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然而,在海空大战中,主要的进攻武器转换成了飞机。飞机是带眼睛的大炮,是长眼睛的鱼雷,因此,舰队决战的距离,从鱼雷射程的20 海里,一下子改变成飞机航程的200 海里以上,与此相适应,所谓舰队决战(系指战前的舰面炮战)的态势完全消失了。历经千辛万苦研制成功的高性能远程鱼雷,未能理想地发挥其惊人的威力。
  由于主战武器改为飞机,日本海军成功的希望——威力强大的“九三式鱼雷”就象一具具尸体一样被收藏在各个基地的弹药库里。
  在此,有两名年轻的军官必须介绍一下,这就是所罗门消耗战中曾为日本海军建立功勋的黑木中尉和仁科少尉。他们两人首先提出:为达到百发百中,必须改装“九三式鱼雷”,制造单人乘坐的“载人鱼雷”,与进攻珍珠港的特种潜艇相比,它具有相当高的命中率和较大的破坏力。
  1944 年初夏,日本海军完成了“载人鱼雷”的试制工作。但在当时,制造自杀性进攻武器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到10 月下旬,神风特攻队的志愿参加者得到了允许,“载人鱼雷”随之也同样被接受了。前者以疯狂的“英姿”冲向云空,但却白白地溅落海面。后者必死的决心潜航突进,却悲惨地尸沉大海。
  在德山湾大津岛海面,连日来都可以看到鱼雷艇掠起白浪追赶潜航训练中的“回天”载人鱼雷。1944 年11 月20 日,从“回天”第一号开始出忐以来,到冲绳战役结束为止,因训练而殉难者达7 名,死亡48 名,遗憾的是,这一阶段的“回天”攻击在没有获得确切战果中结束了。
  失败的原因不在“回天”本身,而在于命名方法不当。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使用潜艇时,仅将期限限制在以突进基地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内作战,而完全忽视了其在广阔的海洋上打击美军交通线的根本使命。《孙子兵法》中写道:“攻其谋,攻其交,攻其人,攻其城。而攻其城是下策之下策。”强令潜艇从事“下策”之作战,让其攻在港湾内外戒备森严的舰艇,因此,日本潜艇成了具有高超反潜能力的美舰的牺牲品,终究未能逃脱葬身海底的命运。
  “回天”不是一般性的武器,它是日本海军更高水平的“九三式鱼雷”。
  “回天”——改装的“载人鱼雷”的技术状况大体如下:长14。7 米,直径1 米,总重量为8 吨,乘坐1 人,头部装填TNT 炸药1。25 吨;续航力方面,当时速30 海里时为23 公里,当时速为12 海里时可达78 公里。这种自杀武器可以潜航、上浮、改变航向、自由变速。如果加以调整,可以保持一走的深度、速度、航向,能够以30 海里以上的速度进击。
  这简直就是一艘出色的小型潜水艇!而且,在“回天”进击时,美舰很难发现其踪迹。所以,萨查·兰多参谋长在进驻会议上开门见山地提出让海面上的“回天”缴械是理所当然的。
  一艘潜艇可以装载6 艘“回天”出击,在确认将接近美舰艇时,立即做好“回天”的发射准备工作。此时,“回天”的驾驶员通过交通筒乘坐到“回天”里,然后关闭甲板升降口,作好脱离母艇的一切准备。潜艇艇长一边用电话传达战情,一边驾艇接近国标,当认为最佳时机来时,立即发射“回天”
  鱼雷。在发射时的一瞬间,“回天”立即启动自己的引擎,每航行2000 米,就将潜望镜(可以自由屈伸,最高为1 米)露出水面2 —3 秒钟,一边观察海面情况,一边高速前进。在大约四、五百米的地方决定突击的路线,井在深度为4 米左右时全速前进。结果,在美舰毫无察党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地击中目标,发生爆炸而将美舰击沉。
  “回天”特点有三:一是美舰难以发现它;二是带有1。25 吨重的炸药,足以将美舰击毁;三是由人操纵着精密的机械,实行与美舰共同毁灭的肉体进攻。因此,只要使用妥当,无疑对美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神风特攻”
  是由自杀机一边冒着对方炮火一边实施突入攻击的一种自杀性的作战方式。
  “回天”是小潜艇在对方神不知鬼不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美舰同归于尽的一种作战方式。然而,两者的作战效果却有人问,这种作战方式为什么在莱特湾决战中没有采用?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意念,也许因为潜水母舰数目太少。但不管怎样,日本海军从来没有正确地使用过潜水艇。
  1945 年4 月,日本方面对潜艇的使用法渐趋正规,然而为时已晚。实际上,发挥日本潜艇良好的续航能力和隐蔽性,摒弃其脆弱性的最佳方案则是不应该将其用于攻击美舰或突进港湾,而应该令其到广阔的海域待机,伏击盟军的交通运输线,奇袭美舰船,然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却反其道而行之,偏把潜艇用于前两者,而置后两者于不顾。
  在“回天”作战时,把“回天”集中使用在与“神风特攻”展开攻击的同一个方向上,毫无价值地让敢死队的日本年轻人送掉了生命。因此,潜艇部队(属第六舰队)、水雷参谋鸟巢建之助中佐冒着被革职的危险奔走劝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决定派两艘潜艇在海面上待机,以尝试一下伏击美军运输船的作战。“伊—47”号、“伊—36”号两艘潜艇各载“回天”6 艘从基地出击,时间分别是4 月20 日、4 月23 日。
  前者在冲绳——乌利西(美舰队基地)一线上待机,后者在冲绳——塞班一线上待机,以此来威胁美军的交通运输线,实施所谓的“攻其交”的作战方案。果然,在4 月27 日拂晓,“伊—36”号潜艇发现了开往冲绳的由30 艘船只组成的大型美运输船队,当接近到7000 米时,潜艇发射了4 枚“回天”载人鱼雷(驾驶员分别是八木中尉、安部、松田、海老原军士)。约12分钟后,管昌舰长用潜望镜看到了目标处腾起了凶猛的火焰和高大的水柱,接着听到了4 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其爆炸后的波击力量将日本潜艇都摇晃起来了。
  “伊—47 号”潜艇于5 月1 日同样发现了美军大型运输船队,迅速向其发射了4 枚“回天”,其中3 枚中炸沉了“利伯蒂”型万吨运输船3 艘。第二天,5 月2 日,日潜艇又利用剩余的两枚“回天”,击沉了美驱逐舰1 艘,另1 艘美驱逐舰遭受重伤(前后6 枚“回天”的乘坐人员是柿崎、前田两位中尉,山口、古川、模田、新海4 位军士)。
  面对“回天”取得的这一丰硕战果,日本大本营、联合舰队司令部都哑口无言。就这样,改变了以往使用潜艇的方法而采纳了第六舰队的主张。因此,日本舰队把自己的全部能够调动的兵力——说全部未免有点可怜——9 艘潜艇派遣到西太平洋,以便择机实施“回天”作战。在停战前的3 个月间,它们取得的战果是:击沉美油船或运输船15 艘、巡洋舰2 艘、驱逐舰5 腹、水上飞母绷1 艘,不明舰种舰6 艘,合计共29 艘,同时,重创两艘美舰。
  如此看来,“回天”进行的攻击几乎是百发百中,它往往是以奇袭的方式发挥其拥有的全部破坏力,给美舰只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击沉了美军曾载运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一事。击沉美军这艘重型巡洋舰的日本潜艇是“伊—58”号,艇长是桥本以行中佐。这一事件发生在1945 年7 月29 日夜晚11 时27 分,地点在菜特岛一关岛一线和帕劳一冲绳一线的交叉点上。其战斗状况是这样的:“伊—58”号潜艇的观察哨在航行途中发现在月光反射的海天线上有一浮动的舰影,于是该艇高速向舰影驶去。在接近到1500 米时,日本潜艇以两秒钟为问隔连续发射了6 枚鱼雷,终于将该舰击沉。战后才知道,原来它就是曾运输过在广岛、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
  “印第安纳利斯”号被击沉确属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从下述事实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战后,击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伊—58”号潜艇长作为证人在华盛顿召开的秘密调查委员会上被传讯,并让其叙述了“伊—58”号潜艇的警戒情况以及攻击方法等。在一般情况下,1 艘重巡洋舰被击沉,是不会把舰长提交到军事法庭上进行查问的。
  8 月15 日,战争结束了,就在这一天,在太平洋上坚持最后一战的,只有以“回天”为武器的7 艘日本潜水艇。
  尾声 硝烟未尽的海底“杀场”
  1945 年9 月2 日,在东京湾内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政府当着美、中、苏、英等国代表的面签署投降书。历时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结束。世界进入战后的相对和平时期。
  海军在和平时期的舞台上渐渐淡了。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海军。随着时光流逝,它的一些耀武扬威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都被陆续解体,在匹茨堡的大钢炉中化成钢水,摇身变成了福特公司亮晶晶的小汽车。仅存的几艘战列舰被改造,连几艘潜艇也被好莱坞买下当道具。难道把剑铸成犁的时代真的来到了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战争不会消失的。各国的海军都在进行更新,用新的武器装备、新的军事思想来适应技术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海军有什么特点呢?
  导弹核潜艇成了海军的栋梁。1955 年1 月17 日,美国海军“鹦鹉螺”
  号核动力潜艇在康涅狄格州下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航空母舰仍然举足轻重。它的舰载机换成了速度高、性能好、甚至能威胁上千海里外地区的喷气机。因此,在区域冲突中经常可以看到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姿影。
  其它水面舰艇也趋于轻型化、电子化、导弹化。大部分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都搭载直升飞机。
  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科学应用到海军中。电子计算机、卫星、核技术、各种水面效应舰艇(水翼艇、气垫船、半潜式船舶等)、新型雷达和声纳、电子对抗技术、海洋学技术、各种高效率的自动化武器系统、现代通讯技术。。都武装了海军,使海军更加复杂化,对技术的依赖更深了。
  战后苏联海军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在战后斯大林时代,库兹涅佐夫任海军司令期间,通过研究缴获的德国舰艇,制造了一批巡洋舰。赫鲁晓夫上台后,修改海军政策。他对报界说:“我们本来建造一大批海军舰艇,包括许多巡洋舰。可是到了今天,它们都落后了。从此以后,我们将主要依靠潜艇。”1956 年,戈尔什科夫接替库兹涅佐夫担任海军司令后,集中力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造了世界第一流的潜艇舰队。戈尔什科夫不单大造各种核动力潜艇,而且使各种类型的苏联潜艇数量都超过美国占世界之首。
  戈尔什科夫的目标不仅是有一支强大的潜艇兵力,他决心把一支以沿海防御为主的苏联海军发展成远洋攻击性海上力量。勃列日涅夫主义使戈尔什科夫的万丈雄心一步步实现了,苏联水面舰队空前庞大,成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在新技术应用上戈尔什科夫独具见解,行动果断,发展海军导弹是一例。
  整个50 年代和60 年初,西方海军界热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行之有效的“航空母舰制胜”论。美国因此建造了8 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朗“企业”号。
  1982 年4 月2 日,阿根廷出兵攻占了与英国有争议的百余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3 天后,英国庞大的特混舰队远征南大西洋。4 月底,阿根廷海军的第二大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革舰在英国政府宣布的马岛200 海里封锁区南部边缘游弋,被英国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跟踪。5 月1 日,艇长理查德·拉思将跟踪情况报告了英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伍德沃德觉得有机可乘,迅即转报伦敦。5 月2 日上午,首相撒切尔夫人签署了攻击“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命令。下午3 时许,“征服者”号根据英政府的指令,全速向阿舰迈近。就在这进,阿巡洋舰正在马岛封锁区以南36 海里处调头,朝阿根廷陆地方向回驶。
  5 月初的南大西洋,仍是寒风凛冽,海水刺骨。5 月2 日下午4 时,夜幕开始降临。由于“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朝着现与英舰队相反的方向行驶,官兵们的战备状态显得松弛。有的在战位上谈笑,有的下舱休息,似乎英阿对峙的紧张状态已经过去。。突然!左主机舱下传来猛烈的震动和巨大的爆炸声。顿时,主机停转,电气、观测和警报系统失灵,舰上一片混乱,到处是烈火浓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