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帷?928年,日军在中国一手制造了济南惨案。为扩大战事,日军参谋本部于5月9日下达命令,调第三师团赴华参战。13日清晨,冈村宁次心情激动地对联队官兵训话:“让我等官兵在军旗之下驰征中国山东,去保护我日本侨民吧!”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3)     
  14日,冈村宁次率第六联队随师团主力开赴山东。可惜,等他们在青岛上岸时,济南城已被第三十六旅团等部队完全占领,“立功”的机会没有了,冈村宁次率第六联队只得暂驻青岛。7月25日,冈村宁次接到了参谋本部的正式调令,回任参谋本部国内战史课课长。 
  冈村宁次从青岛调回军部之前,关东军策划的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正引起军政间的龌龊争斗。军部首脑将冈村宁次回调军部,意在要他利用搜集整理文件的工作之便,阻止政府内一部分人调查皇姑屯事件的要求。皇姑屯事件的具体策划和执行者,是冈村宁次早先的盟友、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机敏的冈村宁次很快就领会了自己的使命,他利用“二叶会”和新组织的“星期四会”笼络少壮军官,抵制内阁的调查。1929年6月28日,在张作霖身死一年多后,日本内阁会议才决定,以关东军对“南满”铁路及附属地“警备不善”的理由,给以有关人员“行政处分”。此后,办事得力的冈村宁次被调至陆军人事局补任课长这个肥缺上,干了两年多。 
  1932年,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为进一步扩大侵华,也为了转移欧美列强对中国东北的注意,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出兵中国上海。熟悉上海情况的冈村宁次利用手段排挤掉颇有背景的竞争对手东条英机,于2月26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 
  3月6日晨,姗姗来迟的冈村宁次抵达上海,但淞沪战事已基本结束了。4月1日,他转任为临时军事调查委员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时年48岁,他任军事调查委员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粉饰日军侵略上海的行动。 
  曾经做过日军情报和宣传工作的冈村宁次,在歪曲事实、敷衍塞责方面颇有“经验”,因此,军部首脑才选中由他来主持“调查”,对付舆论。不过这次冈村使出全部招数也揩不净侵略军的“脏屁股”,在中国政府的一再申诉下,国联大会多数代表认定日军在上海的行动是侵略行为,冈村炮制出来的“调查”结果,徒留下欲盖弥彰的谎言一篇。 
  5月5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尽管日军取得了在上海的种种特权,但冈村宁次还是对协定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对中国“让步”太多。 
  时隔不久的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 
  冈村宁次来关东军就任后,面临所谓“匪患猖獗”的困难局面。他口里的“土匪”,其实是指我东北各地的抗日军民。因而冈村宁次将“治安”问题列为首要任务。为此,冈村宁次先给军部打报告,要求增派援军,然后通过“满洲国”政权加强所谓“法制”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为日军作炮灰。 
  日伪军疯狂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1932年9月,日伪统治者发布了由冈村宁次等人参与炮制的《治安警察法》,随后又颁行《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把义勇军污蔑为“叛徒”、“盗匪”,可以格杀勿论。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在实权人物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关东军50000人马以“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分地域逐次展开,向义勇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矶和冈村为首的关东军的疯狂围剿下,东三省的各部义勇军,除少数坚持斗争外,绝大部分先后被剿垮,无数义勇军战士为反抗侵略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东三省的抵抗力量被基本扑灭后,日本侵略者以为可以无后顾之忧了,因而开始将贪婪的眼睛盯上了热河省。 
  1933年1月1日夜晚,日军在山海关挑衅,制造事端,向山海关和热河发动军事进攻。1月3日,日军占领山海关,揭开了热河战役的“序曲”。热河省,地处辽宁、察哈尔两省之间,南与河北省为邻,长城在其南境,省会是承德。据有热河省便隔绝了我东三省与关内地区的联系,这样,日寇既可巩固对我东三省的侵略占领,又可据以向华北推进。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剿共”作为首要任务;再加之,国民党军队内部腐败和派系之间的斗争,因而与日军交战中,纷纷败降。 
  3月2日,日军轻取赤峰城,两天后又轻易地占领了承德。从1月份挑起事端至此,日军在短时间内基本上控制了热河省,直逼长城一线。到5月中旬,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日军很快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向密云、怀柔一带压进,其师团指挥所也前移至白河洞。随着密云、怀柔被占,北平已处在日本侵略军的枪口之下。 
  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之下,5月24日,中国方面不得不正式提出停战要求。当晚,中方密使殷同与冈村宁次进行了会晤。其实,此前冈村宁次的多年故交,他曾经的学生——国民党有名的亲日派分子何应钦,已经早在暗中向冈村密授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玄机,因而彼此很快就达成了有关停战的大致意向。 
  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式停战谈判。这次谈判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将事先拟好的侵略条件强加于中国、强迫中国接受的一个仪式而已。最后,冈村宁次终于拿到了令他满意的《塘沽停战协定》。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所签订的这个协定,其实质在于强迫中国方面承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这等于认可华北平津地区是第二个“满洲国”。同时非武装区的确定,为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打开了通路。协定签订后,裕仁天皇亲携协定书文本到靖国神社向阵亡将士的亡灵“报捷”。而冈村宁次这次为日本帝国立了一大“功”,自是得意非常!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4)     
  在冈村宁次就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两年多时间里,他还大力支持在那里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和制造的杀人魔鬼石井四郎。1933年,石井在哈尔滨以南的五常县背阴河创建“细菌实验所”,利用抓获的中国平民和俘虏进行各种残忍的、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在冈村宁次等关东军各实力人物的直接支持、协助下,石井机关的规模越来越膨胀,“事业”也越来越红火,为后来第七三一部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塘沽协定》签订后不久,冈村宁次的关东军副参谋长的职位被板垣征四郎接替,1934年12月,冈村宁次回调参谋本部。次年3月,出任参谋本部第二部即情报部部长。在他的策动下,关东军展开了以在华北建立亲日傀儡政权,控制华北于日本势力之下为核心目标的“华北工作”。奉天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则被派具体负责“华北自治运动”以达到目标。1935年11月中旬,随着“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建立,这一侵略目标基本实现,冈村宁次对自己的又一次得逞而自喜不已。 
  在策划“华北工作”的同时,冈村宁次以个人身份被派往中国,秘密访华,执行“以帝国为中心,在日、‘满’、中三国提携互助基础上”的对华政策纲要,即“广田三原则”的任务。在收获甚微的情况下,于1935年11月灰溜溜地返回日本。 
  时光总是匆匆,但每每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对某些渴望“机遇”的人,展开“幸运”的微笑。一个蛰伏的寒冬过后,当浅粉的樱花刚刚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微风中崭露头角的时候,冈村宁次又撞上了一次往上爬的绝佳“机会”。 
  1936年2月26日拂晓,日本“皇道派”少壮军人发动了震撼日本政坛的“二二六”事变。兵变发生后,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等临时参谋本部主要成员积极主张采取“断然镇压”的方针,以整肃军纪。 
  冈村宁次原先也倾向于“皇道派”,并受到过“皇道派”一些实力人物的提携。但是,冈村宁次的政治观点是国家革新固然重要,但国内的稳定更为重要,下级军官的兵变会“损害军队的名声,削弱首脑部门的统制力”。基于此,冈村宁次并没有在事变中站到“皇道派”一边,而是积极参与制订具体的镇压作战计划。几天后,这次事变即被成功镇压。事变后,军界实施了“大手术”,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批支持和同情事变的高级将领被免职或者编入预备役。而冈村宁次因在事变中立场站得对、处置又得当,所以被晋升为中将,破格出任第二师团师团长,成为17个正规师团主将之一,随后即开赴北满。在“北满”,冈村宁次的部队编入关东军的建制序列,主要担负维持“满滨江省”一带的治安任务,后又移防东部,担任对苏警备。 
  就治安问题,冈村宁次的第二师团要对付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可不同于几年前被日伪军镇压下去的义勇军,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更具组织性的抗日武装力量。为对付“抗联”,冈村宁次采用了三条恶毒的计谋:利用伪满军、实行所谓“匪民分离”和建立“无人区”以及“军事进剿时切断对方补给线”的办法。冈村宁次的恶毒措施,确实给抗联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但东北抗联将士毫不退缩、前仆后继,仍对日寇形成了有效的打击。直至1938年6月,冈村宁次离开东北时,他也没有抓到“抗联”的主要领导人赵尚志,而不得不“深以为憾”。 
  当冈村指挥第二师团在松花江两岸全力围剿我抗联武装的时候,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当时,冈村正在通河一带追踪赵尚志抗联部队的下落。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冈村宁次到中国内地作战,从九江战役、武汉会战,到南昌之战、长沙会战等,他都立下“大功”。最终升为大将,登上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宝座1938年6月,冈村宁次接到军部调令,组建第十一军作为华中派遣军,并任该军司令官,负责攻占华中地区。一直渴望战死沙场为天皇“尽忠”的冈村宁次终于有了主率一方的机会,也有了施展自己军事战略“才能”的机会。 
  7月中旬,冈村宁次正式在南京行使第十一军司令官指挥权。他履任新职务的第一仗就是亲自指挥攻占九江的战役,由此揭开了武汉会战的第一幕。九江位于从安庆到武汉这段长江向南弯曲处,是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冈村宁次在海、空军的密切配合下,疯狂向九江中国守军张发奎的部队进攻,弹火铺天盖地,天地一片啸然。中国守军竭力抵抗,但损失惨重。7月25日晚,日军最终蜂拥攻入九江城。 
  冈村宁次率部攻占九江后,正赶上城里流行霍乱。冈村宁次诬蔑是中国军队撤退时有意散布的结果,因而“定要消灭九江霍乱”。随着一声令下,九江城内大批染病或被日本军医定为有染病嫌疑的中国老百姓,惨遭涂炭,被日军屠杀、焚尸。 
  在展开这些灭绝人性的杀戮的同时,冈村宁次开始盘算:若向西猛攻,直取武汉,虽可获胜,但歼灭不了多少中国军队,为了最后的胜利,应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且要在武汉站住脚,必须解除侧后方中国重兵集团虎视眈眈的威胁。据此,冈村宁次决定先拿薛岳开刀,制订了具体的南浔线作战计划,即自湖口、九江南下,先占德安、南昌,后西取长沙,截断粤汉铁路,对武汉形成战略大包围。以此,既消除日军侧后方的威胁,而且在战略上先截断武汉退路,并动摇中国守军气势,最终夺取武汉、歼灭中国重兵集团。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5)     
  8月1日,冈村宁次正式下达进攻命令。当日,日军第一○六师团向九江以南数十公里的金官桥发起进攻,但遭到中国守军的猛烈反击。 
  5日,日军第一○六师团为了扭转困境,向中国守军金官桥阵地施放了大量的毒气。中国军队猝不及防,被迫撤出部分防御阵地。 
  第一○六师团松浦师团长令各部乘胜进击,却钻进了南浔线薛岳兵团摆下的“反八字形阵势”。战至8月中旬,松浦的第一○六师团受到重创。 
  冈村宁次为了稳定战局,先命令第一○六师团退守金官桥一线,并迂回攻击德安,同时让最强悍的第六师团进攻长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