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华本纪
“重新上药后,身体果然清爽多了!”许先生说着笑笑道,“实不相瞒,那时候我确实想和那藏经楼玉石俱焚!不过,后来我就后悔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我怕再也见不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见不到你这老头啦!”夏侯先生听罢,哼笑道:“你还知道惦记我?还玉石俱焚。。。。。。跟一堆破书一起死掉,可不是你该有的结局啊!”
许先生哈哈笑道:“好啦,咱们俩人就别逗贫了!说说吧,那个韩啸月怎么样了?”夏侯先生道:“那个韩啸月离开兴平县一路奔东而去,路上还算顺坦,那个司徒生倒也还算本分。依我看,还真是多亏了丁岳婵那姑娘,不然的话,司徒生可就真不老实了!”许先生听罢道:“韩啸月现在学会了天誓神器的招法。虽然没有内力支撑,但若真动起手来,司徒生未必能胜过他。毕竟是将门之后,哪怕处江湖之中,也定是一代豪侠。”
夏侯先生听罢笑道:“怎么,还在为你的失误而悔恨?”说着,坐到他对面继续道,“韩涛之死非你之过,确实是他的命数使然。你我都一把年纪了,又能保护韩啸月多久呢?”许先生叹口气道:“想我许某人算计了一辈子,临了却给自己欠下一条人命。。。。。。好在有人一直暗中跟随他。。。。。。”说着,低声自语道,“算起来,他现在应该已经有了三本《剑华本纪》了吧!”
许先生即便料事成竹在胸,却也未能意料到韩啸月在唐国,在芳草卉所遭所遇。好比是:
清岳悠悠曲未央,
独鸣庭后花愈香。
末世且待英雄至,
绢绣血染芳草江。
第九十六章 城门()
金陵城唐宫殿内,唐王李煜坐在龙椅上,两鬓结霜、眉眼炯神。此刻,他虽贵为唐王,内心却甚是焦虑。一早便召集朝中文臣武将在殿内商议宋军集结边境一事,适才吵得不可开交,几乎人人皆言降宋,却鲜有人肯献策应战“十人有九人言降,竟无一人明白朕的用意?”李煜如是想着,愁眉不展。长此以往,恐怕只需二三年的光景,这奢华的宫殿便归了宋帝所有。
“报,太子求见!”一名宫人上殿禀报。李煜抬抬手道:“宣!”片刻之功,太子李仲寓紧跑两步上殿跪拜施礼道:“儿臣拜见父皇!”李煜示意他平起身来,李仲寓继续道:“方才见诸位大臣面露喜色,可是商量出了退敌良策?”李煜摇摇头道:“面露喜色?我看这些人巴不得早一些亡了国,好在新主子面前摇尾乞怜吧!”
李仲寓先是一愣,而后道:“父皇的意思是,这些人主降?”李煜听罢,一拍桌案道:“何止是主降?他们主张早降!”说着,一指宫门外道,“宋兵刚集结在边境,他们就要投降。若是宋兵打了过来,他们还不得割下朕的脑袋,去献给宋帝?”李仲寓听罢,瞬间沉下脸来道:“父皇,咱们都已经自降身价改称‘唐王’,他宋帝还要怎样?”
李煜叹口气道:“他是想要朕的这江南一隅啊!”说着,看着李仲寓道,“其实,别看朝堂之上这些人说投降,可还真有人给朕上来密折要求一战的!”说着,挥挥手道:“来人,将奏请呈上!”话音刚落,两名宫人便用木制托盘将三尺来厚的奏折呈了上来。李煜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道:“这本是李建威将军所呈请战之奏折,上面提到了几个名字。朕平日不甚了解军务,你替朕下去考察一下吧!”说着,拿起第二本奏折继续道,“这本是你弟弟所写关于我唐国境内帮派势力分布情况,他常在民间行走,这方面情报倒是掌握详尽。你看一看,有没有什么民间帮派可以为朝廷所用。”
说罢,宫人将这两本奏折递送到李仲寓的手中。李仲寓点头称是,将两本奏折打开仔细阅读了一番。看过之后,不禁点头笑道:“李将军素日不善言辞,没想到心中倒有如此报国之心,难能可贵啊!”说着,将两本奏折放入怀中继续道,“弟弟的这篇折子也十分用功。平日里我们总是拿他打趣,说他不务正业。看来,他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联合上帮派的势力,确是一个好办法!”
李煜点点头道:“奏折里提到了一个帮派让朕印象深刻,就是那个什么芳草卉的。。。。。。据说全部都是女弟子?”李仲寓想了片刻道:“具体情况,儿臣下去跟弟弟好好商议一下,是否值得联合,我会再来跟父皇禀报。”说着,话锋一转道,“父皇,其实儿臣还有一事奏请。”李煜点头示意,李仲寓继续讲道。
“儿臣其实早有募兵的想法。早在宋蜀交战之际,儿臣便觉得我唐国与宋国相比实力相差太多,尤其是在士兵数量上,宋国几倍于我。来之前儿臣与弟弟妹妹们商议过,想要在民间广募兵丁,为对宋一战做足准备!不知父皇是否同意?”李煜点头道:“为何不同意?这是好事啊!难得孩子们有心。”说着,转念一想道,“不过你身为唐国太子,抛头露面多有不便。吩咐你的弟弟妹妹们去吧,你且在宫中留守就好!”李仲寓点头称是。
李煜说着,又拿起一本奏折道:“对了。有前方军报来说,你小时候的玩伴,那个叫韩。。。。。。”话到嘴边却突然想不起了名字。李仲寓补充道:“父皇是说韩啸月?”李煜点头道:“不错,韩啸月。听说,蜀国败了,他父亲韩涛下落不明?”李仲寓叹口气,点头道:“是的。儿臣托人打听过,韩啸月几经周折逃出了宋军的囚帐。不过后来,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倒是也有传言,说他父子二人叛国投敌。。。。。。”
“这可真是一派胡言!韩涛父子绝对不是那种不忠不孝之人!”说着,李煜叹口气继续道,“唉!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当初你叫朕去拿《剑华本纪》换取和平,现在看那蜀国的下场。他们将此书献了出去,还不一样被灭了国?”李仲寓道:“儿臣那时候确实想的太过简单。我早该料到,宋帝所想要的,绝不仅是那一本什么剑谱秘籍。”李煜挥挥手道:“朝廷上下就只有李将军和我这几个儿女堪当大用。今日父皇听那些大臣们说了一天,身子有些累了。你先退下吧,叫弟弟妹妹们好好准备!”李仲寓点头退下。
与此同时,韩啸月一行人也已到达了宋唐边境潭州附近。离开枯禅寺也已有半年之久,众人一路打探,方知芳草卉深处唐国都城金陵附近。大战在即,此时前去必然诸多阻碍。眼下潭州府近在咫尺,韩啸月心中盘算着,来到了唐国是否要拜见一下自己的儿时玩伴。李景贤一路上都在密切观察着司徒生,但凡他稍稍靠近韩啸月,自己便有意凑上去谨防不测。余正梅和丁岳婵一路上说说笑笑。她们越来越靠近南浔,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姐阎良姊,内心便无比兴奋。离着很远,众人便看到潭州城下重兵把守,过往行人都要接受检查。“果然是大战在即,当初江源城也是这般的警戒森严。”韩啸月想着,与众人来到城下。
“你!站住!”一名士兵叫住三名身穿粗布衣、手推独轮车的百姓道,“车上装的什么?”百姓之中一人点头哈腰笑道:“军爷,这里面装的是口粮。城里的米行老板收粮食,我们这是要准备拉进城里卖给他。”士兵面无表情,上前拍了拍车上的货物,似乎看不出破绽,便道:“老乡,马上就要打仗了,不准备把粮食卖给朝廷吗?”百姓道:“朝廷收粮银子太少,米行老板给我们开的价是朝廷的三倍。你说,我们卖给谁合算啊?”
士兵哼笑一声道:“你是说城东头米行陈老板吗?那个家伙是个奸商啊!今天他收你一两银子一斤米,明天他就敢卖你十两银子一斤米!马上就要打仗了,粮食就是银子啊!”百姓摸摸脑袋憨笑道:“那俺们就管不了那么多啦!”士兵摇摇头,挥手道:“好啦!跟你讲不清楚,进去吧!”三名百姓连连道谢,推着车便进了城去。
韩啸月等人排在进城的队伍后面,很快便轮到了自己。士兵拦下众人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潭州做什么?”韩啸月深施一礼道:“我们几人是游人,借路潭州,往东去。”士兵听罢,警觉道:“借路?往东去哪里?”韩啸月道:“往东去金陵城。”
“去金陵城?”士兵上下打量着众人,口中念念道,“金陵城啊。。。。。。看你们是外地人吧,去我唐国都城有何贵干?”韩啸月道:“金陵城外芳草卉,我们是去。。。。。。去见一位朋友。”士兵听罢,点头道:“芳草卉。。。。。。你们跟芳草卉还有来往?”士兵说着,挥挥手道,“实在不好意思,恐怕你们去不了了。如今大战在即,一切外乡人除非有本地人担保,否则禁止入内!”
韩啸月听罢,当即有些犯难。余正梅上前道:“小兄弟,能否通融一下?我们是同路,但是我们不去金陵。”士兵道:“你去哪儿?”余正梅道:“我们去南浔。”士兵摇摇头道:“南浔那么荒凉的地方,去那儿干什么?我不管你们去哪儿,必须找一个此地人作担保方可进入。”司徒生听罢,哼笑一声上前道:“兄弟,何必这么认真呢?都是朝廷的差事,不如行个方便?”说着,从袖中摸出几两碎银子伸向士兵的手中。
士兵见司徒生这副傲慢的神情,又看了看他给自己的银子,不禁心中暗骂他“穷鬼”,嘴上道:“这位朋友,你这是打发要饭的呢?看你衣着如此鲜亮,怎么出手却如此吝啬?”说着,将银子退还给司徒生继续道,“你们啊,还是赶紧离开吧!”司徒生刚要起火,丁岳婵赶忙拦下道:“好啦!我们再想办法吧!”说着,拉着众人离开城门。
众人走出两三里地,韩啸月回头看着城门,叹气道:“这可怎么办,好不容易到了边境,却根本进不去。。。。。。”李景贤看了看城墙高度,便笑道:“韩大哥,这么高的城墙,我可跳不上去。。。。。”司徒生狠狠骂道:“就这么几个货,给他们几个银子真是高抬他们了,居然还嫌少?”丁岳婵轻笑道:“你啊,别看不起人。这些人守着城门,来来回回见过多少商贾,可是见过大钱的人!”余正梅道:“看来,还真是得想个法子进去。不然,连南浔都回不去了!”
司徒生思考片刻道:“三姐,你不是最擅长夜间潜伏了吗?咱们等到夜间,你潜伏进城找一户此地人家,让他们给咱们做担保护送进城如何?”自从司徒生与丁岳婵在一起之后,还是头一次称呼余正梅作“三姐”,听得她和丁岳婵不禁失声一笑道:“怎么管我叫‘三姐’了?我记得,你不是戏称我作‘余妹妹’么?”司徒生听罢赶忙挥手道:“哎呀,三姐,别拿我取笑了。那时候是我不懂事,三姐就不要记恨了。只要你高兴,今后小弟一直叫你三姐如何?”
余正梅当然知道。依照现在的速度,过不了几月便能到南浔。届时,若要大姐容下司徒生,便少不了自己一番好言相待。既如此,司徒生就必须极力讨好自己。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余正梅当然乐得于此,便点头笑道:“好啦,听上去怪怪的。不就是潜伏么,那还不容易?你们先在城外找个地方住下,明日辰时在城门见吧!”说罢,便看了一眼日头继续道,“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分头行动!”说罢,众人便分开行动。
第九十七章 大汉()
众人分开后,余正梅便一直等候在城墙根下。潭州算得上宋唐边境较为大型的城市,平日临近亥时才会关闭城门。自从宋兵有了大动作后,潭州太守便下令每日提早关闭城门。余正梅轻功比李景贤高上一筹,此时只需等待关闭城门之际,抽出空隙纵身跃入城中即可。
直到天色完全擦黑,城门才缓缓关闭,吊桥也悬了起来。不道半柱香的时间,只听城墙内传来一句吆喝:“快来啦!陛下派的戏班子来慰问将士们啦!”话音刚落,只听一阵锣声伴随着喧哗之声越走越近。不一会儿,便从城门内传来了阵阵弦乐之声和伶人们幽魅的唱腔。“夫婿愁病苦,遍洒奴家泪。但求同枝节,凄凄不违背!”辞藻之中满是**之风,显是一首淫词艳曲。余正梅只觉后脊发麻,回想起赵准在前线的治军方略,不禁心中暗道:“前线将士听这些靡靡之音,如何来的战斗力?如何能与大宋相抗啊!”
余正梅继续贴耳听着墙内动静。过了片刻,城楼上已鸦雀无声。“时机来得正好!”余正梅暗想着,轻轻一跃跳上了城垛。扒在城垛向里看,果不出自己所料,所有城楼上的哨兵均不见了踪影,已全部围在临时搭建的戏台前看戏。戏台周围灯笼高悬,将戏台照如白昼。守城官兵只顾看着台上的两个伶人搔首弄姿,却根本看不到城墙之上,余正梅正翻身进入,而后便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韩啸月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