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1931年3月,杉山元参加了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重藤千秋以及鼓吹法西斯理论的大川周明等共同策划的“三月事件”,企图通过政变,建立军政府。这次政变虽因计划泄露而宣告流产,但日本陆军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却进一步扩大,支持或是暗许“武力解决满蒙问题”者占据了主流。
1931年8月,杉山元推动并参与了日本参谋本部与陆军省关于《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的讨论与拟订。这份文件秘密规定了日军侵略中国东三省的具体原则、步骤和措施,允许关东军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关东军兵力与指挥问题由参谋本部直接拟订方案。这一文件的形成,极大地助长了关东军的侵略气焰。
在日本国内的怂恿之下,关东军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企图挑起侵略战火。1931年6月,继“万宝山事件”后不到两个月,关东军又制造了“中村事件”。杉山元听取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报告后,立即指示关东军按照既定的扩大侵略战争的方针办。9月11日,杉山元又与陆军省中主张对华强硬分子进行密谋,制定武力“鹰惩”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案,并且在当晚的“十月会”集会上,公然叫嚣,以“中村事件”为由,用武力征服中国。在杉山元等人支持和策划下,关东军于9月18日炮轰奉天中国驻军北大营,挑起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接到事变爆发消息的杉山元立即约见军务局长小矶国昭、参谋次长二宫重治等人,分析当前局势,最终达成扩大事态乘机独霸中国东北的共识。蒋介石政府对日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9月21日,关东军侵占吉林,此后4个多月时间内,关东军侵占我东三省全境。随着这一侵略行动的得逞,杉山元更进一步与参谋次长及军务局长等将侵略之手伸向华中地区,于1932年1月28日挑起“上海事变”,并以此为借口,命令日军分兵多路进攻上海。
日军进攻上海,遭到当地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爱国官兵的顽强抵抗,因而进展缓慢。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迅速占领华中地区,日军大本营不断向上海增兵。1932年2月29日,杉山元被任命为第十二师团师团长,准备率部赴上海作战。由于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媚外苟安政策,中国守军在后无援兵、腹背受敌的困境下,被迫退出上海。国民政府与日方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
随着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的侵略目的的实现,杉山元率部亲战中国的“愿望”,暂时没机会达成了。在国内的杉山元,没有丝毫放松全面侵华的野心和准备。1933年3月,杉山元改任日本航空兵本部部长。1934年8月,升任参谋次长并兼陆军大学校长。1936年3月23日,任参谋本部部附。8月1日,任陆军三大核心首脑之一的教育总监兼军事参议官,11月2日,晋升为陆军大将。
当时日本侵略目标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北进”,取朝鲜为跳板,进而侵入“满洲”,吞并中国,北指向苏联;另一个是“南进”,即以中国台湾为基地,进而吞并菲律宾和南洋群岛。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日本军部内出现了意见分歧。杉山元是鼓吹“北进”的,但他见到天皇对“北进”并不热衷,因而调整了自己的立场,并不反对“南进”。不过,至少有一点,无论“北进”或是“南进”,杉山元都极力主张以全面侵华为基础。
“笨蛋元帅”杉山元(2)
%%%变后,陆相杉山元叫嚣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使他获得了驰骋中国战场的机会。但他发动的“治安肃正”的“讨伐”战,却被八路军一次次击破,屡战屡败的他得了个“笨蛋元帅”的绰号
1937年2月,杉山元奉天皇敕命出任林铣十郎内阁的陆相。在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的内阁会议上,他把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纳入日本的“基本国策”,准备在“外交和国防密切配合之下,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上的地位”,以此为基础,向“南方海洋发展”。同年6月,近卫文第一次组阁,杉山元留任该届内阁陆相。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杉山元立即于7月11日,召集陆军省军事课和参谋本部作战课共同制定《关于华北作战的协定》,将扩大侵略战争作为目标。7月18日,首相近卫文召开“五相会议”,身为陆相的杉山元力主增兵华北,实现“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目标。7月21日,杉山元直接向内阁提出增派3个师团赴华北参战的提案,获得了内阁的批准,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8月10日,杉山元同意陆军省出兵中国上海的提案,并且召集陆军省总务部长中岛以及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石原商议具体的派兵方案,最后决定向上海增派两个师团的兵力。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了由杉山元起草的《对华宣战声明》,全面侵华战争被付诸实施。此时的杉山元非常乐观,叫嚣日军“迅速予敌彻底打击,以期早日收拾时局”。
日本的全面侵华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杉山元“速决”的狂妄念头被现实彻底粉碎。
1938年12月,杉山元被大本营任命为新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接替原任寺内寿一,这次他终于获得亲临中国战场、直接指挥日军进行侵华战争的机会。上任伊始,杉山元就将中共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视为威胁其侵略统治的眼中之钉、肉中刺,妄图除之而后快,于是推出了所谓“治安肃正”的方针,同时向大本营要求增兵华北,企图通过“肃正”作战,彻底摧毁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为了配合杉山元的“治安肃正”计划,日军大本营先后新增派了3个师团进入华北,并组编5个独立混成旅团,直接归杉山元指挥。
1939年1月,手握重兵的杉山元信心满怀地推出他第一期“治安肃正”的作战计划。他将华北方面军的机动兵力兵分三路,驻山西的第一军、驻山东的第十二军和驻内蒙的“蒙疆驻屯军”及伪军绥蒙军分别在山西、河北北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扫荡”作战,在苏北根据地展开“反击”战,在五台山地区围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企图从外围到中心彻底“尽剿”抗日力量。
为了取得成功,杉山元亲临“围剿”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前线坐阵指挥。日伪军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集中力量向以县城为中心目标的地区展开进攻,先后侵占了冀中的雄县、霸县、安国、博野、蠡县5座城池。2月5日,杉山元又令滹沱河以北日军3000余人,兵分四路向安平、饶阳、深县、武强地区进攻。至3月底,杉山元所指挥的日伪军悉数侵占了冀中地区的主要县城。然而一方面,县城并不是抗日力量的主要活动区域,另一方面,八路军主力采取游击战术,避敌锋芒,攻其不备地给敌人以有力打击,杉山元的第一“治安肃正”计划当然未获多大实效。
1939年6月至8月,不甘失败的杉山元又发动了第二期“治安肃正”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杉山元使用了“密集”战术,企图通过轮番“讨伐”和“扫荡”消灭中国抗日有生力量,日伪军每天平均进行“讨伐”、“扫荡”作战竟达40多次。在这种艰苦险恶的环境下,许多抗日军民被残暴杀害,平均每天约有中国军民460人牺牲在这些刽子手手中。不仅如此,杉山元还下令部队,趁雨季河水暴涨之时,将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河堤扒开180多个决口,制造洪水水灾,这使30余县受灾,17万顷良田被淹,200余万群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面对种种暴行和残酷“清剿”,我抗日军民并没有退缩,而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顽强的反“扫荡”斗争,共毙伤日伪军6。5万余人,杉山元的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最终宣告失败。1939年9月,杉山元纠集日伪军,又发起第三期“治安肃正”作战。八路军进行英勇斗争,给予其沉重打击。八路军一二○师在贺龙的指挥下,在陈庄附近一举歼灭日军第八旅团及伪军一部。不久,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在雁宿崖成功设伏,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部600余人。几天后,又尽歼前来复仇的第二旅团900余人,而且在黄土岭伏击战中,有日军“名将之花”之称的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也被击毙,“凋落在太行山上”。杉山元的第三期“治安肃正”又以惨败告终。
杉山元指挥日军在中国作战,连吃败仗,既损兵又折将,因而被日本国内讥为“笨蛋元帅”。
%%%本营的杉山元,沉寂一段日子后,重任参谋总长,开始追随东条英机推行“南进”计划。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个日本全面侵华时的陆相以及入侵东南亚时的参谋总长自是“在劫难逃”了
“笨蛋元帅”杉山元于1939年9月12日被调回日本国内。本想在侵华战场上一展身手的杉山元,只能满怀不甘地回到大本营担任军事参议官这个看似位高却无实权的职位。
“笨蛋元帅”杉山元(3)
杉山元曾经支持过“南进”计划,当陆相东条英机疯狂鼓吹“南进”时,便想到了这个“得力助手”。因而在沉寂一年之后,杉山元获得了“重振旗鼓”的机会。1940年10月3日,杉山元被任命为参谋本部参谋总长。重获机会的杉山元投桃报李,马上投入到推动侵略战争的行动中。他与东条英机以及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等人一起,积极策划实施侵占东南亚各国的所谓“南进”计划。
1941年9月3日,在讨论是同美国继续进行谈判,还是准备宣战的大本营联络会议上,杉山元提出,必须规定出谈判的截止日期,否则将不利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他说:“我们必须在10月10日之前争取达到我们的外交目的。否则,便毅然出击,不能老拖个没完没了。”他的话反映了“南进”者的“心声”,谈判不过是这些战争狂人备战的幌子而已。大本营联络会议最后做出了令杉山元高兴的决定——“为保卫和维持帝国的生存,以10月上旬为初步截止时间,在此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到那时,如果有必要,就决心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5日下午,近卫文与杉山元、永野修身一起进宫,向天皇禀报大本营联络会议的决定。汇报中,杉山元颇有把握地向天皇启奏了已拟好的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作战计划,并向天皇保证在5个月内荡平东南亚。
天皇实际上对此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陆军也曾经有过“3个月内征服支那”的断言,而今这只成为遭人讥笑的话柄而已,因而天皇还是希望尽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杉山元当然理解“圣断”之意,不过他表面上允诺天皇,声称军部定将执行“先外交后战争”的方针,但实际上早与东条英机等人勾结,为外交谈判制造障碍,设置极为苛刻的条款,美国人当然不可能答应,从而制造出对美开战的借口。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之初,日军靠“先机”之优势,迅速侵入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当地人民的反抗和盟军的反攻,太平洋战场的战局日益逆转,“5个月荡平东南亚”又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痴人说梦”。
1943年6月21日,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日显颓势之时,杉山元被晋升为元帅。不断推动战争机器前进的首相东条英机,为了挽救败局,拼命强化自己手中的独裁专权,以图巩固侵略集团的统治和制造战争的“转机”。1944年2月20日夜,东条英机干脆找来参谋总长杉山元,开门见山地让杉山元辞去参谋总长职务,由他兼任。
杉山元虽认为一个人集政权、军权于一身,是违反长期统治传统的,而且他本人也不愿一下失去如此大权。但东条英机则非常强硬地宣称“如果有谁反对,我就立即撤换他”!这样,本来心有犹豫的杉山元也就无奈地答应了东条英机的要求,于1944年2月21日辞去了参谋总长的职务。东条英机虽然实现了专权,但这也体现了其统治集团内部裂痕的出现,它的覆亡也就不远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杉山元在任参谋总长的4年里,不仅在中国继续扩大侵略战争,在大本营鼓吹“南进”,而且实际纵容和指使了日军在东南亚的诸种暴行,对东南亚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指使并支持“南进”日军,对东南亚人民,特别是华侨实施“绥靖”、恐怖、屠杀、报复的政策。攻占新加坡后,在他的指使下,秘密警察拘捕了支持抗日的6000余名华侨,并进行集体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