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朱允炆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信件有所不同,可是没想到,在这封信件的火漆上,有一个小小的飞鱼纹印章。
锦衣卫急件!
朱允炆也庆幸发这封急件的人知道规矩,万分紧急的事情走军驿加急送回。虽然调用军驿颇为困难,但是军驿的传递速度,是要比锦衣卫快上些许的。
拆开火漆,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朱允炆有些站立不稳。
代王殿下欲反已控大同镇
要命真是不想什么来,就来什么!朱允炆的心中不禁有些抓狂。现在对于他来说,需要的就是半年多的安稳,最少要把科道言官这块先行补足。
当然,这个消息,朱允炆是要埋下来的。其实此时朱允炆最担心的,就是大同镇作为边镇,平日重兵把守。但是代王这一反,自然会抽调大量军队南进,到时候边关不稳,蒙元鞑子入境,又是黎民百姓的大劫。
此时,在北边大同镇。代王朱桂已经披挂了盔甲,站在自己王府大厅之中。
“王爷,这是蜀王殿下的回信。”一个下人双手高捧一份书信,呈到了代王朱桂面前。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同代王朱桂一样,为惠妃郭氏所生。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代王朱桂生性暴躁,而他的同母大哥蜀王朱椿却是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在世的时候,都曾经称朱椿为“蜀秀才”。
“大哥的书信?”朱桂确实在很久以前,就起事这件事情,请教过他的大哥朱椿。俗话说——长兄如父,造反这件事,当然是不能找朱桂他父亲朱元璋商量的。
朱桂拿过了下人捧上来的信件,挥手示意他下去。
只是稍微两瞥,朱桂就直接将这封信件撕了个稀烂,然后随手一撒,白纸漫天而下。
在一旁的大同护卫世袭指挥佥事徐膺绪看了这纸片纷飞的场景,不禁长叹一声。
要说今日,就是代王朱桂的起兵誓师大会,这白纸纷飞,像极了出殡时候的纸钱飞舞。徐膺绪是看在心里,也不敢说什么。
徐膺绪者,中山王徐达之次子注:考证源自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非百度百科所说第三子。虽然是一代功臣之后,但是这个徐膺绪和他那个成为代王朱桂妃的姐姐,关系倒是很好。
朱元璋指派徐膺绪做大同护卫指挥佥事就是死考虑到这个原因。但是朱元璋哪里想到,徐膺绪现在却是代王造反的最大依仗。
朱桂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有些不吉利,赶忙叫来了下人把大厅清扫了个干净。
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大同成为了现在北边部署军队对多的一片区域,还特别设置有领二十六卫的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作为统领。
这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谢贵也是大明的开国元勋,早年随朱元璋起兵。但是他确实一个忠心朝廷的人。在历史上,建文元年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正二品都督指挥使,密令监视燕王朱棣动静。燕王谋反,诱谢贵与张昺入端礼门时,伏兵袭击所拿,不屈身亡。
这次布置,就是为了将谢贵一举抓获。因为这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是朝廷任命下来的,并非世袭。
朱桂对外宣布的是这次接到皇上密旨,要谢贵来代王府接旨。其实在大厅边已经布置了几十死士准备将谢贵擒获。
“臣谢贵,参见代王殿下。不知代王今日为何如此穿戴?”过了一会,谢贵算是姗姗来迟,先是见礼之后,倒是难得和朱桂说笑一下。
谢贵作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也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虽然朱桂贵为藩王,但是其实也不必非常拘礼。
“谢指挥使,本王这里有一份皇上传来的密旨,来人啊,呈上来给谢指挥使看看。”
徐膺绪从下人捧过来的盘子里轻轻拿起那纸黄绸,双手捧着来到了谢贵的面前。
谢贵自然知道规矩,急忙跪下,双手抬过头顶接过了那纸黄绸。
谢贵就跪在地下看完了圣旨,倒是脸色变得越来越差。
“代王殿下,这绳子,可谓当真?”谢贵起身问道。
朱桂向自己左前方抱拳一礼,说道:“皇上的圣旨,谢指挥使认为有假?”
“臣不敢”谢贵知道自己失言,“但是这云奇,臣是听说是高皇帝生前的最信任的太监,也是高皇帝亲自下旨让他也成为辅佐皇上的一大助力的。”
“哦?谢指挥使你还真的怀疑圣旨不成?”朱桂慢慢坐在了主位上,拿起了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向地下用力一掷。拍案怒斥:“谢贵,你这是谋逆!来人,给本王把这乱臣贼子拿下!”
“谁敢”还没等谢贵说出口“谁敢动我”,那几十死士就鱼贯而入,直接押住了谢贵。
“代王殿下,你押住臣这个朝廷命官,正二品封疆大吏,你是想想谋反不成?”谢贵还想挣脱,但是几人把他押的死死地,根本没法动弹。
“今日本王接到皇上清君侧的圣旨,就是为了扫清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本王算命今日为良辰吉日,是和发兵。来人啊,把这乱臣贼子给本王斩了,祭旗!”
“是!”徐膺绪向朱桂行了一礼应到。
谢贵直接被死士压着离开了王府大厅,但是还是一直挣扎,辱骂朱桂。朱桂本来还想发作,但是被徐膺绪拦住了。
“王爷,这谢贵不识好歹,也是乡村莽夫,王爷没必要和他一般见识。”
朱桂一甩袖子,说道:“传本王命令,大军开拔,另外派人接收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下辖给卫所,筹措军粮,准备南进!”
*************
求点击推荐收藏!
第八十八章 烽烟起(二)(补昨日欠)()
要说这朱桂的人马,虽然说不上太多,但是绝对都算的上是精锐。
至于军队的构成,那些步军基本都被留在了大同镇内。现在跟随着朱桂的,基本都是轻骑兵。
“代王殿下,请恕臣直言,这攻城拔寨,没有步兵和大型的攻城设施,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况且这第一站宣府,现在由晋王殿下把守,同时还有些守城用的铜铳臣怕这些轻骑兵,损失惨重啊!”
“这攻城石炮注:石炮并非是用火药激发发射,而是采用难得类似抛石机的技术,准确来说,石炮就是比较先进的抛石机,我大同镇也没有备有,要是等本王再行制造,那要制造到何时?”朱桂不禁有些愤怒,虽然朱桂年纪不大,但是在边关时间也已经不短了,自然知道各个兵种的作用。
原本边关的将士,就都是训练马技,很少有去训练步战。因为这边关面对北元鞑子无穷的骚扰,被动的反击,让鞑子抢夺边关要塞控制之外的地方的粮食、百姓,自然也不是办法。步军更是追不上这些骑着马,况且还是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于是骑兵就这么普及开来。
其实朱桂很咬牙切齿,那就是地方总隔三差五来检查自己的三卫,清点人数,查看操练。朱桂也知道这是他老子朱元璋规定的。说是为了各地藩王的安全着想,但是朱桂就想不通,为什么不允许超编。按理来说,超编似乎更加安全。
这侄儿也不知道在父皇身前和父皇说了什么,父皇居然会听他的话,这么相信他。朱桂想到这里不禁就是一阵憋屈,不禁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皇和大哥都在世的时候。虽然父皇对自己和别的自己的兄弟们都要求甚高,但是实际上还是对他们关怀有佳。
即便是给他们每个人都定下一个封地,赶着去就藩,但是朱桂知道,这也是为了他们好。因为京城里的水,也不是一般的浑。即便是朱标在世,大家都对太子之位明面上心服口服的时候,也有人开始暗地里勾结藩王。甚至不排除有人在对朱标采取巫蛊之术。
虽然朱桂他也不知道,这巫蛊之术,到底有没有作用。但是他在请教他的师傅的时候,他师傅就一脸严肃的和他说,这东西,是个禁忌。
“王爷,您看这天色已经不早了,虽然宣府镇已经离咱们不远,但是天黑行军多有不便。况且已经行军近一日,士卒马匹皆劳顿,不妨在这里埋锅造饭,明日一早,兵发宣府。”在朱桂胡思乱想的时候,徐膺绪已经拍马赶到了朱桂的身边。
“徐将军”朱桂也算小小的给徐膺绪回了一个礼,“既然士卒马匹都已经劳累不堪,那么就算今日赶到宣府城下,也没有什么意思。说不定还给了本王那三哥一个可乘之机。传本王的命令,大军原地扎营,埋锅造饭。”
稍微过了片刻,在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中,朱桂坐在诸位,和单独坐在侧位的徐膺绪喝着一盏淡酒,有一搭没一搭的扯了起来。
“王爷,臣有一事,斗胆想请王爷赐教。”徐膺绪说着说着,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跪在了朱桂的面前。
“徐将军请起,私底下你也是本王的小舅子,都是一家人,也没什么不能问的。小舅子你尽管说,本王知道的,尽量都回答你。”朱桂哈哈一笑,也离开自己的位置,扶起了徐膺绪。
“末将想斗胆问王爷。”徐膺绪知道朱桂是客气,所以也还是很遵循礼数,况且他想问的也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王爷,这大明,还有那些王爷想”
朱桂听了半截,就知道了徐膺绪的意思,手掌一立,示意徐膺绪打住。
“王爷?”
“徐将军,这件事情,本王确实不太方便说。但是本王知道,有这个心的,确实不少。”朱桂虽然没有别的想法,但是他还是很明确的告诉了徐膺绪。
“本王也知道徐将军你可能比较好奇,但是本王想说这件事,你最好不要知道的好。这也算本王和本王的几个兄弟的协定了,本王也不愿意去做一个言而无信的的人。”
徐膺绪急忙跪下,俯伏在地上说:“王爷,末将有罪,不应该问王爷这些问题”
“起来吧,本王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倒是本王想听听,明日宣府,准备怎么去攻城?”朱桂倒是很是随意,毕竟现在徐膺绪跟着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会在回头了。
徐膺绪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姐夫王爷的脾性。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为人很有义气,很少会做出不义之事。其实一般比较暴躁的人,都有这个特点。
“王爷,末将的意思,还是要等步军和石炮前来,再行工程为好。”徐膺绪还是坚持了他的意思,“宣府镇也是边境重镇,城墙制式和大同镇相似,也是为了抵御北元鞑子的骑兵修造。也就是说边境重镇,都是以防止骑兵和云梯攻城而修建,里面储备的守城物资,自然也是多以石灰、滚木、礌石为主。城楼上的几尊铜铳,射程也不比石炮远。只要我们有石炮,就可以直接砸毁那些铜铳。毕竟这几尊铜铳,要是填上碎石弹,对我们骑兵还是有很大杀伤的。”
“那这石炮,要多久才能送到宣府?”朱桂稍微一皱眉说道,“我们的军粮状况,徐将军也是知道的。而且本王的义师也是在大明的土地上征战,不可对我大明的百姓动手。这军粮,也是问题啊。”
诚然,古时行军打仗,战线越长,所需要的辎重部队就越多。除非是对别的农耕国家进行征服,不然的话,自然需要辎重部队运送给养。本来卫所制度,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明显有些矫枉过正,导致了负效果。
“王爷,这石炮,可能要建造很久。末将调查过,大同镇因为不需要石炮。所以并没有能工巧匠会制造组装石炮。所以,石炮的问题,也是一个麻烦事”
朱桂的眉头一皱显然有些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
“徐将军,你先下去吧,这攻城一事,本王会深思熟虑。本王也知道这骑兵攻城的风险,本王为了自己麾下的弟兄,也不会轻易决定。但是传令下去,严肃军纪,不可掠夺欺压我大明百姓。”
“末将领旨!”徐膺绪抱拳单膝下跪,行了一个军中礼节,离开了中军大帐。
“二哥你真的不想出手么?还有十九弟你到底是什么心?”朱桂喃喃自语道。
**********
算补昨日欠更。
求票,求收藏
第八十九章 宣府城下()
要说宣府城内,现在就是两个王爷。一个是因为蒙元入境而来的晋王朱棡,另一个就是朱元璋所有封王就藩的儿子中最小的谷王朱橞。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人都是惠妃郭氏所生,同样出于郭氏的还有蜀王朱椿。但是朱椿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这件事情,我身为你的哥哥,我不禁不会支援你,我反而要声讨你。
所谓之声讨,其实也就是送一封信件什么的。毕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