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拿妫浜和醯钕拢∫雷虐惩盏男宰樱阍缭缙松锨叭ィ人毫怂钦拍褡欤俳撼砂税辏 ?br /> 李世民忍不住一笑,连忙招呼道:“噤声,休得胡言!”
旁边的李晟和浑嗍涌戳艘谎郏蛔魑⑿Γ聊挥铩@钍烂窨丛谘壑校南卵八迹核怯Ω檬瞧婀郑椅裁椿岬弊呕实鄣拿妫肽歉隼读彻致蕉宰鸥墒敲矗拷裉煳抑皇巧陨允粤艘幌鲁蒙系乃挥邢氲剑还换搿D歉隼读彻郑焕碛上氩坏秸庋源罨彻猓嵩庵路锤写床槐匾穆榉常伤挂亩实郏蝗美罨彻馊氤谙胧裁茨兀慷腋湛嘉宜等没实哿⒖陶偌罨彻猓铌珊突氍{也一致赞同,可当卢杞出来说话后,连他们二人都不发表意见了,还递眼色让我不要再争论。莫非这个蓝脸怪卢杞,眼下已经权势滔天,让李晟和浑热艘采钌罴傻?br /> 李世民终究是经历了太多政治风浪的人,对于这些东西相当的敏感。心下寻思了一阵后,也算是理出了一些大概的头绪。转念一想,现在有个人又可以派上用场了。许多的事情,都可以从那个喜欢啰嗦的人口里问出来。
众人厮杀了一夜,回到军屯,都各自告辞回了自己军帐歇息。李世民回到帅帐,站在帐门口踮着脚尖盼人来的俱文珍欢喜接到,立马给李世民取来了热水饭食。
“俱文珍。”李世民一边卸着衣甲,一边对他说道:“今天本王可有好些个问题要问你。”
看到李世民平安归来的俱文珍乐不可支,忙忙答道:“殿下金口请开,小人知无不言!”
。
第一卷 浴火 第42章 第一次“上朝”
第二日清晨时分,李世民睡到自然醒来。厮杀了一整夜,困累不堪的他几乎睡了一个对时,总算是睡饱了。此时感觉一阵神清气爽,浑身上下又恢复了那种年青人的虎虎生气,四肢百骸仿佛有挥霍不完的精力。
李世民从行军卧榻上翻身而起,略略活动了一下身体,除了略微有些酸疼,没有别的任何不适。早早侍候在帐外的俱文珍,取来了热水供他洗脸,并马上叫人弄来了早膳。
城中饥荒解除,现在不仅人人得有饭食,李世民这个皇子的餐桌之上,更是出现了新鲜的鸡汤。闻着鸡汤的香味,李世民顿时感觉有些饥肠辘辘,抓起馒头喝着热汤,享受起重生之后第一顿难得的早餐来。
俱文珍在一旁垂头而立,始终是笑眯眯的。李世民一看到他,就想起了他昨天跟自己絮叨了大半夜说的那些话来。
其实要说起来,眼下的这个皇帝,至少从刚刚登基的时候开始,还是下了一番狠心要做出一些成绩的。可是说白了,李适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物,而且常常做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即位之初时,在少年时代就饱经战乱之苦的李适,还有是些志向,知道相当信任宰相和大臣的重要性。可后来渐渐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了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朝廷之上频频发生人事变动,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使得眼下的朝政,即使偶尔能够呈现令人鼓舞的新气象,也都不过是昙花一现而无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纷争使皇帝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就短短的四年里,就有六七位宰相人事的变更。但奇怪的是,唯独那个卢杞——俱文珍说,众人习惯背地里称他为‘蓝脸鬼’的家伙,一直屹立不倒。从当初的与郭子仪等人对立,到现在的支手遮天,堪称奇迹。
直到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朝堂之上是以卢杞等人为首的一伙奸臣在把持朝政,唯独皇帝还对卢杞深信不疑大为倚重,甚至可以说是对他‘言听计从’。这也就难怪,昨天李世民出来说了两句话以后,卢杞和一众大臣以及皇帝的反应会那么大——因为一直以来,李谊这个不敢惹事的软蛋也是跟卢杞‘私交甚密’的,朝堂之上,也几乎没几个人,敢跟卢杞这样对着干。
李世民一边吃着早点,一边心中暗自苦笑:这下可就有意思了,我居然当众训斥了一个和我‘私交甚密’、而且眼下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人物。这个李适,真是个怪胎,凭什么就单单对这个蓝脸鬼言听计从了?昨天他说,今日再议攻取长安的事情,看看等下,又会发生什么。我这个手上没有一兵一卒、在朝堂上也没有实际权位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是该讲究一些策略了,先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再说……眼下朝廷最有实权的,已经不是当初贞观时的中书令、门下侍中与尚书六部的左右仆射了,而是像卢杞这样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朝廷议事,也没有了谏官和史官什么事情,全无监督和指正,怪不得漏洞百出、朝政一片混乱。想我当年在位之时,有一批像魏征那样铁面无私的谏议大夫从旁监督,才换来了贞观朝时的清明政治……哎,眼下的问题,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吃罢早点,李世民换上了俱文珍替他取来的一套紫色盘龙袍,戴上了双翅帽,前去‘皇宫’上朝。对于这一身装束,李世民就当真左右不习惯了。现在他才知道,官服分色,是从他那宝贝儿子李治、也就是高宗手上开始的。什么五品以上的穿绯袍,三品以上的穿紫袍,后来又有了胸前的这种绣图,王爷胸前绣盘龙和鹿,宰相绣凤池,尚书绣对雁……真是繁琐不堪,华而不实!
出了军帐,俱文珍叫马夫牵来了那匹大白马,并递给李世民一根编织得很精细的马鞭,哈着腰开心的低声道:“殿下,看来浑歉雒Х蚧故怯行┓执绲模妒敲挥薪噫怼鬃鞒粤恕!?br /> 李世民接过马鞭微微一笑,翻身骑上马朝前慢蹄走去,心中寻思道:浑娜肥歉隹此拼致闹腥词志傅娜宋铩K屠铌桑衷诟矣辛苏匠∩系恼庖怀」磺椋院笠啻Γ词侨菀琢诵矶嗔恕V皇浅⑸系拇蟪迹嵊屑父龈摇钜辍啻Φ靡媚兀?br /> 须臾间,那个所谓的‘皇宫’到了。门前一排铁甲卫士在值哨,更有小卒上来给李世民牵马。
李世民抬脚踏进了这个县衙的大门,入眼见到,院落里已有数十人聚集在此。见到他进来,已有数人上前,和他拱手拜礼。对于这些人,李世民认识的没几个,除了浑⒗铌杉父鑫浣渌募负跞蝗鲜丁5铀堑墓倥垩丈侠纯矗灰桓龃┳吓邸⑿厍靶辶朔锍氐模蠢炊疾皇鞘裁从腥ǖ拇蟪肌R蝗捍┳吓鄣娜耍蚴蔷奂谝桓鼋锹洌磐诺拇赵谀歉隼读彻砺缴肀撸幸淮蠲灰淮畹牧淖盘欤岳钍烂竦牡嚼词佣患?br /> 而且众多紫、绯袍的人当中,只有一个穿黄袍的人,正安静的站在一边,冲着李世民微笑。
那人,便是眼下大唐的国之储君、太子李诵了。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动,径步朝李诵走近了几步,朝他拱手一拜:“见过太子殿下。”
李诵明显的愕然一愣,然后恭恭敬敬的回拜了一礼:“皇兄不必如此多礼!”
旁边的卢杞等人则是差点惊声呼叫出来,那种疑惑不解的表情,仿佛就是在说:怪了!李谊和太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亲热了?!
李世民心中暗自冷笑:管你那许多,我先把这池水搅得更浑了再说,就是要让你们看不懂,我‘李谊’现在是个什么立场和心思。
李世民身后的李晟和浑词锹冻隽艘荒ㄓ芍缘奈⑿Γ嗷ザ允恿艘谎郏恼詹恍南氲溃好幌氲剑雍秃和酰较吕镆丫砗霉叵盗耍亢孟ⅰ?br /> 李世民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在这数十人的朝臣当中,激起了一道暗流波澜,众人心中各自有了想法盘算。
正在此时,县衙的正门被打开,之前领李世民去见皇帝的那个胖太监,尖着嗓子叫道:“皇帝早朝,皇亲王子文武百官拜礼入见!”
。
第一卷 浴火 第43章 昏天黑地
李适今天配齐了皇帝的行头,十二珠帘冕,衮服龙袍,缩着身子坐在当头的木板龙椅上,神色却是十分的萎靡不振,眉宇间也满是忧郁神色,满是有些心不正蔫。
众人心中大惑不解:刚刚解了奉天之围,眼下有许多的事情要商议处理,这当皇帝的,怎么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
李世民更有心中忿然,恨恨的骂道:一副熊样,丢人!
众臣工参拜完毕后,分班列站在了两旁。李世民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居于武将之首的右边班例,左边,就是蓝脸鬼领头。太子李诵侧身站于‘玉阶’下,垂手而立。好些人都没了手中的玉圭,两手空空如也的站在朝堂之上。看来这一场大动乱,已经是弄得整个朝廷七零八落了,上朝的臣子,都找不到玉圭执到手上。
李适无精打采的斜靠在大椅上,抬起仿佛千斤重的眼睑瞟了一眼众人,有气无力的道:“众……爱卿,有事早奏,没事的话……就退了吧。”
“呃?!……”此言一出,众人都忍不住惊咦了一声:眼下这般境地,怎么可能‘无事可奏’?这个皇帝,今天莫非是醉酒或者睡糊涂了?
李世民的眉宇间已经露出了一些怒气,正欲站出来说起安抚城中百姓和朔方李怀光的事情,左列一人已经站了出来,跪于堂前说道:“罪臣李勉,特来请罪。望陛下赐罪臣一死!”
众人都将看向了那个跪在堂中的人,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此时已经是匍跪在了地上,以头帖地。
李世民心中一动,回想起俱文珍跟他说起过的这个‘李勉’。李世民记得,俱文珍说到李勉的时候,特别强调啰嗦了许久。他说这个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比李谊要高四个辈份,连当今皇帝都要叫他一声‘太爷爷’,可以说是当今李家宗室里,辈份最高的。而且这个李勉,从安名之乱起,不管是带兵平叛还是御边退敌,都屡建大功,深得肃、代二宗和当今皇帝的信任,在朝堂之上声望极高。但他为人耿直廉洁,刚正不阿,又时常与朝中的权臣不和,屡招贬斥。虽然短暂的居过相位,但马上又被贬到了地方。一生起落数次,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更重要的是,这个李勉是李谊的授业恩师,从幼年开始,就教李谊识字读书。难能可贵的是,李谊对谁都不在乎、不尊重,唯独对这个‘老太爷’,还是有几分情谊在,奉他为先生。
可眼下,这个当朝元老、李家泰斗,却是跪在地上请死,所为何事?李世民迷惑不解,回头看向了身后的浑屠铌伞6艘彩敲娲苫螅行┬慕沟目醋殴虻乖诘氐睦蠲恪?br /> 坐在龙椅上的李适也是神色一动,坐直了几分朗朗说道:“玄卿公,请起!”李勉辈份太大,连皇帝也不好直呼他的姓名了,只好称呼他的表字‘玄卿’,而且尊之为‘公’。
李勉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喃喃道:“陛下……罪臣失了汴州,罪该万死,如何敢再抬头仰望圣颜!”说罢,又跪倒了下去。
原来是失了城池!李世民心中恍然大悟:这个罪名,的确是有些大了!
旁边卢杞等人则是面带冷笑,阴沉着脸在一旁看戏。李世民见了,心中忍不住一阵忿然。
李适却是离了龙椅走下几步,亲手将李勉扶了起来,满是忧伤的说道:“玄卿率领几千残兵驻守汴州达数月之久,面对李希烈数万大军的猛攻,外无援兵内无粮草,难坚持这么久,已是殊属不易……朕不能怪你。当时朕调集了泾原兵马前往东都、汴州一带平叛,没想到,却是闹出了大变故,哎!……玄卿公不必自责多虑,朕复你原职,仍为工部尚书,检校左仆射。”
李勉顿时惶然泣下,喃喃道:“陛下,罪臣……理当一死而已,如何再敢忝居朝堂高位……”
李适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然后有些颓然的坐回了龙椅上。李勉见皇帝不想再多说话,也识趣的走回了班列之中。
李世民心中的感觉可就有些复杂了:一来,能够赦免了李勉这样的忠臣义士,自己心中还是有几份高兴,毕竟他是自己的‘恩师’;二来,皇帝这样凭着一己之好恶就定了大臣的赏罚,实在是有失公允。不过,看这些在坐的诸多大臣,包括卢杞等人在内,都没有一个人出来表示反对,看来大家都已经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了!
哎,这还是朝廷议事么?简直就是儿戏!就算李勉功可抵过不予治罪,也应该由御史、宰相们议定上疏,再请皇帝定夺才是……
这时,几名官员又陆续上报了一些前线的战事情况:从昨日平明到今天早上,李怀光率领朔方大军,与朱泚的叛军三次交手,节节胜利,斩敌万余。现已将敌军驱逐到了渭水以南。叛军龟缩进了长安城中,李怀光已经由渭水便桥推进到了长安咸阳县,镇劾京畿。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众臣都一阵欢欣鼓舞。眼看着就能击败叛军重归长安了!
李世民自然也是一阵心情大好,眼看着坐在高位的李适也难得的露出了今天第一抹微笑,正准备出班说起抚慰李怀光的事情,一名太监却突然从大门闯了进来,口中大呼:“陛下,大事不好啦!”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