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潜砻鳎薏准兑丫跣眩⒆魑恢Ф懒⒌牧α康巧狭苏挝杼ā9と嗽硕氖导乖嚼丛蕉嗟娜烁械轿薏准陡锩惹行枰蒲Ю砺鄣闹傅迹币参蒲Ю砺鄣拇戳⑻峁┝顺浞痔跫! ?br />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体,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另一方面,他们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对当时出现的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德意志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的主要贡献是辩证法。他认为,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根源。但是,在黑格尔看来,辩证运动的主体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而是“绝对精神”,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发展了唯物主义,但他的唯物主义非常机械,而且仅仅局限于解释自然现象,在说明社会历史问题时,他又成为唯心论者。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部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其劳动创造财富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他们关于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财富的观点,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借鉴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天才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在创立科学理论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1846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筹备建党。1847年底,他们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原理,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的特性作了科学的分析,论证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总结了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得到蓬勃发展。
第五部分: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18世纪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不过南北两地依旧各行其道:美国南方在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着黑奴制,而北方则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制。
到19世纪中叶,这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1860年,以呼吁维护联邦统一、反对奴隶制扩张而著称的林肯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南方奴隶主感到大权旁落,于是开始制造分裂,蓄意发动叛乱。1861年初,南方各州脱离联邦,成立“南部各州同盟”,定都里士满。4月12日,南方叛军炮击联邦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公然挑起国内战争。4月15日,林肯被迫宣布南方为叛乱州,征召7。5万名志愿军,为恢复联邦统一而战。
战争开始后,无论在人口、工业生产、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军事力量,还是政治上,北方均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战争初期,联邦军队却频频失利。这是因为南方军队有备而来,取得了主动权,更是因为林肯政府将最敏感的奴隶制存废问题搁置一边。1861年7月,在离华盛顿40公里的马那萨斯城发生第一次会战,联邦军被人数较少的南方军击败,华盛顿几乎失守。此后,群众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解放奴隶,分给农民土地,挽救危局。
1862年9月23日,林肯发表预备性的《解放宣言》。宣布:假如在1863 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了支持北方的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原来的干涉计划。林肯政府还实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1862~1863年,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成千上万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隶;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在土地上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清洗军队中的南方代理人。1893年开始实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制,从而增强了北方的兵力。同时林肯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格兰特为全军统帅。
1863年,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的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争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格兰特采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东线以消耗敌人力量为主要目标;西线用强大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
1864年9月,西线谢尔曼将军麾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北军开始了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力量,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1864年11月,林肯以绝对多数再度当选总统,南方败局已定。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园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1865年4月3日,联邦军队攻克里士满。1865年4月9日,南军罗伯特·李将军的部队陷入北方军队的重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投降。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美国恢复统一。
第五部分: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世纪前期,西欧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俄国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全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受到贵族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任意打骂、虐待农奴,甚至将他们出卖。
受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在粮食生产发达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地主开始采用雇佣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农民阶级也日益分化。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有1万多家,工人人数86万,其中,87%是自由雇佣工人。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力逐渐超过农奴劳动力。这一切都说明农奴制正在走向衰落。与西欧相比,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在农奴制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地主强取豪夺下,广大农民也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限制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农奴制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853至1856年,为了争夺黑海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俄国与土耳其、英、法之间发生了克里木战争。俄国惨败,失去了在黑海保有舰队及保留要塞的权利。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战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858至1860年,共发生了近300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实质上是农民阶级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尝试。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它如果继续保留,势必导致沙皇统治的垮台。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一、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商人或市民。二、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赎金的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要在49年内向政府还本付息。三、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在村社上面又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地主的利益。同时,村社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农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改革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它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最好的土地被地主占有,农民得到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二三倍的赎金。当农民获得“解放”时,实际上已经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挣脱的枷锁又重新戴上。因此,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统治,为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五部分: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这场以推行资本主义新政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新运动,开始于明治年间,所以史称“明治维新”。
此前,日本是落后的封建国家。在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在江户设置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统天下。名义上,首脑是天皇,但实权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德川幕府实际上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德川幕府掠夺土地,并把土地分封给270家叫做“大名”的封建领主。大名又把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分赐给自己的家臣——武士。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是幕府将军统治人民的主要工具。“士、农、工、商”被划在武士之下,受到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还有30多万被称做“非人”和“秽多”的贱民,被排斥在士、农、工、商之外,过着悲惨的生活。
幕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德川幕府以为这样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18世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为了争得政治上的地位,对幕府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反抗的情绪也日趋高涨。接连爆发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地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正当此时,西方列强大举入侵日本。幕府屈服于列强的炮火,连续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外来廉价商品的涌入而破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反对幕府的斗争接连发生。1865年12月,长州藩倒幕派击败保守派。随后,萨摩藩倒幕派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倒幕联盟,成为全国倒幕运动的核心,他们实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