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谐〖鄹裢剑鸾合只跎膛卓栈杭负跷蘩赏迹庖彩够航灰子薪肽晔奔湓诩负趺挥胁值パ沽Φ谋尘爸略诵小! ?br /> 没有仓单压力的沪胶价格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上扬,2月中旬,沪胶期价已经越上了14000元/吨的高位,这一价位已经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现货价格形成了超过1000元/吨的升水,大量的期现套利盘进入沪胶市场,直接导致了仓单的大幅增加。2月7日到3月7日,仅仅一个月时间里,30000吨天然橡胶现货流入上海期货交易所,仓单总量增至29110,库存总量增至44483吨。天胶期价14000元以上的高位一直延续到四月初,无疑给了套利交易足够的机会,沪胶库存在3月下旬继续大幅增加,到4月4日,上海期交所天胶库存已经突破7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3月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达到14万吨,而3月份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仅为13。5万吨,其中不排除部分进口胶进入了国内期货市场;另一方面,国内5号胶的库存也通过套利交易逐渐集中到期货交易所仓库,巨量仓单由此形成。
沪胶价格快速回归3月份的沪胶期货市场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只要能买到现货,就能稳稳的赚取超过6%的套利利润,而这部分利润最终一定要有人买单。大量套利交易商直接锁定了参与沪胶交易的利润,沪胶价格的泡沫不仅仅表现为价格升水,已经直接表现为套利交易商的盈利。沪胶价格在高位停留越久,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实盘涌入,多头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为沪胶市场酝酿了巨大的风险。
沪胶4月初的跳水行情让投资者触目惊心,市场人士大都把下跌原因总结为主力多头遭遇政策风险,这种观点明显忽视了仓单的威力,7万多吨仓单已经给沪胶多头敲响了警钟。随着国内产区步入割胶季节,海南农垦、云南农垦每天都会有大量新增胶源面市。可以肯定,如果多头执意拉抬期货价格,今天的仓单数量远不止7万吨。在国内期货市场日益规范的今天,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制约已经在沪胶市场得以体现。由于套期保值盘的介入,期货市场价格最终必然会向现货价格回归。
巨量仓单压力对于过度投机的多头资金而言,就象市场中的无形之手,一度成为多头无法承受之重。上海橡胶也因期价连续暴跌一度面临极大的系统性风险,值得欣慰的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最终以市场化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危机。
304合约的交割量虽然达到32000吨,但交割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发生一起违约事件。304合约的顺利交割,坚定了投资者对沪胶市场的信心,沪胶交易的持续活跃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理性面对巨量仓单7万多吨天然橡胶现货,价值8亿多的实盘,其对沪胶行情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这7万吨现货对国内供求格局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在分析仓单因素的时候,我们既不能轻视仓单压力,也不能过分夸大其对市场的影响,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才能得出贴近市场的结论。
4月25日,沪胶仓单虽然减少的幅度很小,至少也给市场一点安慰。沪胶306合约从16195高点下跌,最大跌幅达到4645元/吨,接近30%的跌幅基本消化了巨量仓单的短期压力。4月份国内现货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海南5号标胶已经跌至11500附近,云南报价跌至11300左右。沪胶306合约在探底后出现反弹,近期围绕12000窄幅振荡,沪胶市场的杀跌动能减弱。沪胶近期合约如今仍然对现货价格形成升水,显然关于沪胶资金大量撤离的传言并不属实。受制于巨量仓单压力,在现货市场价格如此疲弱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机构资金的承接,沪胶价格很难维持在目前价位。
从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排名来看,306合约多头大多数仍是高位套牢盘,临近现货月,筹码相对集中,目前已经没有全身而退的机会,被迫接下实盘也只能是无奈的选择,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近期合约期货价格短期维持坚挺的原因。同样来自持仓排名的信息,沪胶远期合约已经成为近月多头抛空套现的对象,由于四月份国内胶市刚刚开割,新胶上市压力还没有完全体现,现在的沪胶远期合约仍然维持在11000以上的价位。由于历年的6月、7月都是国内割胶旺季,胶价一般都会有一个加速探底的过程,机构资金面对价值8亿多的实盘,能够在远期合约以现在的价位逐步套现,自然是不错的选择。由于仓单压力逐渐转向远期合约,也使得沪胶市场再次呈现近强远弱的格局。
巨量仓单的压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沪胶市场的活跃程度。如果供求格局的平衡不被打破,新增机构资金入市的兴趣不大,仓单压力有可能带来沪胶格局的改变。前阶段多头主导市场可能转变为短期内空头主导市场,多空之间的较量将由前期的“一方独大”变得更加复杂。沪胶价格的操纵行为将进一步收敛,前段时间忽略商品价值、恶炒期货价格的局面将不复存在,沪胶市场将回到理性的操作氛围中。与现货市场及东京胶走势的联系,在前期已经失准的参照指标,在新的阶段将重新发挥作用。
对于国内天然橡胶现货市场而言,7万多吨库存集中到上海期货交易所,仅仅表现为一种物流的转移。按照3月份国内13。5万吨的天然橡胶消费计算,这部分库存只能维持国内市场两周的消费。对于年消费量超过160万吨的中国市场来说,这部分库存不足以对国内胶市价格产生大的影响,新增胶源的压力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仍然是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仓单本身不足以压制现货价格,但可以通过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增强两个市场的联动性。在沪胶价格的涨跌之中,如果有消费商和贸易商认可的价位,如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形成贴水,仓单流出期货市场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由于沪胶价格的升水,导致了仓单的大量流入,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合理流动。仓单的流出最好也让市场来解决,仓单数量的多与少最终仍然由市场来决定。
沪胶重演“5。19”行情 期货市场积聚多逼空阴云
多方是凭借资金实力还是他们基于对基本面的判断?天胶7月合约运行到2004n5月下旬,出现了两个危险的迹象:一是期货和现货价格严重背离;二是交易所库存创下20多万吨的天量。
多逼空?市场人士惊竦 。而多方人士却一再坚持,天胶的价格还将上扬。 离交割“大限”已经越来越近,天胶现货价格成了决定多空主力谁胜谁负的关键。但是,预言“多逼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不是弃仓就是逼空,再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这样下去,很有可能发展到1999年搞掉一个绿豆品种的那样的结局。”一位市场人士忧心忡忡。
“5。19”行情
“给我一个天胶在20分钟里内在价值可以变化1300点的理由?”一位市场人士质问记者。
5月18日,沪胶出现恐慌性下跌,主力7月合约封于跌停;然而,5月19日,期价却从13300多点低价经过换手,当日以1060点的涨幅将上一日阴线全部吞没,最高升至14600点,并放出接近23万手的天量。
8月合约也是收于涨停,将在低位入场杀多的空头全线套牢。与此同时,天胶远期合约价格和近期合约的差价仍然高达1000多点,而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距也是1000多元,市场风险急剧放大。
“市场上有庄家是很正常的,有利于活跃市场,但是这次他们多头操纵太离谱了。”一位市场人士说,到底是货多还是钱多?
其实,天胶7月合约在五一长假之前的走势就已经出现风险积聚的迹象。此前,沪胶价格高悬,到了4月20日,沪胶7月合约开始下挫,21日、22日、23日三天连续3个跌停。
当时排在多方持仓前十位的是深圳金牛、上海金鹏、实达期货和北京金鹏等,这几家公司是以中国五矿为大股东的被市场称之为金鹏系的关联公司。
这次大幅下挫让在这几家公司开立账户的客户损失惨重,当时,市场人士认为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宏观紧缩政策,导致金鹏系公司资金链断裂。
然而此后的迹象表明,主力多头的资金实力强大,“他们有备而来”。首创期货的黄晓盯着盘面给记者分析,多头持仓前5名都是高达七八千手,而空头相对缓和,其持仓前5名不过两三千手,多头持逼空的嫌疑是比较明显的。
持仓悬剑
在期货业,人们都把最后的交割环节称为“大限”,因为历史上历次发生的事件都出在这个环节。
目前天胶7月合约的库存已经达到20多万吨,巨量交割已经成了不容置疑的现实。主力多头面临的是接盘逼仓还是弃盘的抉择。
一位自称“中立”的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主力多头的困境做了以下分析: 按照目前沪胶价格,20万吨现货共需资金28亿元,如果主力资金不足无力接下现货就可能发生弃盘现象,到了主力资金退出的时候,价格将会一泻千里,最多很有可能每吨亏损2500元左右,弃盘风险很大,将会有多家期货公司发生穿仓危险。
如果主力选择接盘并推高期价逼投机空头砍仓的策略,20万吨的期货库存突然注入现货市场势必使天胶价格大幅下挫,实盘的亏损会远远大于1000元/吨。但是,主力多头付出的成本更大,因为这样必须把胶价拉高到2400元/吨以上才会有利可图,7月合约期价要拉至16400元/吨以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库存还有可能增加。在目前的宏观紧缩政策下,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正是多空双方分歧的焦点。
5月27日,上海金鹏的客户部主任王伟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就是基本面看多的,我就是一直坚持让我的客户作多,我们作为一个期货从业人员就是要对自己的客户负责。
他判断后市期价还将上涨的理由是,橡胶熊市已经走了7年,而牛市才2年,现在的期价下跌只是前期宏观紧缩的暂时现象,而现在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式看,宏观调控已经趋于缓和,后市橡胶的价格不会再下跌。
另外,进口橡胶价格加上税收和海运费,其价格已经高达15600元/吨。另外海南和云南垦区的报价也在上升,橡胶的消费需求还将上升。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货人士对记者说,期价是不可能上涨的。“在国家宏观紧缩的形势下,我们去企业看了,上海、河南和贵州等轮胎用胶企业用的胶没有超过14000元/吨的,库存的这些胶是没有人进的。这么多的胶放在仓库中,完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绿豆”阴云
在市场风险急剧放大的情势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相应举措也出来了,近期的一个主要措施是限制出金,即凡是打入交易所账户的保证金,一律不准许客户提取。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交易所防止到交割时客户把市场风险全部让交易所来承担。
然而,对交易所的作为,市场人士还是颇有微词。首先,库容一直这么紧,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什么不扩大库容?其次,5月18日,7月合约大跌之后,5月19日又一个涨停。“这个市场异常波动是可以记录在中国期货史档案的,”一位业内人士说,“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监管层的任何举动。”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分析,交易所目前的处境也是两难:如果不让多头主力“这么折腾”,那么多头有可能选择弃仓,吃亏的是交易所,大量的证券公司就会发生穿仓的危险。
从空方持仓结构看,空方前10名,基本上由浙江天地、浙江永安、浙江大地、浙江新华、浙江金迪等浙江期货公司把持。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浙江永安的一位姓王的研究人员说:“这可能与浙江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们首先看到的可能是风险。”
他说,从持仓明显可以看出,多头主力持仓极为集中,这种逆市而动的行为明显是要操纵市场。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么多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如果是个人的或者是私营企业的,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是个人的,我们就应该对这些钱的来源追查一下,这些很有可能就是某些证券公司或者国有企业的钱。
“拿上别人的钱去赌,赢了是自己的,输了是别人的。而最后受损害最大的是这个市场,这个品种,还有广大的中小散户。”他说。
一位市场人士还给记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