿着排盾了。
……
早饭前闲暇,前些天,看的那些比斗的激烈,我也有些手痒的,决定练几下,在兵器架上左摸摸,有看看的,最后选了柄看起来最轻巧的,挥动起来。
一开练,就见左右面色大变,无不退避老远,一脸心有余悸的摸样,不由喝道“你们跑个什么,不就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踢蹄的吗”闻声,却见闪的更远了……
摇头叹气,也不理会这些胆小如鼠的家伙,我一气轮起刀来,气发丹田,手握横柄大喝一声,只见刀光如匹,虎虎生风,飞旋着以奔雷之势,没入一棵大树。
“咦,人呢?”却发现那些家伙借口拾检兵器,跑的干净。
还是不行啊,不由感叹真是天妒英才啊,虽身边不乏良师的,也肯用心教的,但是我似乎根本没有这种天分的,也缺少这种资质,只能学了形似的招试,但一到使的酣畅,一用猛力之处,无论什么兵器多会变成一式独一无二的——天外飞仙。
每天坚持下来,倒是练的近身护卫的那些家伙,对空防御和抗打击能力,长进了不少。
摇头再叹又操起一只……
又是一刀中树的,伴随着碰的一声惊呼,抖了几抖,树上掉下来一人,引的惊呼出来“树上有人”当即被左右冲出的卫士高喝这“好个奸细”,用网扑绳套的缚拿住了。
拖上来时,还只是口口声声说良民冤枉的。我饶有兴趣的望做他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名做施樟雨”见我的我面色不善,又强做镇定补充道“人称施三郎的”。
“什么,石章鱼、死擅郎!!”我一个机灵,“来人,给我拖下去打”。我靠,起什么名字不好,干嘛起这几个起点的超级龙套男的名字,害的我以为这几号怎么阴魂不散的跑这来露脸了。
见得周旁有些不明所以的,又改口
“好好的给我拷问清楚,这个家伙是怎么派到树上去做他的良民的”
“小的冤枉啊,素昧平生的,怎会与大人的仇家无干的”,那号见得我的反应强烈,亦做改口称辩。
我心嘿然,你就叫紫叉恨也没用,“普通良民那有你这么镇定的,看见大官脚都软了,还能强辩道理的,真是天大的笑话”。
早上这一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到我的好心情,召见了一些人,又用了早饭。
出得前厅来,却旁从,围看了老大一堆的,一阵还有些稚气声音
“荣誉即吾命”
“忠诚为我盾”
“坚忍为利剑”
……一群少年参差不齐地在宣誓,只是声音有点儿走调。
这小妮子心血来潮的又在玩骑士游戏里,正拿把剑架在一群半跪少年中的某个身上。
只是剑刃不是拍在肩膀上,而是直接贴在脖子上,倒不象宣誓,更象逼供的,那位在同伴一片怜悯、庆幸、乃至心有余悸、幸灾乐祸眼色中,显然不是第一号了,浑身寒毛战栗,满头大汗的,生怕她手里把不稳,贴在脖子上的寒刃稍微陡一抖,自己就乐子大了,那宣誓词倒似在刀口下逼出来的,声音有些哆嗦,让小丫头一脸不甚满意的模样,嘟囔着“差劲,还不如小杨……”纭纭
我不由宛尔,小杨那号从小和熊打架出来人物,见血割过人头的主,怎么会在乎你个拿把刀的小丫头片子。
见得我来如蒙大赦的,那些少年们不由的纷纷可怜巴巴的投来求助的眼神。
这些可都是我精选出来的上等炮灰,虽然不比小杨那极品炮灰,但都是为小杨新成立的童子营里,百里挑一的人选,也算悟性、心智、机敏都不错的,至于那些身手、学识的要素,这些可以后天得到强化的东西,反在我考虑其次。
这些少年,将来都算是公主府的亲事,还是让她换个玩具的好,不然随便一个抹了脖子,我都亏大了。挑选培养他们训练他们先期投入,也费了我不少本钱的。
咳嗽了声:
“阿月啊,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逛街……”欢呼一声“逛街” 她一把蹦过来,挂在我身上,象只邀宠的小猫摇啊摇的。
【成都篇】第九十八章 承袭与公关
武试虽说已经结束,但余波荡漾的,还是牵扯出一些纷纷扰扰的人事。
要知道军中就如朝堂一般,也是有诸多派系的。北军五虎他们看我总有不顺眼的根源也很简单。
光这晋身武官的来源,就有科举,袭荫、累进,保举等多种途径。
自唐代起,取士的考试制科和常科两种,常科就是每年分期举行的例行考试,制科又称恩科,指有时皇帝为了某中方面人材的需要,临时特别加开的科举。其中制科又文、武两科,分别用以选拔文职和武职进士。
如现在河北作战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就是本朝开元十九年( 731年)诏试武贡士中,当时就以“武举异等”中第,补从九品下右卫长史,踏上仕途军旅的,属于科班出身的代表人物。
而我前些日子进行的武试,也属于这种皇帝特准的恩科。
袭荫,就是承袭父荫,根据父辈的官职、爵位、功勋,朝廷授给子孙一定的职位、爵衔,这也是唐朝中许多将门世家的传承立身的资本。父祖官至五品以上的高官子孙才可通过“门荫”作官,
如本朝大将李光弼就是承袭了,原为契丹族老八部的酋长,追随唐太宗征高丽的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