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牌嫡女+番外 作者:土豆茄子(晋江金牌封推高积分vip2013.01.19完结,宅斗、种田
明珠刚要开口,就听见门口传来了阵阵清脆的击掌声,忙敛衣整裙,随众人分列两旁站定。不多时,脚步声传来,十来个女官捧凤凰一般簇拥着一个身着淡金色华服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室内顿时充盈了一股淡淡的香气。只见她生得明眸皓齿,风采堪比天上的皓月,举手投足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尊贵,不是永思长公主萧宝月又是谁?
“长公主到——”
众人均凝神屏气,福身见礼。其中一个女官因为紧张,竟然跪下去磕头,回过神之后臊得满面通红,忙退了下去,躲在了人群之中。有人扑哧一笑,忙又忍住了。
长公主款步入内,望着两旁垂首而立的女官们,笑道:“这里就是你们今后做事的地方。专为闺阁女子编纂书籍,是我从小以来的心愿。试想古往今来,闺阁之中满腹才华的女子多如天上星宿。或擅诗文,或擅词曲,或有奇人异士,可立传铸碑。但是,她们的大多数作品却都没能在外流传,而是被少数人所收藏,未能被天下所闻,实乃憾事。众所周知,就连我天朝最为著名的端慧皇太后亦是一位丹青高手,她的明智仁爱不下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君主。只可惜皇室向来保守,端慧太后——亦是我的先祖,她的许多墨宝都被尘封在国库中,难见天日。我向来认为,女子并不见得比男子差,只因种种外力所限,不能有所作为。如今编纂书籍,造福后世,乃是名垂青史之功。”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眼神在众人身上轻轻掠过,“但是有一样,你们需得知道,最起码在五年之内,你们要一心做好这件事,不得分心。耐性,是编书之人必需要有的品质。若无耐心,或耐不住寂寞,现在便可告知于我。女子的年华甚为宝贵,这一点我也体谅。但若是你们想就此得一门好亲事,恐怕就不能了。但是你们该得的荣誉和赏赐,我是一点也不会吝惜的。”
众人都安静的垂手侍立,无人出一声。
长公主静静的笑道:“你们有十日的时间可以考虑。如果想走,就说一声,我不拦着。可等过了这十日,再想走,就恕我不放人了。”说着,一挥衣袖,袅袅离去。
待香气消失,领头的执事女官已经肃起了一张脸,道:“请众位新晋的女官随我来。”
穿过走廊,众人来到一座及其宏伟的厅室。说是厅,其实堪比宫殿大小。高约有三层,第一层开阔,整齐的摆着桌椅。四周都是丈高的书架,上面摆满的各色书籍。仰头望去,上面两层也都摆着好多书架,各有楼梯连接。房梁正中吊下来一盏巨大的宫灯,宫灯外面是特制的灯罩,由大片大片的透明琉璃攒成个莲花半开的样子,做工巧夺天工,晶亮剔透;里面则是铜架子,分出好多的枝杈,每个枝杈都向上托着烛台,估计能燃上百只蜡烛,若在夜里点起,定能使室内亮如白昼。灯的正下方摆着一口阔口的青铜大缸,水面上浮着手掌大小的白莲,估计是做防火用的。
“大家请过来这里。”身着月白色衣裙的执事女官出声打断了众人的思绪,又向外一招手,走进来二十几位身着青色袄裙的五等女官,道:“这些都是你们的助手,每人两名,帮助你们整理手稿和做一些杂事,由你们每个人负责书的一部分。下面我交待一下最近你们要整理的‘八国乱世’卷:萧女官负责辉国。宋女官负责柳国。付女官负责昭国”
这里的女官服饰都是按照品级来的。一等女官多为执事女官,大多资历深厚,服饰为月白色。二等女官着雪青色,三等穿鹅黄色,四等着藕荷色,五等穿青色。只要看服饰,就能很容易分清女官的品级。明珠她们是四等女官,编纂完各自的部分之后还要上交给三等女官校对,然后再上传给二等女官,就这样一级一级的上传,直到最后递交给长公主过目。
一一的吩咐着,明珠记下了自己的部分,余光却看到付莹珠的眼睛流连在众多青衣女官身上,淡淡一笑。
她是一心想要留下的,自然也想好好挑一下助手。
不过这些都不是她们说得算的。最后分给明珠的一个个子高挑,一个身材玲珑。个子高挑的容貌清丽,眼神平和。身材玲珑的眉眼细巧,吊稍眼,薄嘴唇,倒是一幅精明模样。
二人一个叫薛紫芝,一个叫楚红梅,都是平民出身。因长公主办了一所书院,专门教导家境贫苦的女子,若能学有所成,便可入文学院为女官,拿朝廷的俸禄,长公主自己也另有赏赐,足够让家里彻底摆脱从前寒苦的境遇。因此,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明珠微微一笑,对二人道:“那我们就开始吧。”
一个月后。
长公主手托香腮,缓缓的翻阅着手里的书册,点点头,赞道:“不错,这一批新晋的女官明显比原来的要好。不但文采好,整理得也又快又细致。”
月白衣裙的一等执事女官道:“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从前一个半月才能完成的进度,确实不简单。”
长公主一一看过了十二名女官的负责编纂的部分,等她将最后一本拿起来的时候,忽然一愣,只见它的厚度是前面十一本书册平均的三四倍厚还多,翻开一看,里面用秀丽的簪花小楷密密写着人物生平,诗词,以及点评,十分细致。
“这是谁写的?”
“公主也注意到了吗?”其中一个二等女官略显得意,她没有放过长公主面上一闪而过的惊讶,“这是新来的高女官所作。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四个月的进度,而且又快又好,着实不简单。”她边说边暗喜,心道:自己的眼光真是不错,挑了她到自己的麾下。
“高女官学识出众,恭喜公主殿下又得一名人才。”另一个雪青色的身影抢先说道。她也是一名二等女官,一向比刚才说话的女官聪明讨喜得多,怎容的她一个人在公主面前出风头?
众人忙齐声道:“恭喜公主殿下喜得人才。”
长公主哈哈一笑,道:“将她们都叫进来吧。”
十二名女官早已在门口等候着,一听说传唤,很快便走了进来。长公主一一看过,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众位女官都没有让我失望。”
刚说了一句,就见掌事太监走过来小声道:“殿下,刚才宫里来人了,太后请殿下入宫一趟。”
长公主道:“备车吧,我换过了衣服就去。”
说着,她站起身,伸手向下一指,道:“高女官,你随我进宫一趟。”
明珠在众人的注视下惊讶的抬起头,快速确定了公主说的人是自己后,立刻应声道:“是。”
直到坐上了马车,明知仍然觉得如在梦中。
与她同乘一车的是一名一等女官,她笑眯眯的上下打量着明珠,终于开口道:“我听长公主说,你一个人做了别人三四个月才能做好的事情,有些好奇。不知能否透露一下你是如何做到的?”
明珠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我仅仅只是按照分工的方法,将要整理的部分分为几处,和其他两位女官各自找了擅长的部分,分别处理。为了避免出错,我们每日都会互相交换了找错,像这样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到第二日。等次一日再做次一日的进度,如此往复,便事半功倍了。”
那女官点点头,和蔼的道:“这样很好。”
车中另两女稍年轻的二等女官不由得多看了明珠两眼,明珠垂下了眼帘,鼻观口,口观心。
马车行了不久就停了下来,帘子一挑,由小太监请三人下车。长公主另换了软轿,明珠等人只能跟在后面步行。另有宫女太监打着彩色的伞盖,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慈宁宫去了。
巍峨的宫殿就矗立在眼前,明珠禁不住多看了几眼。她从前何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能入宫,见识到真正的皇宫是什么样的。
随着太监的高声吟唱,长公主领着明珠等四个女官走进了大殿。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明珠知道,这是长年礼佛的人惯有的标志。好比祖母高太君,不管走到哪里,周围都会染上这种气味——积年累月,所佩所用之物都浸透了檀香,再也抹不掉了。
长公主福身道:“给太后请安。”
明珠等全都跪了下去。
“都起吧。”苍老的声音意外的慈祥,仿佛普通老人的声音一般。
明珠等道:“谢太后。”然后站起身退到了一旁,却不敢抬头向上看。这些宫廷礼仪她早就在书院里学过,还难不倒她。
祖孙二人说了些闲话,只听太后道:“你身后的姑娘怎么看着眼生?”
长公主道:“这是新晋考入文学院的女官,头一回入宫,怪不得太后不认得呢。”然后道:“高女官,还不去见过太后吗?”
明珠赶忙走到殿中,再次跪下拜道:“臣女见过太后。”
“抬起头让我瞧瞧。”
明珠缓缓抬头,眼神仍不敢与上对视,只能看到太后下半身所穿的松花色绣鹤寿龟龄图案的裙摆。
只听太后缓缓道:“果然是个标志的孩子。”
长公主笑道:“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只是这等美人坯子却只能在我文学院里见到,五年之内都不能嫁人,着实可惜了。”
“你也是,竟定了这样刁钻的规矩,好好的女孩子怎能不嫁人呢?”
长公主娇声道:“太后可是误解我了。我的本意是想编纂些闺阁女子可阅读的书籍,所以才广征才女,揽入我文学院。本想着培养几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名垂后世的,可编书需要耐心和恒心,若每个三五年的功夫,哪里做得成呢?而且,我已经给过她们机会了,她们可都是自愿留下来的,想必也都是有此心的吧。太后您说说看,我做得可对?”
太后笑道:“你这孩子,什么歪理都能给你说成是好的。”
没来由的,明珠似乎感受到了她的语气夹杂着一丝不悦。
正说着,有宫女进来道:“太后,陛下的车驾就快到宫门口了。”
“快请。”太后忙道。
明珠重新退回了公主身后,趁着这片刻的功夫,偷眼看了一眼正迈大步走进殿中的皇帝。
、更新
本朝的皇帝姓萧名慎;少年继位,文治武功全都了得。年仅十五岁就平熄了“朱穆之乱”;后又将廉王的反叛消弭于无形,这才得以顺利掌握天下。他在位的这十几年间;朝政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可算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了。
当然,这些都仅仅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明珠偷眼瞧去;只见这位皇帝生得身材高挑;英伟不凡,双目炯炯有神,唇边蓄着短髯;儒雅中带着威严。抬手免了众人的礼数;他走到太后身边坐下,道:“母后可是大好了?”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男子的阳刚之气。
“娘娘今日已经不咳了,太医晨起过来把脉,说已经全好了。”老宫女恭敬答道。
“劳烦皇上还惦记我这个无用的老太婆。”太后淡淡笑道。
长公主笑道:“太后是天子之母,太后安康就是社稷的福气,陛下如何能不惦念着呢?”她站起身,走过去挽住了皇帝的胳膊,撒娇道:“皇上,可是想宝月了?”那神情,完全就像个小孩子。
明珠听闻长公主自小长在皇宫内院,又是皇帝的堂妹,想必和皇帝十分亲近。
皇帝笑着点指她,道:“你呀,都嫁人,还是这么孩子气。”
长公主笑得灿烂。
太后叹了口气,道:“宝月能主动为驸马纳妾,也算是我皇家公主贤德的典范了。只是我总担心你受委屈。”
长公主道:“还是太后心疼宝月。宋氏的性子温顺平和,平日在我身边侍候也很尽心,我很是喜欢的。只是她近日来身子不爽,待她好些了,宝月定带她来给太后请安。”
太后点点头,道:“人老了,总爱人陪着说话解闷。还是你有孝心。”
皇帝道:“岭南新送来了些鲜荔枝,过后送来些给母后尝尝新鲜。”
太后笑道:“皇上还记得。”
“不曾忘记。”
长公主插言道:“其实我母妃生前也很爱吃荔枝,只是她从来都不说。”
皇帝的眼里涌起了一层淡淡的笑意:“那是王妃惜爱民力。”
明珠偷眼瞧着,却不经意的看到了皇帝眼里闪过的一丝柔和的亮光,似乎在回想着什么。她连忙低下了头去,脑海中忽然蹦出了一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求之不得,心下忽然一紧。
这是皇室的事,她不可以随意猜度。
说了一会话,有太监走了进来,小声道:“陛下,宁王殿下进宫来了。”
太后闻言,微微蹙了蹙眉,口中却道:“皇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