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元神






    能够杀掉蒋少尧几个,说明这个对手的实力非常强大,这反倒是自己期待的结局。

    至于伯颜,他果然最懂自己的心思……

第八十一章 士大夫() 
如果你想做一个文人,那最好生在宋朝。

    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是士大夫阶层最好的时代。

    士大夫,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是个特殊的社会阶级。

    士大夫最早起源于东周,有才之人被称为士,为官之人被称为大夫,由此有了士大夫。故士大夫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但士大夫真正开始治理国家,还得从汉代说起。

    汉代文明发展,便逐渐产生了文人治国的概念,不过那时的文官,多数还是由王室贵族、朝廷要臣的有德之人为主,且官员多有世袭的嫌疑,选拨官员的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真正的有才之士埋没的也少数。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高素质的文人,但可惜彼时国家正处于黑暗时期,官员依旧被士族门阀、豪门子弟垄断。加之此等文人自认风雅,不愿与官吏同流合污,所以这个时期的文人多数也是自娱自乐为主。

    待到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一举奠定科举制度,文人这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以房玄龄、孔颖、岑参、狄仁杰、张柬之、张九龄等为代表的励精国治之能人辈出,大唐也由此盛世。

    再到宋朝,文人的的社会地位达到了顶峰,由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发展了儒家思想,占据了哲学的主流地位。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

    同时,宋代皇帝充分吸取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对武将大幅约束,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以“士大夫”为首的文官集团彻底控制了国家的命脉。

    贾似道就是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此时宋度宗在位,朝野荒废,贾似道专权,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文人武人,若要做官,均绕不开贾似道这关。

    是以,钱取代了才成为做官的决定性因素。

    孙叁少当然懂得官场的利害关系,他来到这里八年,深刻体会到腐败的威力,这世界几乎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

    只要有钱,天大的事情都能搞定,杀人罪犯能乖乖洗白,无德无才之人能当大官,冷若冰霜的能对傻子笑谈。

    官衔、土地、武器、人才,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是水到渠成。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打定主意要逃离南宋,凭这些年他花掉的银子黄金,早就可以买到一品大官了。

    贾似道虽然名为一代奸相,但在买官卖官问题倒是颇有经商头脑,不但职位明码标价,而且还很好的管控了渠道,从他这买的官,都得加入他的阵营。

    久而久之,他的党羽便覆盖了整个朝野。

    贾府和孙府仅一街之隔,然而孙叁少见到贾似道却用了了足足两个时辰。

    下午,正是贾似道玩蟋蟀的时间,人等不得惊扰。

    贾似道玩蟋蟀,不像平常人家的逗乐消遣,或者市井之徒的投注赌博。

    贾似道是玩蟋蟀的各中高手,不,应该说是玩蟋蟀的专家级人物。

    他对蟋蟀的感情可谓天下少有,不仅蟋蟀不离身,而且还为蟋蟀专门著书立传。

    这里有两件事最为出名,一是贾似道有一次携带蟋蟀上朝,将它藏于袖中,大约是袖中燥热,蟋蟀鸣声不断,贾似道好奇观之,那蟋蟀竟从水袖内跳出,跳黏到皇帝胡须上,惹出一个闹剧。

    二是贾似道痴迷于蟋蟀,找来了大批文人,立书《促织经》,从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多方面,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还将此书上架分销,可见他对蟋蟀的用心。

    孙叁少深知贾相的爱好,虽于前堂等候多时,却也是满脸堆笑。

    一会儿,贾似道由众门徒簇拥着走入前堂。

    贾似道还是鹤发,满脸红光的样子,这也难怪,十日才上一朝,每日有蟋蟀、佳人作伴,又怎么会疲劳。

    他看到孙叁少来访,不由喜上眉梢,这个财神爷来访,肯定不会空手而来,虽然最近江湖上对孙叁少有点风言风语,惹得身边人眼红嫉妒提醒自己提防。

    但他知道,孙叁少这个商人是离不开自己的。

    孙叁少当然不会空手而来,他还没拿出他的礼物,贾似道便感觉到了。

    “是蛐蛐。”贾似道脱口而出,“我就知道孙大人外出一次,一定会给我带点宝贝回来。”

    孙叁少乘势把石盒递上,贾似道的脸都快聚成了一个包子,眯着眼打开石盒。

    “果然是一个宝贝。”

    贾似道博览天下蟋蟀,知道这是一个绝世奇物,红牙,黑体,四肢健壮,叫声低沉雄浑,这可是极品“大将军”。

    贾似道忍不住把玩了几下,心里则盘算着这次孙叁少来所托何事。

    他不愧是老江湖,略微观察了一下便明白了。

    孙叁少带来了三个人,除去两个面熟的侍卫,还有个高大异常的男子颇为面生,看这样子,孙叁少来求官的概率不小。

    贾似道把石盒一盖,收起笑容。

    现在是谈正经事的时候了。

    “孙大人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孙叁少行了一礼,等了许久,他浑身都有些酸麻。

    “贾太师,孙某人昨日回京,无奈时日已晚,故今日特来拜访,并无他事相求,只为见贾相一面。”

    孙叁少这顿马屁拍的贾似道全身舒服,他瞟了一眼众门徒,这些人中,好几个在孙叄少离京之际说过他的坏话,进过他的谗言。

    贾似道这一瞥,意思很明显。

    但还有人不服。

    “孙大人,听说您这次离京可做了一番大事业啊。”说话之人头圆脸白,乃是礼部侍郎颜峰,在孙叁少冒出来之前,他本是贾似道眼前的第一红人。

    孙叁少知道来者不善,他面不改色,淡然回答:“我奉命护送吕府要人前往普陀山进香,顺路灭了几个江湖毛贼,称不上什么大事情。”

    “吕府要人?那分明是吕府的吕小姐,孙大人,您这样带着贾太师未来的贤媳走动,孤男寡女,恐怕不方便吧。”

    这次开口是贾似道的门客宋毅,这个胖子之前就和孙叁少不对眼,他是个口无遮拦之人,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发挥。

    听到这话,贾似道的脸色不住由晴转阴,有点难看。

    “孙某人洁身自好,贾太师自可明察,莫听信流言。”

    “流言?真若像孙大人所言,那护送之事也该由兵部或枢密院派人,再不济也该由吕府出人,何时轮到户部来管这事了?”

    兵部侍郎陈温也来兴师问罪,他之前本是竞争户部尚书的有力有人,不成想被孙叁少从天而降,横插一刀,抢去了这份美差,故是怀恨已久。

    孙叁少一声冷笑:“兵部?这几日江陵府吃紧,也没见兵部如此心焦过,现在孙某人为贾太师出力分忧,兵部怎么倒有意见了?”

    “孙叁少,不要再装好人了,城里早就传遍了,你偷偷夺了武林盟主,想要有所图谋。”

    “孙叁少,你现在有钱有势,还要拉拢江湖野人,你到底有什么阴谋企图?”

    “孙叁少,贾太师待你不薄,你怎可有二心。”

    叽叽喳喳,嘈嘈切切,厅堂之上一时七嘴八舌,乱成一锅。

    “嘭。”贾似道听不下去了,他一拍桌子,没人再敢做声。

    “孙大人,不是贾某多虑,奈何人言可畏啊。”

    贾似道一脸无奈的样子,装的倒是挺像。

    孙叁少自知今日恐怕要无功而返,他向贾似道做了一揖:“贾太师在上,孙某人乃贾太师一手提携,这等恩情,没齿难忘,孙某人此次离京,一受吕府所托,保护吕家小姐前往普陀山进香,是抚慰卫国公在天之灵,可让贾公子早日迎娶吕小姐;二来,孙某人也是借机外出寻找江湖能人、可用之材,希冀能借助民间力量,共抗元军。”

    果然是来买官的。

    孙叁少后半句脱口,贾似道心里有底了。

    不管孙叁少是何居心,看来都得防上一手。

    孙叁少到底不是官场老手,他或许没发现,在他的言语之间,已把自己的弱点不小心暴露了出来。

    他虽口上说是绝无二心,话里却犯了官场的大忌。

    孙叁少把自己的目的和野心表露的太彻底了。

    官场之事,一旦你的目的太明确,对方就能顺着这条线,牵着你的鼻子走。

    就如同,你要买一块地,直接开价必然挨宰;你要救个人,见人就动手人质多半有难;你要追求对象,直来直往定然讨不到便宜。

    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不能太直接,否则你的,就是狮子大开口。

    贾似道确实在盘算着该向孙叁少讨点什么便宜,论权势他乃南宋第一人,即使当今圣上,他也不一定看得上眼;论金银他已有几辈子花不完的金银财宝;再论其他,似乎也没什么想要的。

    如果真要有,或许只有为自己的子孙谋点东西。

    现在能考虑的,大概也只有安全方面的事情,元军即将打来,自己这么多荣华富贵该怎么享受,如果孙叁少能帮自己谋得一世平安倒是个不错的交易。

    “孙大人,我素闻你聪明异常,头脑过人,这样,我今日也有一事相求,不如我们互相行个方便,你看如何?”

    贾太师居然也有事情要求别人?这真是件稀奇的事情,贾似道那些门徒摸不准贾似道的心思,都默不作声。

    孙叁少不怕贾似道开口,他就怕贾似道不开口。

    “贾太师请说。”

    “来,我们到后堂言语。”

第八十二章 贾似道() 
贾似道是什么人孙叁少早就清楚。

    且不说之前在史书里看到关于贾似道的各种描述,光这八年,孙叁少可是切身体会到了贾似道的厉害。

    他比书里写的更老道、更精明,他不仅是一位奸相,还是一位智商相当高的奸相。

    想来这也正常,如果不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又怎么可以把那么多聪明人握在掌心,捏在手里,随他摆布?

    看来,历史总有评价偏颇的地方。

    谁让历史是后人所书呢?

    比起热闹的前堂,后堂可就隐秘多了,贾似道不知道从哪里按了一个按钮,一个密室便出现了,两人并肩而入,贾似道复一按,密室之门便关上了。

    密室之中现在就只有贾似道和孙叁少,面面相对。

    贾似道开门见山:“孙大人,这里没有外人,老夫就和你直说吧,你的一举一动老夫其实都清楚。”

    贾似道的开场白很是特别,也很意外,孙叁少倒也乐得有话直说:“贾太师,既然您如此直接,那就不如直接说说您的想法。”

    说真的,孙叁少来到南宋八年,除去吃喝享乐的时间,确实没花多少时间钻研这官场的门道。

    两句话一绕,就钻进了贾似道的套路。

    “先不急谈正事,老夫问你,孙大人你在南宋有多少家业?”

    奇怪,怎么问起这个了?

    “贾太师,孙某人有多少斤两,您还不知道吗?”

    “老夫还真不知道,老夫只知道孙大人造了那么多战船,按照大宋刑统,私人造船,乃是死罪。”

    恩?孙叁少一怔,自己造船之事极其隐秘,贾似道是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孙叁少,你假意为官,在南宋朝廷潜伏多年,目的何在?你是不是蒙古人的细作?还不从实招来。”

    贾似道的话锋转变极快,孙叁少不由又是一怔,这下和蒙古人细作扯上了关系,那可不是小事。

    “非也非也,非贾太师所言之情,孙某人精忠报国,日月可鉴,不怕您笑话,孙某人为官只是自己的一点私欲而已。”

    “私欲?孙大人,你的私欲该有多大啊,我看你,不缺钱,不缺人,家产遍布天下,本可逍遥自在过一辈子,何必要来朝廷当差?你既不图钱,也不图名,没有理由,除非……”

    除非?孙叁少不懂贾似道看出了什么。

    “除非什么?”

    “除非你贪图这大宋的江山。”

    “贾太师,此话可万万不能乱讲,此乃杀头之罪。”

    孙叁少装的紧张异常,其实,在他决心留下的那刻,他的确考虑过统治天下,当然只有那一瞬间的想法。

    “孙叁少,世人皆言老夫奸相,老夫唯独不予解释,是以忠奸老夫自能分辨,你以为老夫处理的那些官吏都是好人么。”

    贾似道这句话一出,孙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