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出书版) 作者:温世仁(出版)
他轻咳了一声,提醒丽姬自己的到来。丽姬抬首望去,认出卫兵打扮的韩申,不禁惊喜万分:“韩大哥,你怎么来了!”
“啊——”丽姬身边的侍女见到韩申,惊了一下,韩申正欲出手制止。丽姬立即严厉地道:“出去守着!不许让任何人进来!”
“是、是……”侍女从没见过丽姬这般严厉的模样,吓得立即退出房外。哆嗦着身子侍立在门边,大气也不敢多喘一口。
丽姬神色不安地向韩申道:“今日是燕国使臣到达咸阳的日子,守卫想必更为森严,你在这时潜入宫中,岂不更加危险?”
韩申突然激动万分,道:“丽姬,你道那燕国使臣是谁?”
丽姬满面疑惑:“是谁?”
韩申一字一顿地道:“他便是荆轲!”
“啊……”丽姬一愣,眼眶立刻盈满了泪水,继而失声道,“怎么会?他怎么可能代表燕国出使秦国?!”
韩申道:“丽姬,不必怀疑,我探得的消息正是如此。届时,我就能和他一起设法将你救离秦宫了啊!”
“要我离开秦宫……”丽姬迟疑了。
“韩大哥,请你告诉荆轲,万万不可冒险进宫见我,我是不会跟他离开的。”丽姬沉着道。
“丽姬,难道你真的变了不成?天明刚刚出生时,你说是为了天明,所以留在宫中。现在天明长大了,在你们一家人即将团聚之时,你却告诉我你不想离开,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韩申顿时情绪激动,高声说道。
丽姬却丝毫不为他的话语所动,兀自镇定道:“韩大哥,就算你怪我,荆轲怪我,全天下人都怪我,我也不会离开。”
韩申见到她目光中的执着,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丽姬的心意,重重地叹了口气。
丽姬接着说:“韩大哥,我却想将天明托付与你,你带天明离开这里吧。”
韩申疑道:“这又是为何?”
丽姬道:“当年师兄练剑成痴,便是为了有朝一日,刺杀秦王,为我祖父报仇。如今,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了!”丽姬心中一痛,这两个男人,无论谁受到伤害,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楚。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的形势,又岂是自己这个柔弱女子所能挽救的?她续道:“此番刺秦,不知谁死谁生。如若师兄生还,秦宫必定大乱,此地再非我与天明安身之所。”
韩申沉吟不语,但心知丽姬所言不虚。
丽姬道:“韩大哥请随我来。”她引领韩申,向外走去。
经过曲曲折折的回廊,丽姬在一扇门前停下脚步,还未开门,韩申便听到室内有孩子读书的声音传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丽姬将门推开,这是个书房,室内有一老者,手提竹简,双目微合,听着天明的大声朗诵。
天明见娘亲进来,忙放下书简,迎上前来。丽姬为韩申与伏念先生相互引见一番,将天明支到院中玩耍。丽姬见天明如笼之鸟般跑了出去,突然便向韩申与伏念跪拜下去。韩申与伏念连忙将她扶起,并道:“夫人不必行此大礼。”
丽姬便将天明身世,以及自己猜测荆轲欲刺秦王之事又说了一遍,向韩申与伏念苦苦求道:“韩大哥、伏先生,你们是我此时最为信任的两人了,丽姬求求你们,天明只有随你们离开秦宫,方可活命啊!”伏念此时亦被这惊天秘密所震心旌摇动,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父王,您来看天明啦!”门外忽传来天明的叫声。
“韩大哥,伏先生,你们快带天明走,快!”丽姬急道。
已经来不及了,秦王已缓缓步入书房,环视着室内每个人,眼神阴冷,面色黑沉。四周顿时弥漫着一种黑色的恐怖气氛。在场的人无一不在心中蓄满着畏惧与不安,屏息静气像是囚犯一般在等待未知的宣判。
秦王缓步向前,寒着一张脸不带一丝表情。没有看丽姬一眼,眼光直射向韩申。
“来得正好!今日就叫你丧命剑下!”韩申不免一惊,旋即冷静地拔出了剑,就要杀向秦王。
“不!不要!别伤害他!”丽姬忽挺身挡在秦王身前,韩申的剑架在她颈上,韩申一愕,急忙抽手。
秦王的心为丽姬突如其来的举动微微一震,兀自面不改色,冷声道:“你以为你杀得了寡人吗?”
随手一招,身后立即闪现数个宫中侍卫,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韩大哥,伏先生,求你们快带天明走!”丽姬无助哭喊道。
“想走?!”秦王大声一喝,侍卫们将门口团团围住。
“不!大王,求您放了他们吧。韩大哥、伏先生,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丽姬歇斯底里地失声喊道,她扑到在地,一把攫住了秦王的衣角。
秦王冷冷地看着韩申,半晌无言,心中却已不禁波澜狂涌。侍卫们未得命令,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丽姬猛然起身,夺下侍卫手中的长剑。那侍卫武功本远高于丽姬,只是震慑于秦王爱妃的威势,愣在当场,任由她将剑夺去。
“大王,求您放了他们,否则丽姬立即死在您的面前!……”丽姬长剑一横,轻刎颈间:“天明,听娘亲的话,快跟韩叔叔与伏先生走!”
言毕,丽姬不舍地望向天明。
“不要,娘亲——父王——”一旁的天明被这震撼的一幕惊吓得哭了。他在心中不停地呐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父王怎么了?娘亲为什么在哭?最终他只能以号啕大哭来宣泄心中巨大的惶惑。
哭声震碎了丽姬决堤的泪水,也融化了秦王冰冻的心。
“丽姬……”韩申不忍。
“走——”丽姬用尽最后的力量,嘶声道。
秦王出神地望了天明一眼,天明以为父王会像以前那样伸手将他抱起。只见秦王似是极度不忍地别开脸,对侍卫挥了挥手,旋即转过身去。
侍卫们立即闪开,让出去路,韩申见势,立即一把抱起天明,与伏念朝门外奔去。随即,他们两人纵身跃上屋顶,仓皇离去——“不要——娘亲——父王——”哭声一径盘旋空中不散。袭入秦王的眼中,激出了泪水。眼泪滑落得甚快,而他一直没有转过身来,故没有人看见,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他只感觉到,他的心在淌血。
时近晌午,荆轲一行人逐渐接近咸阳,再往前几里路,城门便已在望,每个人的心都不由紧绷了起来。
廷尉李斯出城相迎。
对于李斯,荆轲是闻名已久。他来秦之前,曾听太子丹纵论秦国大臣,得知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师从大儒荀子。学成之后,眼见楚王昏庸,胸无大志,六国日趋衰弱,无从建天下奇功,乃远游秦国,先拜在秦相吕不韦门下,后得宠于秦王嬴政,因献离间诸侯君臣之计,拜为客卿。吕不韦死后,李斯以辅佐之功,升为廷尉,掌管秦国律法。
如今,秦王派李斯亲迎,显然是对燕国此次出使十分重视。荆轲心中暗暗欣喜,想必铜匣中的礼物已顺利起了作用,不由加重力道,稳稳捧住手中铜匣。
荆轲仔细打量李斯,见他举止从容,气度不凡,不怒自威,锐利的眼神,仿佛能一眼看进人的心里。荆轲明白此人不易对付,但要见秦王,首先便要过他这一关,当下深深一礼,道:“小国使臣,怎敢有劳廷尉大人远迎!”
李斯沉稳道:“燕王委先生来朝,从此秦燕两国结成同盟之好,那是何等大事?大王十分重视此事,李斯理当如此。”
荆轲微笑道:“能得贵国大王如此看重,敝国深感荣幸。不知大王欲何时召见,我期待亲手献上敝国朝礼。”
李斯微微一笑,故弄玄虚道:“此时大王尚未下旨。燕国来朝,乃头等大事,礼节上是万不可轻疏的,接见使臣一事还有待充分准备。”
荆轲心中微微一沉,知道秦王仍旧对自己此行多有防备,唯有不动声色,等待召见。
李斯将荆轲一行人安置在秦苑内,与秦王所居的王宫相距约五里。接连三日毫无动静。
与伏念带着天明逃离秦宫后,韩申一直隐身在咸阳宫附近,一面观察宫中的动静,一面等待与荆轲见面的机会。接连三日的等待后,他终于探听到荆轲一行已置身秦苑。
韩申全然无法得知那日他离开秦宫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更不明白,当日丽姬为何会在危急之际,毅然挺身护着秦王。
他不知道,丽姬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难道,她也和自己一样,变得更加在乎一个人的一切?而那令她在乎的人却不是荆轲,当然,更不会是自己,即使他是如此地奢望。但,为什么是秦王,他本该是丽姬最大的仇人,不是吗?
丽姬现今如何了?那暴虐的王,该是震怒之极吧?韩申知道,必须赶在荆轲进入咸阳宫前,见他一面。或许一切的不幸,还有挽救的机会。
刺秦前一日,秦苑中。
荆轲漫步庭院沉思之际,蓦然惊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大哥!”荆轲惊讶道。
“贤弟,终于让我见到你了!”韩申握住荆轲的手,激动道。
“大哥,你怎会出现在此?”荆轲警觉地探了一下四周,强忍激动道,“这里说话不方便,先进屋去吧。”
“你一直都在咸阳吗?”荆轲进屋后问道。
“是,我一直都在咸阳。因为……”韩申迟疑了一会儿,忽道,“丽姬,她在咸阳,你知道吗?”
“啊!丽姬!大哥你怎么会知道?”荆轲被“丽姬”二字刺痛了胸口。
“十年前,我凑巧在齐国边境遇到丽姬被一批齐军送往咸阳,本已出手将她救下,只可惜……”韩申难忍失望的神情,忽又想起进宫营救丽姬一事,连忙道:“贤弟,这十年来,我偶尔会潜入秦宫去见丽姬。”
“真的?她果真在咸阳宫内!”荆轲激动地道。
韩申沉默地看了荆轲一眼,缓缓道:“我告诉她,你来秦国了。还告诉她,我们会一起设法救出她。”
“大哥愿意和我一同营救丽姬?”荆轲喜道。
“当然,不过……”韩申不知如何开口告诉荆轲丽姬要他转达的话,话题忽转:“对了,贤弟,丽姬为你生了一子,我已将他带离秦宫了。”
“孩子!我的孩子!怎么会?他现在身在何处?”荆轲的心像是被人硬生生敲了一记。孩子?他和丽姬有孩子了!
韩申冷静地道:“你放心,孩子安然无恙。因为目前处境极为危险,不方便将他带在身边,他现与儒学大师伏先生在一起。目前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设法进宫去见丽姬一面,我担心她会有危险。我与伏先生带离孩子的时候,秦王也在场……丽姬,现今不知怎样了?”韩申终究抑制不住担忧的心情。
“天啊!丽姬……她的处境定是万分危险的!”荆轲也明白了情势。
“贤弟,大哥对不住你。是大哥无能,没能为你救出她。”韩申愧疚道。
“大哥莫要这么说,我们的孩子还是靠大哥才保住的,荆轲感激都来不及了,怎敢怪罪大哥?”荆轲忙道。
韩申适时提出了建议:“让大哥陪你进宫去吧,事成之后我们再一起带着孩子离开秦国。”
荆轲只觉一颗心在胸中砰砰乱跳,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大哥,我……我不能离开秦国……”
韩申道:“你仍是要刺杀秦王吗?”
荆轲一惊道:“大哥如何知道我此行的目的?”
韩申笑道:“丽姬的猜测果然不错,这么多年,你仍是未放弃刺秦的目的。”
“大哥既已知道,便该理解,我这次来到秦国,是无法离开了,不论成功与否,还望大哥原谅,荆轲实是情非得已,至今已无路可退。”
“贤弟……”韩申欲开口。
“营救丽姬一事,荆轲定会设法解决。如今另有一要事恳请大哥成全。”荆轲双膝一弯,忽拜倒在韩申面前。
“贤弟快别如此,有事大哥本当出手相助,何须如此?”韩申连忙扶起荆轲。
荆轲感激道:“既得大哥此言,荆轲使不再多言,只请求大哥明日一早立即带孩子离开咸阳,前往燕国。”
“贤弟不打算见孩子一面吗?”韩申惊道。
“明日就是秦王召见的日子,也是荆轲必须执行任务的时候,在此之际,实是不能多添牵挂,因此,那孩子就有劳大哥照顾了。”荆轲强抑心中的苦楚,继续冷静道:“若荆轲果真遭遇不幸,还请大哥成全,将孩子带到燕国后托付给剑术大师盖聂。”说着,他忽将长剑出鞘,倏地一剑划破手指,利落地扯下一片衣袖,以指为笔,以血代墨,在衣袖上洋洒几个大字,随后将之交予韩申,道:“见此血书,盖先生必能明白荆轲所托。”
荆轲又从胸中取出一块丝帛叮咛道:“这是我师公公孙先生的剑谱,又经鲁先生写了注解,请大哥代为好好保存,待孩子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