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6月3日,9607合约继续扩仓打跌停;6月7日开盘即破40。0元/张的心理关口,空头主力意欲*多头割肉斩仓,但收效甚微,相反期价一破40。00元/张关口,几乎无人再敢跟空,空头主力已是骑虎难下,越陷越深,同时资金开始吃紧。 当期价运行至39元/张的低价区时,入市接现货的买方套期保值者骤然增加,多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空方主力的命运顿时变得坎坷起来。恰在此时,上商所于6月6日宣布取消持仓限制,发布了《对交易保证金按持仓量实施分段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场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一致解释此为利多因素,于是多头主力借机发力。面对买方套保者及多头投机势力双重夹击,一时间,空头趋于崩溃,忙于斩仓,多头当仁不让,9607合约于6月7日探低至38。40元/张后迅速被多头推上停板40。8元/张,此后连续三天,天天无量涨停,空头连砍仓的机会都没有,多空豪赌,互不相让
空头在9607合约上的致命处在于其持仓巨大,且相当集中,据了解当时空头主力在9607合约上的持仓主要集中在6个会员手中,单边最高持仓达59万余手,按每张平均46元计,每方的保证金就高达45亿。尚且没有计算,在市场随时准备接盘的资金,以及为接盘而准备的保证金。主力多头高峰时仓单超过60万手。多空双方动用的资金在150亿以上。
“胶合板”死了
面对天天无量涨停的9607合约及命倾在即的空头,交易所为控制风险,不得不出面干涉。6月13日,交易所果断地停止9607合约的交易,实施协议平仓,并将9607合约提前摘牌,且不实施实物交割。最终9607合约按照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照45。00元/张的价格实施强制性协议平仓,其中的价差由交易所以交易风险金补足。
这就是国内商品期货史上罕见的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 苏州红小豆事件
苏州商品交易所于1995年6月1日正式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的交易,由于红小豆现货市场低迷,苏州红1995系列合约一上市就面临巨大实盘压力,期价连创新低。
期价偏低和1995年红小豆减产等利多消息促使很多资金入市抄底,随着1996年诸合约的陆续上市,多头主力利用交易所交割条款的缺陷和持仓头寸的限制,利用利多消息的支持,蓄意在1996年系列合约上*空。9602合约期价于10月中旬启动后便一路暴涨。12月19日;多头再次借利多消息疯狂炒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价格从3690元/吨涨至5325元/吨。空头主力损失惨重,同时拉爆了很多套期者。
1996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认为苏州红小豆合约和交易规则不完善,要求各持仓合约头寸减仓和不得开出9608以后的远期合约,1月9日、10日,苏州红开盘不入即告跌停,又使在高位建仓的多头头寸面临爆仓和巨大亏损的风险。之后,苏交所推出一系列强制平仓的措施,期价大幅回调。3月8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 在我的记忆中,苏板比沪板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对*仓月份将价格打到64以上'当时现货价4345元',后月又同时将价格打到40以下,而且以后跌的更低,真是“横尸遍野,满目疮痍”。
这种超级规模投机资金追逐热钱的手法在以后的期货各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绝不会断挡,最受伤害的还是广大中小散户。
哈哈,现在想起,还不寒而栗,想想当年我54卖出'还自以为卖了个高价',斩仓到58元还算万幸,不然可能现在早离开期货市场了'也许提早离开也不是坏事'。谁操纵了桂糖“期货”7月29日,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白糖交易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桂糖市场)———8月合约的糖价,在炽热的天气中再次疯狂地以2930元/吨高开,而在一个多月以前,价位还挂在冰冷的2271(交易用语,指2271元/吨,下同)上。
更为冰冷的是南宁白糖的现货价格,仅仅2080元/吨———桂糖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的价格比现货价格每吨高出800多元。
一个“暴富”的机会几乎就在眼前:只需要从南宁的现货市场以2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买入白糖,然后再在桂糖市场以2900的价格卖出,每吨就有900元的毛利。
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
空头巨亏8000万
“这更像是一个套儿。”看着连日来噌噌上窜的k线,朱危安苦不堪言。这位个从广东来的交易商在2300一线做空8月合约,而眼下,价格已暴涨到2900。和许多做空的现货商一样,这次亏大了。
朱的公司在今年5月大举杀入桂糖市场,那时的价位虽然比现在低了很多,仅为2400元/吨,但当时桂糖市场价格还是远远高于现货2000元/吨的价格,许多像朱一样的空方认为,桂糖市场的价格已经偏离正常的现货价格,按价格回归价值的原理,桂糖市场的价格应该走低,对投机者来说,这里存在套利空间。朱在这时候开始建空仓。
对于众多的白糖企业来说,桂糖市场的价格简直是个伟大的买主———在现货市场上只能卖2000元的东西,在这里能多卖好几百元。去掉各种费用,只要能有150元/吨以上的差价,白糖企业就能在这个市场卖掉手中的白糖,并且实现大的盈利。
手中持有大量白糖的企业——丰浩糖业、柳州中糖、保定瑞丰糖业等糖业公司——开始在这个价位卖空白糖,等待交割时将手中的白糖卖出。
从5月26日到5月29日,4天时间,8月合约从2590一线一举跌至2300附近,桂糖市场糖价似乎要回归现货。但空方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周末过后开盘,多方迅猛反扑,接下来的两天多头以两个涨停的表现不给空头任何喘息的机会,8月合约价格又回到2500元/吨。随后,多头高歌猛进,在全国白糖现货价格一片惨淡(2000元/吨)的情形之下,桂糖市场8月合约竟然在近期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2900的价格。
如果以市场公布数据最高时候4万手的持仓量(桂糖市场称订货量)计算,以2300为空头建仓价位,在2700价位附近约有一半的空头止损,那么简单计算,每手5吨,全部空头的损失估计在一亿元左右。如果考虑到中途认赔以及在2300以上建仓的空头,市场人士估计可能空头浮动亏损在8000万元左右。
而同期云南、柳州同样的白糖市场价格仅在2000到2200,并且同样是在桂糖市场的9月以后的合约也都只有2000到2100左右。像金字塔似突兀拔起的桂糖的价格让场外人士难以明白。
那么,桂糖8月合约为何“一枝独秀”?
神秘凯地、中航技隐现
在这次8月合约中的另一个空方国光糖业的李大光说:“桂糖8月合约的离奇走势明显是人为联手操纵的结果。”
1999年5月,原国内贸易部和广西区政府共同批准成立了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主要从事白糖批发功能,初衷是希望这个市场能反映食糖的供求关系、预示价格走势、指导蔗农做好生产计划,广西本地从政府到企业更希望其在降低食糖流通成本、促进本区食糖销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后,逐渐开始发展白糖的远期电子交易。
该批发市场实际上是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体制。但颇为奇怪的是,据记者从广西工商局查到的注册资料简表显示,注册简表上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总额加起来只有38%,即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11。25%),上海东申企业有限公司(7。5%),海南福瑞实业公司(7。5%),广西糖酒副食总公司(7。5%),广西南方商业公司(3。75%)。工商局查询处表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料被隐藏,要查询其它未标明的近70%的股东,必须要查询公司的档案,但该档案必须立案之后才能查看。
近70%的股东被隐藏,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大股东为何要如此神秘?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和海南远申投资开发公司是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另外两个大股东。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此次6、7、8三个合约的主要多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熟悉近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都知道,方正股权之争让其扬名。
凯地投资注册资本1。5亿元,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简称深中航)(70%)和深圳中航物业(30%)是其股东,法定代表人李志正是深圳中航技的一号人物。
而深中航正是中航技的下属公司。也就是说,在桂糖市场,祖父公司中航技是桂糖市场的大股东,而孙公司凯地则在祖父公司开的市场里面充当交易方。
中航技在桂糖市场担当大股东,而凯地却在市场做最大的多头,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7月29日下午,南宁朝阳路南方大厦7楼,记者采访了桂糖市场的总裁助理邱建刚。邱并不否认中航技是批发市场的股东,但对具体股权数量其表示并不清楚。对于中航技与凯地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法,邱建刚反问道:“存在关联关系就一定会出现操纵市场吗?”桂糖市场也承认目前价格奇高,背离了现货,但邱认为这完全是市场行为。
仓位限制、人事变动:凯地操纵?
国光糖业等众多空方认为他们被人设了局。
据空方介绍,自2001年底桂糖市场发生了“0110恶性逼空事件”后,桂糖市场成交稀少,为吸引交易商重新入市,该市场引入了“做市商”———深圳凯地。自2003年年初以来,桂糖市场在凯地的对敲引导下,成交量逐渐放大。由于成交逐渐活跃,桂糖市场各月合约的价格普遍高于现货价格300-500元不等,不少糖厂及交易商认为有利可图,就逐渐开始大量入市抛售白糖。至5月中旬,桂糖市场各合约的买卖合同数量合计达到了近50万吨。
然而,就在糖厂和现货商为他们的白糖卖了个好价钱而高兴的同时,他们发现,自己为履行合约而准备的现货很难进入市场指定的交割仓库(桂糖市场不公布交割仓库的库容变化情况)。当这些空头把从现货市场上低价买来的白糖准备放入交割仓库之时,桂糖市场告之他们仓库只能放14万吨货,并且已经放满,空头的现货无法入库。
卖方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既然推出了相应的合约,又允许他们签定卖出合同,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仓库,并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白糖交易市场,不应该只准交易14万吨这么一个只占全国产量不到2%的数量。于是,已在市场卖出白糖的糖厂和交易商不断给市场施加要求交货入库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非典”带来的现货糖价不断下跌而日益增大。
5月22日,桂糖市场原负责人肖善“迫于压力”辞职,市场对外宣布由钟武剑(其时任海南橡胶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以前是桂糖市场高层)任总裁,与此同时,市场传出消息,新总裁拟订了增加仓库数量的文件待发,其挂牌的各合约价格必须向现货价格回归。同时,新总裁钟武剑代表市场亲自出马,广邀交易商入市。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糖厂和糖商先后组织资金入市抛售白糖,一些以前没有参与桂糖市场交易的省外交易商也加入了抛售的行列(朱的公司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举杀入桂糖市场做空)。各合约的价格在大量现货抛盘的打压下迅速向现货价格靠近。以8月合约为例,其价格从5月21日的2645元/吨跌至5月29日的2271元/吨。
6月2日,正当市场人士以为桂糖市场糖价虚高、现货无法入库的风险得到了化解的时候,桂糖市场突然宣布免去刚刚上任的钟武剑的总裁职务,维持14万吨的交割数量不变。与此同时,各合约的价格以涨停板的形式迅速上升,以8月合约为例,6月10日又回到2600元/吨以上,6月19日达到2700元/吨,6月29日更高达2800元/吨。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内,8月合约的价格从下跌300元到上涨500元,卖方遭遇了极大风险,一大批卖方保证金深陷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卖方在价格下跌时幸运地逃了出来,其原以为可以在桂糖市场卖出的现货又回到自己手中,而更多的新的卖方则面临着一方面自己的保证金被虚高的价格全数侵吞,另一方面面临为履约而准备的现货无法入库的局面。
“我们已经感到了屠杀的气氛。”朱言语中有些恐慌。目前,这种局面仍在朝着不利于卖方的方向演变,各合约的价格仍在上涨,卖方的巨额保证金正在被一步步地侵吞。以8月合约为例,目前8月合约总量为12万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