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前365天
匠。跷评?br /> 二十多年前,在日美关系融洽的时代里,罗斯福总统作为海军部部长助理与海军武官野村结下了深交,如今总统以深切关怀的心情对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慰问。他说:
“我是日本的朋友,你是美国的朋友,你很了解美国,因此我们能坦率地进行交谈。。”
总统是把野村当作者朋友来欢迎的,他补充说:
“今后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愿意高兴地会见你。”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罗斯福总统向野村表示那种关切之情,以及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咸夷受到空前欢迎的盛况的背后,却潜伏着一股冰凉的暗流。
罗斯福总统当时的判断是,日本将向海南岛(中国广东省南部)、斯普拉特利岛(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印度支那和泰国进军,在这种形势下,尽管日本的南进时急时缓,但它大体上已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要想制止日本的这种行动,单靠迸驻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的实力,那是不够的。他认为:有必要把舰队的部分兵力(约四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两艘航空母舰)派往远东活动。
关于这个问题,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对总统的想法表示反对。在二月十一日野村到达华盛顿的那一天,他曾向总统提出了一份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他说:
“向远东派遣一支小部队,恐怕非但不会收到抑制日本的效果,反而会有促使日本采取敌对行动的可能性。”
对此,最后决定派遣部分舰队前往澳大利亚进行“友好访问”。
华盛顿海军当局未能同意太平洋舰队司令理查森的这样一种看法:敌人在战时不可能将航空母舰驶到珍珠港附近活动,因而没有必要设置那种使珍珠港的使用受到更多限制的防鱼雷网。于是,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便把二月十七日的一份机密文件发给各海军军区司令,命令他们:
“对使用防鱼雷装置来保护自己管辖区内的港湾,特别是保护停泊在舰队主要基地内的大型舰艇这一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
斯塔克在这份文件中谈到:“不能因为舰艇停泊在水深十寻(十八点三米)的水域中,就自以为太平无事,不会遭到鱼雷轰炸机的攻击了。”接着他又补充说:
“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施放的鱼雷,大多在水深十三寻(二十三点八米)到十五寻(二十七点五米)之间,只有几枚鱼雷在十一寻(二十米)乃至十二寻之间。”二月十七比夏威夷方面陆军司令肖特中将通知其所同的各部队,为了使夏威夷地区的飞机作好最大限度的准备,建议他们根据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夏威夷方面陆军部队和第十四海军军区联合制订的《夏威夷沿岸海域联防计划》,就下列几个方面制订出详细计划:
空中联合演习;
通讯;
共同使用机场,
识别飞机;
警戒和值勤;
为飞机提供各种弹药之类的装备;
警报和发现敌机;
使用气球阻塞网和烟幕:
增加战斗机和高射炮以及配备防空警报;
陆海军飞机对敌机空袭采取作战行动,有效地调整舰艇和地面防空武器;
陆海军部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旨在防御敌机空袭的联合演习。
第二天,二月十八日,金梅尔在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的一份关于太平洋舰队现状的详细报告中写道:
“我认为,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用潜艇或飞机,或两者兼用)是有可能的。为使这种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重创来犯之敌,我正在迅速采取切实措施。”
一星期后,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斯塔克写信给金梅尔,希望他在制订太平洋舰队作战计划时“不要忽视对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面上是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空袭这一问题的研究”。
同时,他说明了这样的理由:
“这种袭击将影响日本国民的士气,也许能牵制日军对‘马来防线’的军事行动。”
接着,斯塔克又补充说:“从利害得失看来,这种冒险也许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严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许会被命令去这样干。因此,希望你考虑一下这方面的计划。”
不用说,这样干,是要由陆海军总司令——总统来“下令”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这么说,可能是考虑到一月十六日罗斯福总统在关于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战略方针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海军应考虑对日本城市进行轰炸的可能性。”
此间,第一航空战队参谋源田中佐,自从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大西少将秘密委托他对山本司令长官的进攻夏威夷设想进行初步研究之后,就一直利用“加贺号”旗舰上的官兵就寝后的时间埋头进行研究。到了三月上旬,他才好容易搞出了一个方案。于是源田前往鹿屋基地拜访大西,并把方案交给了大西。
源田的方案是:为了取得进攻上的彻底胜利,一定要进行轮番轰炸,而不是一次轰炸。当时因为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浅水鱼雷”(珍珠港水深十二米)的技术问题一时还未能马上得到解决,所以由舰载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以航空母舰为第一目标,以主力舰为第二目标。投入战斗的舰艇为“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一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第二航空战队)等当时所有的大型舰空母舰。出发基地暂定为父岛(小笠原群岛)或厚岸(北海道)。
攻击机队待这些航空母舰驶近夏威夷两百海里时再行起飞。
书记员森村到达檀香山
三月八日,野村大使前往卡尔顿饭店的赫尔国务卿寓所拜访赫尔,他们两人单独会谈了两小时。从这次拜访以后,直到战争爆发的九个月时间里,野忖与赫尔一共会谈了四十五次(与罗斯福总统会谈了九次)。
在赫尔眼里,野村这位谈判对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赫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对野村这位人物作了这样的评论:
“野村身材高大,魁伟健壮,宽阔的脸,面容温和,体格不同于一般日本人。他英语讲得相当流利,但有时也表达得不够确切。他的特点是态度严肃,虽然有时也作出不自然的笑容,但彬彬有礼。我相信,他是真心实意要避免日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并在这方面作出了认真的努力。”
三月中旬,美国太平洋舰队搜索部队的巡洋舰群指挥官牛顿司令接到“返回萨摩亚(南太平洋)待命”的密令后,便率领四艘重型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驶出了珍珠港。他率领舰队驶进萨摩亚港后,又奉命将舰队一分为二:一队驶往澳大利亚东岸访问,一队驶往新西兰访问,然后再经苏瓦驶回珍珠港。
在这次航行中,各舰都作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装载数量极多的炮弹、鱼雷和深水炸弹,并卸下装在鱼雷上的训练用弹头,换上实战用弹头,等等。另外还禁止一切无线电发报,夜间航行实行灯火管制。
派遣这支舰队出访,完全是出于罗斯福总统想阻上日本南进这一政治意图。后来(四月十四日),野村大使在同赫尔国务卿会谈时曾对这个问题进行指责:
“这是一种煽动战争热的行为。”
赫尔却假装糊涂地回答说:
“不,这是应澳大利亚的要求。”
十二日,松冈洋右外相离开东京车站作访欧之行。这次出访的目的是为了缔结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关于这个问题,外相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给陆海军的《对德意苏谈判方案纲要》第一条中写道:
“要使苏联接受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的初步方案,并要使苏联同意日、德、意三国打倒英国的政策,与此同时,调整日苏两国之间的关系。”
所谓里宾特洛甫方案,就是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时,里宾特洛甫所提出的日德意苏四国条约草案。这是个以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另一方的条约,苏联承认三国同盟和三国的新秩序。缔约国双方不同另一方敌对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联盟。另外,条约内规定双方将来的势力范围如下:日本是南洋,苏联是伊朗和印度,德国是中非,意大利是北非。
松冈的设想是:纵然把日本从日俄战争中获得的捕鱼权和从西伯利亚事变(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中获得的库页岛北部(现在的萨哈林北部)的石油、煤炭开采权都出让给苏联,也要把苏联拉进日德意三国同盟中来。特别是在攻占新加坡问题上,松冈似乎很想得到统帅部的允诺,然后把它作为一件礼物献给希特勒。为此,松冈在大本营和政府联络会议上曾再三要求统帅部表态,但统帅部根本不予回答。不,统帅部倒是以即使前往德国也绝对不提及此事为条件,才批准了松冈的《谈判方案纲要》。
关于松冈外相从东京出发时的情况,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种村佐孝中佐在他的笔记中这样写到:
“车站里人山人海,但外相却没有携带象样的方案就赴欧了。他将会见希特勒,也将会见斯大林。但他到底能得到什么东西呢?。。“当开车的铃声响起来时,松冈突然径直地走到前来送行的杉山(参谋总长)跟前,说道:‘是不是坚决不打新加坡?’“杉山只是回答‘无可奉告’。“回到参谋本部后,杉山吐露出这样一句话:‘松冈这家伙真讨厌。’”当时,松冈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九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希特勒已在极密的范围内下达了决定命运的第二十一号元首指令(《巴巴罗萨作战计划》)。这就是:
“德国武装部队即使在对英作战结束以前,也必须通过迅速交锋击溃苏联。陆军有必要调用一切可能动员的全部兵力(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个师团)。。。准备工作预定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前完成。应十分谨慎,防止事前泄露进攻的意图。”
另外决定,最后的作战命令将于一月底下达。希特勒自信能通过一系列的闪电战粉碎苏联。他断定:布尔什维克政权由于开战之初的失败,它必然会崩溃或瓦解。他对于苏军拥有后备力量的一些话,根本听不进去。他狂叫:
“怎么样?你们要知道,关键问题是要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列宁格勒,当《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开始执行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目瞪口呆!”
松冈外相一行在苏满①边境车站满洲里换乘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特地派来的专车——“红矢号”,以后一路驶向欧洲。由于“万语就寝居士”——不讲上一万句话就不能入睡——松冈外相的健谈,在一望无际遍地是雪的西伯利亚旅途中,随行人员也并不感到枯燥乏味。
① 指我国东北。——译者
松冈外相的欧洲之行(主要是访问德国),早在以前就有一些风言风语的传闻,并引起了各方面注意。野村大使认为外相访欧会给日美关系带来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他曾于二月二十五日拍电报给外相,要他推迟此行。
美国方面则把松冈视为“阴谋家”。三月十四日,野村在同罗斯福总统(国务卿赫尔也在场)举行会谈时,不得不绞尽脑汁,把松冈的柏林之行冠冕堂皇地说成为“不过是对德国政府的礼节性访问而已”。就在这次会谈中,赫尔要求日本用言行来证明自己的意图是真诚的。他说:“当然,松冈还在前往柏林途中,他扬言要在轴心国进行广泛活动。另外,日本的海军和航空部队已开到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附近,这只能引起我们的不安,除此以外,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你(野村)一定会认识到这一行动已严重伤害了美国的感情。”
松冈外相从三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每天都和里宾特洛甫外氏举行会谈。会谈中心一直是新加坡问题。里宾特洛甫外长强调:日本即使进攻新加坡,恐怕美国也不会进行干涉,而苏联方面则会承认下来。他喋喋不休地拼命说服日本进攻新加坡。他说:
“我曾向大岛大使要一份新加坡地图,因当代世界最杰出的军事家希特勒元首可以把进攻新加坡的最好办法告诉日本。德国的空军专家也能起些作用。他们将根据在欧洲战场取得的经验,就怎样使用由空军基地起飞的俯冲轰炸机对停泊在新加坡的英国舰队进行轰炸这一点,给日本作些示范。”
对于这个问题,松冈在出访前未能从陆海军那里得到明确表示,所以他说:“遗憾的是我没有掌握统治日本的大权,。。我不能代表日本帝国保证在当前的这种环境下采取行动。”松冈没有提出保证,不过与此同时,他却表示了这样一种信念:“我丝毫也不怀疑这一点:日本如果不占领新加坡,恐怕就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