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部西撤后,同盟国海员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明知虎狼于前,而置生死于度外。这些非武装船只遭到了海运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屠杀。
  令人生畏的“提”舰并没有亲自参加屠杀。它截获了托维给汉密尔顿的电报,虽未破译,却知道有一支强大的英国打击舰队跟随在PQ—17 之后。开到距离PQ—17 四小时航程的位置后为保全实力,“提”舰折返南航,回到了北挪的阿尔滕峡湾。
  全部攻击都是由德国潜艇和飞机单独或联合执行的。击沉非武装的慢速商船,对于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潜艇艇长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艘接一艘的商船彼鱼雷击中,大火从冰海中升起。有的船缓缓下沉,有的很快就一折为二。几百名水手穿着救生衣漂泊在冰海上。由于气温低,大部分人立刻就冻死了,只有极少数被救护船抢救上来。潜艇击沉商船后,失去了目标。但它们在原地用无线电呼叫挪威的德军指挥中心。德军派出远程FW—200 秃鹰式飞机在冰海上巡航,发现目标后直接电告潜艇,并引导潜艇攻击。
  德国空军第五飞行团的各种轰炸机也乘机屠杀商船,给分散的商船带来更大的灾难。
  PQ—17 的命运是北方航线中最凄惨的一幕,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运史上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次死亡航行。皇家海军对流冰、天气和航程中困难估计过低,而对“提”舰的威力又估计过高,因此走向了惊慌失措的极端,犯了历史的错误,作为其代价,24 艘商船永远地埋在北极海底的泥沙中。
  足足一个月后,才有13 艘商船或其他船只陆续进入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其中2 艘英国船、6 艘美国船、2 艘苏联船、1 艘巴拿马船,另外2 艘是仅存的救护船,上面挤满了因冻伤而终身残废的盟国海员。他们痛苦已极,但人人眼里闪烁着复仇的光芒。
  苏联港口的吊车卸下了所有这些船上的7 万吨货物。那些挂着冰棱的喷火式战斗机、谢尔曼式坦克、道吉卡车和一箱箱弹药无言地述说着它们辛酸的经历和同盟国海员的英勇。然而,还有13 万吨货物永远无法打击法西斯匪徒了。它们包括430 辆坦克、250 架战斗机、3350 辆卡车,还有大批粮食、汽油、轮胎、医药、弹药、电台等等。
  PQ—17 是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盟军吸取教训,改变战术,反败为胜,使北极航线变成一条对苏联战场极其重要的生命线。
  第一节 致命的危害
  1943 年1 月,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同盟国讨论了未来的战略,特别是新一年的目标。会议结果,拟定了一份重要文件,列举了1943 年的主要作战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击败德潜艇”的作战行动。与此同时,还草拟了一份命令,于2 月4 日发给英国和美国的轰炸航空兵。该命令基本上是英国战略轰炸方针的发展,它规定轰炸机部队的任务是,“。。逐步摧毁和孤立德国的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在后来下发的优先轰炸的目标清单中,摧毁德潜艇造船厂被列在最前面。该命令已于1943 年1 月14 日付诸实施。当天,有101 架轰炸机轰炸了洛里昂,次日夜间又有131 架飞机进行了轰炸。直到故争快要结束时,这种作战也未对德国潜艇的建造产生任何效果,对德潜艇基地也几乎没有效果。这种作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1943 年1 月至5 月的空袭中,损失了100 多架重型轰炸机,而德国潜艇却没有被消灭。
  1943 年初,德国在破译同盟国海军密码方面又获得了成功,尽管同盟国已于1942 年8 月更换了密码。由于掌握了船只出航的日期、航线和目的港,德国人便能在护航运输队的预期航线上配置潜艇。英国在破译德国下达给潜艇的命令方面也获得了成功。大量的“超级”机密,高频测向仪提供的方位,以及许多一般情报,使罗杰·温在海军部的潜艇跟踪室里就能把德国潜艇集中的确切位置通知给西部海防区。然后,霍顿命令护航运输队采取规避多变的航线避开狼群,如果不能这样做,就要求提供近距离的空中掩护,进行特别的保护。
  德国采用了“梅托克斯”接收机后,岸防航空装备厘米波雷达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当时英国生产的雷达全部拨给了轰炸航空兵,因此丘吉尔于11月29 日向罗斯福要求租借美国陆军航空兵装备有10 厘米波雷达的飞机。协议达成后,装有SCR517 型10 厘米波雷达的第1 和第2 “解放者”式飞机中队于1943 年1 月至2 月到达英国,帮助第19 大队在比斯开湾实施攻击。
  3 月,第172 中队(装有“利”式探照灯的“威灵顿”式飞机)装备了第一批ASV Ⅲ型10 厘米彼雷达,参加了比斯开湾的战斗。供轰炸航空兵使用的同样类型的D2S 地形测绘雷达,其生产地位一直比ASV Ⅲ型雷达优先,但是空军部坚持要为岸防航空兵生产40 部ASV Ⅲ型雷达,以装备第172 和179 中队带有“利”式探照灯的“威灵顿”式飞机。
  尽管德国人从在鹿特丹坠毁的轰炸机上获得了H2S 雷达,但是ASV 型雷达的能力还没有受到损害,因为德国人研制对付ASV Ⅲ型雷达的新型搜索接收机的工作进展得很慢。第19 大队由于装备了10 厘米波雷达,便加强了在比斯开湾运输线上的作战,力图阻止德潜艇到达其巡逻区。
  从3 月20 日到1 月13 日,共有66 艘德潜艇横渡比斯开湾,其中被岸防航空兵击沉的有2 艘(U —376 ,U —665 ),其余都是由装有“利”式探照灯和ASVⅢ型雷达的第172 中队的“威灵顿”式飞机击沉的。飞机频繁地进行夜间攻击,但德国的“梅托克斯”接收机却未能发现,据此,邓尼茨断走,同盟国的飞机又有了某种新装备。4 月27 日,他再次发布命令,潜艇应在夜间潜航通过比斯开湾,以对付无法预报的夜间攻击。这样一来,潜艇就要在昼间浮出水面充电。在5 月的第一周里,共发现潜艇71 次,飞机进行43 次攻击,击沉3 艘潜艇(U —447 、U —465 、U —663 ),重创3 艘,所有这些潜艇都不是夜间发现的,由于夜间未能发现潜艇,同时,昼间发现的次数在增加,因而第19 大队的飞机放弃了夜间巡逻,而在昼间涌入比斯开湾。
  3 月,海军部和空军部是否需要向岸防航空兵提供合适的反潜艇飞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海军部的作战研究科学家们估计,需要有260 架超远程飞机或至少是远程飞机,才能成功地在比斯开湾作战和充分利用那里正在发展着的有利形势。这大大超出了岸防航空兵拥有的飞机数目,因此海军部建议,轰炸航空兵应提供190 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岸防航空兵司令斯莱塞空军少将不同意这一意见,他建议从美国陆军航空兵反潜部队租借72 架“解放者”式轰炸机(6 个中队)。反潜委员会勉强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向海军上将提出申请。美国海军上将金当时并不负责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反潜飞机,但至少有优先调用这些飞机的权利。他不同意提供这些飞机,声称美国在北部和南部大西洋上实施战略控制的其他区域同样也是重点。
  这一请求的后果是,“解放者”式轰炸机的分配问题以及它作为超远程飞机的使用和价值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以前在卡萨布兰会议上,曾建议部署80 架超远程飞机,在以冰岛与纽芬为基地的远程飞机达不到的空白区内掩护护航运输队,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做。后来在大西洋护航运输队会议上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加拿大人说,他们已训练好了飞行员但没有飞机(当时加拿大空军第10 中队的飞机是“波士顿”式轰炸机)。于是商定,将来从英国的分配数中找出20 架“解放者”式飞机给加拿大空军第10 中队于1943 年5 月装备上“解放者”式飞机)。大量的“解放者”式飞机将被派到远东,在那里继续发展攻势。但罗斯福不满意这种分配,在他的坚持下,最后同意拨出255 架“解放者”式飞机供北大西洋作战使用(美国陆航空兵75架,美国海军60 架,英国空军120 架),不过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内,岸防航空还得依靠自己的“解放者”式超远程轰炸机,(即第120 中队的20 架“解放者”式飞机)维持下去。
  由于德潜艇有第一流的情报,狼群战术行动达到高协调一致,因而在北大西洋赢得了胜利(当时每天平均有116 艘艇在海上)。在1943 年3 月的头十天里,共有41 艘商船被击沉,十天之后又有56 艘被击沉,损失的总吨位达50 万以上(占护航运输队的68%),而潜艇只损失了16 艘。损失如此严重,致使护航大队的使用强度过分加大,而且由于风暴和战斗损伤使他们感到兵力不足。后来,海军部在一份反潜报告中提到,“敌人从来没有像3 月份间二十天那样险些破坏了我们的交通线。。。”
  事实证明,1943 年3 月至5 月的这段时间是与德潜艇作战的转折点。5 月份,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数降为50 艘(15 万吨),德潜艇损失了41 艘(占当时在海上潜艇总数的30%),其中25 艘是在大西洋被击沉的。
  德潜艇的命运在1943 年春末发生逆转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在“火炬”作战结束之后,许多护航舰艇都已返回,加之推迟了两个苏联护航运输队的启程时间,使霍顿能够组成5 个支援大队,其中有一个大队还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比特”号。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组成了第一支护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其护航航空母舰为“博格”号。第二、尽管德国获得的有关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情报,使其能集中大的狼群(每个狼群平均有20 艘潜艇)去进行攻击,但是潜艇作战仍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超级”机密提供的狼群位置,使霍顿可以命令护航运输队采取规避航向,从而避免被发现。“超级”机密提供的德潜艇位置、舰载高频测向仪提供的方位、雷达得到的接触信号以及最后由沃克上校发明的新战术,都使护航运输队的护航潜艇和支援大队能有效地对付德潜艇的攻击。第三、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把击败德潜艇作为战略上优先考虑的问题。根据这一决定,1943 年3 月召开了大西洋护航运输队会议,会上决定集中使用同盟国的反潜兵力。具体安排是:由英国和加拿大负责全部北大西洋护航运输队的远祥护航,但由美国海军潜艇护航的美国驶往地中海的运输部队和补给品的运输队除外。“超级”机密还提出,大西洋中部的某些区域是德潜艇的加油点,因此,护航运输队会议决定,美国海军新成立的护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应驻在中大西洋,以对付游动的德供应潜艇。
  邓尼茨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把潜艇完全从大西洋撤走是不可能的。钢筋混凝上洞库只能容纳110 艘潜艇,同盟国对潜艇基地的连续空袭意味着,任何没有掩护的潜艇都有被击沉的危险。5 月24 日,北大西洋的德潜艇又重新进行了部署,有些驶往美国到直布罗陀的护航运输队航线,有些驶进弗里敦和南美沿岸。那些储油量少的潜艇将返回港口,准备接受新装备。
  希特勒虽然同意暂时撤离,但他解释说:“放弃潜艇战是不可能的。大西洋是我的前线。。”
  由于阻止德潜艇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霍顿向西部海防区的各海、空军部队发了一份电报,电报中提到:“作战的高潮已被阻止,。。敌人已显出过度紧张的迹象。。。”有意思的是,霍顿谨慎地使用了“被阻止”这个词,而没用“被击败”,这是因为,虽然德潜艇彼击沉了许多,但仍有大数量的潜艇在作战。
  1943 年初,由于天气恶劣,海上的战斗几乎全面停止。在波浪滔天的海上,操纵U 艇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撇开在舰桥上浴着海浪作业困难不谈,就是想把U 艇保持正确的位置也几乎不可能,因为,星星和太阳都深藏在云层里面,所谓的天文航法(通过测定天体的位置来推算舰艇位置的方法),也就行不通了。
  另外,不管高速还是低速航行,舰体都会上下左右摆动,因而要确定作战中的方位,只有依靠推测航法(考虑到舰艇的航速、风力和海潮等的外力,以便确定舰位的方法)。然而,由于猛烈的波浪,这种方法也不怎么可靠。
  1 月的头两个星期,164 只U 艇在大西洋作战,然而却始终没有发现船队。
  正当海洋上的U 艇在拼命地与风雨搏斗,一心想在保证U 艇的安全时,在战场的背后却发生了极其重大的事件。
  盟军在解放摩洛哥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