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出书版) 作者:温世仁(出版)
公孙的后人?丽姬越发沉默了。丽姬的心愈安静,她就愈清楚地听见自己心中挣扎的声音:爷爷希望自己能够平静地度过一生,不要被国仇家恨所累,莫要为复仇而活。
她的沉默秦王都看在眼里,甚至连她沉默的原因也看得一清二楚。
出人意料,秦王并没有因此给她太多的压力,似乎也很习惯和她这样安静地相处。
秦王知道,她已逐渐征服了这个安静的女子。这是一个王给自己的考验。
“哇……哇……”床上的婴儿从熟睡中醒来,大哭不已。丽姬正欲上前,秦王却已抢先一步,抱起婴儿。婴儿在他宽厚的怀中愈显娇嫩可爱,如同清晨带露的花苞。他仿佛对秦王的脸产生了好奇,止住了哭泣,黑亮的眼睛瞪得滚圆,盯住秦王,然后张开仅长了几颗的乳牙的小嘴,无声地笑了。
秦王轻抚着婴儿粉白的小脸,也不自觉地微笑起来。也许只有面对不懂得揣测人心的天真婴孩,秦王方可将真感情坦露无虞。丽姬不禁为之动容,这个男子的心究竟是冷酷的,还是温情的?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而这对他来讲,又岂非太不公平?
秦王将怀中婴孩交到丽姬手上,动作轻柔,小心翼翼。丽姬心中一动:此种情景,正如一对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在旁人看来,又该是多么温馨的一幕!
“就算是为了孩子也好,试着让自己多些笑容!”秦王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试着让自己多些笑容?这算是一个王给她的命令还是一个男人对她的心疼?
望着秦王黯然离去的背影,丽姬真的迷惑了。
也许秦王与自己是一样的——都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害怕孤独……
不过,秦王的孤独是不能轻易流露出来的。甚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孤独的。就这点而言,丽姬知道,除了理所当然的恨之外,秦王确实也有让她心疼的理由……
隐隐地,韩申还能感到背上那道结了痂的伤口针扎似的刺痛。那痛楚,是如此细腻而深刻。他看不见那道伤痕,试着伸手轻轻地触摸,他要借着这样具体的触摸提醒自己,莫要忘了自己存在的事实。
他必须一直存在下去,不问任何理由,即使只能是安静地在旁等待。
他要自己知道,他一直都在。而他存在的意义呢?他的心没有告诉自己。
他答应过她,会将她安全送回家。
咸阳宫,是她存在的地方,是他不变的守候方向。
只差那么一步了,韩申距离丽姬的身影越来越近了。
不知费了多少时日与力气,他终于确定了这偌大的皇宫里,丽姬所在的地方。
就在要踏进寝宫的前一刻,韩申的眼前忽然出现一个身影,在他之前一步踏进了寝宫。他,就是秦王吗?韩申心想。
静静地,他藏身在寝宫门外的角落,从黑夜守候到白昼。
“谁!”刚起身准备梳洗的丽姬,听到了门外的动静,一转身便见到门外乔装成卫士的韩申。
“来人……”丽姬不由得惊呼,韩申心中一急,连忙上前迅速捂住了她的嘴,低声道:“是我,丽姬。别出声!”
丽姬觉得这声音很熟悉,不禁抬头仔细望了韩申一眼。“韩大哥!”她认出了韩申,随即难掩惊讶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一直守在咸阳,不曾离开……”韩申无法直视丽姬的眼,于是将脸别开,脸上掠过一丝落寞的神情。
“韩大哥……”丽姬似乎能察觉到他的异样。
韩申忍不住关切道:“丽姬,你过得好吗?秦王都是如何待你的?”
“我……很好,一切都好。”丽姬微微一笑,轻声道。韩申隐隐察觉这笑容底下的眼神和从前略有不同,却又说不出差别在什么地方。当然,丽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情感,更是他无从了解。
“秦宫守备森严,韩大哥为何冒险闯入宫中?”丽姬忽想起了韩申处境危险,忍不住担忧道。
韩申一转头,忽见床上熟睡的婴孩,他心中一震,不禁质问道:“丽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
丽姬忽然面露难色,含糊地道:“韩大哥,他……他是天明,是我的孩子。”
“孩子,哼!是秦王的孽种吗?”韩申强抑着心痛的感觉,冷冷道。
“我……韩大哥,你别问了。”丽姬脸色一沉。
韩申一时激动难耐,使劲抓住丽姬的手腕,道:“为什么不能问?告诉我,这是真的吗?”
“啊!”丽姬一声惊呼。韩申才惊觉自己逾矩,连忙松开了手。
“丽姬!难道你这么快就变了心?”韩申无法想象事实的真相。
“不,不是的,我是为了他,还有……孩子好,才这么做的。请你相信我。”丽姬试着让韩申明白实情。
“为了他好?孩子?丽姬,你说明白一点!”韩申大感不解道。
“韩大哥,丽姬求你别问了。这孩子应该属于这里,这对大家来说都好。”丽姬神色哀伤,万分无奈道。
韩申冷冷瞥了婴孩一眼,道:“这孩子若真属于这里,就更不能留他活在世上!”说着,剑已出鞘。
“韩大哥,你误会了……”丽姬拦在韩申面前。
“你若不说明白我是不会离开的!”韩申难忍激动道。
“这孩子……是……是荆轲的……”丽姬坐到床边,抚着孩子的头低声道。
“啊……”韩申怔了一下,一时语塞。韩申看不见丽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神情,但他却可以想象此刻自己脸上的表情,必是要有多震惊,就有多震惊。
好半晌他才恢复冷静,疑道:“此话当真?”
“是,他确实是荆轲的孩子。”丽姬轻锁眉头痛声道,无奈中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韩申沉吟片刻道:“那你们母子二人快快随我离开秦宫吧,有朝一日定会与荆轲见面的。”
丽姬轻轻摇摇头:“韩大哥,你还是自己走吧,我们出了宫又能到哪里去?难道还要天明过那种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生活吗?天明只有留在宫里,才会有安稳平静的生活。韩大哥,我求你了。”
韩申叹了口气,他知道,丽姬所要的那种生活,不仅是荆轲,也是自己所无法给予的。他向丽姬道:“好吧,我不逼你。你和孩子保重,我会再来看你的。”言罢,他一个纵身,从窗户跃出,身影霎时消失在远处……
第六章 名扬燕国
云氤漫漫,将天地渲染成一片深白的苍凉,掩天蔽日;崎路迢迢,仿佛延伸向无止境的缥缈,惑人心绪。
荆轲孑然一身走在蜿蜒曲折的山径中,路漫漫、人憔悴。
路的尽头究竟有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正驱赶着自己往这方向而去?荆轲突然间迷惑了起来。
他在树旁一块大石畔驻足了一会儿,浓稠的雾气漫笼在他的四周,隐隐间他听到了缓缓的水流声。他叹了口气,猜想自己现在的模样一定很狼狈吧!他突然很想看看自己此时的狼狈,一种奇异的自虐般的快感促着他循着水声摸索前行。
一条悠缓的小河就在他身旁,他快步走到河边,想掬一把清水洗洗满面风尘,却始终找不到河面。雾气太重了,明明就听着水流声已在身边,那河面却仿佛与他捉迷藏似的,始终悠悠忽忽,飘渺不定。他疯狂地四处奔走,觅着水声,提纵身形,却还是看不清河面究竟在哪个方向,甚至几度差点在白稠的雾气中飞撞上山石树枒。
焦急之际,他忽然发现自己已落身水中。一股透骨的寒意从脚底升起,水深及腰,他俯身竟还看不着自己的脸……
雾太重了……他沮丧地摇了摇头。
伸手掬了把清水,在雾气中他将掌中的清水贴近自己的脸,近得几乎要沾到自己的鼻尖了。然后他在水中看见了一张脸,一张目光凛冽、冷峻深沉的脸。
啊,秦王!
他慌张地泼开手中的清水,身子一软,又落入了水中……
荆轲从梦境中倏然惊醒,发现自己满身大汗,将榻上浸得湿了一片。
身居燕国,转眼又过了一年。梦中,一直是这般迷乱的情境;梦醒,寂寞的心绪亦如梦中雾气般萦绕心头。他渴望见到丽姬,但丽姬已不在身旁,甚至不在梦中。
这些年来,荆轲没有一时半刻敢轻忘自己的使命。
为了复仇,他日夜不忘钻研素帛,苦练剑法。经他融合的公孙羽家传武学与自创而成的“惊天十八剑”,已经日趋成熟,此时他的剑术已是登峰造极,在燕国,也已广为人知。
荆轲一直在等待,等待一击即中的反扑良机。如今,时机已经来临,他的刺秦之举已是一蹴可几了。
然而,再多的自我砥砺,也抵不过因为丽姬的消失,始终在心头忽隐忽现的落寞。
压抑着的相思情愁、理不清的国仇家恨,他苦闷地度过了分不清的年年岁岁。这些不再与丽姬相处的日子,一开始是揪着心用一刻、一时去等待,而后便用一日、一月去计算,最后竟成了一日如数年般的苦楚与悲痛了。
不见丽姬的日子里,饱受思慕之苦折磨无以宣泄的荆轲,习剑之余经常索性放任自己喝得酩酊大醉,放浪形骸,他总想借酒消愁洗去那哽在喉头难咽的苦涩。
这日,他正在蓟城边一间简陋的小酒馆里酒酣耳热之际,醉眼迷蒙地悠悠抬起头望向窗外远处人烟渐稀的山林间,忽见满林桃花遍开,影影绰绰,依稀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倚傍桃树下。
“丽姬……”荆轲大惊高呼,倏地起身大步跨出酒店奔向林间桃树下。
“师兄……”他隐隐瞥见丽姬泪眼婆娑,细声响应着他的呼唤。
“丽姬!”荆轲又惊又喜,激动地飞纵身子向桃树伸手抱去,恍惚间竟狠狠地扑了个空,猛地撞上一株巍然大树。
满林桃花倏忽幻移,丽姬身影恍然消失。只见一株满身枯藤的古木,竟因自己思念过度而衍生了这般美丽幻觉。猛烈的撞击让半醉的荆轲清醒过来。
幻觉可以醒来,心中的苦闷却无法醒来,荆轲不由纵声吟唱,歌声中掺杂着梗咽,竟如此凄凉悲怆。
那歌正是丽姬当年在他身畔枕边柔声轻唱的。
正当荆轲回忆过往缠绵情境、放声忘情吟唱之际,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声声激昂的击筑之音,高亢犹如孤雁嘶鸣一般,那一声声的筑音扣紧了荆轲心头的仇恨与忧伤,让他不能自己,更加放声合唱,一歌一筑相得益彰,竟融合出一种悲壮凄怆的动人气势。
荆轲一边合唱着,一边循着乐音,漫步走回酒馆。
酒馆旁、树石边,一个身形瘦弱、布衣长袍、飘然若仙的中年隐士,盘坐大石之上扬眉击筑。那中年隐士见荆轲到来,微微抬头,面目含笑,却不停筑,目光与荆轲相接对视片刻后,筑音忽转,三折迂回而上,更是悲壮至极!
荆轲闻音胸涛澎湃,驻足中年隐士身旁,愈加率性纵声歌合唱。一时筑歌并起,引来行人侧目,驻足围观者渐增,只见二人仍旧旁若无人,陶醉其中。一曲终了,良久,只见荆轲与那中年隐士一直默默相视无语,路人方才渐渐散去。荆轲正疑惑于二人竟能像离散多年的故友一般熟悉,那中年隐士已笑道“你终于来了。”荆轲更觉惊奇,纳闷道:“兄台找我?”
中年隐士点头道:“是的。那日我偶见你在街头大醉放歌,深知必为契合我性之人,故今日特于此击筑引你而来!”荆轲豁然道:“在下荆轲,见兄台气度凛然,不知兄台为何方高人?”那中年隐士闻言笑道:“何来高人?在下高渐离,乱世一落魄隐士耳!”
荆轲惊喜道:“荆轲久闻高兄筑艺精湛,今日有幸亲耳听闻,果然不虚其名!”高渐离忽而叹道:“我在此击筑放浪,只因这泱泱乱世无容身之处,落魄江湖,只能奏此悲凉之音!”说完又击一曲,亢音缭绕不绝。
原来高渐离也是这乱世之中胸怀抱负、有志难伸者,他无物傍身,有的只是一筑相伴,至今如此,尔后依然。
沉醉筑音片刻后,荆轲忽地神色黯然,低头道:“我为丽姬,暂留贱命,却有何用!”言罢,荆轲忽又仰头指天激昂道:“老天倘若有眼,还我丽姬,我要与她终生厮守,永生永世!”
高渐离叹道:“兄台想必是饱受儿女情长之苦,只可惜老天早已无眼,不然如何让那秦王横行于天下?”
此言,霎时唤醒荆轲一时沉睡的复仇之心,忙道:“在下儿女情长,让兄台见笑了。”高渐离大笑三声,搭上荆轲的肩膀道:“有情有义,此乃真汉子所为,何来见笑!”
荆轲释然:“知我者,高兄也!”二人随即又击筑而歌。
片刻,荆轲与高渐离忽闻前方街头不远处隐隐传来嘈杂人声,有人骂骂咧咧朝这边走来。带头的那人头上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