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⒛兀∮谑俏颐锹砩隙郑蒙盏纳眨寐竦穆瘛! ?br /> 不一刻工夫,司令部和西北野战军总部接上了联系。原来他们就在离这里十几里路的一个村子。主席下令,立刻架好电话线,要和前线直接通话。
电话铃“嘀铃铃”响起来。
电话就放在外窑的木桌上。主席大步走到跟前,拿起电话就说:
“是呀,我是毛泽东!”
守在窑前的人,都是又惊又喜!恰像一声响雷,炸开乌云,阳光四射,万木生春。“我是毛泽东!”那声音沉着而坚定,饱含着力量和信念。自从敌人侵占延安以来,主席一直是使用代号,今天才第一次用这个伟大的名字,这说明,形势大大改观,我们已爬到山顶,敌人就该下坡了!当前线指挥部报告了敌三十六师被围的情况时,主席又大声地说:好!和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是对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敌人,不让一个跑掉!
窑洞里,首长们紧张地开着会,饭也顾不得吃。墙上挂满了地图,炕上、桌上,也都铺满了地图。主席守着电话机,不曾离开一步,随时听取敌情变化的报告,发出战役部署的指示。随后又往作战地图上作着标记。因为随身带的蜡烛点完了,屋里只点了一盏棉油灯,灯光幽暗,还照不到几尺远。因此查看地图非常困难。主席全不在意,一直忙到深夜。
电话铃一阵阵响着,主席和周副主席都是通夜未睡。作战参谋拿着资料出出进进,几乎所有的人,都围上去探听消息。作战参谋只笑嘻嘻地摆手。我们不放他走。主席听见了,忙放下电话,走出窑洞,神采焕发地说:你们到山上听炮声去吧!炮声激烈时,来向我报告!
第四部分第91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7)
原来清晨的炮声,是由常家高山传来的。当敌三十六师前卫部队一二三旅,向乌龙铺一带进犯时,松发觉自己已经被包围了,于是,慌忙命令一二三旅回援。一二三旅回头进入常家高山一带,又被我埋伏在这里的两个旅团团包围。我军当即发起攻击,两个小时之内,就全歼了敌一二三旅,活捉旅长刘子奇。我另一支部队,也把企图增援松的刘戡匪部,阻击在葭县一带。松恐慌万状,急着突围,胡宗南在无线电话上,指名道姓地把松大骂了一顿,叫他“固守待援”。刘戡因为“援榆不力”,早已受过申斥,这一次,胡宗南又令他星夜应援松。刘戡遭到我军阻击,生怕被我军消灭,迟迟疑疑在黄河边上打转转。胡宗南火了,下令要把刘戡撤职查办。正式的战斗还没打响,敌人就乱做一团了!
全歼一二三旅,只是沙家店战役的序曲。热闹的场面还在后头。得到主席的指示,我们飞奔上山。这时雨过天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四野静寂无声,只有风吹茅草沙沙作响。大家怀着难耐的心情,捱到黄昏,仍没有听见战斗的讯号。这是怎么回事?
一时来人换我们回去吃饭。只见主席仍对着话筒,跟前线指挥部通话。听说主席整天没有离开电话机,前线上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及时传到这里。主席甚至也问到战士们工事挖的怎样。我们进去报告了,主席移开电话筒笑道:不要着急,还不到时间呢!这就快了!
果然,一语未了,西南方向轰隆一声巨响,无数巨炮,一齐怒吼,霎时间,天崩地裂,震得窑顶刷刷落土。主席和首长们,都站了起来,走出窑洞。山上了望的人,一路飞跑,兴奋地叫道:打响罗!打响罗!人们从四面吆喝,欢呼。主席微笑着说:好!这回看胡宗南怎么交代!
捷报不断传来:一会是,敌人全部落网,一会是正在清查从黄昏到天黑,仅仅两个小时,就全歼了敌整编三十六师。胜利,就这样以雷霆万钧之势,闪电般的到来了!仅仅几天以前,敌人还凶焰万丈,妄想一战结束陕北战争,然而沙家店一战,敌人就像雪崩似的垮了下去,完全被人民革命的洪流冲没了。
主席和首长们又工作了一个整夜,天微明时,刚擦把脸,运送伤员的队伍,从沙家店战场下来了。主席立刻指示机关人员全体总动员,组织临时救护站,烧开水、煮稀饭;医生们一齐出动,给伤员换药、裹伤。机关里的牲口,也都拉去运送伤员。周副主席还亲自出来检查督促。
当人们正为着伟大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的领袖却又走在了时间的前面,考虑着下一步继续歼灭敌人的问题。只见他片刻也不休息,忙着查看地图,发出指示,详细地部署着,周密地计划着、思考着。主席沉浸在工作中,完全废寝忘食了。经我们一再提醒,才少进了些饮食,又匆匆赶到野司驻地后东原村去开会。将军们远远地迎了出来。主席说:打得好呵!将军们喧笑着,抢着和毛主席握手。都说:主席瘦了!主席笑吟吟地说:瘦了走路方便!有个旅长说:主席呵,你们几次遇到危险,我们可真担心呢!主席说:我也替你们担心呢!那么多敌人,如果你们打了败仗,陕北战争的胜利就要推迟了!那个旅长说:那也不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路,敌人是比不过我们的!拖也把它拖死!又一个旅长说:我们的胃口也大了,敌人以为我们只能吃它小股,都往一处集中,恰好叫我们吃上大头!只是便宜了刘戡!主席笑道:不会便宜他的!还得把他拖住,来个会战!原来我们计划消灭它十几个旅以后,就可以反攻,现在还没消灭这么多,看来敌人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胡宗南是个没有本事的人,阴险恶毒,志大才疏。他那么多军队,把我们没一点办法!我们打了这么多次,没吃过一次败仗。他的本事,就是按我们的计划行动。随又补充了一句:那有什么办法,我们那样想,他就那样办……将军们都哄然大笑。说着,进了窑洞。大家请主席坐下休息一会,窑洞很小,炕上坐满了人,有的还挤在门外面,把着窑门坐着。歇了一会儿,主席又说:陕北战争已经翻过山坳,最吃力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当然我们还有困难,不是军事力量的对比方面,而主要在粮食方面,没有粮食是不能打仗的。边区粮食少,我们就不在这里打了,我们要打出去!到胡宗南家门上和他打,还要吃他的东西。这是个便宜事哩!将军们又哄笑起来。主席接着说:沙家店一战,把敌人的嚣张气焰完全打掉了!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我们要找机会再打几个这样漂亮的胜仗,到那时候,陕北的敌人,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会后,主席又到村南制高点,视察了歼灭敌三十六师的阵地。
回到梁家岔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因为村子太小,整个机关已转移到朱官寨宿营。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等着和主席一起上路,因此主席没有停留,就又起身了。
顺着河沟,全是石头子路,夜黑无光,马蹄时时碰出火星,一路上跌跌撞撞,二十里路,好象老走不完。偏偏老青马的铁掌又磨掉了。主席爱惜牲口,不肯再骑。还说:骑在马上要打瞌睡!主席已将近三天三夜没有睡眠,我们恨不得快些赶到地方,好让主席休息。于是破例地打开了随身带的手电,在前头照路。哪知到了朱官寨,号房子的同志说,主席的住处在后沟,离这里还有二里路,那里要清静些。主席忍不住笑了:我现在不需要安静,只需要睡觉呢!同志们临时腾出一孔窑,可是刚一落脚,首长们却又开会了。亲爱的领袖,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多少心血呵!在极度的紧张和劳累之后,甚至连片刻的安睡都这样难得。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革命的车轮,正沿着伟大领袖指出的道路向前飞驰!在我们这一代,英雄的人民将要写出完全崭新的历史!
8月23日,陈谢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陕州、洛阳之间飞渡黄河。沙家店的胜利,在全国各个战场发生了连锁反应。胡宗南的机动兵力,由于被我们拖在北线,后方空虚,使陈谢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分兵向东西两路发展,东面威胁洛阳,牵制了河南的敌人,支援了刘邓大军南下;西面直逼潼关,胡宗南的老巢西安,眼看难保了。胡宗南慌了!十万火急地命令刘戡南下。刘戡却龟缩在米脂东北的山沟沟里,缺吃少喝,不敢妄动。加上秋雨连绵,眼看天气转寒,个个叫苦。接到命令,只得冒死南逃。强大的西北野战军,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发扬艰苦奋斗,不避艰险,不顾疲劳的连续作战的精神,正对向南溃逃的刘戡匪部展开猛烈的追击。大军顺咸榆公路南下,准备赶到敌人前面,堵击敌人,让敌人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大反攻到来了!毛主席日夜谋虑着、筹划着,一个个英明的指示,一件件重要的部署,正从这偏远的村子,飞向前方。北起黄河,南抵长江,东自滨海,西到汉水,在这广大的原野上,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纵横驰骋,犹如风卷残云。蒋家王朝二十余年的反革命统治,最后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全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引导我们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阎长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记毛主席在陕北战争中》)
第四部分第92节 刘伯承回忆大别山(1)
1947年7、8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斗争史实,对于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是大有裨益的。
一
到1947年6月,中国人民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经过一年的战争,敌人虽然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是,无论在数量上或者装备上它都还占着优势。蒋介石还在继续获得美帝国主义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还有广大的统治区可供搜刮,以支持其军事进攻。敌人对我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还在继续进行:集中了三十一个旅共二十万人压在陕北战场上;集中了五十六个旅共四十万人压在山东战场上。东北战场上的敌人虽已被迫采取“全面防御”,但也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兵力。解放区的重要城市延安,临沂和张家口等还沦陷在敌人手中。当时,从表面上看,可说是乌云依然弥漫天空,局势依然严重。
但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科学地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早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就英明地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战争打了三个月之后,毛主席又指出:“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为我必胜蒋必败的基本原因之外,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此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敌人的野战军,一方面,不断地被我歼灭,另方面,大量地担任守备,因此,它就必定越打越少。”到1947年的2月,毛主席更进一步地指出:“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其四十至五十个旅,连前共达一百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事实正是这样,经过一年来的军事较量,敌人被我军歼灭了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连同非正规军共一百一十余万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而且重点进攻也遭到了挫折,成了强弩之末。敌人进攻解放区的兵力,除了用于守备者外,战略性的机动力量已经大大减少。在后方任守备的只有二十一个旅,且都分布在新疆、甘肃、四川、西康等省。在湘、桂、黔、闽、浙、赣等六个省的广大地区,只有一些地方保安部队维持秩序。国民党的后备力量已经快用完了。同时,在敌人统治区域的伟大的人民运动,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迅速地遍及六十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总之,蒋介石无论是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打了败仗,“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而我军则在战争中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装备大为改善,士气极为旺盛,广大指战员掌握和运用毛主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