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殿下也要保重。”武元衡说道,“从一开始,殿下就是在走一条不归之路。除了臣下,没有人能体会你心中真切的感受。我知道,此刻你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包袱。但我想说的是……顺其自然,一切自有公论,天理自会昭然。”
“放心,我没事。”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当着众官将的面。我只能说得慷慨激昂一点,鼓舞他们的士气,打消他们的顾虑。也只有才你知道,我心中其实是多么的无奈。皇帝,屡屡做出昏庸之举,我一再地隐忍姑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如今。他终于触碰到了底线,要置我于死地……于公于私,我绝不能再妥协下去。他太令我失望了!如果他真的不配当这个皇帝、也不想当这个皇帝了,我只好逆天而上,将他拉下宝座来。这是一场豪赌。我们很有可能会万劫不复没有明天。但是,我真的不后悔。从作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想过要退缩。只是难为你了……要陪我一起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殿下……”武元衡拱手长身拜了下去,说道,“臣下是个微末的书生。蒙殿下不弃,予以器重与厚待,心中感佩。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述。更重要地是,殿下才是大唐天下的真正英主。纵然这是一条通往黄泉地不归路,纵然是让天下人所弃,纵然是背负万世骂名,武元衡也誓死不改的永远追随殿下,一直走下去。武元衡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殿下心中都永远记得两个字:王道!臣下,也就死而无怨了!”
“我会记得的。”李世民点了点头,握住武元衡的手重重地捏了捏,说道,“此去康廷川。你责任重大。从今天起,你就是九州西南的屏障与支柱。你要挺住。要保重。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而是与朝廷、与吐蕃斗智斗勇比拼王道与军事的全面较量。我的身边,也唯有你能挑起这个大任。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臣下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元衡说道,“不过……臣下心中有个疑问。”
“讲。”
武元衡说道,“本来臣下以为,殿下肯定会亲自驻守维州,或是前往康廷川。可是为什么,你要前往剑阁,直接去面对朝廷地征讨大军?此事本来就极为敏感,殿下为何还不避嫌的主动迎上去?”
“问得好。”李世民说道,“就因为敏感,我才更要主动迎上去。因为我根本没有做贼,不必心虚。皇帝栽赃于我,让天下人都将矛头指向我。我却偏偏不作任何回避,永往直前的迎上去。而且,整件大事地核心,不是如何击败朝廷的征讨大军,如何抵御吐蕃人的攻袭。而是在这一场矛盾争斗中,争取人心与名望。朝廷的征讨大军前来,我并不怕他。不管是谁挂帅,我都有把握让他的大军在剑阁面前寸步难行,甚至丢盔弃甲。但这绝非是上上之策。到时候,我要随机应变的做许多事情,来主导这一场大事的大局。剑阁,将是整场大战的核心与焦点。我将竭尽所能,让事态往好地方面发展。毕竟,我大唐内斗,会让吐蕃人坐收渔利。”
武元衡恍然大悟,点头说道:“明白了。殿下是想努力平息这一场战争?”
“不错。”李世民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毕竟是同饮一江水的血肉同胞,我真的不想和朝廷的兵马杀个你死我活。更何况,此刻还有一个强敌隐伏在暗自,虎视眈眈。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有这个愿望,但对方未必会领情。剑阁是为西蜀咽喉门户,万不能丢。而且那里,是蜀地与山南节度、凤翔节度、临泾节度等军事重要的枢纽要道。到时候,会有许多重要地事情要做。我进驻那里,自然是最为合适。”
“殿下英明,是臣下多虑了。”武元衡说道,“不过这一次……我有个感觉。似乎不能像上次西川保卫战那样,指望有多少盟军来相助了。毕竟此事极为敏感,朝廷政令下达,天下皆知。像山南西道的严震这种人,历来忠君爱国,这时候肯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帮助汉王殿下。说不定,他还会起兵帮助朝廷前来征剿。还有西线地李晟等三大元帅……虽然他们与汉王是出生入死的肝胆之交,这时候也会有些投鼠忌器,不知所措。臣下甚至在怀疑,皇帝也会早一步动手,先解除他们的兵权。西南蛮诸中,东女国固然是铁杆支持汉王殿下的。而南诏、白狼夷这些地方的人,或许会有些像墙头草,到时候免不得风吹二面倒。他们的立场,不会太坚定。所以这一次,我们西川几乎是完全的独力奋战,力抗吐蕃与朝廷。压力,不可谓不大。”
李世民看着武元衡,牵动嘴角,露出了一个自信、狂傲的微笑,淡然说道:“成霸业者,不惜与天下为敌!行王道者,不怕孤身走上不归之路。纵然是全天下都将矛头对准我一人,我也悍然无惧!伯苍,你说的这些,其实我都有心理准备了。我非但没有指望严震、李晟他们来帮助我,甚至还做好了与之决战疆场的准备!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由自己的感情所能决定的。事世无常,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自己不愿意的违心之举。我永远不会去怪谁。如果我与他们在疆场上相遇,也只会慷慨一笑聊述数语,然后与之决一死战!”
武元衡拱起手来,长身拜了下去:“殿下,保重。臣下,告辞了!”
李世民看了武元衡几眼:“伯苍也保重。但愿我们,能一起看到最后的胜利。”
武元衡转过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他的心中,一直在回荡着汉王的那句话:不惜与天下为敌!
第一卷 浴火 第254章 剑阁,一夫当关
剑阁,剑门关。峭壁千仞,两岸奇峰倚天如剑。从中生出一条栈道,就是历史悠久有名的剑门蜀道,也被称为金牛道。这条大道,是秦惠文帝所开创,后世又多次加以修缮完工,才得以让蜀地有了方便的交通。剑门关则是横亘在这条大道之上的雄关险阻,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世民站在剑关城头,仰望两旁的苍翠山野和巍峨峰林。商旅行人已经断绝,剑门关合闭不许通行。这里的地势,比维州玄门关更加险峻千百倍,从来都是蜀地最重要的关哨。
郭钢站在李世民身后,出声说道:“殿下。其实,只要我们烧毁栈道,就是百万雄师也杀不进来。”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这就好比,害怕被人杀害,而自己自杀了。剑门蜀道是西川最重要的道路。断绝了这条大道,蜀地的百姓就与世隔绝成了蛮荒野民了。历经千百年来,但凡贤者智士,都只在想着要修路。当年蜀相诸葛亮,明知蜀弱而魏强,也要修缮蜀道为百姓造福而不是灭道自守。我如果拆毁了道路,就算是抵挡住了攻击,又与暴徒何异?”
“殿下说得是……末将糊涂了。”郭钢点头认可。
李世民看了郭钢一眼,说道:“你郭家一门忠烈,世代流芳,是朝中的名门望族。现在你却跟在我这个逆臣身边,不觉得憋屈吗?”
“不!末将一点也不憋屈,反而感觉十分的荣幸!”郭钢急忙说道,“皇纲失统,帝王不肖,大唐朝廷已经越来越令人失望了。唯有汉王才是救世的英主,是大唐天下真正的主人!末将跟随汉王,正得其所。相信我祖父老令公在世。也不会反对我这个决定。”
“是吗?……”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心中暗自道:其实郭子仪当年所面对的,也是现在这样的朝廷,或许比现在还要不堪。可他却一门心思的死力辅佐,不生二心。可事实也证明了,就算郭子仪再如何能干,也无法力挽狂澜扭转大唐天下的不利局势。顶多只能勉强保住不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地这些根源问题,还是要从皇权上入手。这样的事情,郭子仪自然是办不到。我,能。
正在这时,房慈和徐韬两员小将。也登上了城头。李世民回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你们两个,从军队里回来了?”
“回殿下话,我们回来了。”房慈和徐韬都颇有几分兴奋。
李世民看着他们,笑了一笑说道:“怎么样?”
“飞龙骑。简直太、太……”房慈口拙,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连着口吃了一阵,惹得众人笑了起来。徐韬接过来说道:“末将早就听父亲说起过。汉王亲率的飞龙骑。就是全天下最彪悍、最善战的军队。刚刚末将和房慈一起跟着训练了一回,果然名不虚传飞龙骑,果然厉害啊!”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笑:“比吐蕃的铁骑还厉害么?”
徐韬深以为然的边连点头:“末将从小在吐蕃长大,七岁学骑马,八岁就能打猎了。蕃人以马为家,骑术和箭术固然更加精妙一些。可是飞龙骑整体战斗力更强,军令严明配合默契,而且。装备也是一等一地。再加上汉王府的高固将军、野诗良辅将军他们传授的那些武艺,飞龙骑的个人战斗能力,也不会比吐蕃骑兵的差。”
“呵,你小小年纪,倒也说得头头是道。”李世民笑道。“从今天起,你们两个就跟着飞龙骑一起训练。你们在汉王府有些日子了。跟着高固学了些武艺本事。但是要想成为合格地军人和将军,还得在军队里励练才是。飞龙骑的将军,每一个都是血火河山里走过来的,是真正的沙场猛虎。你们要学的,不光是他们如何布阵、如何配合。更重要地,是理会他们那种精神,感受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是!”两名小将拱手一拜,浑身上下激情四射。
郭钢在一旁,感觉有些酸溜溜的。待两个小将走了以后,他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末将有一事不明……”
“说吧。”
郭钢犹豫了一下,说道:“末将跟着殿下,也有几年了。可是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正式地参战,委以过重任。末将不明白……殿下为什么要这样做?莫非末将,就那样不堪用吗?”
“呵呵!”李世民笑了起来,说道,“谁说我没有重用你了?一直以来,你都是飞龙骑的大将军,是我亲率大军的统帅,是离我最近的卫队长。这还不是重用吗?”
“可是……”郭钢说道,“末将更想,像野诗良辅将军那样冲锋陷阵,杀敌立功!可每次飞龙骑有任务的时候,不是殿下亲率出征,就是高固将军带队。末将只在后方摇旗呐喊……甚是憋屈。”
李世民看着他,微笑说道:“武元衡从来都没有提过剑。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人各不同,我不会把武元衡,当成野诗良辅来使。同样,也不会把郭钢,当成高固来用。”
郭钢心头一喜,这才释怀笑了起来,拱手道:“殿下说得是,末将真是……心急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心中暗自道:你这宝贝疙瘩,怎么能上阵?万一有个闪失,我怎么向郭家的人交待?到时候,我可要失去在长安最重要的一个根基了。
这时,一名小卒快步奔上城头,跑到李世民面前拜道:“报殿下!刚刚探子来报,朝廷十五万征剿大军,正朝剑阁推进。统军大元帅,正是马燧!大军离剑阁尚有六十余里,正在停下整休。”
郭钢急道:“殿下,敌军远来疲惫,飞龙骑擅长突击奔袭,是不是让末将率领一些人。先去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李世民扬起一手,说道,“传我将令。所有兵马就地整肃,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没有本王地命令,不许擂鼓,不许射出一矢。违令者,斩!”
郭钢愕然的一愣。拱手应道:“末将遵命!”
剑阁以北六十里,一处山坳里。十余万大军原地整休,正在埋锅造饭。一阵阵炊烟升起,整座山林都笼罩在了一层青色烟雾之中。
帅帐里,窦文场瘫坐在榻上。让两个小卒帮他锤腿,还时不是的发出哎哟的呻吟声。留着三尺灰须、身板粗壮的大将军马燧,端坐在帅位看一些书笺,时不时地朝窦文场这边投来鄙夷的目光。
“窦大人,行军地滋味不好受吧?”马燧抚着灰须笑道。“哪里比得上在皇宫里养尊处优。你又何苦来哉,接上这么一个差事。”
“哎哟……马大帅,你以为我愿意啊?皇帝金口一开让我来当监军。我敢推脱吗?”窦文场满脸苦笑的直哼哼,极不耐烦的将那两个给他锤腿的军士踢开了:“滚!笨手笨脚,越锤我越疼!”
马燧哈哈的大笑起来:“他们都是战场厮杀五大三粗的汉子,当然不如皇帝里的宫女宦官那样心灵手巧。窦大人,你就将就点吧。”
窦文场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酸疼地身子,恨恨的道:“都是那李谊害的!等马大帅平定了西川活捉这小子,本官一定要狠狠治治他,绝饶不了他。”
马燧眉头微皱了一下。抚着灰须若有所思的道:“据我所说,这个李谊可不是脓包。他能击败赤松德赞的三十万大军,足以见得能力非凡。这一次我们去征剿,他肯定不会束手待毙。我倒要见识一下,蜀地地军队。能有多么骁勇擅战。”说罢,他脸上浮现出一些蔑视的微笑。
窦文场连忙不失时机的拍上了马屁:“马大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