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回皇上,主要是几位国公的功劳,现在整个凤阳城很是平静,请皇上放心。”云奇丝毫不敢把这个维持凤阳稳定的功劳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把这份功劳直接送给了冯胜他们。
朱允炆赞许的点了点头,说:“云奇,但是这平静的背后,或许还有些更大的波澜……”
朱允炆这种担忧是很必要的,很多时候,暴风雨前往往就是宁静的。
“臣知道……这请皇上放心。”云奇的头点的飞快,“臣这辑事厂,也抽调了一部分精英来了凤阳,现在还都藏身在凤阳皇宫内。虽然辑事厂来人不多,但是也堪堪够弹压可能发生的变乱。”
朱允炆也大概知道了情况,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可以算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只要熬过了在凤阳的日子,回到京师之后,他完全可以宅在皇城里不出来。就算不得不去祭拜或者什么离开皇城,也自然有大量的随从跟随,驻跸也是不可少的。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人轻举妄动来刺杀自己。
刺杀自己就可以说就是暴露了。现在来说,维持表面上的稳定,才是对各方都最有利的。对于朱允炆,现在的稳定有利于调整、清洗和部署。而对于准备发难的那些朱允炆的好叔叔来说更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机会。
“这清洁、更衣的事情,有没有做下去了?”朱允炆开始关心起了丧礼的进程。
“皇上,臣没有携带内官各局司的人前来,可能现在清洁更衣的事情,还没有推进下去……”云奇倒是很无奈,毕竟他不可能先带着全套人马赶来,不然随随便便就被人看穿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云奇,你先吩咐下去,让随朕前来的内官监搭设加紧灵堂、布置宫闱。洁身净衣的工作让混堂司去处理。丧服朕已经在京师派发了下去,你再去要点素服、白绫,为冯胜他们的军队,也戴上孝吧。”
“臣遵旨!”
……
次日。
最终,灵堂设在凤阳行宫正殿。
大殿之上素幔白帏,香烟缭绕。早早准备好的朱元璋的牌位已经供奉在了大殿之上,灵堂中央。
这次朱元璋的暴崩,负责丧礼的礼部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在李原名的指挥下,一堆翰林和礼部上下大小官员一起磋商,算是定下一个丧礼流程。
当然这次异地丧礼倒是给这个流程的制定照成了一些麻烦。在很多官员翰林包括李原名的坚持下,整个丧礼流程被分为了两半。
这些流程看起来简单,也就是先成服,再颁遗诏,然后进行为期三天的吊唁。然后盖棺,启程回京。
回京以后,在进行一次正式的登极大礼,也算是朱允炆彻底自己行政的标志。
即使分成了两地进行,但是每个地方的部分看上去还是极其简单。可是这简单的流程之中,种种烦琐杂仪五花八门,叫人听着都眼花缭乱。
这也算是一堆老翰林掺和导致的问题。这些老翰林算是把前朝的丧礼礼仪几乎列了一个遍,然后从中挑选,这么搞下来,自然复杂无比。
朱允炆倒是对这些礼仪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他也不必有什么知道的,在必要的时候,自然会有云奇的提醒,就算是真的失仪了,也很难有人会去指责。
你问言官去哪了?言官不都被朱元璋开除或者下放了么……至于别的朝臣,谁愿意在这时候得罪皇上?要知道新皇帝登基,基本都会在登极大礼上颁布圣旨封赏。不管这份圣旨是谁草拟的,但是最后都是以新皇帝身份颁布的。要是新皇帝看谁不爽,那么这封赏,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这朱允炆抵达凤阳的次日,在丧礼流程出来的同时,丧礼也正式开始。
哭丧,可以说是丧礼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锦衣卫和金吾前卫被调入凤阳行宫负责维持宫禁,各部各司各寺各堂的主事官员们凄凄惶惶地踏进凤阳行宫大殿。许多上次凤阳大朝没有出现、朱允炆根本都没有印象的公侯勋卿此时也露了面。
当然朱允炆算是姗姗来迟的,在云奇的搀扶下,朱允炆算是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了凤阳行宫大殿。
“臣等参见皇上!”稀里哗啦,满殿的大臣公侯勋卿跪倒了一片。
“诸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是还算的上洪亮。
“谢皇上!”
朱允炆依旧迈着沉重的步伐,跪到了朱元璋的牌位面前。
因为棺椁还在京师赶制,可能明日才能送到凤阳,朱元璋的遗体并没有出现在大殿之上。所以现在大殿之上也只有一个牌位,几个火盆,一些蒲团。
朱允炆找了一个蒲团跪了下来,云奇倒是很机警的取来了一串纸钱。虽然朱允炆也知道做个样子,但是这个样子是无比要做好的。
在朱允炆的身后,有一个礼部官员充任的司仪指挥,众多官员的哭丧犹如交响乐一样响起。
“请皇上节哀……”虽然现在内阁掌握了大多数朝政,但是吏部尚书詹徽,还是算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所以这个时候,他说的话,算是可以代表百官。
“请皇上节哀……”
朱允炆按照云奇的解说,慢慢烧完了纸钱,然后缓缓的起身。
“诸位爱卿,乃我大明之栋梁。皇爷爷,虽然已经驾鹤西归。但是朕也知道,这大明锦绣多娇的江山,我们依旧要维持。
“鞑子还在骚扰着北疆,大明内部也没有那么安定,黎民百姓还没有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朕定当节哀、破鞑、平内、安民。朕知道,唯有这样,才能告慰皇爷爷的在天之灵!”
********
求推荐票啊……推荐票好少……
还有明天更新多半也是晚上……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七十六章 国丧(五)()
朱允炆的声音慢慢的激昂了起来。确实,现在来说,朱允炆不是徒要悲伤的气氛。更多的是希望化悲痛为力量。
“至于我大明,是皇爷爷完完整整,好好的交到朕的手里的,朕不能让我大明的江山在朕的手里破碎。
“皇爷爷怎么交给朕的,朕会把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我大明子民继续交给朕的后代。
“不求进取更多,但是朕最少要守住成。虽然在殿上的诸位爱卿,可能没有办法一直陪伴着朕,帮助朕治理我大明。但是朕希望,你们的后辈、继任者们,可以继承你们的事业。朕也不指望多进取什么,只求每一任,都能总结,再比上一任做的好一点点……”
朱允炆也没有说什么宏图大略,因为他知道,这些宏图大略,不是说说就能说出来的。
“皇上……”云奇不动声色的稍微碰了一下朱允炆,作为示意。
额,确实朱允炆是把话题扯远了,这本来就不是现在说的话题。
“恩……”朱允炆及时打住了自己的话题,转眼看向了司仪。
“请礼监司大太监云奇,宣读太上皇陛下遗诏!”
“朕应天命二十又六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乃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太孙允炆仁明考友,天下归心,现已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勿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勿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饰服,勿妨嫁娶。诸王临国中,勿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驸马都尉梅殷,天性恭谨,能骑马射箭。宜为辅佐之臣,今加封山东总兵,监察院右都御使,巡抚山东山西河南三省。
“朕已知朕之天命将尽,望诸臣用心用力,辅佐太孙允炆,成我大明之盛世!”
“臣等遵旨!”
“众爱卿平身……”朱允炆首先站了起来,然后转身示意诸大臣起身。
有些为官不算很久的官员,一脸茫然。就是最后那个梅殷,很多的新官员都完全不认识。
但是那些公侯勋卿、老家伙们,基本都知道这梅殷的存在,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都知道,朱元璋肯定会就下一个顾命大臣的存在。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这个顾命大臣是自己,毕竟现在的皇上——朱允炆只有十六岁。从历史上和礼制上说,朱允炆是不能直接亲政的。
不过在朱元璋身前直接传位给朱允炆,让朱允炆亲政,现在可以说是没办法挽回朱允炆亲政的局面了。
“肃静!”云奇看着下面有着可能议论起来的趋势,就出声喝了一嗓子。
“下面请内阁首辅刘三吾宣读皇上恩旨!”
朱允炆的恩旨就是那些常规的东西了,但是这恩旨也是内阁、礼部合计了一晚上的成果。现在还能看出来刘三吾有些精神不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上皇陛下新丧,朕虽已接太上皇陛下之传位,但尚未正式登基也。
“今宣次年改元建文,洪武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在京师举行登极大典。
“承太上皇遗诏,丧礼从简,也不必为民间徒增负担。天下臣民,哭临三日即可除服,勿妨嫁娶。天下寺庙,唯鸣钟三万响尔。
“大赦天下:非待死,待审之囚一律赦免出狱,诏免农夫欠三年有余之赋税,诏免渔民未纳的三年有余之鱼油翎鳔等物。
“加封:皇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
之后就是密密麻麻一串加封、赐官、进爵的东西。
旧帝去世、新帝登基的时候,基本上股肱老臣、**后妃都会有这种待遇。但这些加封、赐官、进爵什么的,基本给的都是有禄无权的虚职,自然不会对现有的朝廷进行洗牌。基本就是大家都捞一点外快的事情,诸臣也都听的认真。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大家都捞到好处的事情,哪有不山呼万岁的道理?等刘三吾念完钦此之后,诸臣仿佛被指挥一样一齐山呼。
“诸爱卿平身!”朱允炆看着这么多人算是心悦诚服的拜在自己的面前,也算是小小的满足了一下。
“今日在皇爷爷的神位之前,朕希望你们说真话,你们告诉朕,朕在接受皇爷爷传位至今,有没有做过什么错事,或者是什么处理不当的。朕想知道,朕虽然年少,但是有没有轻狂?”
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
诸臣不知道。
这问题真是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毕竟现在没有言官的存在……
朱允炆环视了很久,见没有人有想说的话的想法,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看来这问题,今日确不得解。朕以为,朕没有及时恢复言官,就是朕的一个失误。现在今年恩科已经准备到位,朕决定由内阁首辅刘三吾任主考官。刘首辅接旨!”
“臣在!”
“朕今日任你为恩科之主考,因你老道稳重,为人公正。这次恩科,选的就是要刚正不阿的人。言官者,敢言者为官。
“言官不是一般的官,就需要敢说。虽然品轶不高,但是确实不可或缺的朝廷重臣。
“刘首辅,希望你可以帮朕办好这次恩科……”
朱允炆的声音算是很具有穿透力的穿过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在场就有些人,一直不把言官当作一回事,对言官以小管大的姿态就一直充满不满。
“今夜,所有从三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全部陪着朕守灵。
“朕很愧疚,决定守灵三天。希望这三天里,各部尚书侍郎,也可以陪着朕守着。
“当然朕也不勉强,毕竟是朕的愧疚,是朕需要尽自己的孝心。但是这一夜,希望你们都能来……”
说完之后,朱允炆也不管诸臣,随意的挥挥手,继续跪在了蒲团上。
云奇算是激灵的扯来一串纸钱,朱允炆顺手接过,慢慢撒入火盆。
第七十七章 国丧(六)()
夜凄凉……
朱元璋的棺椁已经在朱允炆用晚膳的时候,摆放进了凤阳行宫大殿的正中。
“皇上……”用过晚膳之后,朱允炆就来到了朱元璋的灵堂默默的烧纸。没想到先出现在他眼里的不是任何一个六部尚书,也不是内阁枢密院任何一人。而是——云奇。
“云奇,你这是……”朱允炆看到云奇默默的抹着眼角的泪珠,手中向火盆里撒纸钱的手还瑟瑟发抖。
“回皇上:按照臣的品轶,是无权来着里吊唁的……臣只是……皇上要是责罚老臣,老臣也不说什么……”
朱允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