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历史与登徒子
了是个蒙古女子,王老哥夫妇决计不会接纳她。
子玉脑中一晕,这小丫头又在给我添乱,她见人就要宣称是我媳妇儿,乐此不疲。他正待走过去他们那桌,跟打小看着他长大的左大叔好好畅谈一番。
左劲刀忽道:“子玉,你不要任性一人在北国厮混,应该早些返家,免得你爹娘挂念。要是定了大喜之日,别忘了提前递张帖子给大叔局子里,大叔铁定到贺!大叔还有要事,话不多说,你好自为之吧!”言罢,转头与蓝简行低声谈笑,不再理他。
子玉只得停步,不料左劲刀一反常态对他如此冷谈,回到座头坐下。
开镖局子的通常凭两样物事吃饭,一是武艺,一是与江湖同道的情面,而常常后者比前者重要,所以,开镖局的一般交流广阔,极少跟人结仇。而在子玉的心目中,左大叔无论何时都是乐呵呵的,对每个人都很好,尤其对年幼的自己更是言笑无忌,虽明知王老爷子为官多年,王家在洪州地方上素有威望,他与王家交好未必全然没有功利之心,可这十数年的情份,却着实是非同一般。
子玉心念电闪,已大致猜到左大叔此刻不愿自己亲近的顾虑,他们这一趟镖事关重大,半点马虎不得,自己到底是个外人,掺合进去又算怎么回事儿,人家押镖可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防戒备的。他想到这里,即便释然。就不知左大叔好好的怎么跑到北国来帮人走镖。
那三个先到的年轻人,其中两个会武镖局的在蓝简行身后侍立,而那个摔了两交的暴躁年轻人却站在颜白眉身后,恶狠狠瞪着子玉,一脸的怒色,突然俯下身,凑到颜白眉耳畔小声说着什么,还很张狂地一手冲子玉指指点点。
子玉心头有气,冷笑道:“敢情这位小朋友在外面吃了亏,就去向大人哭诉了,是也不是?”
那年轻人更加横眉怒目,但在师父面前不敢放肆,等候师父定夺。
颜白眉两道如雪白眉一轩,慢悠悠道:“老夫这姓易的小徒儿年轻不懂事,这位小哥儿代为管教,那是再好也没有了……”言及此处,拿起面前盛满酒的一只酒杯,两手捏着举到额前位置,做了个“请”的姿势,道:“老夫敬阁下一杯!”说完,酒杯向子玉凭空推出。
两桌中间尚隔有一桌,相距足有三丈余,但见酒杯离手后平平飘移过去,速度缓慢,酒杯在空中缓缓回旋,异常平稳,如同上方有根绳子吊着一般,杯中酒一滴也不外洒。酒杯飞出丈外之后,劲风突然大作,呜呜风声飒响,飞过中间隔的一桌时,酒杯带起的劲风将一个客人头上方巾卷了起来,一桌子人噤若寒蝉,哪敢吱声。
左劲刀大惊失色,霍地站起,喝道:“子玉速速躲开!快来给老前辈赔罪。”他忧形于色,阻拦不及,生怕子玉不知死活去接这小酒杯,到时整条手臂的骨头都非震个粉碎不可。
酒杯挟着无边劲力缓缓飞了过来,子玉屏气凝神,神功运聚右手,看准酒杯来势,右手拇食中三根指头伸出,正正捏着杯身,无形真力将整个杯子包裹。
子玉手臂猛地一震,酒杯中包含的阴阳两重劲力险些令他把持不住,虎口阵阵发麻,酒在杯中激荡几次,终于没有泼出。
子玉举杯致意,朗声道:“晚辈敬谢!”言罢,一饮而尽,豪气干云。
那一桌人尽皆动容,脸色各异。
第四卷 乘风万里定沧溟 第七章
子玉饮了酒,右手却迟迟不能放下,原来杯中蕴含两道劲力,一道刚阳在明处,另一道至阴至柔潜藏在暗处,子玉应敌经验不足,一时不察,只注意了刚阳的一道,却被阴劲顺势攻入经脉,然他何等神功,内力随意而动,立时反击过去。脆弱的酒杯顿时叫两人内劲震得粉碎,只是酒杯已被子玉指掌间无形真力包裹,未遇外力所触时,能维持原状。可一旦酒杯离手,便会立成粉末,他寻思着那样岂不输了半招。
他眼珠一转,冲颜白眉身后姓易的年轻人笑道:“姓易的兄台,来来!令师敬了小可一杯,小可好生感激,便也想投桃报李,回敬你一杯。”
易姓年轻人一心以为适才在镇外无缘无故中了他的暗算,大失颜面,因而怀恨于心,瞠目怒道:“谁要你卖乖!”
子玉嘿嘿一笑,道:“兄台莫不是害怕了,怕中我暗算?”
“我会怕!”易姓年轻人暴跳而起,脸色涨红,走了过来。他脾气虽暴躁,人却不笨,一面暗自小心戒备,以防不测。
子玉待他走到面前,笑眯眯将手中酒杯放在他手里,就看见一个好端端的酒杯如细沙般塌下,化为一小堆瓷粉。
易姓年轻人张大了嘴巴,乍舌难下,一时说不出话来。
颜白眉眉锋一挑,就待发作……
猛听一阵“哈哈,哈哈!”朗笑声响起,蓝简行大笑着站起身,神情无限畅快,洪声道:“高明,高明!颜前辈内功修为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震古烁今,老朽今日大开眼界,佩服得是五体投地。那位年纪轻轻的少侠也是出手惊人,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哪,难得难得!老朽与左老哥儿乃是莫逆之交,他的世侄,老朽托大,喊你一声小兄弟……今儿颜前辈与小兄弟你不打不相识,大家俱是武林一脉,那点子小过结微不足道,还计较它作甚?老朽我卖个老脸,斗胆为二位当个和事佬,大家哈哈一笑,就此化敌为友岂非一桩美事?店小二,小兄弟那桌算在我帐上!”
伙计忙道声:“好勒!算蓝总镖头帐上。”
“既然是蓝老弟出面讲情,那这事就此揭过。原是小徒技不如人,受人欺侮,也是活该!”颜白眉说着,扭头狠狠瞪了徒弟一眼。他虽护短,见了子玉高深莫测的手段,也自不欲纠缠下去,乐得就此下台。
宁远公主笑道:“蓝前辈只请一桌吗?这两桌十来个兄弟也是和我们一道来的,您老看……”她指指山不怕手下喽€€们坐的两桌。
蓝简行爽朗一笑,道:“这位小姑娘当真是性情中人!哈哈……店小二,那两桌也一并记在我帐上。”
这群强人一片欢呼,要知小孟尝蓝简行在北国名声甚大,他们这些不入流的角色平日想得他正眼看一下都难,日后跟人说起小孟尝请过他们酒筵,着实是一件甚有光彩的事。至于这一下两人交锋比的是内功,他们武艺太差,在一旁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觉得全然莫名其妙。
宁远公主咯咯一笑,高声叫道:“店小二,给我们加菜!凡是你们店做得出的菜色,都给我们上一道,就算我们吃不下那么多,看看也是好的,咯咯咯!”
一语既出,酒楼楼上一片哄堂大笑,客人们纷纷望着蓝简行。
蓝简行干笑一声,道:“老朽一言九鼎,既然说了记我帐上,姑娘尽管点就是。”说完坐下,他倒不是心疼那几个小钱,而是她小姑娘明摆着当他冤大头的意思,未免令他心生不快。
左劲刀有话想问子玉,念及此刻时机不适宜,便也默默坐下。
过不多时,南方传来“咣咣咣”的鸣锣开道之声,子玉向南方远处望去,只见远远一行人沿着官道缓缓行来,队伍中有几顶青绢幔的轿子,其余全是装束怪异的异族人,头上戴着圆帽,足踝处套着银环,衣服上多挂银饰……与汉人、蒙古人均截然不同。
这一行人黑压压的缓缓行进小镇,足有两百来人,拥向镇内另一处酒楼打尖,街道两旁无数居民好奇地打量他们,孩子们更是一路跟在他们队伍之后,又唱又跳,跟过节一样喜庆。
这一路人人数虽众,却极是谦恭有礼,与前面一行人的嚣张气焰完全相反。
宁远公主看着微微点了点头,道:“哦,大理白夷人。”
子玉奇道:“大理人?……千里迢迢跑这儿来干什么?”大理国他知道,在宋朝西南云贵一带,那里主要民族肤色普遍较白,汉人称之为白夷。大理国汉夷杂处,除白夷人外,还有众多汉人与苗人,以及诸蛮,中原王朝向视之为蛮荒之地。
宁远公主没好气白了他一眼,嗔道:“大理国不是我大元疆土?他们怎地就不能来了!”
子玉笑道:“是,是为夫失言了还不成吗!”
宁远公主若有所思,忽然叽咕一笑,喜道:“人家知道大理人此来何为了,他们一准儿是送我未来的嫂子去大都完婚的!”
子玉听了自是摸不着头脑。
宁远公主看看山不怕,见他正自大快朵颐,埋头猛吃,只吃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压根儿就没在意他们的交谈。她很是兴奋地拽着子玉袖子,悄声笑道:“给你说给你说,十几年前我蒙古大军大举侵宋之战,你知不知道?”
子玉失笑道:“咱好歹是宋朝人呐,哪能不知道!嗯,那次你们灭宋不成,但却把僻远的大理国给灭了。”
宁远公主笑道:“那时还是我伯父蒙哥大汗在位,尽起国中精锐,兵分三路南下攻宋,东路由我父皇统率,西路由兀良哈台统率€€€€就是前几日你在襄樊见过的那阿术之父,中路也是主力由蒙哥伯父亲统,原拟一举扑灭宋朝……谁知东西两路都进军顺利,偏偏大汗亲统的主力在钓鱼城下死死被拖住,最后伯父伤重而亡,落得个铩羽而归的结局。”
“再就说西路兀良哈台率领蒙古铁骑绕道吐蕃攻入大理,势如破竹一般杀入大理腹地,俘获大理最后一代国王段兴智,大理国就此并入我蒙古疆土。这段兴智倒也识时务,归顺了我朝,亲自带兵去剿灭各地叛乱势力,伯父赦他前罪,让他当摩珂罗嵯€€€€也就是蛮夷大王的意思。后来段兴智战死,其弟段实继任,全力支持我父皇,父皇也对他相当赏识,父皇登大宝后封他为‘大理总管’、‘南蛮王’,许他段家世世代代永镇大理。”
“那段实有个小女儿,叫段什么的……嘻嘻,不记得了!与我四哥镇南王脱欢自幼定了亲事,去岁大理国朝贡使者进京时言及那段什么小郡主已经长大,今年便送来大都完婚,想必就是这一大队人马了,咯咯咯……你看呀你看呀,那顶黄幔轿子上有段家王族徽饰,一定是新嫂子来了,一定是……”
子玉听她叽叽咯咯说了这一大堆,像只百灵鸟儿似的,不免觉得好笑,嘻嘻道:“你哥娶王妃,你激动个什么劲儿呀!啊?哦,敢情小妮子春心动了,也想嫁人了。”
宁远公主粉脸红了红,吞吞吐吐道:“还不是……为了你,为了……我们……”
子玉奇道:“与我又有何相干?我又不认识大理段家的谁谁谁!”
宁远公主微微垂着螓首,默默无语,显得有些羞赧,也有些伤感。良久,才道:“你以为父皇真的那么容易准许我们的婚事么,别忘了,你可是个汉人!色目人都不可能当上驸马,何况是汉人!父皇虽然疼我,可……可你终究是个汉人!”
子玉听她一连三遍强调“汉人”二字,好像汉人就不是人似的,不由心下大为不快。
宁远公主拉着他的手,柔声道:“夫君呀,你莫着恼。父皇与段实私交非常非常好,当年结拜为安答,直至今日虽有君臣之分,可一直以兄弟相称,如今段实的女儿嫁入我们黄金家族,父皇一定非常开心,等他们成亲那天,我趁机向父皇提出我们俩的事,说不定父皇一高兴就同意了。他要是说什么也不准,那……”她咬着樱唇,眼神凄楚,模样儿甚是惹人怜爱,断然道:“那我们就私奔,找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要不去极西极西的地方,找我叔父旭烈兀大汗,求他收留我们。”
子玉听了心头有些感动,胸口柔情翻涌,“那我们就别去大都,你跟我回南朝,当汉人的媳妇儿。”这句话险些脱口而出,但一想到拯救祖国的机会就在眼前,又怎能因为儿女私情而轻易放弃。就算他能昧着良知,携美人回家安度最后两三年太平日子,到时候蒙古大军南下灭宋,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那时再想保家卫国可就为时已晚了。
宁远公主道:“其实,我父皇倒很喜欢汉人,他时常对我说,我们蒙古人打仗虽然天下无敌,可治理国家,还得依仗汉人的才智。就是我那些叔伯兄弟诸王们、还有那些个脑子不开窍的将领们,十个人中倒有七八个把汉人看得猪狗都不如,他们要是一致反对,父皇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