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皇朝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吃肉吗?”
问题很奇怪,但是也很简单,就像是离别之前的友人相互问道“以后还能再见吗”这样的简单。
只是这样简单的问题,笠秋生却思考了很久,至起码比起刚才那个问题思考的时间久。
他紧皱眉头,有些不确定说道:“或许吧!”
黄袍男子明显是不满意这个答案,但是依然保持沉默,或许沉默就是此时最好的回应。
“那这次,你争还是不争?”
最后开口的是红袍男子,他没有说明争什么,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争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笠秋生像是早都已经想好了,道:“不争!”
红袍男子微微一怔,明显是想不通笠秋生这样做的原因,不过他也没有多问,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既然笠秋生已经说了不争,那就自然不会去争。
一顿狗肉,三个问题,问完后,三人开始朝着门外走去,像是来时那样突兀,走的时候同样没有章程,像是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吃一顿狗肉,问几个无聊的问题。
黄皮葫芦,四只瓷碗,还有那张完整的狗皮,都已经被走了,只留下依然温着的红泥火炉与锅壁,还有里面没有喝完的汤汁,如白玉透亮。
笠秋生微微摇头,心底呢喃道:“棋子,也是要看捏在谁的手里。”
ps:写的我自己都想吃了,想想都很美。(。)
第五十二章 镇祠斗战台()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两日已经过去,那些空院子也不再继续空着,只是即便住的人多了,院子周围依然显得极其冷寂,街道上有时甚至半天都见不到半个人影。
第三日清晨,街巷深处传来几声杂乱的狗叫,像是随着这几声犬吠,周围的院子纷纷打开了院门,一道道光鲜亮丽的身影从院子走出来,无论是精神还是举止,都像是有了说不出的变化。
今天不是特殊的日子,出门也不需要特别的装容要求,只是在军部的那道命令上,今日是各方军府擂台斗将的第一天。
无论是宗门修行者还是军中将领,只要有自信,就可以随意朝着自己想要的位置去挑战,战而胜之,虚位以待。
台北大营只是台山军府的一处营地,大约有着七千人的军队编制,封营将军方启天也只是一位本命境的修行者,可以说在燕王朝,像台北大营这样的军营不知道有多少座。
今日四方军府所有军中将领都要接受来自燕京修行宗门的挑战,北台大营也自然不例外,对那些宗门修行者来说今天是一个很关键的日子,对台山北军所有的将领甚至是决定生死的大日子。
燕帝下令燕京所有修行者赶赴阴山郡,为的就是借助修行者的力量为军队创造有利的战争优势,许多军队不能做的的事情,修行者都能做到,甚至还能够做到最好。
对于阴山郡的军队来说,突然加入这么多的修行者,自然是更利于他们日后对赵的征战。也增添了无数可能活下来的机会。
只是对于宗门修行者来说。充满血腥的战场总归是比不得自家山门安稳一些。战场上需要随时面对无数来自各方的危险和突发事情,就算是那些最强大的修行者,在战场上都有可能陷入无穷的围杀中,最后耗光所有的元气力量力竭而死。
不可否认,战场有时的确是一处很好的修行地,可以磨砺修行者的意志还有毅力,甚至临阵破境都是有过发生的。
但是首先,战场代表的是杀伐。没有哪个修行者可以肯定的说自己能够在无尽的血战杀戮活到最后,哪怕是那些已经成就宗师的至强修行强者,他们对战争依然是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
没人知道今日看似稳固的战局,又会在明日发生什么样的异数,更不会知道自己在这场异变中,担任着怎样的一个角色。
就像是当初如日中天的晋君,他在征伐燕地时,又怎能想到会引出剑宗宗主这样的异数,因为他没有算到这个异数,因此数年的准备全部付诸东流。
战场如棋场。不到最后收官一刻,谁也不知道棋主会隐藏着什么样的重要棋子。也许某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就能够决定一场棋局的胜负。
战场如棋场,但是棋场却不同战场,棋局输了,总有再赢回来的时候,而战场输了,丢的就是生死。
今日这场擂台斗将,将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而对于台山北军的诸多将领,更是一场绝不可能输掉的比赛。
军部的命令,已经是将所有的军中将领逼迫到悬崖边上,往前进一步,总有拜将封侯的日子,而后退一步,燕赵两朝真的兴起刀兵,能否活下来都是未知。
宗门修行者本就是要前往阴山郡的,对他们来说,无论怎样去总都是要去的,只是以领军之将的身份赶往阴山郡,日后行事总是少了几分顾忌,而且最终活下来的机会也大了不少。
因此他们胜了固然极好,若是败了也没有多少损失,这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
而所有的将领,胜了必然会在军部留名,对日后的升迁任职都有极大的好处;但要是丢了手中的职位,乃至于让朝廷军部蒙羞,陷阵营总是有一个位置的,至于最终能不能从陷阵营走出来,那就要看自己的手段了。
燕帝伐赵,赵帝征燕,日后的大战场不知道会有多少,以陷阵营在大燕军中的地位,只怕最终的结局,只会是用血肉身躯将这些战场全部填满。
……
北台镇最庄重的地方,并非是方启天的将军府,而是镇祠。
一些富家大户都会在自家建立祠堂,供奉着所有的先辈牌位,镇祠在北台镇的地位,就像是那些富户家里的祠堂一样,见证着北台镇的所有兴衰历史。
因为是镇祠,所以距离市井就比较偏远,北台镇周围有一座高山,因为是唯一的一座高山,所以就被称为北台山,北台山上就是镇祠的建址。
往日几乎被列为禁地的北台山,今日突然变的热闹了起来,自然不是因为有镇守上任要祭天,而是数日前,军部命令下达之后,方启天就已经开始命人在上面建造斗战擂台,应对今日举行的擂台斗将。
山底下有重兵把守,几乎都是跨入武道境界的精锐,虽然比起修行者远远不如,但是也不会有多少修行者愿意面对这样的军队,特别还是懂得一些强大战阵的军队。
台山北军虽然在台山军府算不得真正的精锐,但是一些简单的战阵合击之法,仍然是军士日常操练的重要科目,甚至这些精锐军士里面,近乎一半的人都是依靠战阵的神秘,有幸能够跨入武道修行的行列。
当然不会有人要冒充修行者进入北台山,因此这些军士也不是维持秩序的。
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位军士站立如松,就像是雕塑一般,一直从山脚排到山峰之上。
这样的军士用来充当风景,自然是有些奢侈了,但是方启天就是要如此做,这样才能让那些宗门修行者知道,朝廷之所以威严,就是因为朝廷有着一支足以镇压所有修行宗门的军队。
个人力量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达到能够横推八方无敌前,再怎样强大的修行者在面对前赴后继的庞大军队时,都必须要抑其锋芒。
毕竟,如今四方军府的真正精锐,都是懂得合击战阵的武道高手,而且每一支军队中都有朝廷配备的修行者,因此某些强大的军队,单独面对七境宗师都未必不能一战,即使最终的结局会无比凄惨。
每一位赶至北台山的宗门修行者,上山之前都会拿出一道帖子,那是军部朝各个宗门发放的路引,这份路引不仅仅是宗门的象征,更是代表着朝廷的认可。
在北台山下,一位青甲将领漠然如钟,就站在上山前的石道口,也不言语,他的身前放着一张红木桌子,上面已经规整的放了数沓路引。
北台大营设立一位封营将军,如今方启天已经是本命境的修行强者,而这次前来北台大营的修行者绝大数都是融元真观境的修行者,真正的本命修行者是极少的,毕竟在宗门中,任何本命境的修行者都是宗门的砥柱,日后的宗师乃至圣人,都是从这些人里面诞生的。
以方启天的修为身份,此次够资格挑战他的宗门修行者并不多,当然也没有人会自不量力的跑去挑衅他,因为这次的斗战规则,无论生死,只决胜负。
北台大营中,方启天是最高将领,在他之下就是三位督统,左军督统,中军督统以及右军督统,军中以左为尊,因此左军督统地位较高,随后是中军督统以及右军督统。
而山下这位青甲将领,当初正是坐于方启天右手帐下,他自然是右军督统,孙青。
此次擂台斗将,虽然封营将军这个位置是北台大营中最高的,但是要从一位本命强者手中抢夺这个位置,并没有哪个宗门修行者有足够的自信。
较之而言,三个督统位置就成了绝大数人看好的目标,恰好的是这三位督统都还没有突破至本命境,也更容易对付一些,因此就给了许多人可以看见的希望。
而且三位督统虽然要受封营将军的节制,但是却是北台大营真正的掌权将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独断专权,都可以不用请令,就能够自行决策某些事情。
可以说,三位督统各自掌握了近乎三分之一的北台军队,如此大的权利,自然引的一些修行者趋之若鹜。
虽然都是在宗门修行,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理念相同,这次燕赵相争,庙堂之上不知道要空出多少缺位,有心之人自然想要把握机会。
燕京绝大数宗门中,长老执事虽然不少,但是宗主只能有一个,而这些宗主里面,能够及得上庙堂一位王侯的权势地位,却并没有多少。
想要借助这次机会一跃庙堂,成为绝大数人眼中大人物的野心家未必没有,而北台大营的督统位置,就是最合适的跳板。
这个位置几乎能够辐射向军部各个方向,毕竟大燕如今数位王侯,当初都是从这个位置走过去的。(。)
第五十三章 他是谁()
镇祠殿前,四座通体乌黑的擂台耸立而起,每一座都有两米之高,阳光下反射着一种青黑的色泽,擂台周围有四座青石塑像,正是仙古时期镇压四方的四象圣兽,隐约有种神秘的波动在石像上不停流动。
已经来了不少宗门修行者,他们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皆是面色凝重的看着这四座擂台,今日过后,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杰要在这方擂台之上折戟沉沙,或许上面就有他们。
日上三竿,越来越多的人赶了上来,四方擂台之前已经挤满了人影,只是至今为止,来到这里的都是宗门修行者,北台大营中并没有出现一位真正的领军将领,除了北台山脚下那位右军督统。
不止是一名修行者面露疑惑,越来越多的宗门修行者都开始皱起眉头,不知道方启天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打算。
虽然气氛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是没有一名修行者爆发出来,都是很平静的坐在下方等着,他们已经等了三天的时间,自然不会在这最后关头耐不住性子。
铛!
一声冗长的钟声,镇祠殿门打开了,一道道伟岸的身影自门里面走出。
身披铁甲,面容似斧砍刀削,他们身上有着千万不同之处,但也有着无数的相同之处,他们昂然,挺立,目光闪熠,像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任何人看到他们的第一眼,就像是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刀与火的影子,而他们也的确是经历无数刀光火雨的淬炼。才拥有着如今铁血肃穆的庄严。
他们是燕王朝的军人。最坚固的外墙。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筑守了燕王朝数代帝王的伟岸,正是他们用血与泪的铺洒,才在燕京城外,堆成了那道难以逾越的坚固城墙,他们是值得赞赏的,同时,他们也是应当被尊重的。
三十四道相似的身影。鳞次栉比的从殿门走出,即使下面有着多于他们十数倍的宗门修行者,但是依然比不得那种震慑人心的意志,虽千万人吾往矣,然百千路我独行。
军人,本职即为服从命令,既然军部已经下达这样的命令,他们要做的就是绝对的服从,当然,军部的命令也不容违抗。也没有人敢违抗。
众多宗门修行者心神震撼的同时,也存着几丝疑惑。所有的人全部都穿着军甲,因此当中那两人看着就极为显眼,青衫如画,麻袍如墨,像是不合群,但又像是最核心。
虽然并没有见到过北台大营的军中精锐,但是此时此刻,所有的宗门修行者都知道,这三十四人就是北台大营中真正的核心,有了他们的北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