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系列之烽火大唐
莫正虚也伸出手去为无痕大师把脉,听过之后,也道:
“体内有一股暗劲在游走,应该就是被李元孝的三元真经所伤,看来那黑衣人的确是李元孝的门人。”
高凤麟道:
“二十年前李元孝就与圣门勾结了,想不到今日他们又卷土重来。”
莫正虚道:
“对方行事十分缜密,连无痕大师都没有算漏,若不是师弟你没有中了他们的暗算,此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高凤麟道:
“刚才已经为无痕大师稍作疗伤,只是他受伤太重,恐怕一时半会不能轻易痊愈,还得麻烦老庄主劳心了。”
杨清泉抱拳道:
“高少侠说的哪里话,今日要不是有你在,我们江南武林恐怕难逃这场浩劫,你现在就是我们江南武林的恩人啊。”
高凤麟忙拦下,说道:
“怎么说我也是今日的宾客之一,略尽勉力而已,算不得什么。”
杨清泉再三谢过,就吩咐了下人对两位大师好生照顾,与莫正虚和高凤麟等人又回到了大堂之中。此时群雄都在争讨不休,见几人出来,都一齐聚过来询问无痕大师的伤势如何。
高凤麟安慰众人,无痕大师性命无碍,需要静养些时日,众人这才散去。高凤麟往人群中看来看去,始终看不见那位长孙听雨阁主,往外看去,只见天香阁的人都已经走了,便问道:
“刚才那位长孙阁主呢?”
公孙树说道:
“那位姑娘见你们进去了,留下张纸条也下山去了,喏,这是给你的纸条,还有他给你备的礼物,都一并在这了。”
高凤麟接过纸条,看了一下摆正厅堂中的几个锦盒,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了九个字:
“百花谷,天香阁,盼君至。”
第二十六回 天香暖阁(八)()
“百花谷天香阁?”高凤麟口中兀自念叨着,心道:
“待我了了事情以后,一定要上百花谷好好谢谢这位长孙姑娘,这姑娘却是何人,为何对我如此优待?”
对于这长孙听雨的来历,高凤麟仍是一筹莫展,自忖自己与这位姑娘素未谋面,为何对方这么抬爱,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居然拼死相救,这份恩情,只能来日再报了。
此时场上群雄都已经安然无恙,幸好一众人都也没有受什么伤,只是中了对方下的药,浑身乏力,虚惊一场而已。
这酒是不能喝了,杨清泉命人将所有的酒水都撤了下去,给在座的都奉上好茶,暂时就以茶代酒。
杨清泉举杯说道:
“今日一连发生了诸多事情,要不是这位高凤麟少侠出手相助,恐怕我江南武林今日顷刻之间就会全部覆灭,不如我们在这以茶代酒,敬高少侠一杯如何。”
此言正和大家的意思,纷纷举杯敬高凤麟,品玩一口茶后,那金胜刀公孙树站了起来,对高凤麟说道:
“高兄弟,我这人是个老粗,叫你一声兄弟,你不介意吧。”
高凤麟微微一笑,道:
“哪里的话,公孙前辈想怎么称呼都行。”
公孙树继续说道:
“好,那我有什么话就直说了。咱们今日举行这英雄大宴,目的不就是为了推出咱们江南的一个武林盟主么,事先也说好了比武论输赢,我公孙树技不如人,输给高兄弟这样的高手,也没什么丢人的。今日遭逢巨变,多亏高兄弟出手相助才化险为夷,才免了我江南武林的一场浩劫。我提议,大家就共同推举高兄弟为我们的盟主,如何?”
此时仙霞派的掌门权玉书也站了出来,说道:
“不错,今日之事,乃是我们江南武林的耻辱,若非高兄弟出手相救,只怕现在我们都已经是人家的阶下囚了,而整个江南武林,也将会被拜火教与圣门把持着,后果不堪设想。论武功,高兄弟一人力抗圣门两大堂主,更是将玄武堂主重伤,盟主一职,当之无愧。”
在场中人无不点头称是,那汉誉堂堂主司徒兴站起说道:
“高兄弟对我们江南武林,要说有再造之恩也不为过,姓权说别的事我司徒兴都不敢苟同,但是这件事,我汉誉堂没有半分意见。”
璇玑道人也说道:
“诸位说的极是,贫道也认为这位高兄弟却是盟主一职不二人选。只是不知杨少庄主……”
先前说好的比武论输赢,杨不凡与朱雀两人斗了良久也为分出胜负,所以璇玑道人也是照顾到东道主杨不凡的面子,便出口问了一句。
杨不凡连忙站起,向璇玑道人抱拳,道:
“道长,小侄不敢。那朱雀武功明显胜过于我,之所以拖延时间不非就是等我们的药效发作,她好一网成擒,倘若她真全力以赴,恐怕我连在她手下二十招都走不过。更别说高兄弟他一人挡住两位堂主的联手,所以这盟主一职,在下也认为高兄弟当之无愧。”
好了,这下东道主都发话了,恐怕在场当中无人会反对了。
“哈哈哈哈……”这时坐中传来一阵笑声,大家望过去,却是那土财主钱大金在大笑。
“我之前说什么来着,我就看出这位高兄弟武功品行都是上佳人选,怎么样,我老钱的眼光,还不错吧。”
钱大金这一番话引得在场众人阵阵大笑,带众人声音小了下去之后,钱大金说道:
“怎么样,高兄弟,这盟主一职,咱们大伙可都是推举你来当,你意下如何啊?”
高凤麟见场上气氛甚是愉悦,不由的想到不久之前还在为各派的私事吵闹个不听,经过这边变故之后,倒是显得格外的齐心,此时群雄还一心协力共推自己担当盟主一位,实在有点意外。
又想到此次南下,正是奉了郭子仪的命令来夺盟主一位,为的乃是日后战事掀起,好响应中原,揭竿而起,镇压安禄山。
见眼下是个大好的契机,索性就跟大家讲事情说了,说不定此事群豪一应而起,反倒省了他许多的口舌,也好提前做准备。
高凤麟盛情难却,站了起来,抱拳向全场群雄行了一礼,说道:
“事到如今,我也不瞒各位了,我此番南下金陵,正是奉了师伯郭子仪郭老令公的命令,前来夺取盟主一位的。”
群雄俱惊,钱大金问道:
“郭令公?高兄弟,这各种详情,可否尽数告知于我们?”
高凤麟点了点头,道:
“承蒙各位错爱,推举在下为这个盟主,我高凤麟感激不尽。说实话,在下生性跳脱,平常嬉戏自由惯了,要我来当这个盟主,确实有点赶鸭子上架了。”群雄一阵哄笑。
高凤麟继续道:
“但是,我却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言辞间,颇有为难。
钱大金道:
“不知道高兄弟有什么不得不为的理由?”
高凤麟顿了顿,道:
“当今皇帝本事英明神勇的明君,却误信了胡人安禄山,导致安禄山势力日渐做大,如今安禄山在范阳拥兵十二万,割据一方,但他还不知足,一心想要当皇帝,我们已经获得准确的消息,眼下安禄山正在积极调兵,不日将会起兵造反。”
“如今朝廷关内兵力空虚,内轻外重,安禄山又是虎狼之师,我师伯料定朝廷难以抵抗安禄山的大军,遂决定在中原和河北两地倾尽全力与之周旋。他老人家所担心的,就是江南之地断然不能落入安禄山的手里。到时候战事一旦掀起,河南河北诸地尽皆遭受战乱之苦,唯有江南之地偏安一隅。如今朝廷的赋税大多都来自江南,他安禄山又岂会不知道此事,但是朝廷重兵都在西线陇右、河套、西域一带,江南之地毫无重兵把守,倘若安禄山挥兵南下,那江南东西两道三十八州,则尽归安禄山所有,到时大厦倾覆,就是片刻之间的事了。”
“半月之前,我们收获消息,安禄山派出手下众多高手南下江南,酝酿一场大阴谋,我们猜测此事与他要夺取江南有关。所以,我师伯派我过来,一来查明安禄山到底在江南有什么阴谋,二来夺取江南武林盟主一位,届时凝聚江南武林群雄的力量,诛奸佞,平叛乱,为天下百姓某一方福祉。”
第二十七回 往事如昔(一)()
第二十七回往事如昔
在座群雄听着高凤麟这般侃侃而谈,仿佛已经置身于烽火狼烟之中,沉默良久,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人群中叫了一声“好”,群雄这才恍惚过来。
钱大金深吸一口气,问道:
“莫非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也是安禄山一手策划的?”
高凤麟道:
“半年前我们在洛阳就得到消息,拜火教将会响应安禄山,在河北各地起兵,这次拜火教来到江南,只怕也要在江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从今天看来,圣门也和安禄山达成交易,从旁协助拜火教。”
自打今天在场所有人都被拜火教和圣门暗算,这顷刻间整个江南武林都差点毁于一旦,导致在场各位的危机感越来越重。此刻听到安禄山、拜火教、圣门三方联手,要侵吞江南,这是他们一万个不愿意见到的。
仅仅是拜火教与圣门联手就差点让整个江南武林覆灭,如果再加上安禄山,别说整个江南武林了,就算是整个江南道,也会很轻易的被安禄山所掌控。
“安禄山狼子野心,没想到竟然还想要侵吞我江南之地,兄弟们,高兄弟说的不错,我们理应响应朝廷,响应郭老令公,唯高兄弟马首是瞻,才能守住我江南寸土,不被战火所牵连啊。”
高凤麟抬头望去,说话的是汉誉堂堂主司徒兴。司徒兴领了这个头,群雄纷纷响应,高凤麟做这个盟主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即开堂竖香,备上鸡鸭水果祭品,上告苍天,下祷厚地。江南各派在此义结联盟,号称江南盟,高凤麟任江南盟总盟主,副盟主为杨不凡与公孙树,钱大金为总管,各派掌门则各司其职,分管好各派弟子。
以后凡入江南盟的门派者,首件盟规便是禁止同盟斗殴,以保证联盟的稳固和良好发展。
为此,钱大金豪掷千金,在金陵城置办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盟主府来,高凤麟来到江南不到五日的时间,就住进了这盟主府中,这府中亭台楼阁,无不气派非常。
高凤麟总嫌钱大金这太铺张浪费,但是钱大金则表示,这盟主府代表着整个江南武林的门面,马虎不得,就得要这样的气派,高凤麟这才不得已住进了盟主府中。
刚搬入盟主府中,就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江湖侠士前来投奔,一时间盟主府外门庭若市,想要加入江南盟者比比皆是。
这些事高凤麟不善处理,还好有钱大金在,钱大金江南东西两道三十八州,几百家金银店、柜坊都打理的紧紧有条,这点人对他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但是他们几个也都没闲着,往外分派出不少人,遍布整个江南各地,去打听拜火教和圣门以及安禄山的消息。为此,钱大金也特别成立了一个情报堂,这情报堂中的人专门复杂打探江湖中的风吹草动,每日都要向盟主府汇报。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已经小半个月过去了,虽然关于拜火教和圣门的消息少之又少,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在轨道之上了。
高凤麟也该琢磨着什么时候到扬州去了,当初临出发前,郭子仪给了高凤麟一份信,要他送到扬州静桐寺妙众大师手里。郭子仪特地交代要他亲自送到妙众大师手里,想必这信中之事非常重要。
莫正虚在江南滞留了几日就回三清观去了,刘献元和陈道卿也都回到徐州了。高凤麟留下平青云和张宣帮助钱大金处理盟主府中的诸多事宜,自己一人只身前往扬州去了。
金陵城到扬州约莫二百里地,高凤麟早上一早出发,在栖霞山附近渡过长江,然后一路快马加鞭,中午时分就到了扬州,到了扬州之后,就四处打听静桐寺的所在,但是所知者不多,打听了一整个中午,也没有人听过这个静桐寺在哪里。
高凤麟还想会不会是郭子仪记错了寺庙的名字,扬州城大街小巷都问过了,没有谁听过这个静桐寺。
于是高凤麟只好骑马往附近边找边问,行至广陵附近时,见不远处草木丛生,河流交错,景色颇好。于是就下马步行,遇一老者,便询问是否知晓静桐寺,那老者手指北边一片树林,高凤麟沿道走去,不过多久就看见一座清冷残破的庙宇,庙门之上写的正是“静桐寺”三个字。
这庙宇处在一片梧桐树中,难怪叫静桐寺。高凤麟下马敲门,有一个大约二十岁上下的和尚开了门,双手合十,道:
“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什么事?”
高凤麟竖掌还礼,说道:
“小师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