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作者:寻香帅
喝了一些酒,李世民的精神头反而好了许多。这三人里面,他总觉得李跟自己更加投缘,能有些共同话题。于是将他请留了下来,奉上了两杯茶水。
“晟兄。”李世民给了李一个亲热的称呼,让他一时有些受宠若惊了,“想来你也长我二十余岁,本该称你一声‘叔’。你不会介意我这样叫你吧?”
“殿下这是说的哪里话?”李晟有些惶惶然说道,“殿下在我们这些臣下面前,毫无架子平易近人。能与殿下这样的少年英雄做忘年之交,真是李晟平生的福份。只是李惭愧,无德无才,怕是受不起殿下这一尊称。”
“晟兄就不必太过谦了。”李世民微笑道,“晟兄的武艺人才,本朝尚无人可出其右。更何况,相对于浑肜罨彻猓愀嗔思阜帜甭院椭腔邸R笛巯麓筇频谝幻悄隳簟!?br /> 李晟连忙拱起手来,惶然说道:“如何敢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李决不敢洝诱狻筇频谝幻5故呛和跎倌暧⑿畚奈淙牛质屎险庖怀坪拧!?br /> “哈哈!”李世民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好了,你我就不必如此客套,彼此吹嘘了。记得兄第一次与我见面,便是在战场上了?”
“正是。”李也笑了起来,“实不相瞒,之前臣下对汉王的大名早有耳闻。但绝没有想到,汉王还有那一身好武艺。臣下当时,当真是万分惊愕。”
李世民大度笑了一笑,说道:“看来晟兄,也是直言快语地真诚之人。我记得打时打完了仗,你曾经问过我,有一招‘南燕北归’的枪法,我是从哪里学来地,对吗?”
“正是。”一说起这个,李马上来了劲头,眼睛里也是精光奕奕。
李世民微微的笑了一笑,起了身来走到一旁的书房里,拿出一叠纸稿放到了二人坐的矮几前:“晟兄请看。”
李晟猜疑的拿起那本串钉成书了的纸稿,略略翻看了几页,顿时惊讶的叫道:“殿下,这是?!……”
“没错。”李世民扬起
笑起来,“这就是大唐名将李靖、李药师的手札——札》。上面记载着,李靖平生用兵的经验,以及他所学的枪法武艺。”
李晟有些激动起来,紧张的一页页翻看着,喃喃道:“瑰宝、瑰宝啊!这简直是武人毕生难寻的绝世珍宝!相传李药师收了李绩为徒,都只传了九成兵法,就让他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叱咤疆场所向无敌。而这本书里,却是详细的记载了他每一次用兵后的总结,以及所有的武艺。嗯,连《太宗与卫公对答》也有……这等宝物,殿下是如何得到的?”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李世民略自笑了一笑,平静的说道,“其实我所得到的原本,已经有些损毁不堪。晟兄现在所看到的,是我亲自滕写后的翻录。我资质有限,只学了其中一招半式的枪法而已。相信兄这样的绝顶人才,定能将手札里的兵法武艺,全部学到精熟。”
“啊!——”李晟大喜过望,都忍不住惊呼出来,“殿下的意思是……要让臣下学习这手札中的兵法武艺?”
李世民呵呵的轻笑起来:“正是。从今天起,这本《药师手札》,就是兄的了。”
李晟顿时无比激动,俯下身来给李世民长长的拜了一揖:“多谢殿下!臣下一定悉心学习,不负殿下重望!”
“行了。不必这么客气。”李世民让他坐起来身来,表情轻松地给二人斟上了茶水,说道,“宝剑赠英雄。晟兄得这一本手札,也是天意使然。”
李晟已经是满心欢喜,将手札像宝贝一样的双手捧着,认真的说道:“想我李晟这一生,酷爱武艺兵法。以本朝名将李卫公为毕生标榜,而且一直苦苦寻求他的兵法武谱。相传李卫公的兵法武艺,学自于他的舅舅韩擒虎,后来传了一部分给李绩等人。不过……世上流传的,都只是零星片断,从没有见过哪本书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如今有了这本《药师手札》。我李可以说是毕生夙愿得偿,从此再无遗憾了。”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李卫公,是百年难得一见地奇才。他的武艺兵法有一部份是学自于娘舅韩擒虎,但更多的是他后来用兵数十年所悟出来的。应地制宜、灵活多变、神出鬼没,才是他兵法的精髓。”
“殿下说得是。兵无常势水无常情。能做到灵活多变,已经是最高深最实用的兵法。臣下明白殿下地意思了。这本手札,我会用心的研究学习。”李却又有些遗憾的说道,“唯一可惜的是,我年岁已高……还不知道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将手札中的精髓领悟一二。”
“呵呵。没有关系了。”李世民笑道,“以兄的聪明才智。估计很快就会精通要领。而且,兄老了。还有儿子么!儿子老了,还有孙子。你可以将手札代代相传,同时还不妨将你们自己的兵法韬略也总结出来一同写入手札,将你们的智慧留给子孙后人。这样一来,大唐就会出现无数个李靖。岂不妙哉?!”
李晟呵呵的大笑起来:“殿下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我那几个儿子,还的确是有跟我相像地,酷爱武艺兵法。尤其是二子李愬,虽然年方十余岁。那股子尽头却比我当年还要猛,整天在家舞刀弄枪骑马射箭。臣下回去后。一定悉心调教,将来必定不负殿下厚望,让这小子为大唐出力!”
“呵呵!”李世民开心的笑了起来。
这本《药师手札》,就是李世民从密道里取出来地竹笺之一。李靖当年与李世民私交极厚,二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兵事武艺。李靖的兵法,事上绝对没有完整地书籍著本。这本手札,也是李靖到了晚年自己亲笔所写赠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李靖收了许多的学生,都只学了他几成兵法,没一个学全的。他将记载着自己全部兵法武艺的手札,唯一送给太宗皇帝,也是用意深刻,这是显而易见的。
只不过李世民所想的,和李靖又略有不同。李靖的意思是,万一哪天自己地那些学生‘不听话’了,只学了几成本事的这些人,自然不是李世民地对手。李世民却认为,要用文治来驾驭这些人,方是上策。于是曾一度将手札收了起来,不久后自己也辞世了,也没再看过一眼。
没想到,时隔一百多年后,大唐却遭遇了乱世。李靖留下的这一本手札,又有了许多的用武之地。遍观身边的这些人,李怀光是个猛冲猛打的悍将,浑手事韵圆蛔悖ㄓ欣铌桑廖阮V牵氲蹦甑睦罹肝耸窒嗨疲涞蒙险獗臼衷6依钍烂褚苍杂刑牛铌杉医碳希抑械募父龆樱际亲哒赖亩安摹>退憷铌衫喜豢坝昧耍箍梢灾竿幌滤亩用敲础?br /> 李晟说的那个‘李愬’,是二公子么?李世民心中默念了几次,喃喃想道:嗯,还只有十余岁,但愿他能成材。名字我记住了,会拭目以待的。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世民有些倦意涌了上来。李晟是个精巧之人,这时候就请告辞,带着那本绝世至宝,满胸欢喜的回家研读去了。
李世民回到了屋子里,翻身上床就一股酒气涌了上来,人也有些昏昏沉沉了。半醉半醒的迷朦中,仿佛就看到李靖的在对着自己微笑、说话。他喃喃自语的说道:“靖兄,相信你的兵法武艺,都会后继有人了。你在天之灵,可会高兴?但愿不久的将来,能再有靖兄这样的人物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眼下这大唐,风雨飘摇如大厦之将倾,我真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独木难支啊。你有没有空,来帮帮我啊?最好是再叫上尉迟恭和秦叔宝他们……都来、都来……”
第一卷 浴火 第119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
能的确是多喝了几杯,李世民这一觉一直睡到了黄昏时头昏脑胀口干舌燥,连唤了好几声‘来人’,才有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俱文珍呢?”
小太监怯怯的回道:“俱大人带着一些人,到食邑之地收租去了。临走时特意嘱咐小人,来伺候殿下起居。”俱文珍身为汉王府六品正,也算是大唐的职官了。只不过他行的是实际上的总管职事,比五品的野诗良辅、高固这些典军,还能管事。
李世民自己翻身坐了起来,小太监就上前来帮他更衣梳洗。眼看着快到年关了,秋收之后俱文珍带着人去收租,也是重要的职事之一。李世民现在有二千八百户食邑,每家每户要按时交纳粮米绢帛,有劳役也是要履行的。
正是晚餐时间,野诗良辅和高固这些人都去了东厢院用餐。门外就只侍立着几个卫士和宦官。李世民宿醉后醒来全无胃口,于是一个人晃晃荡荡的走到了后院,到了凉亭边散散心。古筝仍然摆放在这里,他一时心动,就坐下弹奏起来。
曲目仍是《高山流水》。时近黄昏,残阳如血,秋风萧起,颇有一些凄味道。李世民心中也有许多的心事抑郁不解,指尖奏出的曲调,也多了几分忧郁和愤懑。
弹得正入神,隐约听到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身,李世民回过头来一看,正是小女王。
她依旧穿着那身金丝长袍面戴乳白纱巾,正朝凉亭边款款走来。李世民停止奏筝,起身说道:“宾就休息得可好?”
小女王双手合十矮身见了一下礼,轻盈说道:“多谢殿下挂怀。承蒙照顾,十分安好。四下又无旁人,殿下不如就称呼我‘墨衣’吧。”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不置可否。彼此毕竟不是太熟,要这样直呼姓名总感觉有些唐突。
“殿下真是奏得好曲。”小女王看了一眼石桌上的古筝,不无赞赏的说道,“我虽是胡蛮之女,但对中原的音律也知之一二。殿下刚才所奏的,可是《高山流水》?”
“哦?”这下李世民倒感觉有些意外了,情不自禁惊咦了一声。自己所奏的,是已经失传了的一种《高山流水》曲目,这个蛮邦来的女子,居然能够听出来,真是不容易。他说道:“说的没错,正是《高山流水》。不知道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女王玉葱般的手指缓缓伸出,在古筝中轻轻抚弄了一下,扣出一个清彻的鸣响,然后淡淡说道:“殿下有所不知。其实要算起来,我身上也是汉人的血脉。家父生前酷爱音律,幼时就曾弹过这一首曲子给我来听。而且,还教我用长萧来吹奏。”
“真的?”李世民不由得有些惊喜。《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要弹奏得好都颇要些造诣,吹奏就更加难了。他略有些兴奋的说道:“你等等。”然后就跑回屋里,拿出了一根玉萧来。
“要不,合奏一曲?”李世民将玉萧递给了她,发出邀请。小女王淡然一笑,接过玉萧来说道:“恭敬不如从命。”
李世民就坐下身来,沉敛神思,拨动了铮弦,奏起了这一曲自己孤赏多年的曲子。李世民起了调以后,悠扬而深遂的萧声就在他耳边奏起。空灵而飘逸的音符,像是划破虚空从天籁而降,带着令人沉醉的韵律,丝丝透入李世民心腑之中。他还从来没有听过谁将曲高寡和的《高山流水》用萧来演奏得这么优雅传神,因为一直以来,这首曲子都只用琴和筝来演奏。现在,李世民仿佛就看到了眼前高挂白川,轻盈的流水从乳白的云雾峰峦间飘洒而下,浑身上下都感觉舒适而又惬意,仿佛灵魂都在被这种仙音净化。
一筝一萧,居然如同天工作合一般,配合得丝毫不差。一曲奏罢,二人居然都同时呆立,寂然无语。袅袅的乐曲声在萧萧秋风中飘荡无踪,二人心中却是一阵阵涟漪荡开。
他们仿佛都从对方的曲调音符中,读出了对方的心境与思虑。知音难求,没有想到,命运却安排他们这样偶然的相遇。
李世民这些日子以来,也算是受够了孤寂困扰,此时心中免不得有些激动,悠然说道:“遥想当年,先秦俞伯牙奏琴一生,未获知己。有一次在山中奏琴,为樵夫钟子期听到,说他的琴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从此二人结为知音,《高山流水》一曲也流传了下|,我今日却在这里,得遇知音,真乃人生一▋小女王轻抚玉萧,盈盈的走了两步,也有些感慨的说道:“自从先父将这首曲子教给我以后,还几乎是头一次在人面前演奏。因为我的族人们,都不习惯这种中原的乐器。得遇汉王这样的知音,也算是我平生的福分。”
“你父亲,是汉人?”李世民不由得有些惊讶。东女国的人,不是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吗?而且,一个汉人的子女能在东女国当上小女王,也的确堪称怪事。
“是的。”小女王淡淡说道,“其实,我虽然是土生土长在东女国,但我的血脉里,却没有一丝东女国的血统。我的母亲,是突阙没落贵族的后裔。按照东女国从母姓的习惯,我的名字其实应该是‘阿史那墨衣’。”
“阿史那?”这个姓,李世民太不陌生了,突阙的可汗贵族们,都是这个姓,他有些惊讶的说道,“原来你是草原贵族的后人?”
“是的。”小女王淡淡的笑了一笑,说道,“想不到吧?我的曾外祖母,就是突厥毗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