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





  与轴心国部队相反,盟军的情况有很大改观。盟军在160 公里长的弧形战线上集结了约20 个师30 多万人,1400 辆坦克和1400 门大炮。科宁汉的战术空军驻进了德意空军放弃的机场,作战半径可达战线任何一处。盟军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物资供应充足。 
  亚历山大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把打击重点放在北部,因为北部进攻之路更广阔补给线更短,盟军的优势兵力可有更多用武之地,而循着昂菲达维尔通往南部的道路展开进攻,装甲部队回旋余地不大,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昂菲达维尔是一个离海8 公里的小村庄,轴心部队已在村庄的周围和至海岸的隘道上挖好了防坦克壕。但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要塞的前哨。要塞本身由一排耸立在北面的险峻的小山构成,其中300 米高的加西山耸立在村子的西面、加西山的北面是姆代克尔山,此外还有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卜利达山、曼古卜山和泰拜盖山。沿海公路由西向东穿过昂菲达维尔村,然后向正北转弯,在山与海之间向布菲舍和突尼斯延伸。在泰拜盖山向沿海公路凸出的地方形成一条短窄的隘道,敌人在这里建立了另一条防坦克壕。整个昂菲达维尔防线像一座迷宫,迷宫的门口还立着一位武装到牙齿的哨兵——一块奇特的叫做泰克鲁奈的悬崖,它从昂菲达维尔村西北面的地里冒出来,是一个高耸于整个作战地域之上的风化的大石笋。显然,对昂菲达维尔进行任何攻击都必然付出极大的代价。英第10 装甲军军长霍罗克斯对蒙哥马利说:“我们能够突破,但是我怀疑第8 集团军最后还能剩下多少人。”蒙哥马利试探了一下,结果许多盟军士兵便永远长眠在那座“迷宫”里了。 
  亚历山大显然看清对昂菲达维尔防线强攻代价高昂,遂决定由安德森第1 集团军发起主攻,蒙哥马利第8 集团军只在昂菲达维尔战线进行辅助性攻势。为此,亚历山大调整了盟军地面部队部署。他不仅拒绝了蒙哥马利关于应把第6 装甲师(已与第8 集团军连接起来)划归第8 集团军的要求,而且从第8 集团军调出第1 装甲师增援第1 集团军;美第2 军部署在安德森第1集团军之北,负责掩护其左翼,并利用有利时机向东推进,然后沿海岸进至比塞大;英第9 军也已北调,部署在英第5 军和法国第19 军之间的右翼中心地点。 
  4 月16 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命令。根据该命令,盟军将分四路对轴心部队实施向心突击。第一路是蒙哥马利第3 集团军,穿过昂菲达维尔朝北向哈马马特和突尼斯出击,以阻止轴心国残余部队撤往那里进行持久顽抗,尽可能多地吸引敌军的注意力,有效地配合盟军的主攻。第二路为在安德森右翼、蒙哥马利左翼的法国第19 军,也对敌发起攻击,以保持对当面之敌的压力,并乘安德森和蒙哥马利两路大军发动强攻之势扩大战果,第三路为安德森第1 集团军,此为主攻方向。其第9 军在蓬杜法赫和古拜拉持之间出击,为装甲部队开辟通道。其第5 军在迈杰兹巴卜附近出击,指向由德第334 师所防守的长达25 公里的地区。第四路为美第2 军,在更北的地区发动进攻。 
  4 月19 日,蒙哥马利第8 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率先向昂菲达维尔防线发动进攻,试图把敌军“撵走”。蒙哥马利以为敌军会调去增援突尼斯城的防御,没有料到仍在昂菲达维尔防线上部署了重兵。其实,敌军在昂菲达维尔防线从左至右展开了德第90 轻装师、青年法西斯师,意皮斯托亚师、意斯皮齐亚师、德第164 轻装师,并以德第15 装甲师为预备队。敌军的装甲车辆、油料和弹药奇缺,但步兵却抱着拼死的决心顽抗。根据作战计划,印度第4师要攻占加西山,再朝西北方向穿过崎岖的小山和高地,并边打边行进20公里,直抵泰拜盖山下的敌反坦克壕一线。4 月19 日夜印度第4 师将可供使用的6 个营中的4 个投入战斗,却只在加西山上夺取了已掌大的一块土地。为了夺取这块土块,该师已牺牲了500 余人。负责夺取泰克鲁奈及其周围地区的新西兰第之师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泰克鲁奈是一个小村庄,村庄的两侧是陡峭的悬崖,村里的房屋和高低不平的地形为防御者提供了良好的掩护。进攻发起不久便遭到敌军的猛烈反击,新西兰第2 师不顾伤亡继续推进,其先锋毛利营的一个排占领泰克鲁奈悬崖9 平方米的顶部时,全排只剩下4 个人,但这个排取得了史诗般的胜利,抓获了150 名俘虏,打死了50 个敌人。至4 月21 日下,新西兰第2 师在打退敌军多次反扑后终于牢牢控制了泰克鲁奈,全师伤亡50O 余人。英第50 师在右翼遂行佯攻,伤亡较小。第8 集团军的进攻损失惨重而进展不大,这使蒙哥马利把敌人“撵走”的打算落了空。 
  安德森第1集团军之第9军于4月22日在蓬杖法和古拜拉特之间发起进攻,其装甲部队在蓬杜法赫西北的科尔齐亚地区敌军阵地上楔入了13 公里。但阿尼姆把他那七零八落的德第10 装甲师投入战斗,阻止了英第9 军的推进。安德森第1 集团军之第5 军也于4 月22 日夜对迈杰兹巴卜发起进攻,但面对两个德同步兵团的拼命顽抗,进展缓慢,激战至4 月25 日仅在迈杰兹巴卜以外地区推进了10 公里左右。 
  在最北部进攻的美第2 军此时已由布莱德雷任军长。布莱德雷指挥下的美第2 军远比在巴顿手下要扎实得多。布莱德雷对部队的管理既严格,又入情入理,取消了巴顿所颁布的一些过激条令。他治军的方法是靠耐心说服,而不是靠强迫命令,他鼓励参谋人员和下级指挥官开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在他的指挥下,美第2 军最终成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美第2 军部署在安德森第1 集团军和地中海岸之间65 公里长的战线上。其3 个步兵师的配置是:曼顿·埃迪第9 师在左,多克·赖德第34 师居中,特里·艾伦第1 师在右。布莱德雷亲自指挥哈蒙第1 装甲师,并准备在关键时刻将其投入战斗,以扩大步兵打开的突破口。 
  美第2 军于4 月23 日发起进攻。这一天,第2 军司令部里来了许多观战的人,其中有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尔及其副官。美军步兵在整个战线上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战斗,付出了很大代价,但终于突破敌军防御阵地。敌军慢慢地向后退却,有条不紊地收缩战线。他们撤退时遍设地雷,在一个宽15 米、长30 米的地段内,竟有600 颗地雷。 
  布莱德雷下达给各师长的任务是总的攻击目标,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则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是,他要不问断地同他们保持联系。每天早晨起床前,布莱德雷都要给他的4 位师长打电话,亲自了解各帅阵地上的情况,询问他们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他的指挥风格既放得开,又深入细致。 
  4 月26 日,美第2 军推进了8 公里后又受到阻击。敌军在一座光秃秃的山上构筑了防御工事,按照法国地图上的标高,这座山被称为609 高地,609高地在第2 军的整个战线上是制高点,扼制了第1 师东进的道路。布莱德雷将夺取609 高地的任务交给了赖德第34 师,让该师有个洗刷耻辱的机会。赖德经过精心准备后发起了进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了较低的山头,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强攻609 高地。他的部队连续冲锋三次,均未成功。美第2 军与敌军成僵持状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代号为“铁匠”的总攻并不成功,没有在任何地方取得真正的突破,到处都陷于停滞不进的状态。 
  但是,轴心国部队为对抗这次进攻已用尽了他们少量的物资。到4 月26日,他们两个集团军的油料补给已不足需要的1/4,所剩的弹药只能再打三天仗了。他们的食物补给也十分短缺,阿尼姆事后曾说:“即使盟军不发动进攻,至迟到月1 日我也只好投降,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吃了。”轴心国部队后勤保障跟不上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神”行动 
  亚历山大对突尼斯的轴心国部队的最后一个进攻计划的代号为“火神”。 
  “火神”最初是由于蒙哥马利对昂菲达维尔防线进攻受挫而提出来的。4月21 日,英第8 集团军3 个步兵师的进攻失利,损失惨重,迫使蒙哥马利停止进攻。阿尼姆乘机把轴心国残余的装甲部队北调,以阻止英第:集团军突破迈杰兹巴卜东部地区的主要攻势。蒙哥马利打算乘此机会继续进攻,他对霍罗克斯说:“现在我要你制订一个计划,通过沿着海岸的强大进攻突进到突尼斯。”这一指令虽为霍罗克斯勉强接受。却遭到两个主要的师指挥官图克和弗赖伯格的强烈反对。蒙哥马利把他的沙漠战的作战原则搬用到非洲西北部,图克和弗赖伯格对此缺乏信心。他们严正指出:与沙漠地区的情况不同,非洲西北部的山岭峡谷能够吞吃进攻者,而更利于敌军防守。蒙哥马利没有接受忠告,让刚从伊拉克开来的第56 师发起新的进攻。该师没有作战经验,其中的一个旅即167 旅,直到4 月28 日才抵达前线。29 日早晨,第56师之第169 旅遭敌反击,被迫从泰古纳以南的斯拉菲山溃逃。这一挫折使蒙哥马利放弃了沿海岸地带进攻的打算。 
  连续的作战、艰苦的环境使蒙哥马利病倒了。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以致4 月30 日不得不发电报请求亚历山大前来。正历山大应邀来到前线同蒙哥马利讨论了局势,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当天,亚历山大便向丘吉尔致电报告: 
  今日我与蒙哥马利举行了一次很长时间的会谈,并且一致认为,由于地形不利,敌又在沿海地区集结了强大炮兵对付第8 集团军,所以他向布菲夏推进的作战计划将要付出很高的伤亡代价,而且没有取胜把握。因此,我取消了他那个大规模的作战计划,第8 集团军将在当地采取积极行动,主要目的是防止敌人从他们这方面的前线将军队调往第1 集团军方向。印度第4 师,第7 装甲师和第201 近卫旅正要开往第1 集团军方向,今晚起程。第5 军可能在5 月4 日,在现有全部空军和饱乓配合下,对迈杰兹巴卜——突尼斯轴线进行猛攻。第9 军连同2—3 个装甲师,要赶过第5 军,冲向突尼斯。我对这次进攻满怀希望,它必将取得具有决定性的战果。 
  调度一经决定,就很快付诸实施。印度第4 师、第7 装甲师和第201 近卫旅于4 月30 日黄昏开始向西北方向转进。这两个师又一个旅划归第9 军,而该军则向北靠拢,集结在第5 军据守地区的后面以便出击。第10 装甲军军长霍罗克斯本人亦在转进之列,由他接替受伤的克罗克任第9 军军长。 
  与此同时,美第2 军在北部的进攻仍在继续。布莱德雷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要赖德把坦克作为移动的火炮使用。4 月30 日上午,赖德第34 师的步兵在17 辆坦克掩护下,再度猛攻609 高地。坦克迂回到敌阵地侧翼和背后进行猛烈炮击,步兵乘机发起正面攻击。激战至下午,第34 师终于攻占了高地。那天夜里和5 月1 日整天,他们击退了敌多次反击,夜幕降临时,敌人终于停止反击,向后退兵。美第2 军拿下609 高地,完全扫清了东进的障碍。敌军连续作战,兵力不济,弹药奇缺,被迫于5 月1 日到2 日的夜间撤到马特尔以东较难防守的新防线。新防线离比塞大港口基地仅24 公里,防御纵深不够,其情况就跟面对着突尼斯的迈杰兹巴卜地区一样。 
  轴心国部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现在据守的防线缺乏纵深,一旦被盟军攻破,就不再可能用灵活防守和机动撤退的办法继续抵抗了。此外,由于突尼斯的机场已无法使用,几乎所有剩下的飞机均已撤往西西里岛,因而他们缺少空中掩护。阿尼姆从无线电中截获了盟军已从第8 集团军调出精锐部队增援第1 集团军的情报,可他的部队缺少车辆,无法适时机动。阿尼姆向德军最高统帅部“请求战斗失利时。。的指示”,结果杳无音信。 
  亚历山大名为“火神”的新计划,规定由英军9 军发动大规模的主攻。第9 军此时共辖2 个步兵师、4 个步兵坦克营、2 个装甲师以及所配属的其他部队。他们要超越第5 军,向迈杰达尔河以南谷地那条狭窄的德军战线出击,由英第4 师和印度第4 师打头阵,第6 和第7 装甲师殿后,第5 军的炮兵和科宁汉的战术空军掩护。当两个步兵师突人敌军阵地5 公里左右时,两个装甲师即冲过去,第一步到达离出击点20 公里的圣西普里安。亚历山大的作战指令里强调:“首要目标是占领突尼斯”,以防止敌军任何集结,并须连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