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系列之烽火大唐
平青云观察的十分敏锐,这人空有一身气力,于招式之上就笨拙许多了,是以平青云后面连出三招虚招,那人未及判断就盲目出招,如此三两下后就分不清虚实了,平青云瞅准一个破绽出来,大喝一声,长枪自左边横扫过去,将其挑落马下。
追兵见己方折了一员大将,心中又生了两分怯意,平青云对不远处的高凤麟喊道:
“凤麟先走,我来垫后。”
高凤麟瞧他刚才那万夫不当之勇模样,没想到他面前敌军之时表现的如此强悍,对他甚为放心,道了一声“好”后,就朝张宣等人快马过去。
平青云长枪立马挡在两百人面前,喝道:
“谁敢上来?”
一声喝令,震耳欲聋,震动整片林子,划破整片夜空,一众追兵被惊的一度止住了呼吸。平青云凝视着前方追兵,只见后边马匹惊乱,队形散乱,又因跑了马的缘故,尚有许多人无骑可乘,只前面约莫几十人队形整齐,平青云心中就暗暗计划:“倘若将前面这一群追兵打散,我们就能有充足的时间逃脱出去了。”
又见这群人前有一人也是长戟银铠,想必是其首领,突然发起难来,大喝一声朝那人逼了过去,长枪从中路刺出扎向那人,未及到跟前,从旁边杀出两人来,平青云陡转枪头,握紧枪尾出,将枪杆向左上方推去,那突然杀出的二人长刀还未尽数使出,就被逼的迫于招架,那使长戟之人趁机将长戟向下画了一个圆,从上头劈了下来,平青云回枪架住,旁边两人又来搅事,长刀又劈了过来,平青云奋力将长戟挡了回去,收回长枪,身子向后闪避过去,将两人劈来的两刀躲了过去,随即左脚踢出,踢在了枪杆之上,长枪从下而上猛的提了上去,二人反应不及,胯下战马被惊的连声嘶鸣,向后退了好几步。
长戟复攻而至,平青云倒转手中枪,枪头从头上扫过去,将长戟消带向右,突然平青云将长枪疾收回头,朝那人左肩扎过去,那人应声倒下马来。平青云夹了一下马肚子,冲进人群之中,长枪挥舞不停,枪头所到之处,人人倒下马来,平青云有不停了将对方的马匹刺伤,只几个喘息之间,人群一片大乱,溃乱不成形,平青云满意的笑了笑,提枪驱马而去。
夜空之下,一人一骑一枪,马蹄嘚嘚,长巾飘飘,说不尽的写意。平青云快马加鞭与高凤麟汇合,再往西去是一条大河,一众人折道向北而去,行了一夜,已经出了范阳范围。余剑通天亮之后便与众人告辞南下,刘同本也想回去范阳,但是自己摸金倒斗之事河北之中相识者颇多,这挖地道之事如果彻查起来怕是很快就能查到自己的身上,便索性与众人一道赶赴漠北,见识见识那回纥汗国的风景。陈金发也告辞离开南下,安禄山起兵在即,洛阳情况不明,他得回去与余兆岳商量下一步做何打算,就此与三个师侄分道扬镳。
出了幽州之后,一众人也没都放松警惕,他们仍在河北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之内,是以他们避大路改小路,易装而行,很快便出了长城之外了。
第十六回 三绝剑圣(四) 三更()
这一日,一行人来到永兴县外的鸣鸡山,当初突厥犯中原,边民不得安宁,太宗皇帝亲征,驻跸此山,夜闻山上有鸡鸣声,故称鸡鸣山。这鸣鸡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道观,名曰碧霞元君殿,高凤麟昔日曾听袁成子说过此观,为道者没有过而不入的,高凤麟对袁成子最是尊崇,今日来到鸣鸡山下,哪有不上去参拜的道理吗,便对众人说道:
“各位,昔日听闻袁成子师尊道,此处有一座碧霞元君殿,至今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他老人家早年游历天下时,曾在此处下榻,我想上山去看一看,你们继续赶路,晚些时候我们在前面的文德县汇合如何?”
众人都点头道好,让高凤麟自己多加小心,张宣说道:
“我也曾经常听人提起这碧霞元君殿,今日路过也想见识一番,我与凤麟兄一道,也好有个照应。”
见张宣也留了下来,二人相互照应,平青云和周上靖等人也就放心了,毕竟安禄山的人马一路北追过来,他们时刻都有遇敌的危险,既然如此都告诫两人要多加小心些。
二人一路徒步登上山,沿着山上小路在山腰处寻到那碧霞元君殿,道观不大,正殿加侧殿不过五间房舍,此殿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了,香火十分旺盛,二人上来时也不时遇到来此许愿或者还愿的香客。
高凤麟入正殿向碧霞元君拜了拜,礼毕之后,高凤麟向一旁的道童问道:
“小师傅,敢问贵观的云阳子道长可在观内?”
那小道童起初并未注意,但是听到他说“云阳子”三个字的时候方才注意,问道:
“居士是哪位贵客,如何识得我云阳子祖师?”
高凤麟道:
“在下自长安而来,听长辈言道此处有一位云阳子道长,德高望重,深得世人尊崇,今日路过贵宝地,特来拜见,不知在下可有此福缘?”
那小道童说话老成,道:
“居士好意,小道士这番心领了,只是我云阳子祖师早在三年前就已仙游,未能领受居士好意,惜哉惜哉。”
高凤麟差异,不敢相信,又重复了一遍:
“三年前就已仙游?”
那小道童道:
“正是,仙祖师三年前在住持房中仙游而去,无甚病痛,甚为安详,想必是羽化登仙而去了。”
高凤麟见这小道童不过十四五岁,说话客气周到,不像同龄之人,便问道:
“那不知现在观中的住持是哪一位呢?”
那小道童摇摇头道:
“此间观中并无住持。”
高凤麟更是为之诧异:
“我看观中香火倒是旺的很,怎地却没个住持?”
说到此处高凤麟方才想起来,自进门之后确实没有瞧见一名道士,除了门外一个扫地的老汉外,就只有在这大殿之中的小道童了,这是张宣说道:
“好像除了他,没有看见别的人啊?”
高风麟问道:
“这是何故啊?”
那小道童反问道:
“居士说是从长安而来,不知居士在家读的是那一本道藏啊?”
这话乃是道家一派的内行话,道家自黄帝开始,称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是以道家之中存有不同分支,西汉景帝时期,咸阳道士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因采药炼丹著称于世,创茅山一派。到东汉顺帝时期,沛人张陵于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这便是后世俗称的五斗米道,或者称其为天师道。到了东汉末年灵帝时期,黄老道教徒张角在中原地区创立太平道,后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被镇压,太平道一度销声匿迹,但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终南山中也就有不同分支,除三清观一派,另外最负盛名的还有终南少阳派,而茅山派也有南茅山与北茅山之别,不同的分派通读不同的道藏经典。
高凤麟师承三清观,属天罡一派,大唐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自然首推黄老,三清观便是传自黄老。高凤麟见这话出自一个小小道童口中,不禁对其刮目相看,说道:
“在下颇通黄老,最近读的是道德经。”
那小道童微一点头,道:
“不瞒居士,祖师云阳子在世时有两位徒弟,我有幸侍奉祖师的大弟子凌虚子,只是凌虚子师傅一直未收我为徒,在云阳子祖师仙逝前几个月,凌虚子师傅也因病而故,不久祖师仙游,这观中便就没有了住持。”
张宣又问道:
“那云阳子道长不是还有个二徒弟么,他呢?”
说到这,那小道童摇摇头,道:
“我听祖师说,他那二徒弟早已破门而出,不问师门事宜了。”
听到此处,高、张二人不甚唏嘘,偌大一个道观,竟只有这一个小小道童主持着观中的事宜,而且这观中香火依旧鼎盛,对这小道童生出一股敬佩之意。
张宣问道:
“不知小师傅如何称呼啊?”
那小道童道:
“你们叫我云华就好了。”
张宣道:
“云华小师傅,这三年来都是你一个人在打理这道观吗?”
云华摇摇头,道:
“也不全是,云阳子祖师仙逝不久后,突然有一天门外来了一个老头,我瞧他可怜,孤苦无依,就将他收留下来扫扫地,除除尘,这几年都是我们两个一齐打理观里的事务。”
张宣瞧了瞧门外扫地的老头,见他鬓边花白,皱纹横生,几缕银丝随着山峰飘摆,更显孤寂,虽也穿着一件道袍,但明显这件道袍不太合身,小了许多,不知是从哪里翻了出来的,怕是他无力购买一件新的衣裳,见这一老一小守着这座庙观,着实不容易。
张宣见云华身上的小道衣也破旧不堪了,心中动容,问道:
“观中香火尚好,应该有些香油钱,为何你二人穿着如此破旧呢?”
小道士笑了笑,说道:
“祖师在世时,时常教导我,出家人求个内心豁达,这香油钱本就从百姓中而来,应该归还到百姓中去,所以我们除了观中的一点线香、蜡烛、灯油、金纸等物品需要,其他的都买米施给给一些穷苦人家,这衣服嘛,尚还能穿,不讲究这些。”
这一番言论真叫高凤麟与张宣二人汗颜,小小年纪,竟有此等胸襟和领悟,他日修为定不可限量啊。张宣实在瞧不过去,便施舍了一些香油钱,除此之外,又拿出一些零碎的铜板,给到云华手中,说道:
“这点钱你拿去换身衣裳吧。”
云华从未遇到如此情况,看着张宣,又看了看高凤麟,见高凤麟点了点头说道: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小师傅就收下吧。”
云华心中所想却是:“这些钱又能多买两斗米了。”当即就将钱收下了,张宣又出了门去,找到扫地的那老头,给了他一些钱,让他买件合身的衣服。
高凤麟和张宣二人对云华一见如故,见他小小年纪,谈吐却不凡,隐隐有股名家风范,见时间尚早,就留下与云华一起谈论道藏,说到这道藏,云华也是通读百家,且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高凤麟对道藏本就所读甚少,与云华谈论起来,自然只能附耳恭听了。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晌午,突然高凤麟和张宣问到一股米香,只见一旁灶房内,那扫地的老头出来招呼道:
“二位远道而来,山中简陋,只一些粗茶淡饭,望二位切莫嫌弃。”
张宣听到有的吃,喜上颜色,说道:
“多谢老丈了。”
云华招呼高凤麟和张宣灶房内用膳食,正吃着米粥,忽然听见观外传来一阵阵的声响,像是有一群人朝这边过来,听声音不像是上山来朝拜的,况且这个时间不应该有人啊,四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便放下碗筷出门去看看什么情况。
第十六回 三绝剑圣(五) 四更()
四人出得门来,瞧见门外山下浩浩荡荡上来了几十人,均是士兵,高凤麟和张宣二人心中一凛,难道是安禄山的人马了过来,他们怎么知道二人在这碧霞元君殿的?
不出片刻,一众人马三十多人尽数进了观中,为首的两人瞧他们的铠甲模样,多半也是个将军校尉之类的头衔。高凤麟与张宣瞧他们已经确定就是安禄山的人马,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追上他们的,还这么清楚知道二人就在这元君殿中。
只听为首的那个高的将军对四人说道:
“你们当中谁是云阳子啊?”
对方这么一问,四人更是不知所谓,高凤麟和张宣心头也放下了大石,原来不是找他们的,不然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二人就在此。
云华上前一步,朝那将军行了一礼,说道:
“这位将军,云阳子道长早在三年多以前就已仙逝了。”
那将军眉毛一挑,道:
“三年前就死了?那现在谁是观主啊,凌虚子吗?”
云华回道:
“将军明察,凌虚子师傅三年前先于云阳子祖师病故了,眼下观中并无住持。只我跟一位扫地除尘的老人家帮忙打点观中的事务而已。”
听到凌虚子也去世了,那将军眉毛挑的更高了,说道:
“怎么都一起死了,这么大一间道观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吗?”突然转头看向高凤麟和张宣,问道:
“你二人是何人,为何在此地啊?”
云华连忙道:
“将军,这二位是本观的信主,恰巧今日中午在此,我就陪他们二位一起用点粗茶淡饭。”
那将军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周围几间房舍内都无他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