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10月,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在1700至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取得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列强之列。
1722至1723年,彼得一世又发动侵略波斯的远征,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他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一世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事学术方面富于创造和革新的精神。在位期间,陆海军实行严整统一的编制,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军人守则;他十分重视陆海军的技术装备革新;制定了一套适合民族特点和俄军传统的部队训练体制。彼得一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为确保俄国边境的积极防御,他于18世纪初大力兴建筑垒线、要塞和海军基地。他依据俄国的历史经验,保持和发扬了俄国宝贵的军事学术,同时也吸收西欧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成果,批判地加以改造。
作为一位外交家,彼得一世深知俄国对外政策的任务。他善于利用形势,能够作出妥协,又曾多次亲自出面谈判,缔结协定。1697至1698年随大使团考察西欧各国时,他就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做了准备。1699年,该联盟最终形成。1719年,俄、瑞(典)和平谈判后,由于彼得一世善于利用欧洲列强间的矛盾,英国的破坏未能得逞。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在彼得堡去世。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位期间,他为使俄罗斯变成世界强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第四部分:惨绝人寰的奴隶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重大飞跃,是世界近代史上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之后又一次世界性的革命。它是人类生产技术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棉纺织机器开始的。最先采用机器进行生产的是英国的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当时棉织品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喜爱,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这就对技术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纷纷涌现。从1765年到1785年,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以及水力织布机相继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纺织工业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的转变,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纺织机器的大量制造和使用,对金属的需求量急剧增长,由此带动了冶铁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建立起来。为了解决工厂机器的动力问题,1785年,机械师瓦特发明了用作发动机的“万能蒸汽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很快在英国各工业部门推广。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它的广泛使用,促使了汽船、火车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并在内河试航成功,开辟了海上运输的新时代。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陆上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上半叶,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生产,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延伸到欧洲大陆及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以及日本,也先后在19世纪中后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兴起。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惊人发展,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逐渐被以大机器生产为特点的工厂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
第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确立起来。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而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是恶劣的工作条件,简陋的房屋,低廉的工资,受到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政治、经济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第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掠夺和销售市场,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致力于远洋运输网的开拓。全球性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五,工业革命使更多的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造成了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同时,也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其卷入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这些国家也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第四部分:惨绝人寰的奴隶贸易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这场战争从1775年至1783年,持续了8年之久。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宣告结束。
北美大陆本来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世代生息繁衍之地。但是从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亚至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英国移民先后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 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
随着农业、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联系加强,日益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提出要摆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然而这种愿望遭到了英国当局高压政策的阻挠。1773年发生了驻北美英军枪杀波士顿居民的惨案。1774年,英政府又接连颁布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北美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了。各个殖民地纷纷储集军火,制造武器,组建名为“一分钟人”的民兵队伍。1774年9月5日,12个殖民地选派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1775年4月18日,马萨诸塞总督托马斯·盖奇根据密报,派遣800名驻波士顿英军前往康科德,搜缴当地民兵的秘密军火。“一分钟人”知道这一消息后,迅速集结。翌日清晨,当英军行进至莱克星敦和康科德一带时,遭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兵的袭击。康科德、莱克星敦的战斗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正规的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75年4月到1777年10月,这是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地区,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英军手中。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776年12月,经过激烈争夺后,华盛顿放弃纽约。纽约失陷标志着独立战争进入困难时期。1776年12月25日,华盛顿率部成功突袭特伦顿黑森雇佣军兵营,接着又在普林斯顿重创英军。1777年10月17日,华盛顿在萨拉托加又重创英军。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阶段,从1777年10月到1781年3月,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逐步转向南部地区。在这一阶段,国际环境日益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改变了动摇不定的观望态度。1778年2月,法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1781年4月,英军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往弗吉尼亚。
第三阶段,从1781年4月到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势力主要集中于纽约和约克镇两点上。1781年8月,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法国舰队也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1781年10月19日,8000名英军投降,北美大陆战事基本结束。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枷锁,实现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首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战争中诞生的《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文件庄严宣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政治精神给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部分:惨绝人寰的奴隶贸易法国大革命
18世纪,在法国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已相当发达。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 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人民群众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
起义期间,全国城乡掀起了革命高潮,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革命领导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君主立宪派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通过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8月26日,议会又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0月,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迫使王室搬到巴黎。随后,巴黎出现一批革命团体。其中,雅各宾俱乐部等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791年 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但中途被识破,并被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派中分裂出去。7月17日,他们枪杀集会的群众,并迫使路易十六批准制宪议会的宪法。1792年4月,法国抗击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开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宪派的保守妥协态度愈加不得人心。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结束了立宪派的统治。
8月10日起义后,资产阶级共和派──吉伦特派取得政权。 9月20日,法国军队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 年 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1792年10月10 日,吉伦特派被清除出雅各宾俱乐部。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至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法国内部也发生大规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