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蒙哥马利的骗敌计划是在8 月和9 月间设计和制订的,它是沙漠战中迄今为止最精巧的欺骗计划。欺骗计划的代号为“伯特伦”。首先是伪装前沿地区的巨大的弹药和其它作战物资堆集所。其次是用假车辆假扮坦克和其它车辆的运动,使敌人对大量部队在作战地域的集结渐渐习以为常,夜间则用突击部队的真作战车辆把已经“在位”的假车辆换下来。进攻前一个月便为步兵挖好了细长的战壕,供他们在发起进攻的当天昼间躺卧用,这些战壕均伪装得像是地形的一部分一样。同时为了使敌人误认为主要进攻方向在战线的南端,还在那里稳步地敷设了假水泵站、假供水点和假蓄水他,施工的日进程表表明水管到11 月初才能竣工;一部分通信分队模拟将在南面发动主攻的无线电通信;为了把伪装搞得天衣无缝,只向下层军官传达将要发生什么事,而且是在9 月28 日至10 月21 日按军衔高低分批传达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敌人摸不清进攻的时间和主要突进方向,以达成战役突然性。“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总之,兵以诈立,千方百计地欺骗敌人,使其在心理上产生错觉、部署上出现错误,往往会使自己掌握作战的主动权。达成战役突然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蒙哥马利在前线指挥所里,在赴部队视察时都在苦苦思索。他所面对的隆美尔的防线,从地中海岸起向内陆延伸约70 公里到无法通过的卡塔腊盆地的边缘,防线横亘在广阔无垠的大沙漠上,没有山林遮挡,只是偶而有些沙丘和沙岭:上有德意空军的侦察机经常盘旋侦察,下有德意军的地面侦察分队频繁活动,还有隐蔽上敌防线背后的无线电侦听分队昼夜不停的监听活动。要使敌人上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蒙哥马利通过一系列精心部署的诈敌活动,使德意部队上了当,这是他独具匠心、精心运筹的结果。
蒙哥马利尽一切可能同时解决了训练和重新编组这两个棘手问题。未经严格训练的士兵与未经加工的原材料所差无几。蒙哥马利认为,英军在北非沙漠地迭遭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严格的训练,任何灵巧的现代化武器系统都不能代替受过训练、富有经验和作战勇敢的士兵,只有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指挥起来得心应手的部队。9 月29 日,第44 师在对敌军的一次袭击中遭到重大损失,其中有两个旅由于损失较大而被解散。第44 师受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经验和忽视沙漠战的特点。侦察搞得很差;没有获得敌人阵地的准确情报,大量支援炮火都浪费了;部队甚至还没有掌握如何在夜间通过没有地形特征地区接敌的技能。蒙哥马利得知第44 师受损失的原因后,立即督促整个第8 集团军抓紧军事训练,没有充分的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体质训练,不得将部队随便投入战斗。
为了通过隆美尔布设的地雷区,蒙哥马利的训练大纲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是扫雷分队的训练。第8 集团军工程兵指挥官基希准将全权负责。基希搜集了资深的军官们对扫雷的看法,然后把这些看法告诉了具体负责扫雷分队训练的穆尔少校并指示说:“我认为我们应当进行一次扫雷训练,正像我们进行火炮的装弹和射击训练一样。去吧,一星期后再带着你的建议来找我。当你制订出了你的训练方法,并由我批准后,你就可以成立第8 集团军扫雷学校了。”在穆尔领导下,这个扫雷速成学校成立了,并制订出了一套训练方法,在进攻发起前共训出了56 组扫雷人员。
基希还制造了一些机械工具帮助地雷工兵执行危险的扫雷任务。把20多辆“马蒂尔式”坦克改装成了扫雷装置,这种扫雷装置在向前运动时能够用它的旋转轴的旋转链条鞭打前面的土地。由于它鞭打土地时掀起滚滚沙尘,从而使机器过热,因而在阿拉曼之战中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不过这是在野战条件下对一种有价值的扫雷装置的试验。后来,这种扫雷装置在英国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在1944 年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阿拉曼战役中,用处较大的是发给3 个军的500 多个地雷探测器。这种地雷探测器探测速度快且安全。为了在布雷区开辟通道,地雷工兵还准备了长达200 多公里的标示带和88775 盏灯。
蒙哥马利的第8 集团军除辖第13 军和30 军外,又组建了第10 军。托卜鲁克陷落后罗斯福慷慨提供的300 辆“谢尔曼”式坦克9 月份终于运抵尼罗河三角洲,全部拨给第10 军的第1、第10 装甲帅。这两个
装甲师为熟练掌握新装备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更为艰苦的训练。
蒙哥马利的进攻计划代号为“捷足”。该计划是他到北非后一直苦苦思索的结果,体现了他的创新和战术特点。迄今为止,敌对双方都是在靠内陆一侧举行侧翼进攻,蒙哥马利则向部下们宣称:“我不打算在我的左翼进攻,也不准备在右翼进攻,而要在中央偏右处突破。”起初他准备动用大批坦克与隆美尔的坦克进行大会战。到了10 月6 日,他放弃了这一打算,提出了一个奠基于完全不同的战术原则的计划。他说:“过去一般公认的原则是,现代战役计划应当首先着眼于消灭敌人的装甲部队,一旦这个任务完成了,敌人的非装甲部队就很容易对付。我决定把这个原则颠倒过来,先消灭他的非装甲部队。在这样做的时候,我暂不打他的装甲师,留待以后再收拾他们。”他的具体做法是:以一个坦克屏护队向前推进到敌地雷场附近,以坦克、炮兵火力掩护扫雷工兵和步兵部队排除地雷,然后消灭坚守在地雷场后面的敌步兵。蒙哥马利认为隆美尔不会坐视其步兵被消灭,会动用其分散配置的坦克部队进行孤注一掷的反突击,那时消灭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的战机就到来了。蒙哥马利精心运筹的这一招在后来的战役过程中果然应验了。
从10 月中旬起,蒙哥马利多次召集高级军官会议,统一作战思想。他计划分三路发起进攻,从右翼实施主要突击,由第30 军担任主攻任务,首先突破德意军部署有4 个师的北段防线,打通通往腰子岭和未泰里亚岭的两条沙漠走廊,保障集团军预备队第10 军的两个装甲师顺利投入战斗。第13 军则配置在南翼并发动佯攻,其主要任务是诱使德意部队相信,英军主攻方向在南翼,使敌在南翼保留更多的主力部队。
德意部队在阿拉曼防线共部署了7 个步兵师、1 个伞兵师、1 个摩托化师和4 个装甲师,共有火炮1400 门,坦克540 辆,飞机700 架,总兵力9。3万人。英军在阿拉曼地区由北至南展开了第8 集团军所属的3 个军,并6 个步兵师、4 个装甲师,计有坦克1300 辆,火炮21800 门,飞机1500 架,总兵力19。5 万人。上面所列举的装备数字不包括储存的数字。这方面优势也在英军一方。例如在基地的修理场和仓库里,英军还有1000 多辆可供使用的坦克。从师的数目看,德意部队与英军是13:10,但实际上德意部队的兵员远不足额。以德第15 装甲师为例,原有战斗员9178 入,现在仅有3294 人。9。3万人的德意部队中,只有4。6 万是德军,其中因疾病1 万余丧失了战斗力,可以作战的德军仅有2。9 万人。因此,在人力物力上蒙哥马利都比他的对手强大,平均占有2:1 的优势。另外,他还拥有短而不中断的交通线这一巨大优势条件。
在伦敦的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里,丘吉尔正如饥似渴地等待着进攻之日的到来。1942 年10 月20 日,丘吉尔致电亚历山大说:“我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和蒙哥马利即将进行的战役上。这场战役很可能对未来有重大影响。请代我向蒙哥马利和科宁汉①致热烈的问候。当你开始进攻的时候,请用‘齐普’一字通知我。”‘齐普’是丘吉尔与中东英军约定的表示阿拉曼进攻战役开始的暗语。
蒙哥马利最后选定10 月23 日晚发起进攻,那是一个月圆之夜。战役前夕,蒙哥马利向第8 集团军发表了一份私人文告,使士气高涨的集团军官兵更加信心倍增。10 月23 日上午,蒙哥马利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下午进入集团军作战指挥所,晚上读了一会儿书,很早就睡了。此时在集团军及所属各军的指挥所和沙漠空军科宁汉的指挥所里,大部人都毫无睡意,沉浸在紧张和兴奋之中,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
“捷足”先登
1942 年10 月22 日夜,第8 集团军的进攻部队进入了集结地域。23 日一整天,他们都躺在战壕里。由于英国沙漠空军掌握了战区的绝对制空权,德意空军无法进行有效的空中侦察,没有发现英军的大规模集结和悄悄挺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太阳终于落山了。一队队的士兵悄悄爬出战壕,借着月光向敌军的布雷区慢慢推进。坦克撤去了伪装,大炮缓缓地昂起了粗壮的炮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0 月23 日晚9 点40 分,代号为“捷足”的进攻终于开始了。1000 多门大炮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猛烈的炮击。在第30 军正面上射向敌炮兵阵地的炮火尤为猛烈。当时指挥印度第4 师的弗朗西斯·图克少将曾经描述了这次令人难忘的炮击。当时印度第4 师部署在主战线下方的鲁韦萨特山脊。
“从鲁韦萨特山脊下沉寂的沙漠地带传来的火炮声是从未听见过的。至少我们没有听见过,我们师的大炮也从未发出过那样的声音。在北面和南面的大片天空,电光闪闪,非常明亮,就像许多巨人在跳库塔克战舞一样,在月光下把明晃晃的剑举在头上旋转,而那声音,则在我们四周,在我们头上颤动着。我曾经经历过许多次炮击——我们自己的炮击和敌人的炮击,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柔和的炮声。当我说那声音在颤动的时候,我的意思是,那声音就像一千只飞蛾在展翅飞翔一样。”
炮火准备持续了15 分钟,是用来压制敌炮兵阵地的,英第30 军的408门重炮和48 门中型炮同德意部队的200 门野战炮、40 门中型炮和14 门重炮交战,英军每发射10 颗至22 颗炮弹,德意炮兵才回击一颗。在南面,英第13 军的炮火强度要小一些,于21 时55 分开始,21 时55 分停止。对方的炮兵完全被压制住了。当英军的炮火普天盖地而来时,德非洲装甲集团军代理司令施登姆尚在自己的指挥所里鼾睡,晴天霹雳般的炮声将他惊醒。当他弄清这是英军一次大规模进攻开始了时,奇怪地命令:为节省炮弹,要有节制的还击。后来在10 月24 日晨,这位可怜的德军将领驱车前往前沿阵地途中,澳大利亚师的士兵向他的车开了枪,打死了他的同伴。于是司机掉转车头,企图逃脱射击,并在施登姆还挂在汽车外面时就全速疾驰。这时施登姆的心脏病发作了,从汽车上摔了下去死了,司机当时却未发觉。
话说第一次炮击后,整个战线沉静了5 分钟。英军炮手们校正了射击距离,目标指向了敌前哨步兵阵地。22 时整,又是一阵万炮齐轰,打得德意步兵血肉横飞、沙尘蔽天。零时,英第30 军和第13 军在延伸炮火和空军掩护下,借助天空中的探照灯光和轻高射炮对固定战线发射的曳光弹,开始发起进攻。
在伦敦,性急的丘吉尔首相终于等来亚历山大将军发来的密码:“齐普”。丘吉尔立即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
前海军军人致罗斯福总统1942 年10 月23 日埃及战役于伦敦时间今晚8时开始。整个集团军都将投入此次战役。我将随时向你报告情况。在埃及打一次胜仗对我们的主要事业将极为有利。你在托卜鲁克那个黑暗的早晨给我的那些“谢尔曼”式坦克和自行火炮,均将在这次战役中大显身手。
在阿拉曼,蒙哥马利在告全军官兵书中写道:“即将开始的战役将是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朝着我们,焦急地注视着战役的进展。”
第30 军所辖澳大利亚第9 师、南非第1 师、第51 高地师和新西兰师共4 个步兵师在一个15 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动了进攻。蒙哥马利所以选择北面为主攻方向,是因为在北面突破可以威胁海滨公路和敌军的后勤补给线,并置处在阿拉曼防线南端的敌军于危险境地。在第30 军的面前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个目标叫做“酢浆草”,它沿米泰里亚山脊的西斜面延伸,然后向西北转向腰子岭的边缘(德军把腰子岭叫做28 号高地),接着转向正北。其次是“皮尔森”地带,该地带从腰子岭的两端向东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